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崛起之第三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播报】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波罗的共和国虽然不是过去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领土,但是踏上这块土地的威廉二世却惊奇地发现,自己仿佛一直在统治这个国家。
当他在里加港走下“德意志”号的舷梯,然后坐上一辆迈巴赫豪华敞篷汽车,驶入里加市区的时候,他发现整座城市都在为他的到来而欢欣鼓舞。
“皇帝万岁!德意志万岁!”
街道两边,都是穿着节日盛装的里加市民,也有一些人是从外地赶来目睹皇帝陛下风采的。
和德意志本土的情况不一样,波罗的共和国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依然在推行“皇民化”教育。在波罗的共和国的历史和德语课本上,美化霍亨索伦王朝和威廉二世的内容随处可见。
在里加市和波罗的共和国的其他城市里面,到处都是以霍亨索伦王朝的君主和名臣、名将命名的广场、街道、学校和医院。
任何攻击和抹黑霍亨索伦王朝及君主的言行,依据波罗的的法律,都会受到相应处罚。而且很少有波罗的的民众会这么做——毕竟大部分波罗的德意志人都是威廉二世所实行政策的受益者。
按照波罗的官方的宣传口径,波罗的人民的家园是威廉二世陛下帮助解放的,他们的土地也是皇帝陛下授予的。没有皇帝,就不会有波罗的的今天。
而这差不多也是事实。拥有将近400万人口的波罗的共和国虽然拥有一些工业——比如飞机制造和船舶制造。但它主要还是一个农业国,大约三十万个小型家庭农场才是波罗的共和国的经济基础。而这些小型家庭农场的主人,大多是从俄罗斯和波兰迁来的德意志人,他们是从波罗的政府那里无偿得到土地的。
而且,在授予农场之后,波罗的政府也没有对这些家庭农场不管不顾,让它们自生自灭。德意志式的精细管理,在波罗的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种被称为“家庭农业合作化”的制度。已经在波罗的共和国实行了超过12年。
这种制度在赫斯曼看来,是介于家庭农场和集体农庄之间的。据罗森堡说,这种制度是来源于俄国的伏尔加德意志人聚居区——俄国农业历史上就有“合作化”和“公社化”的传统。这种传统影响到了移民伏尔加河流域的德意志人(俄罗斯犹太人同样受其影响,在移民巴勒斯坦后实行了“莫沙夫农业集体化”)。他们也将一个个小型家庭农场组成了公社。
后来,他们又将这种制度带到了波罗的共和国,而且还拥有了真正的“德意志式的科学管理”,形成了由政府扶植的多层次农业合作体系。
最上层的是波罗的农业合作总社,往下是各省、县分社。最下面是一个个由家庭农场组成的农业公社——这是一个复杂而奇特的体系,农业公社实际上是一个经营实体,类似于农业股份公司,需要自负盈亏。而“公社”之上的各级合作社则是非赢利性的农业服务机构,负责向“公社”提供技术支持、小额低息贷款、产品销售和采购(公社所需要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等皆由合作社提供)。
在比较守规矩,不大会偷奸耍滑的德意志人的运营下,波罗的共和国的这套农业合作化体系,在过去的12年中运行良好。让绝大部分的波罗的共和国公民获得了相对安定和富足的生活——和邻国波兰、苏联相比是非常不错的。
而且这种制度也让波罗的共和国成了个农产品输出大国,每年都要向德国输出至少130万吨粮食(占德国粮食进口的三分之一)和大量的肉制品、海产品、奶制品。
在这种情况下,富足且安稳的波罗的德意志农民。当然容易被他们的保皇党政府蒙蔽,糊里糊涂跟着一块儿保皇了——在欧洲,生活比较安稳的中小农场主往往是保守势力的象征,各国保皇派的基层就是这些人。而工人阶级和城市知识分子往往比较激进,闹革命的主力就是他们。希特勒能够搞定这些激进的工人和知识分子,也就能把德国团结起来,变成一架威力十足的战争机器了。
……
“总理先生,你看到了吗?400万波罗的人民都是拥护皇帝的,除非皇帝在德意志复辟,否则他们不会支持波罗的和德国合并。”
波罗的共和国的总统戈尔茨。和希特勒总理、赫斯曼步兵上将一起坐在另一辆迈巴赫大轿车里面。
希特勒比德国皇帝早一天抵达波罗的,他不仅是为了迎接威廉二世而来,还是为了观摩“铁拳-1935”军事演习而来,同时还想和波罗的共和国总统戈尔茨讨论德国-波罗的... -->>
【播报】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波罗的共和国虽然不是过去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领土,但是踏上这块土地的威廉二世却惊奇地发现,自己仿佛一直在统治这个国家。
当他在里加港走下“德意志”号的舷梯,然后坐上一辆迈巴赫豪华敞篷汽车,驶入里加市区的时候,他发现整座城市都在为他的到来而欢欣鼓舞。
“皇帝万岁!德意志万岁!”
街道两边,都是穿着节日盛装的里加市民,也有一些人是从外地赶来目睹皇帝陛下风采的。
和德意志本土的情况不一样,波罗的共和国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依然在推行“皇民化”教育。在波罗的共和国的历史和德语课本上,美化霍亨索伦王朝和威廉二世的内容随处可见。
在里加市和波罗的共和国的其他城市里面,到处都是以霍亨索伦王朝的君主和名臣、名将命名的广场、街道、学校和医院。
任何攻击和抹黑霍亨索伦王朝及君主的言行,依据波罗的的法律,都会受到相应处罚。而且很少有波罗的的民众会这么做——毕竟大部分波罗的德意志人都是威廉二世所实行政策的受益者。
按照波罗的官方的宣传口径,波罗的人民的家园是威廉二世陛下帮助解放的,他们的土地也是皇帝陛下授予的。没有皇帝,就不会有波罗的的今天。
而这差不多也是事实。拥有将近400万人口的波罗的共和国虽然拥有一些工业——比如飞机制造和船舶制造。但它主要还是一个农业国,大约三十万个小型家庭农场才是波罗的共和国的经济基础。而这些小型家庭农场的主人,大多是从俄罗斯和波兰迁来的德意志人,他们是从波罗的政府那里无偿得到土地的。
而且,在授予农场之后,波罗的政府也没有对这些家庭农场不管不顾,让它们自生自灭。德意志式的精细管理,在波罗的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种被称为“家庭农业合作化”的制度。已经在波罗的共和国实行了超过12年。
这种制度在赫斯曼看来,是介于家庭农场和集体农庄之间的。据罗森堡说,这种制度是来源于俄国的伏尔加德意志人聚居区——俄国农业历史上就有“合作化”和“公社化”的传统。这种传统影响到了移民伏尔加河流域的德意志人(俄罗斯犹太人同样受其影响,在移民巴勒斯坦后实行了“莫沙夫农业集体化”)。他们也将一个个小型家庭农场组成了公社。
后来,他们又将这种制度带到了波罗的共和国,而且还拥有了真正的“德意志式的科学管理”,形成了由政府扶植的多层次农业合作体系。
最上层的是波罗的农业合作总社,往下是各省、县分社。最下面是一个个由家庭农场组成的农业公社——这是一个复杂而奇特的体系,农业公社实际上是一个经营实体,类似于农业股份公司,需要自负盈亏。而“公社”之上的各级合作社则是非赢利性的农业服务机构,负责向“公社”提供技术支持、小额低息贷款、产品销售和采购(公社所需要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等皆由合作社提供)。
在比较守规矩,不大会偷奸耍滑的德意志人的运营下,波罗的共和国的这套农业合作化体系,在过去的12年中运行良好。让绝大部分的波罗的共和国公民获得了相对安定和富足的生活——和邻国波兰、苏联相比是非常不错的。
而且这种制度也让波罗的共和国成了个农产品输出大国,每年都要向德国输出至少130万吨粮食(占德国粮食进口的三分之一)和大量的肉制品、海产品、奶制品。
在这种情况下,富足且安稳的波罗的德意志农民。当然容易被他们的保皇党政府蒙蔽,糊里糊涂跟着一块儿保皇了——在欧洲,生活比较安稳的中小农场主往往是保守势力的象征,各国保皇派的基层就是这些人。而工人阶级和城市知识分子往往比较激进,闹革命的主力就是他们。希特勒能够搞定这些激进的工人和知识分子,也就能把德国团结起来,变成一架威力十足的战争机器了。
……
“总理先生,你看到了吗?400万波罗的人民都是拥护皇帝的,除非皇帝在德意志复辟,否则他们不会支持波罗的和德国合并。”
波罗的共和国的总统戈尔茨。和希特勒总理、赫斯曼步兵上将一起坐在另一辆迈巴赫大轿车里面。
希特勒比德国皇帝早一天抵达波罗的,他不仅是为了迎接威廉二世而来,还是为了观摩“铁拳-1935”军事演习而来,同时还想和波罗的共和国总统戈尔茨讨论德国-波罗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