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都市之鉴宝人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见刘正南、董华等人围着这件青花釉里红观音尊连连感叹、啧啧称奇,盛老笑道:“你们啊,也都是见过大世面的,怎么和刚出道的学徒一般。”
这是句玩笑话,无伤大雅。
刘正南感慨道:“老爷子,您现在就把我们当成学徒就好,这东西,我可是第一次见。”
“我当年在海外参加一个圆明园瓷器博览会,倒是有幸见过一只青花釉里红的海碗,可那东西,无论造型还是大小,都不及这观音尊。”董华喃喃道。
盛老吩咐家里的小阿姨端来茶点,就摆在旁边的桌子上。
“几位你们慢慢看,咱们有的是时间,渴了就到这边喝茶,饿了嘛,我还有点心恭候。”盛老坐在一张大圈椅上,笑着说道。
胡信之围着青花釉里红观音尊转了一圈,走到盛老的旁边坐下,开口道:“这东西啊,我之前是看过好几回了,这次把机会让给你们,慢慢看。”
说罢端起一杯茶,细细品起来。
“嗯,好茶,极品龙井。”胡信之闭目沉吟道。
刘正南、董华也不理他,一直盯着青花釉里红观音尊,恨不得把它身上的每一个点都看到。
程东和他们相比,也不遑多让。
青花釉里红又叫做青花加紫,在宋代的时候,也叫紫花坐墩。
二十四史之一的《宋史》,已经出现对青花釉里红的记载,而且那时最早的记载,所以史学家推测,青花釉里红的工艺,最早应该出现在宋代。
然而这仅仅是史学家的推测,因为至今尚未见到宋代的青花釉里红出土,并且就连传世的也没有。
自南宋被元朝灭亡之后,宋人南迁,可以说振兴了南方的各种产业,其中自然也包括制瓷业。
景德镇也就是在宋元之际,成为了中土陶瓷生产的中心。
而且北人南迁,也带去了很多的制瓷技术,与原来南人的制瓷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很多新的生产工艺。
再加上当时的民族融合,很多海外的技术也被引进,所以青花釉里红真正的兴盛,应该是在元代。
只可惜,元代的青花釉里红也极其少见,如今存世的,也不过是江西的一款青花釉里红器。
“的确是世所罕有啊。”程东喃喃自语。
或许因为都是年轻人,所以盛川和程东比较说得上话,是以一直站在他的身边。
此时,盛川听到程东的感叹,不禁问道:“青花瓷我是听过啊,至于这釉里红吗,爷爷倒是也跟我讲过,只是这青花釉里红,将两者结合的东西,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只可惜,我对这个一窍不通,所以也谈不上鉴赏。”
盛老听在耳中,笑道:“小川啊,正好小东在,你不懂的地方,可以问他。”
“呵呵,我也是半斤八两而已。”程东谦逊道。
盛川道:“程哥,你跟我说说,这青花和釉里红,是怎么组合到一起的?”
程东一侧头,忽然看到旁边的博物架上有一个青花九龙小瓷碗,笑着指着它道:“你看,你就是青花瓷。”
盛川走到博物架的旁边,程东也跟着他过去,解释道:“青花瓷,顾名思义用的自然是青花料,制瓷的流程大同小异,都是先做胚,然后在胚上用颜料画上一定的图案,再在表面刷上一层釉色,然后就放到窑里根据一定的温度烧制,温度不同,烧制出来的东西自然也不同,哪怕是同样的胚、同样的燃料,可温度不同,烧制出来的成品颜色也是不一样的。”
“那岂不是和哥窑弟窑的传说一样?”盛川问道。
程东莞尔:“是啊,这个典故,倒是可以说明一些情况的。”
哥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可据说与哥窑同时存在的还有一个弟窑,顾名思义,哥窑和弟窑的主人乃是两兄弟,两个人经同一个师傅传授,制瓷的技术以及师傅传授的秘诀都是一样的,可偏生哥窑的东西烧出来好看实用,但弟窑的东西就如同废品一般,只能丢掉。
一次偶然的机会哥哥外出,没看守窑炉,弟弟因为嫉妒,于是端着一盆水浇在窑炉里面,本以为烧制的一批瓷器都会坏掉,可等开窑之后,哥哥发现这一批瓷器上都有丝丝裂纹,而当地的老百姓居然很是喜欢这种意外得来的纹理。
这是冰裂纹的来历,同时也说明,哪怕是工艺流程相同,可烧窑的时候经不同的匠人掌控时间、火候,那出来的成品也是千差万别。
“烧制青花的条件,很苛刻吗?”盛川疑惑道:“我看市面上流传的青花还是很多的,尤其是民国的时候,好像一般的人家也不乏青花瓷。”
... -->>
见刘正南、董华等人围着这件青花釉里红观音尊连连感叹、啧啧称奇,盛老笑道:“你们啊,也都是见过大世面的,怎么和刚出道的学徒一般。”
这是句玩笑话,无伤大雅。
刘正南感慨道:“老爷子,您现在就把我们当成学徒就好,这东西,我可是第一次见。”
“我当年在海外参加一个圆明园瓷器博览会,倒是有幸见过一只青花釉里红的海碗,可那东西,无论造型还是大小,都不及这观音尊。”董华喃喃道。
盛老吩咐家里的小阿姨端来茶点,就摆在旁边的桌子上。
“几位你们慢慢看,咱们有的是时间,渴了就到这边喝茶,饿了嘛,我还有点心恭候。”盛老坐在一张大圈椅上,笑着说道。
胡信之围着青花釉里红观音尊转了一圈,走到盛老的旁边坐下,开口道:“这东西啊,我之前是看过好几回了,这次把机会让给你们,慢慢看。”
说罢端起一杯茶,细细品起来。
“嗯,好茶,极品龙井。”胡信之闭目沉吟道。
刘正南、董华也不理他,一直盯着青花釉里红观音尊,恨不得把它身上的每一个点都看到。
程东和他们相比,也不遑多让。
青花釉里红又叫做青花加紫,在宋代的时候,也叫紫花坐墩。
二十四史之一的《宋史》,已经出现对青花釉里红的记载,而且那时最早的记载,所以史学家推测,青花釉里红的工艺,最早应该出现在宋代。
然而这仅仅是史学家的推测,因为至今尚未见到宋代的青花釉里红出土,并且就连传世的也没有。
自南宋被元朝灭亡之后,宋人南迁,可以说振兴了南方的各种产业,其中自然也包括制瓷业。
景德镇也就是在宋元之际,成为了中土陶瓷生产的中心。
而且北人南迁,也带去了很多的制瓷技术,与原来南人的制瓷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很多新的生产工艺。
再加上当时的民族融合,很多海外的技术也被引进,所以青花釉里红真正的兴盛,应该是在元代。
只可惜,元代的青花釉里红也极其少见,如今存世的,也不过是江西的一款青花釉里红器。
“的确是世所罕有啊。”程东喃喃自语。
或许因为都是年轻人,所以盛川和程东比较说得上话,是以一直站在他的身边。
此时,盛川听到程东的感叹,不禁问道:“青花瓷我是听过啊,至于这釉里红吗,爷爷倒是也跟我讲过,只是这青花釉里红,将两者结合的东西,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只可惜,我对这个一窍不通,所以也谈不上鉴赏。”
盛老听在耳中,笑道:“小川啊,正好小东在,你不懂的地方,可以问他。”
“呵呵,我也是半斤八两而已。”程东谦逊道。
盛川道:“程哥,你跟我说说,这青花和釉里红,是怎么组合到一起的?”
程东一侧头,忽然看到旁边的博物架上有一个青花九龙小瓷碗,笑着指着它道:“你看,你就是青花瓷。”
盛川走到博物架的旁边,程东也跟着他过去,解释道:“青花瓷,顾名思义用的自然是青花料,制瓷的流程大同小异,都是先做胚,然后在胚上用颜料画上一定的图案,再在表面刷上一层釉色,然后就放到窑里根据一定的温度烧制,温度不同,烧制出来的东西自然也不同,哪怕是同样的胚、同样的燃料,可温度不同,烧制出来的成品颜色也是不一样的。”
“那岂不是和哥窑弟窑的传说一样?”盛川问道。
程东莞尔:“是啊,这个典故,倒是可以说明一些情况的。”
哥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可据说与哥窑同时存在的还有一个弟窑,顾名思义,哥窑和弟窑的主人乃是两兄弟,两个人经同一个师傅传授,制瓷的技术以及师傅传授的秘诀都是一样的,可偏生哥窑的东西烧出来好看实用,但弟窑的东西就如同废品一般,只能丢掉。
一次偶然的机会哥哥外出,没看守窑炉,弟弟因为嫉妒,于是端着一盆水浇在窑炉里面,本以为烧制的一批瓷器都会坏掉,可等开窑之后,哥哥发现这一批瓷器上都有丝丝裂纹,而当地的老百姓居然很是喜欢这种意外得来的纹理。
这是冰裂纹的来历,同时也说明,哪怕是工艺流程相同,可烧窑的时候经不同的匠人掌控时间、火候,那出来的成品也是千差万别。
“烧制青花的条件,很苛刻吗?”盛川疑惑道:“我看市面上流传的青花还是很多的,尤其是民国的时候,好像一般的人家也不乏青花瓷。”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