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明帝国的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四合院正房隔开的“办公室”中,几人的目光纷纷落在一屁股坐到椅子中的张名尹身上。
徐光祚惊讶的扶着木椅扶手,道:“张主编,出什么大事?真理报上的文章我们都看了。张昭的白话文也就那个水平。”
朱凤、余籍两个神情不变。这话说的在道理。张昭署名的文章又怎么样?本来就是在骂张昭。他的身份对目前的舆论风潮起不了作用。知道论道报上发文的有多少御史的小号吗?
张名尹接过文员递来的温茶,一口喝掉大半,喘着气道:“世孙,不是张昭的文章。那只能算引子。真理报今天一反常态,据统计发行不下8千份报纸。”
真理报日常的销量在4千份上下浮动。论道报的日销量在1800份左右浮动。因为改成了日报,这是近期骂战导致报纸销路变好。由每三日一期改为一日一期,本来是达不到这个数据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京师中能看报的只有这么几千人。
想想看,京师内外的衙门,光是大朝时官员都有两千多人啊。再加上各衙门里的吏员呢?至少要翻五六倍。以宛平县衙为例,官员就四个,吏员朝廷给的标准是四十。
这还不算官员自己请的幕僚。
官吏之外,再加上京师里的读书人、落魄文人呢?国子监里的监生都有近两千人!再算算顺天府这下辖的县学、府学学生,加起来怕有一千多人。
同样的,这还没算京师附近各书院里的学生,以及落第的童生。别看童生写八股水平不行,看真理报、论道报这种半白半文的文章基本没有问题。仅仅是顺天府的童生,弘治十四年的府试,参考者就有近千人。
而且,近段时间因报纸发展,陆续涌到京师谋生的文人也能个这个总数添个两三百人。
还有京中的权贵、宫中的内宦、妃嫔呢?别以为武勋就不认识字。成国公朱辅现在和儒生都差不多。
还有来京师经商的商人呢?商人未必识字,其随从、账房必定是有人识字的。
真算起来,搞不好京师中识字的人口都有两三万人。这全部是报纸潜在的读者。
张名尹自己估计,报纸销量上不去,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印刷成本。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第二,因在报纸不是一次性用品,可以重复使用。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第一时间看报。两文钱也是钱。可以买两个大包子或者吃一碗面。这不好么?
所以,只要真理报敢印,八千份报纸消化起来不难。
徐光祚最近几个月就在管报纸的事,对里面的门道很了解,沉吟几秒,道:“那真理报都卖出去了?”
张名尹无奈的点头,“根据报童们反馈回来的信息,真理报那边卖的七七八八。以京中的识字人口数量,八千份报纸肯定能卖得出去。”
徐光祚的脸色顿时就变得不好看。这就意味着真理报在舆论上的声音突然大了一倍!他们的谋划怕不是要完蛋。
朱凤脸上的笑容消失,把茶杯搁着,表情沉重,“张主编,真理报这是不计成本提高发行量。咱们的报纸一日一期,最多能印刷多少份?”
张名尹叹口气,介绍道:“朱二爷,现在报纸是一日一期,这就决定印刷时间最长就是晚上十个小时。论道报全力以赴,印刷量估计能提高到五千份。”
朱凤右手砸在左手掌心,道:“那就印。”他不怕亏本花钱。
张名尹摇摇头,“比不过的。我来之前派人去真理报社打听过消息,真理报用的印刷机。只要张昭愿意,他明天就能印两万份出来。而且,我们印刷五千份报纸... -->>
四合院正房隔开的“办公室”中,几人的目光纷纷落在一屁股坐到椅子中的张名尹身上。
徐光祚惊讶的扶着木椅扶手,道:“张主编,出什么大事?真理报上的文章我们都看了。张昭的白话文也就那个水平。”
朱凤、余籍两个神情不变。这话说的在道理。张昭署名的文章又怎么样?本来就是在骂张昭。他的身份对目前的舆论风潮起不了作用。知道论道报上发文的有多少御史的小号吗?
张名尹接过文员递来的温茶,一口喝掉大半,喘着气道:“世孙,不是张昭的文章。那只能算引子。真理报今天一反常态,据统计发行不下8千份报纸。”
真理报日常的销量在4千份上下浮动。论道报的日销量在1800份左右浮动。因为改成了日报,这是近期骂战导致报纸销路变好。由每三日一期改为一日一期,本来是达不到这个数据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京师中能看报的只有这么几千人。
想想看,京师内外的衙门,光是大朝时官员都有两千多人啊。再加上各衙门里的吏员呢?至少要翻五六倍。以宛平县衙为例,官员就四个,吏员朝廷给的标准是四十。
这还不算官员自己请的幕僚。
官吏之外,再加上京师里的读书人、落魄文人呢?国子监里的监生都有近两千人!再算算顺天府这下辖的县学、府学学生,加起来怕有一千多人。
同样的,这还没算京师附近各书院里的学生,以及落第的童生。别看童生写八股水平不行,看真理报、论道报这种半白半文的文章基本没有问题。仅仅是顺天府的童生,弘治十四年的府试,参考者就有近千人。
而且,近段时间因报纸发展,陆续涌到京师谋生的文人也能个这个总数添个两三百人。
还有京中的权贵、宫中的内宦、妃嫔呢?别以为武勋就不认识字。成国公朱辅现在和儒生都差不多。
还有来京师经商的商人呢?商人未必识字,其随从、账房必定是有人识字的。
真算起来,搞不好京师中识字的人口都有两三万人。这全部是报纸潜在的读者。
张名尹自己估计,报纸销量上不去,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印刷成本。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第二,因在报纸不是一次性用品,可以重复使用。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第一时间看报。两文钱也是钱。可以买两个大包子或者吃一碗面。这不好么?
所以,只要真理报敢印,八千份报纸消化起来不难。
徐光祚最近几个月就在管报纸的事,对里面的门道很了解,沉吟几秒,道:“那真理报都卖出去了?”
张名尹无奈的点头,“根据报童们反馈回来的信息,真理报那边卖的七七八八。以京中的识字人口数量,八千份报纸肯定能卖得出去。”
徐光祚的脸色顿时就变得不好看。这就意味着真理报在舆论上的声音突然大了一倍!他们的谋划怕不是要完蛋。
朱凤脸上的笑容消失,把茶杯搁着,表情沉重,“张主编,真理报这是不计成本提高发行量。咱们的报纸一日一期,最多能印刷多少份?”
张名尹叹口气,介绍道:“朱二爷,现在报纸是一日一期,这就决定印刷时间最长就是晚上十个小时。论道报全力以赴,印刷量估计能提高到五千份。”
朱凤右手砸在左手掌心,道:“那就印。”他不怕亏本花钱。
张名尹摇摇头,“比不过的。我来之前派人去真理报社打听过消息,真理报用的印刷机。只要张昭愿意,他明天就能印两万份出来。而且,我们印刷五千份报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