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明末疯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而就在这时候,崇祯七年的二月,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的陈奇瑜走马上任了。
下车伊始,总督陈奇瑜是意气风发,只要能够剿灭了农民造反军,那么大学士向他在招收,位极人臣也向他在招手。可还没等陈奇瑜多回味几次这样的感觉,一盆冰水却“唰”地从他头上浇了下来。而浇冰水的始作俑者,正是本书的主角,麻烦哥吴世恭。
当时吴世恭写给秦公公的私信中,建议了区域防守加全场紧逼的剿匪战术,应该说,这个战术是最切合实际和最好的战术。吴世恭之所以不肯藏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通过明朝朝廷调集大军,彻底剿灭农民造反军,消除李自成这个灭亡明朝的大敌。
而崇祯皇帝看到了这个建议也相当重视,抄录并批注,转交到了五省总督陈奇瑜的手中。
应该说,这个过程其实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出现了。陈奇瑜在军事上也是一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以他原先准备的剿匪战{ 术恰恰和吴世恭的区域防守加全场紧逼的战术相当雷同。
那应该是英雄所见略同吧?当然不!英雄陈奇瑜不是对英雄吴世恭惺惺相惜了,而是立刻把吴世恭记恨上了。倒也不是陈奇瑜的心眼有多么的小,主要是这件事让陈奇瑜太憋屈了。
你想想看,原先陈奇瑜如果按照自己的计划剿灭了农民造反军以后,他就可以向崇祯皇帝禀告说: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我陈奇瑜使用了高妙的剿匪战术剿灭了农民造反军云云。
可现在的情况又会怎么样呢?不见得陈奇瑜说: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我陈奇瑜听了一个小小的都司的建议,然后……。
这让陈奇瑜的脸往哪儿搁呢?可陈奇瑜不这么说又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吴世恭的建议是通过崇祯皇帝转交的。陈奇瑜不见得对崇祯皇帝说:原先我就是这么想的,而那都司的建议其实和我原先想的是一模一样的。
那不是赤裸裸地抢功吗?那不是当着崇祯皇帝的面欺君吗?你说,陈奇瑜碰到这样憋屈的状况,他还不立刻召唤出一万头“草泥马”神兽啊?
吴世恭就这么莫明其妙地被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陈奇瑜给挂上了名。真是有种祸从天降的感觉。可这原因确实有凑巧的缘故,但吴世恭本人做事上也是有着一点小缺点的。
无论是前世还是后世,吴世恭都是老大做惯了的,所以在提建议的时候根本不注意,也不知道一些小技巧,因为下属向上司提建议是有着讲究的。
在这里先说一个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提建议的小故事。
在卫国战争时期。斯大林召集军事会议的时候,经常要求参加会议的苏军高级将领先提出建议。而当轮到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时候,他就是这么做的: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先说出几点正确的建议,但是在最后,他总是说些明显听起来是错误的。但又是无关紧要的小建议。
而斯大林听了以后,当然对那些错误的小建议是大加批评。接着顺理成章地把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前面说的正确的建议肯定下来。作为了自己的英明决策。
华西列夫斯基之所以这么做,当然是为了维护斯大林的领导权威。不过斯大林其实也对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小花样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到了最后,斯大林还是给了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远东方面军,二战中苏军消灭日本关东军最后一战的巨大荣耀。
这也真让人感叹,可以从屠夫斯大林的肃反中生存并成长起来的苏军高级将领。他们确实都有两把刷子啊!
从这个小故事就可以看出,其实下属对上司提建议不是越正确越好的,要故意留些小错误让上司纠正,以显示出上司的高明。否则的话。很容易反而被上司嫉恨的。这也是很多白领抱怨上司妒贤嫉能的原因,其实他们只要注意一下这个小技巧就行了。在职场混不容易啊!而吴世恭在大明官场混也不容易啊!
崇祯七年二月下旬,陈奇瑜以五省军务总督的身分,檄调各路官军齐集于河南陕州(今陕县),准备移师南下,向湖北均县、竹山一带的农民造反军进剿。
而这一次,创造了汝州大捷的吴世恭的汝宁营、李禄的叶县营和赵铭的归德卫也在檄调的名单中。这次... -->>
而就在这时候,崇祯七年的二月,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的陈奇瑜走马上任了。
下车伊始,总督陈奇瑜是意气风发,只要能够剿灭了农民造反军,那么大学士向他在招收,位极人臣也向他在招手。可还没等陈奇瑜多回味几次这样的感觉,一盆冰水却“唰”地从他头上浇了下来。而浇冰水的始作俑者,正是本书的主角,麻烦哥吴世恭。
当时吴世恭写给秦公公的私信中,建议了区域防守加全场紧逼的剿匪战术,应该说,这个战术是最切合实际和最好的战术。吴世恭之所以不肯藏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通过明朝朝廷调集大军,彻底剿灭农民造反军,消除李自成这个灭亡明朝的大敌。
而崇祯皇帝看到了这个建议也相当重视,抄录并批注,转交到了五省总督陈奇瑜的手中。
应该说,这个过程其实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出现了。陈奇瑜在军事上也是一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以他原先准备的剿匪战{ 术恰恰和吴世恭的区域防守加全场紧逼的战术相当雷同。
那应该是英雄所见略同吧?当然不!英雄陈奇瑜不是对英雄吴世恭惺惺相惜了,而是立刻把吴世恭记恨上了。倒也不是陈奇瑜的心眼有多么的小,主要是这件事让陈奇瑜太憋屈了。
你想想看,原先陈奇瑜如果按照自己的计划剿灭了农民造反军以后,他就可以向崇祯皇帝禀告说: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我陈奇瑜使用了高妙的剿匪战术剿灭了农民造反军云云。
可现在的情况又会怎么样呢?不见得陈奇瑜说: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我陈奇瑜听了一个小小的都司的建议,然后……。
这让陈奇瑜的脸往哪儿搁呢?可陈奇瑜不这么说又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吴世恭的建议是通过崇祯皇帝转交的。陈奇瑜不见得对崇祯皇帝说:原先我就是这么想的,而那都司的建议其实和我原先想的是一模一样的。
那不是赤裸裸地抢功吗?那不是当着崇祯皇帝的面欺君吗?你说,陈奇瑜碰到这样憋屈的状况,他还不立刻召唤出一万头“草泥马”神兽啊?
吴世恭就这么莫明其妙地被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陈奇瑜给挂上了名。真是有种祸从天降的感觉。可这原因确实有凑巧的缘故,但吴世恭本人做事上也是有着一点小缺点的。
无论是前世还是后世,吴世恭都是老大做惯了的,所以在提建议的时候根本不注意,也不知道一些小技巧,因为下属向上司提建议是有着讲究的。
在这里先说一个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提建议的小故事。
在卫国战争时期。斯大林召集军事会议的时候,经常要求参加会议的苏军高级将领先提出建议。而当轮到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时候,他就是这么做的: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先说出几点正确的建议,但是在最后,他总是说些明显听起来是错误的。但又是无关紧要的小建议。
而斯大林听了以后,当然对那些错误的小建议是大加批评。接着顺理成章地把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前面说的正确的建议肯定下来。作为了自己的英明决策。
华西列夫斯基之所以这么做,当然是为了维护斯大林的领导权威。不过斯大林其实也对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小花样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到了最后,斯大林还是给了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远东方面军,二战中苏军消灭日本关东军最后一战的巨大荣耀。
这也真让人感叹,可以从屠夫斯大林的肃反中生存并成长起来的苏军高级将领。他们确实都有两把刷子啊!
从这个小故事就可以看出,其实下属对上司提建议不是越正确越好的,要故意留些小错误让上司纠正,以显示出上司的高明。否则的话。很容易反而被上司嫉恨的。这也是很多白领抱怨上司妒贤嫉能的原因,其实他们只要注意一下这个小技巧就行了。在职场混不容易啊!而吴世恭在大明官场混也不容易啊!
崇祯七年二月下旬,陈奇瑜以五省军务总督的身分,檄调各路官军齐集于河南陕州(今陕县),准备移师南下,向湖北均县、竹山一带的农民造反军进剿。
而这一次,创造了汝州大捷的吴世恭的汝宁营、李禄的叶县营和赵铭的归德卫也在檄调的名单中。这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