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青岛第一节要塞一 (2/2)
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蒙山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了,如果要回国,我国政府将负责将其送回国,如果不愿回国,可以在济南、南京等城市择地妥善安置。对于德国守军,可以保留所有私人物品,军官可以保留佩枪,由我国负责分期送回贵国。他们都是优秀的军人,在这里注定被毁灭,但回到德国,他们将发挥贵国希望的作用。”
没有援军的堡垒注定被攻克……辛慈冷静下来,“总统先生,我会将您的意见报告国内的。”
辛慈回到使馆后,还是立即给青岛驻军司令官施特劳斯少将发了一封密电,转告了最新得到的消息。施特劳斯少将终于明白华军在山东举行的规模空前的大演习的用意了,中国人非凡的洞见和见利忘义令他沮丧且愤怒。但很快又疑惑起来,“和平堡垒”演习是六月下旬开始的,当时萨拉热窝的刺杀尚未发生,中国人如何预见到欧洲局势的巨变?这无论如何讲不通。但继年初莱州演习后,中国人再次集结重兵于山东,显然不合情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作为在青岛基地效力十几年的军人,从陆战营营长而第一军需官而参谋长而司令官,斯特劳斯将军已经和蒙山军打了十几年的交道,深知由蒙山军为骨干组成的国防军的实力。最为糟糕的是,中国人也明白青岛德军的实力。华军中央军区的高级将领,司令官封国柱上将,第6师师长瞿鸿翔少将多次参观过青岛要塞的防务,谁能想到中国人会成为德国的敌人?和平接管青岛基地以应对日本的进攻,保证德军官兵的安全并将德军官兵全部送回国……这跟投降有什么区别?让卑鄙的中国人见鬼去吧!
施特劳斯将军虽然愤怒,但他必须正视威胁了,因为中国人对青岛防御已经了如指掌!该死的!谁能想到这一步呢?
为保护远东舰队和青岛港口的安全,德国规划建设了规模庞大的军事防卫工程——青岛要塞,设立了众多炮台、堡垒、军营及附属设施,成为远东著名的海防要塞。
德军沿市区东部的太平山麓和海泊河中下游一线,构筑了南起浮山湾小湛山,北抵胶州湾内海泊河口全长六公里的步兵堡垒防御工事。德军沿防御线高地共构筑了小湛山、小湛山北 、中央、台东镇、海岸五大堡垒群(即民间所称的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炮台)。装备4门280mm、2门240mm、4门210mm、7门150mm及4门105mm火炮。此外还有若干门88mm火炮及满清陆军的老式120mm炮。
这些堡垒由一处大堡垒、二至四处中小堡垒组成,每处堡垒均有地下通道连接。在大堡垒周围另有九至十三个不等的战时小堡垒,用以驻兵、贮存给养、弹药和作战指挥与掩体。步兵防御线居高临下,设计周密,易守难攻。原计划在堡垒线外侧开挖一道深约5米,宽约6米的壕沟,沟底和堡垒周围架设了通上电流的铁丝网,一直连接南北海滨。在壕沟两侧再沿壕沟修筑一长串步兵掩体和火炮、机枪掩体(地堡),配置轻型火炮、机枪、步枪等武器,将构成长达6公里的坚固防线。除此之外,德军还计划在浮山——孤山——楼山一线修筑了外围警戒防线。
这个防御计划是并不是针对中国人的,起初是因为中国人的孱弱,后来是因为与中国国防军的友好关系。防御计划实际是针对其他军事力量,比如日本、俄国或者英国。当青岛要塞被从他地登陆的武装力量包围时,要塞仍可以坚持半年或者更久。但针对陆地的防御在后期并未完成,比如小湛山一线的壕沟和电网修筑计划就搁浅了,原因当然是由于新中华的建立,德军将华军视为了友军,从未考虑过于中国国防军开战,又相信国防军有足够的实力阻止别国的侵略,这部分工程就放缓了(事实上被取消了)。
但针对海上的威胁,青岛德军的工事却很强。德国海军部在规划青岛要塞时,除将原清军的炮台设施予以扩建,安设新式火炮外,又先后规划建设了一批永久性大型炮台等防御工事。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三期规划建设,到1914年,青岛要塞已基本建成。在前海一线,修筑了团岛炮台、台西镇(西岭)炮台、青岛(衙门)炮台、俾斯麦南炮台、汇泉角炮台等五大海防炮台;在市区主要山头上,修筑了俾斯麦北炮台、伊尔底斯北炮台、伊尔底斯东炮台和台东镇炮台(没有安装火炮),但除上述永久性海防炮台外,德军计划建设的一批炮台:在面对要塞的陆地正面的毛奇山(贮水山)、台东镇和面海的伊尔底斯山(太平山)等地的30余座计划安装有中小型口径火炮的临时炮台却没有修筑或者没有完全筑城。
这样,青岛要塞就出现了重海轻陆的特点。现在毛病来了。
欧洲以很突然的方式爆发了。总参谋部数次密电青岛基地加强戒备,戒备谁?当然是戒备与英国有着盟约的日本人,远东只有日本有足够的海军力量来攻击青岛。如果中国站在德国一边,德军有信心守住青岛。所以辛慈奉命加强对中国政府的联系,争取中国加入同盟国,一些给中国的优惠还是与辛慈商议后向国内建议的,但中国却拒绝了德国丰厚的条件,采取了中立。如果中国不抵抗日本的攻击,青岛就危险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中国人先于日本人夺占青岛。参加“和平堡垒”大演习的中国国防军四个师仍留在山东,其中主力第6师已经东进,逼近了青岛,这是极为危险的一个信号。这个辖3个步兵旅以及配属全部特种部队,拥有各式火炮超过200门的主力师的东进可以视为加强海防,也可以视为准备强攻要塞。当初提尔皮茨海军上将视察青岛时曾说过,如果要塞工事全部完成,足以抵抗一个军的攻击。但华军第6师的实力超过了一个德国军了。第6师的实际兵力超过了45000人,相当与3个德国步兵师!
斯特劳斯首先盘算了自己的兵力。就兵力而言,青岛德军部队实力处于最高峰。目前有一个海军陆战营1300人,一个从1910年逐渐加强而至满员的步兵团3600人(与中国人举行的军事演习主要就是这个完整的步兵团)。战争爆发后,反应迅速的德军驻天津租界的3个步兵连和守卫北京使馆的一个加强步兵排在中国国防军的默许下从陆路撤往了青岛,使得青岛基地的守军兵力增加到6000人。
施特劳斯少将在对着要塞防务图思索着,现在开始完善陆防工事无论如何已经太晚了。辛慈的话是对的,即便那些堡垒工事全部竣工,在援军断绝的情况下,要塞的陷落是肯定的。青岛要塞的工事未必强过旅顺,兵力则大大弱于俄国守军,守住青岛以待战争胜利的希望极为渺茫。
【 - 为您精选好看的小说 】
说了,如果要回国,我国政府将负责将其送回国,如果不愿回国,可以在济南、南京等城市择地妥善安置。对于德国守军,可以保留所有私人物品,军官可以保留佩枪,由我国负责分期送回贵国。他们都是优秀的军人,在这里注定被毁灭,但回到德国,他们将发挥贵国希望的作用。”
没有援军的堡垒注定被攻克……辛慈冷静下来,“总统先生,我会将您的意见报告国内的。”
辛慈回到使馆后,还是立即给青岛驻军司令官施特劳斯少将发了一封密电,转告了最新得到的消息。施特劳斯少将终于明白华军在山东举行的规模空前的大演习的用意了,中国人非凡的洞见和见利忘义令他沮丧且愤怒。但很快又疑惑起来,“和平堡垒”演习是六月下旬开始的,当时萨拉热窝的刺杀尚未发生,中国人如何预见到欧洲局势的巨变?这无论如何讲不通。但继年初莱州演习后,中国人再次集结重兵于山东,显然不合情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作为在青岛基地效力十几年的军人,从陆战营营长而第一军需官而参谋长而司令官,斯特劳斯将军已经和蒙山军打了十几年的交道,深知由蒙山军为骨干组成的国防军的实力。最为糟糕的是,中国人也明白青岛德军的实力。华军中央军区的高级将领,司令官封国柱上将,第6师师长瞿鸿翔少将多次参观过青岛要塞的防务,谁能想到中国人会成为德国的敌人?和平接管青岛基地以应对日本的进攻,保证德军官兵的安全并将德军官兵全部送回国……这跟投降有什么区别?让卑鄙的中国人见鬼去吧!
施特劳斯将军虽然愤怒,但他必须正视威胁了,因为中国人对青岛防御已经了如指掌!该死的!谁能想到这一步呢?
为保护远东舰队和青岛港口的安全,德国规划建设了规模庞大的军事防卫工程——青岛要塞,设立了众多炮台、堡垒、军营及附属设施,成为远东著名的海防要塞。
德军沿市区东部的太平山麓和海泊河中下游一线,构筑了南起浮山湾小湛山,北抵胶州湾内海泊河口全长六公里的步兵堡垒防御工事。德军沿防御线高地共构筑了小湛山、小湛山北 、中央、台东镇、海岸五大堡垒群(即民间所称的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炮台)。装备4门280mm、2门240mm、4门210mm、7门150mm及4门105mm火炮。此外还有若干门88mm火炮及满清陆军的老式120mm炮。
这些堡垒由一处大堡垒、二至四处中小堡垒组成,每处堡垒均有地下通道连接。在大堡垒周围另有九至十三个不等的战时小堡垒,用以驻兵、贮存给养、弹药和作战指挥与掩体。步兵防御线居高临下,设计周密,易守难攻。原计划在堡垒线外侧开挖一道深约5米,宽约6米的壕沟,沟底和堡垒周围架设了通上电流的铁丝网,一直连接南北海滨。在壕沟两侧再沿壕沟修筑一长串步兵掩体和火炮、机枪掩体(地堡),配置轻型火炮、机枪、步枪等武器,将构成长达6公里的坚固防线。除此之外,德军还计划在浮山——孤山——楼山一线修筑了外围警戒防线。
这个防御计划是并不是针对中国人的,起初是因为中国人的孱弱,后来是因为与中国国防军的友好关系。防御计划实际是针对其他军事力量,比如日本、俄国或者英国。当青岛要塞被从他地登陆的武装力量包围时,要塞仍可以坚持半年或者更久。但针对陆地的防御在后期并未完成,比如小湛山一线的壕沟和电网修筑计划就搁浅了,原因当然是由于新中华的建立,德军将华军视为了友军,从未考虑过于中国国防军开战,又相信国防军有足够的实力阻止别国的侵略,这部分工程就放缓了(事实上被取消了)。
但针对海上的威胁,青岛德军的工事却很强。德国海军部在规划青岛要塞时,除将原清军的炮台设施予以扩建,安设新式火炮外,又先后规划建设了一批永久性大型炮台等防御工事。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三期规划建设,到1914年,青岛要塞已基本建成。在前海一线,修筑了团岛炮台、台西镇(西岭)炮台、青岛(衙门)炮台、俾斯麦南炮台、汇泉角炮台等五大海防炮台;在市区主要山头上,修筑了俾斯麦北炮台、伊尔底斯北炮台、伊尔底斯东炮台和台东镇炮台(没有安装火炮),但除上述永久性海防炮台外,德军计划建设的一批炮台:在面对要塞的陆地正面的毛奇山(贮水山)、台东镇和面海的伊尔底斯山(太平山)等地的30余座计划安装有中小型口径火炮的临时炮台却没有修筑或者没有完全筑城。
这样,青岛要塞就出现了重海轻陆的特点。现在毛病来了。
欧洲以很突然的方式爆发了。总参谋部数次密电青岛基地加强戒备,戒备谁?当然是戒备与英国有着盟约的日本人,远东只有日本有足够的海军力量来攻击青岛。如果中国站在德国一边,德军有信心守住青岛。所以辛慈奉命加强对中国政府的联系,争取中国加入同盟国,一些给中国的优惠还是与辛慈商议后向国内建议的,但中国却拒绝了德国丰厚的条件,采取了中立。如果中国不抵抗日本的攻击,青岛就危险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中国人先于日本人夺占青岛。参加“和平堡垒”大演习的中国国防军四个师仍留在山东,其中主力第6师已经东进,逼近了青岛,这是极为危险的一个信号。这个辖3个步兵旅以及配属全部特种部队,拥有各式火炮超过200门的主力师的东进可以视为加强海防,也可以视为准备强攻要塞。当初提尔皮茨海军上将视察青岛时曾说过,如果要塞工事全部完成,足以抵抗一个军的攻击。但华军第6师的实力超过了一个德国军了。第6师的实际兵力超过了45000人,相当与3个德国步兵师!
斯特劳斯首先盘算了自己的兵力。就兵力而言,青岛德军部队实力处于最高峰。目前有一个海军陆战营1300人,一个从1910年逐渐加强而至满员的步兵团3600人(与中国人举行的军事演习主要就是这个完整的步兵团)。战争爆发后,反应迅速的德军驻天津租界的3个步兵连和守卫北京使馆的一个加强步兵排在中国国防军的默许下从陆路撤往了青岛,使得青岛基地的守军兵力增加到6000人。
施特劳斯少将在对着要塞防务图思索着,现在开始完善陆防工事无论如何已经太晚了。辛慈的话是对的,即便那些堡垒工事全部竣工,在援军断绝的情况下,要塞的陷落是肯定的。青岛要塞的工事未必强过旅顺,兵力则大大弱于俄国守军,守住青岛以待战争胜利的希望极为渺茫。
【 - 为您精选好看的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