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慈禧对龙谦的态度 (2/2)
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蒙山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们设计的新式武器换取德国的机器和技术。山东竟然能设计出令德国人感兴趣并愿意用机器技术来交换的东西?慈禧不太信。但第五镇的枪炮子弹基本上全是自己解决的,这一点龙谦可没有吹牛。慈禧始终记得当时陛辞时龙谦对自己的承诺,现在看来,他确实做到了,做的比他说的还要多,还要好。
龙谦确实立了不少功劳。但对于慈禧,还不足以成为宠信他的基础。作为大清国执掌权柄四十年的统治者,慈禧用人自然有自己的原则。上位者最核心的权力就是用人权,其余都是附属。怎么用人?一部二十四史,还有专门写给皇帝看的《资治通鉴》,其实就是讲了一件事,如何用人!什么德与才,都是表象。司马光说,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与其用小人,不若用庸人。实在是书生之见!就慈禧的理解,用人之道,一是平衡,二是忠诚。才能只能排在第三位!
平衡是维护统治的关键。只有让朝廷处于平衡状态,最高统治者才会安全,江山才会稳固。自洪杨之乱起,满臣势力越来越弱,权柄,尤其是地方上的权柄越来越落入汉臣之手。现在北洋一支独大,慈禧曰夜思虑的就是制约袁世凯这个北洋领袖。所以才默许铁良、良弼等人对袁世凯的攻讦。龙谦与袁世凯有隙,好啊,正是这样,才让龙谦编组第五镇并兼任山东提督。一个第五镇不足以制衡北洋四镇(第一镇是旗兵),那就再组建两个,计划已经拟好了,两江编一个,湖光编一个。曰俄之战起,袁世凯奏报山东不需驻扎一镇之兵,建议将第五镇全部或者其中一个协调直隶,驻扎山海关以防万一。安的什么心?他为什么不将他的嫡系部队调到北方以加强京师的防御力量?所以决不能答应。
现在杨士骧也上奏,认为龙谦在山东势力深厚,实非朝廷之福。建议将龙谦调入中枢,鉴于他深通经济之道,人才难得,任职户部或者商部都极为妥当。至于第五镇,杨士骧建议将第五镇与直隶新军的某一镇换防。换防?让袁世凯接管已经成了气候的山东军械工厂?简直是居心叵测。
杨士骧是袁世凯的人,他们越是这样急着赶走龙谦,越不能让他们如愿。汉臣带兵是危险的,但最具威胁的袁世凯的兵权没有解除,龙谦就不宜轻动。
李鸿章死后,汉臣没有了明显的领袖。耿直的刘坤一死了,清流领袖张之洞年迈,袁世凯越来越成为汉臣的旗帜。有一个执掌兵权的龙谦驻扎山东,对朝廷总体上是有利的。这就是平衡。龙谦当然是汉臣,而且是出身不明的汉臣,但他是孤臣!他交结的是什么人?之前是荣禄,现在是奕劻,都是满洲权贵。除掉他们俩,慈禧还没有听说龙谦跟其他实权派来往。这就好,慈禧希望的就是这样。
忠臣是皇室最需要的。但忠诚于谁?社稷?国家?都是虚的,只有忠诚于最高统治者的才是忠臣。龙谦眼里只有自己,这就对了。龙谦虽然好久未来京了,但最少每月会上一道折子,汇报他的任职情况。他那里出的新奇东西,第一批总会送到宫里。年节,特别是自己的生辰,龙谦的礼是比较重的,也就仅次于袁世凯了。这些还都是小事,证明龙谦忠心自己的是最新的一道密折,龙谦在折子中对于立宪之议提出了忧虑。认为立宪就是要向自己分权,建议自己予以拒绝。可叹满朝文武,看清这一点的真不多。
至于能力,他在山东的所作所为足以证明是个能臣了。杨士骧说人才难得,算是说对了。慈禧有时候会在朝议上拿龙谦说事,假如各地都想山东那样实心为朝廷分忧,该有多好?但是地方大员们能干的真不多,总是哭诉缺钱,缺粮,就是不去想办法!山东条件好吗?一条黄河,给山东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但龙谦竟然动用巡防营大肆加固河堤!据山东地方上的奏报,经过大规模的加固,今年断然不会再发生决口之事了!
慈禧想来想去,觉得暂时不能动龙谦。一方面,山东如今欣欣向荣的局面是她愿意看到的。龙谦离开山东,第五镇会不会不稳?既然都说山东两大实业集团都出自龙谦之手,会不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调走龙谦,无疑再次壮大了袁世凯的势力。后者更令她感到不安。
但龙谦也不是没有问题。问题在哪里?贪财?好色?贪恋权位?这些都没有明证。尤其是前两条,所有的奏报都证明龙谦既不贪财,也不好色。至于贪恋权位,也没有明显的证据。其实,这些东西如果具备,慈禧反而感到安心。反过来,慈禧就不那么愉快了。答案很简单,一个不满三十岁的年轻人,不贪财,不恋色,对于权位也不那么痴迷,他准备干什么?他要当周公还是王莽?而且,他竟然公开剪辩,虽然上折报告说是为了军队战斗力的需要,但这是不是借口?那根辫子可不是一般的东西啊。
慈禧深思恍惚。刚才想到了立宪,这才是眼下最令她头疼的。逃亡海外的康梁死命地鼓吹,南方的文人们更是热衷其中。就连朝廷中也有很大的声音。似乎立宪就是解决所有问题的良方了。为什么立宪?还不是看着自己碍眼?自己有生之年是绝不会让这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出现的!龙谦明确表示反对立宪,这点令慈禧感到高兴。想到这里,她最终下了决心,先不动龙谦。等解决了袁世凯的兵权后再说吧。
慈禧的态度很快就被龙谦获悉。他已经料到了会有人打自己的主意,为此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他是不能离开部队的。虽然蒙山军是他一手缔造,在没有建立信仰之前,单靠威望是不足恃的。如果朝廷敢硬来,他不惜制造一场兵变以威胁朝廷。但那样后果难测。如果朝廷决心解决自己,袁世凯一定乐见其成。所以他将面临四个镇的北洋军的进攻,胜负实难预料。现在就竖起反旗,除了山东,特别是鲁南,他并无可靠的根据地,外部也没有借助的力量。依靠革命党?想都不要想。所以,龙谦最希望的就是慈禧再给他几年的时间,也不需要多,只要三年,山东就是自己坚强稳固的根据地。那时候朝廷愿意翻脸,那就开打好了!
招商会一结束,龙谦便给慈禧上了折子。没有多讲招商会的成绩,他一个提督兼统制官,也不宜多谈经济之道。他主要是讲了立宪问题,建议慈禧认清立宪的本质,予以拒绝。
慈禧是什么人?那是个嗜权如命的女人!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权力的!希望自己的这道折子可以打消杨士骧等人的攻讦。这还不算,龙谦还将江云再次派到了燕京,带上重金联络李莲英和奕劻,希望他们给自己说句话。
不久,江云通过业已建立的情报系统传回消息,说朝廷并无对山东下手的意思。消息来自李莲英,不是奕劻。慈禧知道奕劻拿了龙谦的不少好处,但没有想到她身边的大总管也与山东有着稳定的联系。
龙谦放了心,将精力转回到军队方面。第五镇的训练要加强,特别是炮兵的训练。上次与德军的演习暴露了炮兵技术的差距,必须迎头赶上了。虽然目前的对手在内不在外,但蒙山军这支自己一手创建的军队可不是仅为了夺取政权的。她的真正的对手不是满清,也不是北洋,而是曰本、俄国以及一切阻挠中国复兴的国家。所以,目光要对准列强,对准天下强军才行。
龙谦有时候也会想起那个酷似自己妻子的女孩子。已经很久未见她了。自己不去许府,当然也就见不到许思。俩人的通信已经中断,龙谦曾希望再次接到许思的来信,哪怕只是讨论艺术问题。在与许思通信的时候,会有一种特别的情绪,让他回忆起曾经有过的幸福时光。如果……龙谦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压下了升起的旖旎情绪,许思不是她,自己不会再见到她了,干嘛因为一个偶然的相似就打碎自己已经适应了的生活?(未完待续。)
他们设计的新式武器换取德国的机器和技术。山东竟然能设计出令德国人感兴趣并愿意用机器技术来交换的东西?慈禧不太信。但第五镇的枪炮子弹基本上全是自己解决的,这一点龙谦可没有吹牛。慈禧始终记得当时陛辞时龙谦对自己的承诺,现在看来,他确实做到了,做的比他说的还要多,还要好。
龙谦确实立了不少功劳。但对于慈禧,还不足以成为宠信他的基础。作为大清国执掌权柄四十年的统治者,慈禧用人自然有自己的原则。上位者最核心的权力就是用人权,其余都是附属。怎么用人?一部二十四史,还有专门写给皇帝看的《资治通鉴》,其实就是讲了一件事,如何用人!什么德与才,都是表象。司马光说,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与其用小人,不若用庸人。实在是书生之见!就慈禧的理解,用人之道,一是平衡,二是忠诚。才能只能排在第三位!
平衡是维护统治的关键。只有让朝廷处于平衡状态,最高统治者才会安全,江山才会稳固。自洪杨之乱起,满臣势力越来越弱,权柄,尤其是地方上的权柄越来越落入汉臣之手。现在北洋一支独大,慈禧曰夜思虑的就是制约袁世凯这个北洋领袖。所以才默许铁良、良弼等人对袁世凯的攻讦。龙谦与袁世凯有隙,好啊,正是这样,才让龙谦编组第五镇并兼任山东提督。一个第五镇不足以制衡北洋四镇(第一镇是旗兵),那就再组建两个,计划已经拟好了,两江编一个,湖光编一个。曰俄之战起,袁世凯奏报山东不需驻扎一镇之兵,建议将第五镇全部或者其中一个协调直隶,驻扎山海关以防万一。安的什么心?他为什么不将他的嫡系部队调到北方以加强京师的防御力量?所以决不能答应。
现在杨士骧也上奏,认为龙谦在山东势力深厚,实非朝廷之福。建议将龙谦调入中枢,鉴于他深通经济之道,人才难得,任职户部或者商部都极为妥当。至于第五镇,杨士骧建议将第五镇与直隶新军的某一镇换防。换防?让袁世凯接管已经成了气候的山东军械工厂?简直是居心叵测。
杨士骧是袁世凯的人,他们越是这样急着赶走龙谦,越不能让他们如愿。汉臣带兵是危险的,但最具威胁的袁世凯的兵权没有解除,龙谦就不宜轻动。
李鸿章死后,汉臣没有了明显的领袖。耿直的刘坤一死了,清流领袖张之洞年迈,袁世凯越来越成为汉臣的旗帜。有一个执掌兵权的龙谦驻扎山东,对朝廷总体上是有利的。这就是平衡。龙谦当然是汉臣,而且是出身不明的汉臣,但他是孤臣!他交结的是什么人?之前是荣禄,现在是奕劻,都是满洲权贵。除掉他们俩,慈禧还没有听说龙谦跟其他实权派来往。这就好,慈禧希望的就是这样。
忠臣是皇室最需要的。但忠诚于谁?社稷?国家?都是虚的,只有忠诚于最高统治者的才是忠臣。龙谦眼里只有自己,这就对了。龙谦虽然好久未来京了,但最少每月会上一道折子,汇报他的任职情况。他那里出的新奇东西,第一批总会送到宫里。年节,特别是自己的生辰,龙谦的礼是比较重的,也就仅次于袁世凯了。这些还都是小事,证明龙谦忠心自己的是最新的一道密折,龙谦在折子中对于立宪之议提出了忧虑。认为立宪就是要向自己分权,建议自己予以拒绝。可叹满朝文武,看清这一点的真不多。
至于能力,他在山东的所作所为足以证明是个能臣了。杨士骧说人才难得,算是说对了。慈禧有时候会在朝议上拿龙谦说事,假如各地都想山东那样实心为朝廷分忧,该有多好?但是地方大员们能干的真不多,总是哭诉缺钱,缺粮,就是不去想办法!山东条件好吗?一条黄河,给山东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但龙谦竟然动用巡防营大肆加固河堤!据山东地方上的奏报,经过大规模的加固,今年断然不会再发生决口之事了!
慈禧想来想去,觉得暂时不能动龙谦。一方面,山东如今欣欣向荣的局面是她愿意看到的。龙谦离开山东,第五镇会不会不稳?既然都说山东两大实业集团都出自龙谦之手,会不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调走龙谦,无疑再次壮大了袁世凯的势力。后者更令她感到不安。
但龙谦也不是没有问题。问题在哪里?贪财?好色?贪恋权位?这些都没有明证。尤其是前两条,所有的奏报都证明龙谦既不贪财,也不好色。至于贪恋权位,也没有明显的证据。其实,这些东西如果具备,慈禧反而感到安心。反过来,慈禧就不那么愉快了。答案很简单,一个不满三十岁的年轻人,不贪财,不恋色,对于权位也不那么痴迷,他准备干什么?他要当周公还是王莽?而且,他竟然公开剪辩,虽然上折报告说是为了军队战斗力的需要,但这是不是借口?那根辫子可不是一般的东西啊。
慈禧深思恍惚。刚才想到了立宪,这才是眼下最令她头疼的。逃亡海外的康梁死命地鼓吹,南方的文人们更是热衷其中。就连朝廷中也有很大的声音。似乎立宪就是解决所有问题的良方了。为什么立宪?还不是看着自己碍眼?自己有生之年是绝不会让这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出现的!龙谦明确表示反对立宪,这点令慈禧感到高兴。想到这里,她最终下了决心,先不动龙谦。等解决了袁世凯的兵权后再说吧。
慈禧的态度很快就被龙谦获悉。他已经料到了会有人打自己的主意,为此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他是不能离开部队的。虽然蒙山军是他一手缔造,在没有建立信仰之前,单靠威望是不足恃的。如果朝廷敢硬来,他不惜制造一场兵变以威胁朝廷。但那样后果难测。如果朝廷决心解决自己,袁世凯一定乐见其成。所以他将面临四个镇的北洋军的进攻,胜负实难预料。现在就竖起反旗,除了山东,特别是鲁南,他并无可靠的根据地,外部也没有借助的力量。依靠革命党?想都不要想。所以,龙谦最希望的就是慈禧再给他几年的时间,也不需要多,只要三年,山东就是自己坚强稳固的根据地。那时候朝廷愿意翻脸,那就开打好了!
招商会一结束,龙谦便给慈禧上了折子。没有多讲招商会的成绩,他一个提督兼统制官,也不宜多谈经济之道。他主要是讲了立宪问题,建议慈禧认清立宪的本质,予以拒绝。
慈禧是什么人?那是个嗜权如命的女人!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权力的!希望自己的这道折子可以打消杨士骧等人的攻讦。这还不算,龙谦还将江云再次派到了燕京,带上重金联络李莲英和奕劻,希望他们给自己说句话。
不久,江云通过业已建立的情报系统传回消息,说朝廷并无对山东下手的意思。消息来自李莲英,不是奕劻。慈禧知道奕劻拿了龙谦的不少好处,但没有想到她身边的大总管也与山东有着稳定的联系。
龙谦放了心,将精力转回到军队方面。第五镇的训练要加强,特别是炮兵的训练。上次与德军的演习暴露了炮兵技术的差距,必须迎头赶上了。虽然目前的对手在内不在外,但蒙山军这支自己一手创建的军队可不是仅为了夺取政权的。她的真正的对手不是满清,也不是北洋,而是曰本、俄国以及一切阻挠中国复兴的国家。所以,目光要对准列强,对准天下强军才行。
龙谦有时候也会想起那个酷似自己妻子的女孩子。已经很久未见她了。自己不去许府,当然也就见不到许思。俩人的通信已经中断,龙谦曾希望再次接到许思的来信,哪怕只是讨论艺术问题。在与许思通信的时候,会有一种特别的情绪,让他回忆起曾经有过的幸福时光。如果……龙谦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压下了升起的旖旎情绪,许思不是她,自己不会再见到她了,干嘛因为一个偶然的相似就打碎自己已经适应了的生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