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杀神白起”单章解释一波
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战国大司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鉴于有些书友无法理解白起在上一章的“降智行为”,我索性就发个单章解释一下,毕竟是“战神”嘛,不能让他无缘无故地被误解。
鉴于有些书友指白起居然不晓得「哀兵必胜」说法,我先解释一下。
首先,「哀兵必胜」不是兵法,并且是被夸大的,它的原句是「哀者胜」,出自《老子(道德经)》六十九章:“……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胜算较大)。
并没有说「必胜」,所以说「哀兵必胜」这个词被夸大了。
再解释「哀兵」这个词,何谓“哀兵”,老子的意思是指“悲痛的一方”。
举个例子,白起在长平之战后,坑杀了赵国四十万降卒,近乎杀了赵国一代人,导致赵国家家哭灵,然后在秦国攻打赵国邯郸、即将覆亡赵国的时候,举国赵人奋起反抗,击败了强大的秦军,直接导致秦国一统六国的进程被延后,这些赵人,就可以理解为“哀兵”,因为他们都有相同的、对秦国的憎恨。
其实说白了,哀兵的首要条件就是“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也就是所谓的军心。
可话又说回来,如果一支军队真能做到“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哀不哀其实也不要紧了。
——可以视为,“哀”,即“体会共同的痛处”,这相当于促成“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一个方式,跟“背水一战”是相同的道理:所有人都不想死,想要活命,而想要活命就必须击败敌军,那么自然而然就团结起来了。
光一个“哀”的情绪,其实是不顶用的——你能“哀死”活生生的敌兵么?
再来解释上章的魏军,魏军算不算哀兵?
其实严格来说,魏军谈不上是哀兵,所谓的哀兵,是指军中士卒都受到了相同的痛处、羞辱——就好比魏军堵着营门骂秦卒,其实秦军才是哀兵的一方。
而公孙喜的死,是否会让魏军转变为“哀兵”呢?
其实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公孙喜做到像吴起那般,让每一名士卒都甘愿为其而死。
再说文中魏卒的反应,人的第一情绪是恐惧,当公孙喜被杀的时候,普通魏卒的第一反应是:犀武被杀了,我怎么办?这场仗还怎么打?要么我自己赶紧逃命。
这才是人的正常反应。
而不是齐刷刷地考虑为公孙喜报仇——士卒的恐惧才刚刚开始,根本来不及为公孙喜的死而感到愤怒。
只有那些公孙喜的心腹死忠才会想着为其报仇,而一般的魏卒,当意识到秦军即将展开全面进攻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犀武死了,这场仗赢不了了”、“咱们赶紧各自逃命。”
联合起来为主帅报仇?不存在的,借用书评一位书友的比喻,这打仗与下象棋有异曲同工之处:你的将帅被人将死了,车马炮俱在也不顶一点用,照样还是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主要是因为军队制度的不完善,还没有「团长死了营长顶替」这种形式,主将、尤其是像公孙喜这种名将,他一死,在当时基本上就是树倒猢狲散的局面——像文中所描写的,魏卒居然还不逃,这基本上就只有在小说里才会出现,属于奇迹了。
所以说,如果列位书友日后有幸穿越到古代,遇到像白起所面临的这种情况,不要怀疑,就像白起所做的那样,当着敌军的面杀掉对方的主帅,然后全军出击,99%肯定是大获全胜的。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被对方反将一军,打个五五开,甚至是被反过来压制,那你就肯定是遇到了接近光武帝刘秀那种级别的位面之子,打不过的,赶紧投降,抱住对方大腿,说不定日后还能混个开国功臣。
换而言之,上一章不是白起降智,而是作者给主角开了个挂,若换做在现实而非小说中,魏军99%的几率是肯定当场崩溃,然后被秦军杀地片甲不留。
然而在小说嘛,纵使是只有1%几率、甚至是0.1%几率的奇迹,也未必是不会出现的。
作者:抱歉了,武安侯,本来这场你99%能赢的,但剧情需要,你懂的。
白起:……mmp。
鉴于有些书友无法理解白起在上一章的“降智行为”,我索性就发个单章解释一下,毕竟是“战神”嘛,不能让他无缘无故地被误解。
鉴于有些书友指白起居然不晓得「哀兵必胜」说法,我先解释一下。
首先,「哀兵必胜」不是兵法,并且是被夸大的,它的原句是「哀者胜」,出自《老子(道德经)》六十九章:“……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胜算较大)。
并没有说「必胜」,所以说「哀兵必胜」这个词被夸大了。
再解释「哀兵」这个词,何谓“哀兵”,老子的意思是指“悲痛的一方”。
举个例子,白起在长平之战后,坑杀了赵国四十万降卒,近乎杀了赵国一代人,导致赵国家家哭灵,然后在秦国攻打赵国邯郸、即将覆亡赵国的时候,举国赵人奋起反抗,击败了强大的秦军,直接导致秦国一统六国的进程被延后,这些赵人,就可以理解为“哀兵”,因为他们都有相同的、对秦国的憎恨。
其实说白了,哀兵的首要条件就是“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也就是所谓的军心。
可话又说回来,如果一支军队真能做到“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哀不哀其实也不要紧了。
——可以视为,“哀”,即“体会共同的痛处”,这相当于促成“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一个方式,跟“背水一战”是相同的道理:所有人都不想死,想要活命,而想要活命就必须击败敌军,那么自然而然就团结起来了。
光一个“哀”的情绪,其实是不顶用的——你能“哀死”活生生的敌兵么?
再来解释上章的魏军,魏军算不算哀兵?
其实严格来说,魏军谈不上是哀兵,所谓的哀兵,是指军中士卒都受到了相同的痛处、羞辱——就好比魏军堵着营门骂秦卒,其实秦军才是哀兵的一方。
而公孙喜的死,是否会让魏军转变为“哀兵”呢?
其实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公孙喜做到像吴起那般,让每一名士卒都甘愿为其而死。
再说文中魏卒的反应,人的第一情绪是恐惧,当公孙喜被杀的时候,普通魏卒的第一反应是:犀武被杀了,我怎么办?这场仗还怎么打?要么我自己赶紧逃命。
这才是人的正常反应。
而不是齐刷刷地考虑为公孙喜报仇——士卒的恐惧才刚刚开始,根本来不及为公孙喜的死而感到愤怒。
只有那些公孙喜的心腹死忠才会想着为其报仇,而一般的魏卒,当意识到秦军即将展开全面进攻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犀武死了,这场仗赢不了了”、“咱们赶紧各自逃命。”
联合起来为主帅报仇?不存在的,借用书评一位书友的比喻,这打仗与下象棋有异曲同工之处:你的将帅被人将死了,车马炮俱在也不顶一点用,照样还是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主要是因为军队制度的不完善,还没有「团长死了营长顶替」这种形式,主将、尤其是像公孙喜这种名将,他一死,在当时基本上就是树倒猢狲散的局面——像文中所描写的,魏卒居然还不逃,这基本上就只有在小说里才会出现,属于奇迹了。
所以说,如果列位书友日后有幸穿越到古代,遇到像白起所面临的这种情况,不要怀疑,就像白起所做的那样,当着敌军的面杀掉对方的主帅,然后全军出击,99%肯定是大获全胜的。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被对方反将一军,打个五五开,甚至是被反过来压制,那你就肯定是遇到了接近光武帝刘秀那种级别的位面之子,打不过的,赶紧投降,抱住对方大腿,说不定日后还能混个开国功臣。
换而言之,上一章不是白起降智,而是作者给主角开了个挂,若换做在现实而非小说中,魏军99%的几率是肯定当场崩溃,然后被秦军杀地片甲不留。
然而在小说嘛,纵使是只有1%几率、甚至是0.1%几率的奇迹,也未必是不会出现的。
作者:抱歉了,武安侯,本来这场你99%能赢的,但剧情需要,你懂的。
白起:……m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