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混在东汉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原逃出来的,其中两个都是因为家人名列党人名录而被迫出逃的。
面对这三个脸上荡漾着幸福笑容的女人,刘修不知说什么才好,再想到被他杀死的窦归,忽然觉得嘴里有些苦涩。他并不后悔杀死窦归,因为敦武的原因,不管窦归是不是做了汉奸,他都要杀了窦归为敦武报仇,但是从窦家的角度来说,他们除了替鲜卑人卖命,又有什么选择?这三个女人嫁给了鹿破风,又何尝是她们想要的结果,只不过是不最坏的结果罢了。
有曾经的豪门,有曾经的党人,有普通的百姓,刘修了解到的出逃者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有,宁城里的流民有一半是打算或即将打算逃到草原上去的。他们之所以背井离乡,宁愿到草原上给胡人做奴隶,也不愿意留在大汉的土地上,为了什么?
为了生存,为了能有一口饭吃,为了活下去。
一个连百姓生存这个最基本要求都不能满足的帝国,是不是应该灭亡,是不是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是不是应该被他的子民唾弃?
大汉的灭亡,是不是早在灭亡之前,就已经埋下了火种,只等着有人来点燃,所谓的三国乱世,其实现在就已经萌芽,而蔡邕写信给卢植说,京师刚刚在太学立了五经石碑,统一了五经文字,看起来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文化盛事,难道只是大汉这具已经腐烂的坏肉上披着的一件寿衣?
一直对那些动不动就说“政荒主悖”的读书人不以为然,觉得他们言过其实的刘修第一次对自己的看法产生了怀疑,他甚至觉得,这个黑暗的时代至少还有一点言论自由的权利,那些读书人是求名也好,是真心忧国也好,至少他们还有对政治发表真实意见的自由和自觉。比起那些天天在媒体上高唱天下太平、盛世收藏的专家,这些读书人还是有点良知和勇气的,独尊儒术了两三百年,还没有把他们全部变成皇权的奴隶,还有那么多人敢于站在皇权的对面。
“子龙,大汉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刘修转过头,看着眼睛在火光映照下闪闪发亮的赵云。赵云一怔,无声的笑了笑,端起木碗,和刘修轻轻的碰了一下:“这么大的问题,我一个武夫,又怎么说得上来。”
“好啦,又没有外人,你就不要那么谦虚了。”刘修呷了一口酒,轻声笑了:“你我都是年轻人,何必那么世故,这大汉的未来,可就在我们这辈人的肩上呢。”
赵云想了想:“在天子身上。”
刘修愣了一下,“为什么这么说?”
“天子是万民之首,天子道德不修,又怎么可能治理好天下?”赵云端着木碗,若有所思,轻声说道:“如今阉竖当政,君子退隐,党人禁锢五属,从光武皇帝起培养了一百五十年的元气被两次党锢摧残得所剩无几,剩下的都是些什么人?那些人争权夺利也许是高手,又懂得什么举贤用能、治国理家的道理,天子靠他们来辅佐,又怎么可能治理好国家。”
刘修自失的笑了笑,他本来以为赵云和他想的一样,都以为归根到底的原因在于制度呢,不过想想也不奇怪,赵云又不是穿越者,他怎么可能知道这天下还有不要皇帝的政治制度,而天下败乱,罪不在皇帝,而是在有皇帝的制度呢。
就算是他,其实也只是人云亦云,未必知道其中的道理。
“那换个天子,就能天下太平?”
赵云警惕的看了看四周,见旁边没有外人,连忙压低了声音说道:“德然,这话可不能乱说,要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听了,你会有麻烦的。”
“你会去告发我?”刘修笑了笑,不以为然。
“这个……未尝不是一个办法。”赵云见刘修把他当知心人,也不再遮掩:“天子即位八的,到如今还没有子嗣,说不定又和会孝桓帝一样无后而终,到时候自然会在宗室中挑选继位之君,刘氏子孙数以十万计,如果朝中的诸位君子能够挑出一个像前朝孝宣帝那样知民间疾苦的好皇帝,焉知我大汉不能再次中兴?”
刘修眨了眨眼睛,有些不太明白:“当今天子不知民间疾苦吗?”
“他?”赵云忍不住轻声笑了:“你没听儁乂说过河间的一个童谣吗?”
刘修更糊涂了,这和河间的童谣有什么关系?
赵云见了,只好从头解释起,“还早在孝桓帝之初,河间、中山一带就出现了一则童谣,是这么说的,‘城上乌,尾必逋,父为吏,子为徒,一徒死,百乘车,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慊舂黄梁,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当时谁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后来孝桓帝死,无子,朝中诸君选中了当今天子,大家这才明白,原来这则童谣说的就是那时候的解渎亭侯,现在的天子母子。”他看了刘修一眼,又补充了一句:“天子的母亲董太后,就是河间人。”
刘修似乎明白了一些:“他们母子爱财?”
赵云点点头:“不错。在为天子之前,解渎亭侯家已经败落很久了,只是……”赵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现在贵为天子,怎么能只想着敛财?天下都是他的,他还嫌不够吗?”
刘修想了想,却没有笑,而是摇了摇头:“我觉得这不是问题所在。”
赵云不解:“那你以为问题在哪里?”
“当初决定谁做继位之君的,不是别人,是大将军窦武,还有与他同称三君的名士陈蕃。”因为窦家的原因,刘修向卢敏打听过一些窦家的事情,顺带着了解了一些当今天子即位的过程,知道决定这件大事的都是所谓的名士,不应该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不敢说多对,至少也不应该错得离谱,除非说那些名士从一开始就居心不良。“就算他们偶尔失误,那前面的皇帝呢?”
“孝桓帝即位,本来就是一个错误。”赵云冷笑一声:“本来大名士李子坚(李固)他们选择的是清河王刘蒜,奈何梁家势大,欲挟幼主以秉朝政,这才选了孝桓帝,而且梁家立他为帝之前,就已经把皇太后的妹妹嫁给了他。姊姊是太后,妹妹是皇后,你说这是不是可笑之极?不过他们当初可能也没想到,就算他们做了万全之计,最后还是被孝桓帝一朝剿灭,可惜梁伯夏(梁商)一世清名毁于一旦,梁家也盛极而衰,最后落得身死族灭,百年世家烟消云散。”
“这么说,孝桓帝也不是很无能啊?”刘修笑了。
“至少这件事,他还是有勇气的。”赵云苦笑着摇摇头:“只可惜,他舍弃了那么多名士君子不用,却依靠宦官,外戚倒了,宦官当政,倒了一头虎,来了一群狼。”
“那名士们在干什么?如今号称我大汉两个四世三公的袁家、杨家,他们在干什么?”
“名士?”赵云愣了一下,好半天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对啊,当时名士们在干什么呢?他尴尬的摇摇头:“这我也不知道,应该是不在权位吧。”
“我觉得不是阉竖太厉害,而是这些名士无能。”刘修站起身来,拍拍:“那么多名士被几个阉竖拾掇了,他们除了会骂人,还会干什么?我更看不懂的是,他们把阉竖骂得一钱不值,那么他们被一钱不值的阉竖收拾得狼狈不堪,岂不是说明了他们更不值一钱?”
赵云不敢苟同,只是想不出什么放来反驳刘修,他想了想,半开玩笑的说道:“依我看,这次如果打赢了,刺史大人应该安排你入京报功才对。”
原逃出来的,其中两个都是因为家人名列党人名录而被迫出逃的。
面对这三个脸上荡漾着幸福笑容的女人,刘修不知说什么才好,再想到被他杀死的窦归,忽然觉得嘴里有些苦涩。他并不后悔杀死窦归,因为敦武的原因,不管窦归是不是做了汉奸,他都要杀了窦归为敦武报仇,但是从窦家的角度来说,他们除了替鲜卑人卖命,又有什么选择?这三个女人嫁给了鹿破风,又何尝是她们想要的结果,只不过是不最坏的结果罢了。
有曾经的豪门,有曾经的党人,有普通的百姓,刘修了解到的出逃者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有,宁城里的流民有一半是打算或即将打算逃到草原上去的。他们之所以背井离乡,宁愿到草原上给胡人做奴隶,也不愿意留在大汉的土地上,为了什么?
为了生存,为了能有一口饭吃,为了活下去。
一个连百姓生存这个最基本要求都不能满足的帝国,是不是应该灭亡,是不是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是不是应该被他的子民唾弃?
大汉的灭亡,是不是早在灭亡之前,就已经埋下了火种,只等着有人来点燃,所谓的三国乱世,其实现在就已经萌芽,而蔡邕写信给卢植说,京师刚刚在太学立了五经石碑,统一了五经文字,看起来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文化盛事,难道只是大汉这具已经腐烂的坏肉上披着的一件寿衣?
一直对那些动不动就说“政荒主悖”的读书人不以为然,觉得他们言过其实的刘修第一次对自己的看法产生了怀疑,他甚至觉得,这个黑暗的时代至少还有一点言论自由的权利,那些读书人是求名也好,是真心忧国也好,至少他们还有对政治发表真实意见的自由和自觉。比起那些天天在媒体上高唱天下太平、盛世收藏的专家,这些读书人还是有点良知和勇气的,独尊儒术了两三百年,还没有把他们全部变成皇权的奴隶,还有那么多人敢于站在皇权的对面。
“子龙,大汉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刘修转过头,看着眼睛在火光映照下闪闪发亮的赵云。赵云一怔,无声的笑了笑,端起木碗,和刘修轻轻的碰了一下:“这么大的问题,我一个武夫,又怎么说得上来。”
“好啦,又没有外人,你就不要那么谦虚了。”刘修呷了一口酒,轻声笑了:“你我都是年轻人,何必那么世故,这大汉的未来,可就在我们这辈人的肩上呢。”
赵云想了想:“在天子身上。”
刘修愣了一下,“为什么这么说?”
“天子是万民之首,天子道德不修,又怎么可能治理好天下?”赵云端着木碗,若有所思,轻声说道:“如今阉竖当政,君子退隐,党人禁锢五属,从光武皇帝起培养了一百五十年的元气被两次党锢摧残得所剩无几,剩下的都是些什么人?那些人争权夺利也许是高手,又懂得什么举贤用能、治国理家的道理,天子靠他们来辅佐,又怎么可能治理好国家。”
刘修自失的笑了笑,他本来以为赵云和他想的一样,都以为归根到底的原因在于制度呢,不过想想也不奇怪,赵云又不是穿越者,他怎么可能知道这天下还有不要皇帝的政治制度,而天下败乱,罪不在皇帝,而是在有皇帝的制度呢。
就算是他,其实也只是人云亦云,未必知道其中的道理。
“那换个天子,就能天下太平?”
赵云警惕的看了看四周,见旁边没有外人,连忙压低了声音说道:“德然,这话可不能乱说,要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听了,你会有麻烦的。”
“你会去告发我?”刘修笑了笑,不以为然。
“这个……未尝不是一个办法。”赵云见刘修把他当知心人,也不再遮掩:“天子即位八的,到如今还没有子嗣,说不定又和会孝桓帝一样无后而终,到时候自然会在宗室中挑选继位之君,刘氏子孙数以十万计,如果朝中的诸位君子能够挑出一个像前朝孝宣帝那样知民间疾苦的好皇帝,焉知我大汉不能再次中兴?”
刘修眨了眨眼睛,有些不太明白:“当今天子不知民间疾苦吗?”
“他?”赵云忍不住轻声笑了:“你没听儁乂说过河间的一个童谣吗?”
刘修更糊涂了,这和河间的童谣有什么关系?
赵云见了,只好从头解释起,“还早在孝桓帝之初,河间、中山一带就出现了一则童谣,是这么说的,‘城上乌,尾必逋,父为吏,子为徒,一徒死,百乘车,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慊舂黄梁,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当时谁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后来孝桓帝死,无子,朝中诸君选中了当今天子,大家这才明白,原来这则童谣说的就是那时候的解渎亭侯,现在的天子母子。”他看了刘修一眼,又补充了一句:“天子的母亲董太后,就是河间人。”
刘修似乎明白了一些:“他们母子爱财?”
赵云点点头:“不错。在为天子之前,解渎亭侯家已经败落很久了,只是……”赵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现在贵为天子,怎么能只想着敛财?天下都是他的,他还嫌不够吗?”
刘修想了想,却没有笑,而是摇了摇头:“我觉得这不是问题所在。”
赵云不解:“那你以为问题在哪里?”
“当初决定谁做继位之君的,不是别人,是大将军窦武,还有与他同称三君的名士陈蕃。”因为窦家的原因,刘修向卢敏打听过一些窦家的事情,顺带着了解了一些当今天子即位的过程,知道决定这件大事的都是所谓的名士,不应该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不敢说多对,至少也不应该错得离谱,除非说那些名士从一开始就居心不良。“就算他们偶尔失误,那前面的皇帝呢?”
“孝桓帝即位,本来就是一个错误。”赵云冷笑一声:“本来大名士李子坚(李固)他们选择的是清河王刘蒜,奈何梁家势大,欲挟幼主以秉朝政,这才选了孝桓帝,而且梁家立他为帝之前,就已经把皇太后的妹妹嫁给了他。姊姊是太后,妹妹是皇后,你说这是不是可笑之极?不过他们当初可能也没想到,就算他们做了万全之计,最后还是被孝桓帝一朝剿灭,可惜梁伯夏(梁商)一世清名毁于一旦,梁家也盛极而衰,最后落得身死族灭,百年世家烟消云散。”
“这么说,孝桓帝也不是很无能啊?”刘修笑了。
“至少这件事,他还是有勇气的。”赵云苦笑着摇摇头:“只可惜,他舍弃了那么多名士君子不用,却依靠宦官,外戚倒了,宦官当政,倒了一头虎,来了一群狼。”
“那名士们在干什么?如今号称我大汉两个四世三公的袁家、杨家,他们在干什么?”
“名士?”赵云愣了一下,好半天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对啊,当时名士们在干什么呢?他尴尬的摇摇头:“这我也不知道,应该是不在权位吧。”
“我觉得不是阉竖太厉害,而是这些名士无能。”刘修站起身来,拍拍:“那么多名士被几个阉竖拾掇了,他们除了会骂人,还会干什么?我更看不懂的是,他们把阉竖骂得一钱不值,那么他们被一钱不值的阉竖收拾得狼狈不堪,岂不是说明了他们更不值一钱?”
赵云不敢苟同,只是想不出什么放来反驳刘修,他想了想,半开玩笑的说道:“依我看,这次如果打赢了,刺史大人应该安排你入京报功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