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穿梭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将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庞煖用自己有限的资金,出想要涉足半导体产业就是【晶圆厂】。
做工厂不难,只要有钱,那就去把买设备、机器买回来就可以建起来一个晶圆厂了。
但晶圆代工这个生意难就难在,你需要找到你的客户在哪里,要明白到你要搞什么工艺,做什么产品,才能更好地做相关布置。
因此投入资金、投入人力、投入物力的时候需要搞清楚,盖的厂要搞什么工艺,要做什么区分,下一步要做什么?产能卖给谁?
这些都要弄清楚。
为什么 AMD 在 2009 年会把晶圆厂剥离?
为什么苹果手上这么多现金不建造自己的晶圆厂?
为什么英特尔愿意放下矜持为其他公司晶圆代工?
在无厂半导体公司的流行趋势下,决定一个公司愿意建造和维护自己晶圆厂与否的考虑因素有哪些?圆晶代工是一门好生意吗?
这是庞煖需要思考的。
现在很多半导体公司专注于芯片的设计和集成电路技术开发,然后分包给各个晶圆代工厂进行制作。
从生意本身角度来谈吧,晶圆代工厂有以下几个特征:
门槛高。
一条生产线动辄几十亿美刀
相对垄断。
因为门槛高导致的,普通人投资不起。
议价能力强。
这是由相对垄断造成的,就这么几家,谁都不会亏本做生意。
运营困难。
产能的调整是门技术活,没有足够的远见很容易导致扩张太快而吃不饱,或者扩张不够而吃不下。
所以呢,这是个好生意,但得家大业大的玩得起还得有足够的远见卓识。
Intel坚持自己的晶圆厂,主要是由PC年代追求CPU性能的特点决定的。
如果纵览过去的历史,除了从Pentium 4 到 Core2Duo这个性能巨幅提升是由CPU设计贡献的之外,其他的升级大多是由晶圆升级而贡献的
所以,PC年代,谁掌握的最新的晶圆技术,谁就赢得市场。
只可惜,现在大家追求的不是绝对的性能,所以晶圆技术的提升并不能带来短期绝对的市场效益。相对的还是有的,例如苹果的CPU如果用Intel 14nm生产那是立刻甩掉对手2年以上。
但从长远来看,晶圆厂还是半导体公司立足的根本。
所以,庞煖判断长远来看,晶圆代工还是有利可图的。
投资建造8寸晶圆代工厂生产线,需要180亿买进。
投资建造12寸晶圆代工产线,大概需要220亿美元。
晶圆,多指单晶硅圆片,由普通硅沙拉制提炼而成,是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按其直径分为4英寸、5英寸、6英寸、8英寸等规格。
近来发展出12英寸甚至更大规格.晶圆越大,同一圆片上可生产的IC就多,可降低成本;但要求材料技术和生产技术更高
当然,这也要看芯片的制程工艺和设计水平。
总体来说,就是晶圆片是8英寸、12英寸、越大越好,就相当于纸张越大越好。
制程工艺就是芯片的设计和制作水平,就是按照纳米级别,28nm,16nm,10nm,这种就是越小越好,就相当于在纸上写字,字越小,可以写上去的东西越多。
庞煖手中的资金,加上银行贷款,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等融资手段,还是可以放手一搏的。
例如,韩国巨头三星,共有1 座8英寸、2 座12英寸厂分布在韩国与美国。
就目前的产能规模来看,三星12 英寸厂的月产能最高约14 万片,8 英寸厂达到19 万片的月产能。
今年首季在晶圆代工捞进6.13亿美元的营收,可谓是利润颇丰。
当然,考虑到现在的技术基础,庞煖知道自己就算投入重金,建立的晶圆代工厂的工艺相信不会太先进,应该会落后苔弯省和韩国等国际竞争者两到三个世代。
但是考虑天朝广大的市场,还有国内复杂的产品构成,落后一点的芯片代工也会给庞煖的低段晶圆代工厂带来可观的收益。
当年三星的第一个晶圆代工厂富川工厂也只是生产低级别的IC,但是正是由于三星生产的这些低级别的IC,让韩国得以实现了电子手表的国产化。
虽然高丽人讨人厌,但是,学习三星的这种工作态度,从低级别的做起,然后看是否有机会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提升一下技术能力。
三星1985年研发出64kb的DRAM以后,将大部分资金用来发展半导体业务,全球DRAM开始大量扩产,到最后让曾经要价4美金的 64kb DRAM只能70美分,这就造成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三星逆流而上,加大设备投资,还通过各种方式,最后终于安然度过难关,并最终熬死对手,让自己成为DRAM产业的巨头。
现在国内三大存储基地齐头并进,国外三星、Toshiba和美光这样的巨头虎视眈眈,万一真的面临存储的价格战。
但是,庞煖也没有怕的。自己有超时空贸易能力,等到《超时空大宪章》修改草案落实,自己可以通过超时空贸易获得源源不断资金利润。
现在重要的是人才的挖掘。
闻当年三星为了到日本挖人,往往将其工资开到两到三倍,除了为日本员工提供房子之余,甚至还聘请了专门的女仆照顾员工的生活。这种offer,试问哪个工程师不心动。
一切还要慢慢做起来,步步为营,精打细算,合理扩张。
.....................................
一个公司,一个产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科技红利投入,没有有效研发投入,结果只有等死。
在这方面,庞煖准备学习韩国的经验。
建立产业链横向、纵向一体化,充分利用祖国的大国市场,获得广阔的战略纵深。
建立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体。
越南战争爆发,米国开始扶持韩国人。
1969-1980年,十年时间初步建设韩国半导体工业体系,完成对国际平均水平的追赶。
1... -->>
庞煖用自己有限的资金,出想要涉足半导体产业就是【晶圆厂】。
做工厂不难,只要有钱,那就去把买设备、机器买回来就可以建起来一个晶圆厂了。
但晶圆代工这个生意难就难在,你需要找到你的客户在哪里,要明白到你要搞什么工艺,做什么产品,才能更好地做相关布置。
因此投入资金、投入人力、投入物力的时候需要搞清楚,盖的厂要搞什么工艺,要做什么区分,下一步要做什么?产能卖给谁?
这些都要弄清楚。
为什么 AMD 在 2009 年会把晶圆厂剥离?
为什么苹果手上这么多现金不建造自己的晶圆厂?
为什么英特尔愿意放下矜持为其他公司晶圆代工?
在无厂半导体公司的流行趋势下,决定一个公司愿意建造和维护自己晶圆厂与否的考虑因素有哪些?圆晶代工是一门好生意吗?
这是庞煖需要思考的。
现在很多半导体公司专注于芯片的设计和集成电路技术开发,然后分包给各个晶圆代工厂进行制作。
从生意本身角度来谈吧,晶圆代工厂有以下几个特征:
门槛高。
一条生产线动辄几十亿美刀
相对垄断。
因为门槛高导致的,普通人投资不起。
议价能力强。
这是由相对垄断造成的,就这么几家,谁都不会亏本做生意。
运营困难。
产能的调整是门技术活,没有足够的远见很容易导致扩张太快而吃不饱,或者扩张不够而吃不下。
所以呢,这是个好生意,但得家大业大的玩得起还得有足够的远见卓识。
Intel坚持自己的晶圆厂,主要是由PC年代追求CPU性能的特点决定的。
如果纵览过去的历史,除了从Pentium 4 到 Core2Duo这个性能巨幅提升是由CPU设计贡献的之外,其他的升级大多是由晶圆升级而贡献的
所以,PC年代,谁掌握的最新的晶圆技术,谁就赢得市场。
只可惜,现在大家追求的不是绝对的性能,所以晶圆技术的提升并不能带来短期绝对的市场效益。相对的还是有的,例如苹果的CPU如果用Intel 14nm生产那是立刻甩掉对手2年以上。
但从长远来看,晶圆厂还是半导体公司立足的根本。
所以,庞煖判断长远来看,晶圆代工还是有利可图的。
投资建造8寸晶圆代工厂生产线,需要180亿买进。
投资建造12寸晶圆代工产线,大概需要220亿美元。
晶圆,多指单晶硅圆片,由普通硅沙拉制提炼而成,是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按其直径分为4英寸、5英寸、6英寸、8英寸等规格。
近来发展出12英寸甚至更大规格.晶圆越大,同一圆片上可生产的IC就多,可降低成本;但要求材料技术和生产技术更高
当然,这也要看芯片的制程工艺和设计水平。
总体来说,就是晶圆片是8英寸、12英寸、越大越好,就相当于纸张越大越好。
制程工艺就是芯片的设计和制作水平,就是按照纳米级别,28nm,16nm,10nm,这种就是越小越好,就相当于在纸上写字,字越小,可以写上去的东西越多。
庞煖手中的资金,加上银行贷款,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等融资手段,还是可以放手一搏的。
例如,韩国巨头三星,共有1 座8英寸、2 座12英寸厂分布在韩国与美国。
就目前的产能规模来看,三星12 英寸厂的月产能最高约14 万片,8 英寸厂达到19 万片的月产能。
今年首季在晶圆代工捞进6.13亿美元的营收,可谓是利润颇丰。
当然,考虑到现在的技术基础,庞煖知道自己就算投入重金,建立的晶圆代工厂的工艺相信不会太先进,应该会落后苔弯省和韩国等国际竞争者两到三个世代。
但是考虑天朝广大的市场,还有国内复杂的产品构成,落后一点的芯片代工也会给庞煖的低段晶圆代工厂带来可观的收益。
当年三星的第一个晶圆代工厂富川工厂也只是生产低级别的IC,但是正是由于三星生产的这些低级别的IC,让韩国得以实现了电子手表的国产化。
虽然高丽人讨人厌,但是,学习三星的这种工作态度,从低级别的做起,然后看是否有机会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提升一下技术能力。
三星1985年研发出64kb的DRAM以后,将大部分资金用来发展半导体业务,全球DRAM开始大量扩产,到最后让曾经要价4美金的 64kb DRAM只能70美分,这就造成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三星逆流而上,加大设备投资,还通过各种方式,最后终于安然度过难关,并最终熬死对手,让自己成为DRAM产业的巨头。
现在国内三大存储基地齐头并进,国外三星、Toshiba和美光这样的巨头虎视眈眈,万一真的面临存储的价格战。
但是,庞煖也没有怕的。自己有超时空贸易能力,等到《超时空大宪章》修改草案落实,自己可以通过超时空贸易获得源源不断资金利润。
现在重要的是人才的挖掘。
闻当年三星为了到日本挖人,往往将其工资开到两到三倍,除了为日本员工提供房子之余,甚至还聘请了专门的女仆照顾员工的生活。这种offer,试问哪个工程师不心动。
一切还要慢慢做起来,步步为营,精打细算,合理扩张。
.....................................
一个公司,一个产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科技红利投入,没有有效研发投入,结果只有等死。
在这方面,庞煖准备学习韩国的经验。
建立产业链横向、纵向一体化,充分利用祖国的大国市场,获得广阔的战略纵深。
建立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体。
越南战争爆发,米国开始扶持韩国人。
1969-1980年,十年时间初步建设韩国半导体工业体系,完成对国际平均水平的追赶。
1...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