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民国风水怪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民国风水怪盗书友交流qq群:438195448,欢迎各位书友来交流。
一、祖父
多年以前,我家还是个书香世家。祖上最厉害的做过知州,七品以上的官员更是不胜枚举。
传至我太祖父一辈,家道却日渐衰落。太祖父十八岁考中了秀才,但此后却霉运不断,不是因病因事错过考试时间,就是答题释义对不上主考官胃口,屡考不第。
太祖父年纪渐长后,便把所有希望寄托在祖父身上,自己选择在乡间私塾教书终老一生。
到了祖父却更是不济,祖父本人无“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终日喜欢与香草药物为伍,虽未正式拜谁为师,但凭着其天资聪颖,十来岁倒是出落的一身看病治人的好本事,诸多民间医生看不好的病,被祖父瞧过后,施以医治,药到病除。
祖父十五岁那年,不堪太祖父要求科考的责辱,愤而离家出走。几年后,祖父留着一把大胡子回到乡间,除了医术更为精湛外,更添得一手驱魔辟邪的本事,从此名震乡里,人称“王大胡子”。
关于祖父离家出走那几年的故事,无人知晓,只知道他大约是去了赣粤交际的南岭,拜了一孙姓道士为师。
老家地处偏僻乡村,民间妖魔鬼怪故事流传甚多,现在看来,有些是愚昧所致,但有些却至今也无法解释。
祖父治病救人和驱魔辟邪的功夫,我所知道的有几例。
一例是邻村一平日活蹦乱跳的两岁小孩,忽然之间不吃不喝,尽是呕吐些黄水,黄水还泛着死尸味,瞧过许多医生均不见好转。
小孩父亲属中年得子,眼见小孩成天呕吐,日渐消瘦,心疼得不行。听人说邻村的王大胡子治奇症有些本事,一天晚上,急匆匆摸黑抱到我家来,恳请祖父医治。
祖父细看后,问小孩父亲最近是否有孕妇摸过这小孩。
小孩父亲回忆起前不久一远房女乡亲路过讨水喝时,这女子感觉小娃娃乖得很,曾跟小孩一起耍了一会儿,看那样子,这女子腹部隆起,势必怀有身孕。
祖父说,这必是阴胎换子之故。那妇人怀孕时肯定过一坟场,被一咒怨极深的枉死小鬼缠体,如今借你小娃来还魂来着。
小孩父亲一听,大骂道,日你先人哦,借我家娃来还魂,太没道德了。当即恳请祖父救这小娃。
祖父说道莫急,我且叫它有来无回,魂飞魄散。
于是叫家人在屋前遍撒石灰,屋堂中间摆了一祭台,上面放祭一死公鸡头,下面摆一盆水,水中放一鸡蛋。
摆完这些祭品,祖父嘴巴嘟囔开始念了起来,不到一盏茶功夫,却见微风轻飘,窗台稍曳,屋前平整的石灰面上缓慢地显现出一对东西,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对小脚印,步履轻缓地朝祭台走来。
此时,小孩父亲吓得浑身哆嗦,但嘴巴兀自喋喋不休地骂,真来了,真来了,日你先人哦。
眼看脚印就要上得祭台,祖父桃木剑一指,死公鸡头忽然“呱”一声张开嘴巴,原本闭着的眼睛突然怒目圆睁,嘴巴却朝脚印狠狠地啄了过去,啄完后,在地上奋力地扑棱一会,就不动了。
此刻那对小脚印也消失不见了,只见原本毫无动静的盆中鸡蛋却在水中忽上忽下起浮沉来。
祖父见状,喊声“受死!”,举起剑猛地砍向鸡蛋,“噗”地一声,鸡蛋裂开,奇迹一般,生鸡蛋却慢慢流出许多鲜血,布满了整个脸盆。
待鲜血流尽,祖父把剑收起,对小孩父亲说,好了,那妇人腹中阴胎已破,即将流产,不日你娃便可痊愈。
小孩父亲感激地向祖父磕了数个响头,才抱着娃回去。不出几日,果然如祖父所言,那小孩又恢复了原有活波可爱的模样。
另一件事,现在想起来也颇为有趣。
老家农村的妇女大多勤劳能干,却又大大咧咧,说话不像城里人那么文明,口中也经常带着脏字,本村一妇人便因此吃了个大亏。
话说有一日,这妇人天刚蒙蒙亮就起床扫晒谷坪。
正扫期间,却隐约看见河对岸凭空多出两块几十米高的巨型石块,并且在缓慢移动,两石块中间弥漫着团雾,仿若有一个巨人在空中挑担,将这两石块挑走一般。
妇人惊讶之余,大喊道:亲娘哎,哪个死鬼恁大力气,挑着大石头赶死去呦!话刚刚说完,那两石块却兀自不动,“轰”地一声从空中掉落,停在原地了。
此刻空中却莫名其妙地吹来了一阵大风,大风扫脸而过,硬生生把这妇人的嘴巴给吹歪了,无论这妇人怎么撇嘴,却再也恢复不了原状。
妇人无法,只得歪着嘴流着哈喇子来求助祖父,并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同祖父讲了。
祖父听完,骂道:你这不长眼的东西,这是仙人挑担去堵上游发大水河堤的窟窿眼,你却嘴贱去挑破,没吹歪你这颗糊涂头,算是祖师爷开恩了!
妇人吓极,忙问祖父该如何破解。
祖父告诉她,你需耗尽家财,去两块巨石落脚处修座道观,道观修好后,向道观磕九九八十一个响头,每磕一个响头,虔诚地喊一句:爷爷我错了,您收了神通吧。磕完头再来找我。
妇人果真将家中钱物变卖了个精光,去那两石头落脚的旁边修了个道观,并按祖父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将头磕完了。
回来后,妇人歪着嘴巴哭着对祖父说:大胡子,您看我头都磕出了血,祖师爷咋还不开恩呢?
祖父不说话,冷不丁地狠狠扇了这妇人一巴掌,边扇边说:弟子代祖师爷教训你个不长眼的家伙!没想到,巴掌过后,妇人嘴巴竟然合拢了。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催之”。王大胡子名声威震乡里,却给全家招来了一场祸事。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我们说的慈禧太后,生了重病,众太医束手无策。也合该祖父走霉运,老家邻县有一人在京城做太医,他听闻祖父医术惊奇,无病不除,便推荐祖父进京给太后瞧病。
消息传到祖父耳朵,祖父吓得全身发软,自知此去凶多吉少,弄不好丢了自己性命还不止,倒是要连累家人。
父亲安慰祖父,给太后看病到也不失是个机会,瞧好了可光宗耀祖,重塑王家辉煌也未可知。
祖父大骂父亲,你懂个屁,太后得病能不能治好尚且不论,治好了,岂不是要强行把我留下专给这帝王家瞧病。所谓伴君如伴虎,但凡有个小失误,势必客死京城,难以落叶归根,我走后,你带领全家离开此地,隐姓埋名躲起来。
没几天,祖父收拾完行当,悄悄拉我到一旁,说:太后已是七十四岁高龄,近年来革命党闹翻天,红毛洋鬼到处窜,估计太后心焦力竭,大限之日不远,爷爷十有*是回不来了。你父亲性格急功近利,自小不为我喜欢。你虽年幼,但天资聪敏,悟性较佳,爷爷很是宽慰,我一生行医,又学术于岭南王氏,对治病救人自有独特理解,全在这羊皮包裹里,你且拿去,有兴趣就学,若无兴趣,附赠有缘之人即可,但不得丢失,切记。
当年我才八岁,只顾流泪扯着爷爷那长长的胡子,叫他别走。至于他老人家说的话,也只是一知半解,他给我的羊皮包裹,后面也不知被我随意丢弃在哪个角落。
正如爷爷所言,他走后再也没有回来。
听说爷爷给慈禧太后的病出了一方,但该方子需要茅房陈年旧疴作为药引。太后震怒,认为是大不敬之罪,连同邻县举荐的太医一并处斩,并派官府要将我家全投牢役。
幸好父亲按照爷爷嘱咐,一早远远的搬家离乡,隐姓埋名起来,才免受了一场灾难。
当年冬天,慈禧太后去世,本以为至此可过上太平踏实的日子,但是突发的一场大水,将我们新家冲得一干而净,父母亲人至此失散,独我抢回来家里一榉木箱子。
二、 夜拜真君观
爷爷给我取名王小牧,具体是啥涵义,也没人跟我解释过。
可惜我出生时太祖父已然逝世,不然以太祖父自以为傲的肚中墨水,祖父给我取这名字必然被骂个狗血淋头。
但在农村,能取出登堂入室的大名,已然非常不错。我小时候的玩伴,大多叫些诸如猪古、瘌痢头、告化佬、烂卵鬼之类的名字,现在想来,也甚是可笑。
后面我遭遇的一些故事,颇为离奇怪诞,为叙说方便,我姑且用“王小牧”这第三人称。
前面说到,王小牧家里遭遇变故,父母亲人至此失散,众多邻里乡亲死得死,伤得伤,失踪的失踪,独他抢回来一个榉木箱子。王小牧对着残破不堪的家,伴着萧瑟的妖风,在家门口痛哭了一场。
人在任何时候,总是有求生的*。
王小牧人虽小,但总归没亲眼看到亲人的尸体,更没有就此死去的念头,只得开始边流浪边寻找失散的亲人。
王小牧一十来岁小娃,手无缚鸡之力,干不得重活,只好做些给东家割稻子、西家看仓库这类勾当,有活干且主家方便时,住在主事家里,没活干时,就找些破庙观来住。
榉木箱子被王小牧打开后,里面除了些许旧衣物,竟然还留着他爷爷当年给他的羊皮包裹,打开一看,却是一本线装的书。
在家庭的熏陶下,王小牧倒是识得许多字,这本书没有书名,但里头却分上、下两篇,全是蝇头小楷写成,上篇是《医术本辑》,下篇是《方术小论》。
王小牧对医术不大感冒,倒是对下篇的《方术小论》充满了兴趣。
这下册集子又分为“本术驱妖、御灵降魔、邀仙涤世”三个章节,每个章节环环相扣,逐相进阶,到得第三章“邀仙涤世”部分,对他来说,完全就成了天书了。
晚上无事,王小牧拿出爷爷留下的书来研读,时间久了,倒也囫囵学到个二三成本事。
在破庙观居住,王小牧最担心的就夜间野兽出没,说不定哪天在睡梦中就被这些畜生当着美餐给解决了。
于是,王小牧按照爷爷书中的做法,买来些黄纸,上面滴上些许黑狗血,在草席周边画上道驱邪符,来保障自己的安全。
说也奇怪,在未弄这些物事之前,半夜常听得夜猫、狐狸乱叫,但自从摆上这些东西后,恍若罩上了金钟罩,偶尔有些畜生过来,看到王小牧之后也转身就跑。
当地最多的道观,叫做“真君观”,有些香火旺盛,有些却残破不堪。
“真君观”供奉的人为传说中的许真君,当地关于许真君的故事颇多。
据说,许真君母亲怀孕时,曾梦见金凤入肚,尔后生下许真君。许真君年少,有一次去野外打猎,射中了一只母鹿,母鹿身怀小鹿,被许真君射中后,小鹿却出生堕地。母鹿却顾不得自己的箭伤,也不逃跑,反而折回头来流泪伤心地舔着小鹿,并跪乳小鹿,直到小鹿睁开眼睛能够站立,母鹿才失血过多而死去。
许真君见了,心中非常难过,怅然感悟,遂折断弓弩,锐意为学,终成一代道家高人。
彼时人间孽龙作怪,鄱阳湖畔良田万顷的繁华城镇,一夜之间被孽龙所吞。孽龙当道后,常施法祸害百姓,心情稍有不好,便做下水淹城镇、下播瘟疫等许多恶事。
孽龙造成如此多冤魂,老百姓既恨又怕。只好求助于许真君,真君觉得救民于苦难责无旁贷,于是背上一把剑就去找孽龙算账。
他开山点穴,涉水摸泉,历经诸多困苦,总算找到孽龙安生所在。原来孽龙经过多年进化,吸日月之精华,已成为一座大山盘亘在地,龙嘴处为巨型山洞,洞口挂一大瀑布,只要一发怒,瀑布便水流狂泻不止,四处涨水,顷刻间便淹没许多村庄,稍微一烦躁,山体便土崩而下,掩埋众多生灵。
许真君运用八根伏魔银针分插孽龙山体的八大要穴,孽龙感到难受,翻身起来于许真君斗法,斗了九九八十一天,许真君与孽龙法力均将耗尽,他只好只身进入龙嘴,将全身真元爆裂,与孽龙同归于尽了。
未想许真君真元虽失,但道魂却被上苍感知,允他上天成仙,于是许真君化着一道青烟,飘然成仙了。
当地人为感谢许真君的功德,修建了许多真君观,欲图保佑子子孙孙。
王小牧就常住在各处真君观里,起初看到许真君塑像怒目圆睁的脸孔,多少有点害怕,但住多了,反而觉得愈发亲切。
那一日,王小牧给主事家割了一天的稻子,浑身乏困,迷迷糊糊睡了过去。午夜时分,却被一阵悉悉索索奇怪的声音吵醒。
王小牧醒来,听到一女子正在讲话,那女子说:我吃一村吐一村,虽祸害了一方,但也肥了一方,现在就差九口阳气了,宋村人受我庇佑,几代人也过上了难得好日子,至今也到了回报之时了。
王小牧暗自觉得奇怪,这真君庙早已荒废多年,不受香火,何况现已是三更半夜,哪里的女人竟然如此大胆,冒着夜前来来祷告。
于是他借着月光轻轻摸到前殿,抬眼一看,前殿月影卓卓,却看见一翩翩女子跪在真君像前虔诚地磕头朝拜。
那女子边拜边说:真君爷爷,您大人大量,若果真得此福气,能成全我个囫囵身,我自当日夜供奉您。
王小牧看爷爷书看得久了,已与一般的毛头小孩不同,对肮脏与干净得东西倒有几丝嗅觉。只见那女子身影轻飘,虽就在眼前,但五官面目却迷蒙不清,难以辨识,且身上似乎还发出阵阵寒意。
王小牧断定这女子必不是凡人,应是哪里修炼成型的精怪,化着女儿身来拜许真君了。看来这真君老头也是能耐,竟能受凡、妖两界供奉。
王小牧心里害怕,当下悄悄地捡起个破土钵,将尿撒了个满满,只待这妖孽要作怪,把这童子尿一头泼将下去。
未料王小牧与生以来也是第一次遇上这玩意,心中难免打鼓,一不小心,撞到了破道观塌下来横亘的木梁,人一个趔趄,土钵里的尿也只剩三分之一。
这下可好,那女子着实吓了一跳,只见她瞬间起身,双脚点地,扭身一个飘荡,带着阵阵寒风,就冲王小牧扑将过来。
王小牧无法,颤抖着双手,把土钵中剩下的尿液朝她泼去,那女子挨个正着,一声惨叫,这时,却传来一股毛发烧焦的气味。但那女子却瞬间不见了踪影。
王小牧正没道理处,却见一个硕大的猫从角落窜了出来,漆黑锐利的猫爪向他抓到,王小牧一个矮身躲过这一爪,顺势躲到了自己睡的草席旁。
那猫仿佛... -->>
民国风水怪盗书友交流qq群:438195448,欢迎各位书友来交流。
一、祖父
多年以前,我家还是个书香世家。祖上最厉害的做过知州,七品以上的官员更是不胜枚举。
传至我太祖父一辈,家道却日渐衰落。太祖父十八岁考中了秀才,但此后却霉运不断,不是因病因事错过考试时间,就是答题释义对不上主考官胃口,屡考不第。
太祖父年纪渐长后,便把所有希望寄托在祖父身上,自己选择在乡间私塾教书终老一生。
到了祖父却更是不济,祖父本人无“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终日喜欢与香草药物为伍,虽未正式拜谁为师,但凭着其天资聪颖,十来岁倒是出落的一身看病治人的好本事,诸多民间医生看不好的病,被祖父瞧过后,施以医治,药到病除。
祖父十五岁那年,不堪太祖父要求科考的责辱,愤而离家出走。几年后,祖父留着一把大胡子回到乡间,除了医术更为精湛外,更添得一手驱魔辟邪的本事,从此名震乡里,人称“王大胡子”。
关于祖父离家出走那几年的故事,无人知晓,只知道他大约是去了赣粤交际的南岭,拜了一孙姓道士为师。
老家地处偏僻乡村,民间妖魔鬼怪故事流传甚多,现在看来,有些是愚昧所致,但有些却至今也无法解释。
祖父治病救人和驱魔辟邪的功夫,我所知道的有几例。
一例是邻村一平日活蹦乱跳的两岁小孩,忽然之间不吃不喝,尽是呕吐些黄水,黄水还泛着死尸味,瞧过许多医生均不见好转。
小孩父亲属中年得子,眼见小孩成天呕吐,日渐消瘦,心疼得不行。听人说邻村的王大胡子治奇症有些本事,一天晚上,急匆匆摸黑抱到我家来,恳请祖父医治。
祖父细看后,问小孩父亲最近是否有孕妇摸过这小孩。
小孩父亲回忆起前不久一远房女乡亲路过讨水喝时,这女子感觉小娃娃乖得很,曾跟小孩一起耍了一会儿,看那样子,这女子腹部隆起,势必怀有身孕。
祖父说,这必是阴胎换子之故。那妇人怀孕时肯定过一坟场,被一咒怨极深的枉死小鬼缠体,如今借你小娃来还魂来着。
小孩父亲一听,大骂道,日你先人哦,借我家娃来还魂,太没道德了。当即恳请祖父救这小娃。
祖父说道莫急,我且叫它有来无回,魂飞魄散。
于是叫家人在屋前遍撒石灰,屋堂中间摆了一祭台,上面放祭一死公鸡头,下面摆一盆水,水中放一鸡蛋。
摆完这些祭品,祖父嘴巴嘟囔开始念了起来,不到一盏茶功夫,却见微风轻飘,窗台稍曳,屋前平整的石灰面上缓慢地显现出一对东西,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对小脚印,步履轻缓地朝祭台走来。
此时,小孩父亲吓得浑身哆嗦,但嘴巴兀自喋喋不休地骂,真来了,真来了,日你先人哦。
眼看脚印就要上得祭台,祖父桃木剑一指,死公鸡头忽然“呱”一声张开嘴巴,原本闭着的眼睛突然怒目圆睁,嘴巴却朝脚印狠狠地啄了过去,啄完后,在地上奋力地扑棱一会,就不动了。
此刻那对小脚印也消失不见了,只见原本毫无动静的盆中鸡蛋却在水中忽上忽下起浮沉来。
祖父见状,喊声“受死!”,举起剑猛地砍向鸡蛋,“噗”地一声,鸡蛋裂开,奇迹一般,生鸡蛋却慢慢流出许多鲜血,布满了整个脸盆。
待鲜血流尽,祖父把剑收起,对小孩父亲说,好了,那妇人腹中阴胎已破,即将流产,不日你娃便可痊愈。
小孩父亲感激地向祖父磕了数个响头,才抱着娃回去。不出几日,果然如祖父所言,那小孩又恢复了原有活波可爱的模样。
另一件事,现在想起来也颇为有趣。
老家农村的妇女大多勤劳能干,却又大大咧咧,说话不像城里人那么文明,口中也经常带着脏字,本村一妇人便因此吃了个大亏。
话说有一日,这妇人天刚蒙蒙亮就起床扫晒谷坪。
正扫期间,却隐约看见河对岸凭空多出两块几十米高的巨型石块,并且在缓慢移动,两石块中间弥漫着团雾,仿若有一个巨人在空中挑担,将这两石块挑走一般。
妇人惊讶之余,大喊道:亲娘哎,哪个死鬼恁大力气,挑着大石头赶死去呦!话刚刚说完,那两石块却兀自不动,“轰”地一声从空中掉落,停在原地了。
此刻空中却莫名其妙地吹来了一阵大风,大风扫脸而过,硬生生把这妇人的嘴巴给吹歪了,无论这妇人怎么撇嘴,却再也恢复不了原状。
妇人无法,只得歪着嘴流着哈喇子来求助祖父,并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同祖父讲了。
祖父听完,骂道:你这不长眼的东西,这是仙人挑担去堵上游发大水河堤的窟窿眼,你却嘴贱去挑破,没吹歪你这颗糊涂头,算是祖师爷开恩了!
妇人吓极,忙问祖父该如何破解。
祖父告诉她,你需耗尽家财,去两块巨石落脚处修座道观,道观修好后,向道观磕九九八十一个响头,每磕一个响头,虔诚地喊一句:爷爷我错了,您收了神通吧。磕完头再来找我。
妇人果真将家中钱物变卖了个精光,去那两石头落脚的旁边修了个道观,并按祖父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将头磕完了。
回来后,妇人歪着嘴巴哭着对祖父说:大胡子,您看我头都磕出了血,祖师爷咋还不开恩呢?
祖父不说话,冷不丁地狠狠扇了这妇人一巴掌,边扇边说:弟子代祖师爷教训你个不长眼的家伙!没想到,巴掌过后,妇人嘴巴竟然合拢了。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催之”。王大胡子名声威震乡里,却给全家招来了一场祸事。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我们说的慈禧太后,生了重病,众太医束手无策。也合该祖父走霉运,老家邻县有一人在京城做太医,他听闻祖父医术惊奇,无病不除,便推荐祖父进京给太后瞧病。
消息传到祖父耳朵,祖父吓得全身发软,自知此去凶多吉少,弄不好丢了自己性命还不止,倒是要连累家人。
父亲安慰祖父,给太后看病到也不失是个机会,瞧好了可光宗耀祖,重塑王家辉煌也未可知。
祖父大骂父亲,你懂个屁,太后得病能不能治好尚且不论,治好了,岂不是要强行把我留下专给这帝王家瞧病。所谓伴君如伴虎,但凡有个小失误,势必客死京城,难以落叶归根,我走后,你带领全家离开此地,隐姓埋名躲起来。
没几天,祖父收拾完行当,悄悄拉我到一旁,说:太后已是七十四岁高龄,近年来革命党闹翻天,红毛洋鬼到处窜,估计太后心焦力竭,大限之日不远,爷爷十有*是回不来了。你父亲性格急功近利,自小不为我喜欢。你虽年幼,但天资聪敏,悟性较佳,爷爷很是宽慰,我一生行医,又学术于岭南王氏,对治病救人自有独特理解,全在这羊皮包裹里,你且拿去,有兴趣就学,若无兴趣,附赠有缘之人即可,但不得丢失,切记。
当年我才八岁,只顾流泪扯着爷爷那长长的胡子,叫他别走。至于他老人家说的话,也只是一知半解,他给我的羊皮包裹,后面也不知被我随意丢弃在哪个角落。
正如爷爷所言,他走后再也没有回来。
听说爷爷给慈禧太后的病出了一方,但该方子需要茅房陈年旧疴作为药引。太后震怒,认为是大不敬之罪,连同邻县举荐的太医一并处斩,并派官府要将我家全投牢役。
幸好父亲按照爷爷嘱咐,一早远远的搬家离乡,隐姓埋名起来,才免受了一场灾难。
当年冬天,慈禧太后去世,本以为至此可过上太平踏实的日子,但是突发的一场大水,将我们新家冲得一干而净,父母亲人至此失散,独我抢回来家里一榉木箱子。
二、 夜拜真君观
爷爷给我取名王小牧,具体是啥涵义,也没人跟我解释过。
可惜我出生时太祖父已然逝世,不然以太祖父自以为傲的肚中墨水,祖父给我取这名字必然被骂个狗血淋头。
但在农村,能取出登堂入室的大名,已然非常不错。我小时候的玩伴,大多叫些诸如猪古、瘌痢头、告化佬、烂卵鬼之类的名字,现在想来,也甚是可笑。
后面我遭遇的一些故事,颇为离奇怪诞,为叙说方便,我姑且用“王小牧”这第三人称。
前面说到,王小牧家里遭遇变故,父母亲人至此失散,众多邻里乡亲死得死,伤得伤,失踪的失踪,独他抢回来一个榉木箱子。王小牧对着残破不堪的家,伴着萧瑟的妖风,在家门口痛哭了一场。
人在任何时候,总是有求生的*。
王小牧人虽小,但总归没亲眼看到亲人的尸体,更没有就此死去的念头,只得开始边流浪边寻找失散的亲人。
王小牧一十来岁小娃,手无缚鸡之力,干不得重活,只好做些给东家割稻子、西家看仓库这类勾当,有活干且主家方便时,住在主事家里,没活干时,就找些破庙观来住。
榉木箱子被王小牧打开后,里面除了些许旧衣物,竟然还留着他爷爷当年给他的羊皮包裹,打开一看,却是一本线装的书。
在家庭的熏陶下,王小牧倒是识得许多字,这本书没有书名,但里头却分上、下两篇,全是蝇头小楷写成,上篇是《医术本辑》,下篇是《方术小论》。
王小牧对医术不大感冒,倒是对下篇的《方术小论》充满了兴趣。
这下册集子又分为“本术驱妖、御灵降魔、邀仙涤世”三个章节,每个章节环环相扣,逐相进阶,到得第三章“邀仙涤世”部分,对他来说,完全就成了天书了。
晚上无事,王小牧拿出爷爷留下的书来研读,时间久了,倒也囫囵学到个二三成本事。
在破庙观居住,王小牧最担心的就夜间野兽出没,说不定哪天在睡梦中就被这些畜生当着美餐给解决了。
于是,王小牧按照爷爷书中的做法,买来些黄纸,上面滴上些许黑狗血,在草席周边画上道驱邪符,来保障自己的安全。
说也奇怪,在未弄这些物事之前,半夜常听得夜猫、狐狸乱叫,但自从摆上这些东西后,恍若罩上了金钟罩,偶尔有些畜生过来,看到王小牧之后也转身就跑。
当地最多的道观,叫做“真君观”,有些香火旺盛,有些却残破不堪。
“真君观”供奉的人为传说中的许真君,当地关于许真君的故事颇多。
据说,许真君母亲怀孕时,曾梦见金凤入肚,尔后生下许真君。许真君年少,有一次去野外打猎,射中了一只母鹿,母鹿身怀小鹿,被许真君射中后,小鹿却出生堕地。母鹿却顾不得自己的箭伤,也不逃跑,反而折回头来流泪伤心地舔着小鹿,并跪乳小鹿,直到小鹿睁开眼睛能够站立,母鹿才失血过多而死去。
许真君见了,心中非常难过,怅然感悟,遂折断弓弩,锐意为学,终成一代道家高人。
彼时人间孽龙作怪,鄱阳湖畔良田万顷的繁华城镇,一夜之间被孽龙所吞。孽龙当道后,常施法祸害百姓,心情稍有不好,便做下水淹城镇、下播瘟疫等许多恶事。
孽龙造成如此多冤魂,老百姓既恨又怕。只好求助于许真君,真君觉得救民于苦难责无旁贷,于是背上一把剑就去找孽龙算账。
他开山点穴,涉水摸泉,历经诸多困苦,总算找到孽龙安生所在。原来孽龙经过多年进化,吸日月之精华,已成为一座大山盘亘在地,龙嘴处为巨型山洞,洞口挂一大瀑布,只要一发怒,瀑布便水流狂泻不止,四处涨水,顷刻间便淹没许多村庄,稍微一烦躁,山体便土崩而下,掩埋众多生灵。
许真君运用八根伏魔银针分插孽龙山体的八大要穴,孽龙感到难受,翻身起来于许真君斗法,斗了九九八十一天,许真君与孽龙法力均将耗尽,他只好只身进入龙嘴,将全身真元爆裂,与孽龙同归于尽了。
未想许真君真元虽失,但道魂却被上苍感知,允他上天成仙,于是许真君化着一道青烟,飘然成仙了。
当地人为感谢许真君的功德,修建了许多真君观,欲图保佑子子孙孙。
王小牧就常住在各处真君观里,起初看到许真君塑像怒目圆睁的脸孔,多少有点害怕,但住多了,反而觉得愈发亲切。
那一日,王小牧给主事家割了一天的稻子,浑身乏困,迷迷糊糊睡了过去。午夜时分,却被一阵悉悉索索奇怪的声音吵醒。
王小牧醒来,听到一女子正在讲话,那女子说:我吃一村吐一村,虽祸害了一方,但也肥了一方,现在就差九口阳气了,宋村人受我庇佑,几代人也过上了难得好日子,至今也到了回报之时了。
王小牧暗自觉得奇怪,这真君庙早已荒废多年,不受香火,何况现已是三更半夜,哪里的女人竟然如此大胆,冒着夜前来来祷告。
于是他借着月光轻轻摸到前殿,抬眼一看,前殿月影卓卓,却看见一翩翩女子跪在真君像前虔诚地磕头朝拜。
那女子边拜边说:真君爷爷,您大人大量,若果真得此福气,能成全我个囫囵身,我自当日夜供奉您。
王小牧看爷爷书看得久了,已与一般的毛头小孩不同,对肮脏与干净得东西倒有几丝嗅觉。只见那女子身影轻飘,虽就在眼前,但五官面目却迷蒙不清,难以辨识,且身上似乎还发出阵阵寒意。
王小牧断定这女子必不是凡人,应是哪里修炼成型的精怪,化着女儿身来拜许真君了。看来这真君老头也是能耐,竟能受凡、妖两界供奉。
王小牧心里害怕,当下悄悄地捡起个破土钵,将尿撒了个满满,只待这妖孽要作怪,把这童子尿一头泼将下去。
未料王小牧与生以来也是第一次遇上这玩意,心中难免打鼓,一不小心,撞到了破道观塌下来横亘的木梁,人一个趔趄,土钵里的尿也只剩三分之一。
这下可好,那女子着实吓了一跳,只见她瞬间起身,双脚点地,扭身一个飘荡,带着阵阵寒风,就冲王小牧扑将过来。
王小牧无法,颤抖着双手,把土钵中剩下的尿液朝她泼去,那女子挨个正着,一声惨叫,这时,却传来一股毛发烧焦的气味。但那女子却瞬间不见了踪影。
王小牧正没道理处,却见一个硕大的猫从角落窜了出来,漆黑锐利的猫爪向他抓到,王小牧一个矮身躲过这一爪,顺势躲到了自己睡的草席旁。
那猫仿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