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种成果和经验,这和沈冲没多少关系,他坐在一边,听得津津有味,从侧面了解了不少目前香港电影圈的信息。
接着就是沈冲的戏码了,舒琪将他请上主席台,让他详细讲讲文章中提到的”香港电影新浪潮“概念。
后世总结香港电影新浪潮的资料不计其数,沈冲也不需要稿子,凭借着脑海里的记忆,张口就扯。
“五六十年代,特吕佛、戈达尔等电影大师在法国掀起了一场电影革命,被称之为“法国电影新浪潮”,而我所说的新浪潮,就来源于此……”
“上一代电影人,如李翰祥,张彻等人,都来自内地,因为战乱,大量内地人来香港避乱,这些人是电影市场上的消费主力,他们对内地的风土人情有深刻的记忆和直观的印象,因此邵氏出品的室内布景,幻想中国类型的电影,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因此成为市场主流……”
“现在,二战后本地出生的婴儿已经长大成人,取代上一辈观众,成为电影市场的消费主力,他们一对内地缺乏认知,二来更喜欢现代文明,因此室内布景的古装电影,对他们来说是老土落伍的象征,并不喜欢看,邵氏出品的电影票房每况愈下,就是明证……”
“现在香港电影叙事能力极弱,翻来覆去只有三种类型,古装功夫,噱头喜剧,以及艳情风月,完全不能满足新一代观众的观影需求……”
“大片场的流水线生产制度,师徒相传的江湖作坊式导演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了,香港电影的工业体系需要全面革新,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很快就会得到机会……”
“新浪潮,什么是新?新就是抛弃旧的程式化制作模式和僵化的题材选择,要有独立的个性风格,要有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和影像语言,要有新的电影艺术特质,要开创更多的题材选择,要关注新的社会风潮……”
沈冲洋洋洒洒,说了一个多小时,将新浪潮的概念,现阶段的市场变化和观众需求,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理念,统统做了详细阐述,说的在座的那些未来电影精英们眼睛发亮,心头雀跃——如果沈冲的预测没错的话,他们很快就会获得机会,抢夺被老一代导演把持的电影制作资源。
演讲结束,全场起立鼓掌,纷纷表达对沈冲的敬意。
虽然说的口干舌燥,但沈冲心满意足,这次演讲效果出奇的好,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旗手,这个头衔是跑不掉的了。
事实上,新浪潮运动不过是香港电影工业在适应新时代时,自我调整的一次被动改良,新浪潮的参与者,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对香港电影的意义和影响,只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体系,也缺乏理论指导,所以新浪潮来的快,去的也快,对整个华语电影产生的影响力有限,殊为遗憾。
当大潮退却之后,世人回过头,方才重新发现了新浪潮的魅力和意义,可惜那时候,新浪潮的弄潮儿都已经被商业化电影公司收编,棱角也被磨的差不多了。
如果沈冲能带领这群人抵挡住商业化的侵袭,让新浪潮持续时间更久,更有组织,更有创新,或许不久以后,他会成为华语电影界新一代导演的精神领袖。
回到座位,沈冲还没平复极度的心情,旁边一个中年男子凑过来,问道:“阿冲,你刚才演讲里说的那些历史资料和数据,都从哪得来的?”
哪来的?
当然来自从系统兑换的《香港电影史》,兑换之后,自动存储在脑子里,需要时,只要默想,就会打开,非常方便,很神奇。
“哦,我从港大的图书馆看到的。”沈冲随口敷衍,反正大学图书馆的书多,这时候又没有计算机检索系统,不担心被人识破。
这个中年人梳着大背头,而且年纪偏大,在会议室里的一群年轻人中显得比较另类。他是和几个人一起来的,当时会议室很吵,舒琪介绍他时,沈冲没听清楚名字。
“有关这些信息的资料,能复印一份给我吗?”中年男子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沈冲刚才演讲时提到的一些信息,他接着又写了一张纸条,“这是我的联系方式。”
“余慕云。”
沈冲心头一震,原来是他。
2005年,沈冲还在上大学,当时在校内论坛的娱乐版做版主,金像奖颁奖的时候,他在论坛里做文字直播,那年的最佳电影,影帝影后,现在都很模糊了,唯一记住的就是余慕云,和成龙分享了当年的金像奖专业精神奖。
一个从没拍过电影的人,能登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奖台,十分难得,沈冲事后特意去查了查他的资料,然后就记住了。
余慕云,1930年出生,现在差不多50了,六十年代处来到香港,在无人关注香港电影资料保存的年代里,他矢志研究香港电影史,穷一生的精力和金钱搜集整理电影资料,甚至为搜购重要文物而四处筹款,因为他的努力,大量珍贵的香港电影一手资料得以保存,香港电影资料馆成立的时候,他捐赠了5万多份藏品,并以非学院资历加入香港电影资料馆,继续为香港电影资料收集做贡献。
余慕云出版了《香港电影八十年》、《香港电影史话》(一至五卷)、《香港电影掌故》等多本大部头的电影专著,内容详实,资料丰富,为香港电影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可以说余慕云为香港电影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获得金像奖,是实至名归。
这种人才,值得尊敬啊……
慎重的将纸条收好,沈冲应允道:“没有问题,只要我能找到,一定复印给你。”
“那多谢了。”余慕云朗笑道:“我收集电影资料十几年了,自以为收集的够多了,今天听了你的演讲,才知道还有好多遗漏。”
沈冲摸了摸鼻子,尴尬一笑……刚才他在脑海里翻了翻《香港电影史》的参考文献索引,排名前三的都是余慕云的专著。
座谈会结束后,大伙又起哄,找了个大排档,宰了严浩一顿,酒足饭饱之后,纷纷作鸟兽散,各回各家。
————————————————————————————————
注1:根据《成龙自述》和吴思远的回忆录。
注2:根据《电影双周刊》创刊号上的内容,敷衍而成,徐克后来自建的公司“电影工作室”,即来自于在香港电影文化中心授课时候的课程名。
注3:根据许鞍华的访谈,徐克大约在这个时候开拍了《蝶变》,根据《吴思远说古》,台湾有个蝴蝶谷,徐克曾去取景。
种成果和经验,这和沈冲没多少关系,他坐在一边,听得津津有味,从侧面了解了不少目前香港电影圈的信息。
接着就是沈冲的戏码了,舒琪将他请上主席台,让他详细讲讲文章中提到的”香港电影新浪潮“概念。
后世总结香港电影新浪潮的资料不计其数,沈冲也不需要稿子,凭借着脑海里的记忆,张口就扯。
“五六十年代,特吕佛、戈达尔等电影大师在法国掀起了一场电影革命,被称之为“法国电影新浪潮”,而我所说的新浪潮,就来源于此……”
“上一代电影人,如李翰祥,张彻等人,都来自内地,因为战乱,大量内地人来香港避乱,这些人是电影市场上的消费主力,他们对内地的风土人情有深刻的记忆和直观的印象,因此邵氏出品的室内布景,幻想中国类型的电影,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因此成为市场主流……”
“现在,二战后本地出生的婴儿已经长大成人,取代上一辈观众,成为电影市场的消费主力,他们一对内地缺乏认知,二来更喜欢现代文明,因此室内布景的古装电影,对他们来说是老土落伍的象征,并不喜欢看,邵氏出品的电影票房每况愈下,就是明证……”
“现在香港电影叙事能力极弱,翻来覆去只有三种类型,古装功夫,噱头喜剧,以及艳情风月,完全不能满足新一代观众的观影需求……”
“大片场的流水线生产制度,师徒相传的江湖作坊式导演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了,香港电影的工业体系需要全面革新,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很快就会得到机会……”
“新浪潮,什么是新?新就是抛弃旧的程式化制作模式和僵化的题材选择,要有独立的个性风格,要有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和影像语言,要有新的电影艺术特质,要开创更多的题材选择,要关注新的社会风潮……”
沈冲洋洋洒洒,说了一个多小时,将新浪潮的概念,现阶段的市场变化和观众需求,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理念,统统做了详细阐述,说的在座的那些未来电影精英们眼睛发亮,心头雀跃——如果沈冲的预测没错的话,他们很快就会获得机会,抢夺被老一代导演把持的电影制作资源。
演讲结束,全场起立鼓掌,纷纷表达对沈冲的敬意。
虽然说的口干舌燥,但沈冲心满意足,这次演讲效果出奇的好,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旗手,这个头衔是跑不掉的了。
事实上,新浪潮运动不过是香港电影工业在适应新时代时,自我调整的一次被动改良,新浪潮的参与者,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对香港电影的意义和影响,只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体系,也缺乏理论指导,所以新浪潮来的快,去的也快,对整个华语电影产生的影响力有限,殊为遗憾。
当大潮退却之后,世人回过头,方才重新发现了新浪潮的魅力和意义,可惜那时候,新浪潮的弄潮儿都已经被商业化电影公司收编,棱角也被磨的差不多了。
如果沈冲能带领这群人抵挡住商业化的侵袭,让新浪潮持续时间更久,更有组织,更有创新,或许不久以后,他会成为华语电影界新一代导演的精神领袖。
回到座位,沈冲还没平复极度的心情,旁边一个中年男子凑过来,问道:“阿冲,你刚才演讲里说的那些历史资料和数据,都从哪得来的?”
哪来的?
当然来自从系统兑换的《香港电影史》,兑换之后,自动存储在脑子里,需要时,只要默想,就会打开,非常方便,很神奇。
“哦,我从港大的图书馆看到的。”沈冲随口敷衍,反正大学图书馆的书多,这时候又没有计算机检索系统,不担心被人识破。
这个中年人梳着大背头,而且年纪偏大,在会议室里的一群年轻人中显得比较另类。他是和几个人一起来的,当时会议室很吵,舒琪介绍他时,沈冲没听清楚名字。
“有关这些信息的资料,能复印一份给我吗?”中年男子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沈冲刚才演讲时提到的一些信息,他接着又写了一张纸条,“这是我的联系方式。”
“余慕云。”
沈冲心头一震,原来是他。
2005年,沈冲还在上大学,当时在校内论坛的娱乐版做版主,金像奖颁奖的时候,他在论坛里做文字直播,那年的最佳电影,影帝影后,现在都很模糊了,唯一记住的就是余慕云,和成龙分享了当年的金像奖专业精神奖。
一个从没拍过电影的人,能登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奖台,十分难得,沈冲事后特意去查了查他的资料,然后就记住了。
余慕云,1930年出生,现在差不多50了,六十年代处来到香港,在无人关注香港电影资料保存的年代里,他矢志研究香港电影史,穷一生的精力和金钱搜集整理电影资料,甚至为搜购重要文物而四处筹款,因为他的努力,大量珍贵的香港电影一手资料得以保存,香港电影资料馆成立的时候,他捐赠了5万多份藏品,并以非学院资历加入香港电影资料馆,继续为香港电影资料收集做贡献。
余慕云出版了《香港电影八十年》、《香港电影史话》(一至五卷)、《香港电影掌故》等多本大部头的电影专著,内容详实,资料丰富,为香港电影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可以说余慕云为香港电影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获得金像奖,是实至名归。
这种人才,值得尊敬啊……
慎重的将纸条收好,沈冲应允道:“没有问题,只要我能找到,一定复印给你。”
“那多谢了。”余慕云朗笑道:“我收集电影资料十几年了,自以为收集的够多了,今天听了你的演讲,才知道还有好多遗漏。”
沈冲摸了摸鼻子,尴尬一笑……刚才他在脑海里翻了翻《香港电影史》的参考文献索引,排名前三的都是余慕云的专著。
座谈会结束后,大伙又起哄,找了个大排档,宰了严浩一顿,酒足饭饱之后,纷纷作鸟兽散,各回各家。
————————————————————————————————
注1:根据《成龙自述》和吴思远的回忆录。
注2:根据《电影双周刊》创刊号上的内容,敷衍而成,徐克后来自建的公司“电影工作室”,即来自于在香港电影文化中心授课时候的课程名。
注3:根据许鞍华的访谈,徐克大约在这个时候开拍了《蝶变》,根据《吴思远说古》,台湾有个蝴蝶谷,徐克曾去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