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快穿之坚持做个老不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还是原身的手段不行啊,既不够周全,也不够狠,西太后要是跟原身她一样温和,不苛责太医,指不定真能病死,这么看的话,西太后对那些太医言语狠厉,且动不动就要他们全部殉葬。
好像也算是情有可原了。
毕竟她确实是靠威胁那些太医,才得到了治病良方,并且救了自己一命。
这些太医还真是取死有道啊。”
若有所思的琢磨了一会,白圣又开始仔细梳理原身的所有人脉势力,然后便再次苦笑。原身这家伙,还真是全靠自己嫡出的母后皇太后身份,以及势力庞大的娘家支撑着。而独忠于她的人手不说一个没有,但也只能算寥寥无几。
宫里人手大部分是她丈夫死前留给她的,也就是同辉帝驾崩前留给她的。
少部分则是她娘家跟内务府勾结。
送进宫,帮她忙的。
宫外人手,则基本就是她娘家人以及依附于她娘家的一些大臣,他们与其说听命于原身,不如说倚仗原身身份获取权利。符合他们利益的,他们会积极支持,可若是损害他们利益,即便不明面反对,肯定也会暗地里做手脚之类。
或者派原身亲人进宫劝劝。
说句不好听的,西太后还有李进喜等一系列太监宫女作为亲信,他们虽然免不了有私心,但绝对忠诚于西太后。
是西太后相当好用的帮手和爪牙。
至于原身嘛,真忠心于她的人数。
恐怕远远不如西太后。
大多是忠心于皇室,忠心于自己的家族,而不是说,忠心于原身这个人。
但原身本来就没那么嗜权如命,所以也能理解,而且正是因为她手里的权力相对较虚,没有去染指她不该染指的兵权、实权,才会被百官夸赞有德行。
如若她真大权在握,揽政摄政。
恐怕早有人骂她牝鸡司晨。
有吕武之风了。
除此之外,现在整个大乾的状态也十分不好,如今大乾已经开国近两百五十年,很多朝代国祚一般也就两百六七十年,或者说两百八九十年,最后几十年,还有风雨飘摇,朝代末年的气象。
大乾自然也不例外。
农民起义,天灾人祸,贪官污吏等等一系列朝代末年有的问题,全都有。
也就胜在国家财政还算充足。
能够勉强支撑,应付内乱。
可关键的是,现在大乾面对的不仅有内乱,还有外乱,经历过大航海时代和工业变革的那些海外蛮夷,外邦罗刹如今已经发展壮大起来,北方有罗刹国频频侵关,东南沿海,皆有蛮夷侵犯。
内忧外乱,绵绵不绝,风雨飘泊。
已有大厦将倾之兆。
所以总体来讲,原身的遗愿还是挺难搞的,搞定西太后并不算难,悄悄弄死轻而易举,光明正大弄死无非也就是麻烦了点,真正难搞的是,中兴大乾。
已经快烂到根子的大乾。
掀翻了重建都比中兴简单且方便。
思虑再三后,白圣还是觉得,自己此时没什么实力,不宜搞大动作,她更喜欢在手握胜券的情况下,一击即中。
当下重点还是在于积攒实力。
……
次日,白圣再次垂帘,西太后则是跟她一起,只不过白圣坐在东边,西太后坐在西边,小皇帝坐在中间偏前方。
小皇帝与东西两位太后的中间。
有一层帘子隔着。
用一层帘子隔开,并不是因为什么男女大防,那是一层遮羞布,也算是一个限制,帘子放下来隔着是垂帘听政。
一旦把帘子卷起来。
那可就是太后临朝称制了。
垂帘听政和临朝称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后者,已经在行使皇权。
随着众大臣进殿,看到两个太后都在帘子后面坐着,消息灵通,但又不是特别灵通的那些大臣,纷纷惊讶不已。
因为他们收到的消息是太后病重。
西太后病了快一年了,前段时间病重,已有近一个月没有垂帘听政,东太后前两日也身体不适,没有垂帘,这两天朝中大事,都是三位亲王协商着来。
再加上还有小道消息说。
两位太后病的都很重。
所以不少大臣正暗暗窃喜,以为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时代就要结束,从此迎来三亲王连带众大臣,共同辅佐小皇帝的新时代,再也不用被俩女的压着。
可没想到,消息竟然有误。
如今两个太后好端端坐着呢。
不过,他们还不至于因此失态,所以诧异之后依旧相对整齐划一的,向小皇帝行礼,喊万岁,然后又向两位太后行礼,先喊东太后千岁,后喊西太后。
只要白圣不死,她就永远是嫡。
永远排在西太后之前,连祭天的时候,也是白圣更有资格代替皇帝祭天。
“免礼平身……”
这话是明光帝说的,作为吉祥物的小皇帝,上朝只需要说两句话,一是免礼平身,二是退朝,其他啥都不用管。
即便睡着了,也有贴身太监看着。
众大臣按规定又行了谢礼,这才纷纷站好,紧接着便是上奏些重要之事。
小事或者没什么需要讨论的事,一般要么下面直接处理了,要么上个奏折等批复就行,只有比较大的事,甚至需要大臣争论的事,才会在大朝会上说。
白圣依旧没有发言,只是在对照原身记忆观察下面那些大臣,好歹先把人认清了,各自派系,敌我区别弄明白。
西太后的话则有点多,频繁开口表达自己态度和意见,有时候语气甚至较为强硬,但白圣此时却注意到了很有趣的一点,那就是最后决断时,不少大臣会看向白圣,直到确定白圣没有异议。
反对声才会变少或消失。
似乎只要白圣开口反对,他们就会站出来支持白圣,见状,白圣特地又仔细翻看了下原身的上朝记忆,然后便发现,还真是如此,但凡只要原身开口。
最后天平必然会倒向原身这边。
特别是在明光帝登基后的这几年。
难怪西太后面对原身不敢失礼。
>
“还是原身的手段不行啊,既不够周全,也不够狠,西太后要是跟原身她一样温和,不苛责太医,指不定真能病死,这么看的话,西太后对那些太医言语狠厉,且动不动就要他们全部殉葬。
好像也算是情有可原了。
毕竟她确实是靠威胁那些太医,才得到了治病良方,并且救了自己一命。
这些太医还真是取死有道啊。”
若有所思的琢磨了一会,白圣又开始仔细梳理原身的所有人脉势力,然后便再次苦笑。原身这家伙,还真是全靠自己嫡出的母后皇太后身份,以及势力庞大的娘家支撑着。而独忠于她的人手不说一个没有,但也只能算寥寥无几。
宫里人手大部分是她丈夫死前留给她的,也就是同辉帝驾崩前留给她的。
少部分则是她娘家跟内务府勾结。
送进宫,帮她忙的。
宫外人手,则基本就是她娘家人以及依附于她娘家的一些大臣,他们与其说听命于原身,不如说倚仗原身身份获取权利。符合他们利益的,他们会积极支持,可若是损害他们利益,即便不明面反对,肯定也会暗地里做手脚之类。
或者派原身亲人进宫劝劝。
说句不好听的,西太后还有李进喜等一系列太监宫女作为亲信,他们虽然免不了有私心,但绝对忠诚于西太后。
是西太后相当好用的帮手和爪牙。
至于原身嘛,真忠心于她的人数。
恐怕远远不如西太后。
大多是忠心于皇室,忠心于自己的家族,而不是说,忠心于原身这个人。
但原身本来就没那么嗜权如命,所以也能理解,而且正是因为她手里的权力相对较虚,没有去染指她不该染指的兵权、实权,才会被百官夸赞有德行。
如若她真大权在握,揽政摄政。
恐怕早有人骂她牝鸡司晨。
有吕武之风了。
除此之外,现在整个大乾的状态也十分不好,如今大乾已经开国近两百五十年,很多朝代国祚一般也就两百六七十年,或者说两百八九十年,最后几十年,还有风雨飘摇,朝代末年的气象。
大乾自然也不例外。
农民起义,天灾人祸,贪官污吏等等一系列朝代末年有的问题,全都有。
也就胜在国家财政还算充足。
能够勉强支撑,应付内乱。
可关键的是,现在大乾面对的不仅有内乱,还有外乱,经历过大航海时代和工业变革的那些海外蛮夷,外邦罗刹如今已经发展壮大起来,北方有罗刹国频频侵关,东南沿海,皆有蛮夷侵犯。
内忧外乱,绵绵不绝,风雨飘泊。
已有大厦将倾之兆。
所以总体来讲,原身的遗愿还是挺难搞的,搞定西太后并不算难,悄悄弄死轻而易举,光明正大弄死无非也就是麻烦了点,真正难搞的是,中兴大乾。
已经快烂到根子的大乾。
掀翻了重建都比中兴简单且方便。
思虑再三后,白圣还是觉得,自己此时没什么实力,不宜搞大动作,她更喜欢在手握胜券的情况下,一击即中。
当下重点还是在于积攒实力。
……
次日,白圣再次垂帘,西太后则是跟她一起,只不过白圣坐在东边,西太后坐在西边,小皇帝坐在中间偏前方。
小皇帝与东西两位太后的中间。
有一层帘子隔着。
用一层帘子隔开,并不是因为什么男女大防,那是一层遮羞布,也算是一个限制,帘子放下来隔着是垂帘听政。
一旦把帘子卷起来。
那可就是太后临朝称制了。
垂帘听政和临朝称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后者,已经在行使皇权。
随着众大臣进殿,看到两个太后都在帘子后面坐着,消息灵通,但又不是特别灵通的那些大臣,纷纷惊讶不已。
因为他们收到的消息是太后病重。
西太后病了快一年了,前段时间病重,已有近一个月没有垂帘听政,东太后前两日也身体不适,没有垂帘,这两天朝中大事,都是三位亲王协商着来。
再加上还有小道消息说。
两位太后病的都很重。
所以不少大臣正暗暗窃喜,以为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时代就要结束,从此迎来三亲王连带众大臣,共同辅佐小皇帝的新时代,再也不用被俩女的压着。
可没想到,消息竟然有误。
如今两个太后好端端坐着呢。
不过,他们还不至于因此失态,所以诧异之后依旧相对整齐划一的,向小皇帝行礼,喊万岁,然后又向两位太后行礼,先喊东太后千岁,后喊西太后。
只要白圣不死,她就永远是嫡。
永远排在西太后之前,连祭天的时候,也是白圣更有资格代替皇帝祭天。
“免礼平身……”
这话是明光帝说的,作为吉祥物的小皇帝,上朝只需要说两句话,一是免礼平身,二是退朝,其他啥都不用管。
即便睡着了,也有贴身太监看着。
众大臣按规定又行了谢礼,这才纷纷站好,紧接着便是上奏些重要之事。
小事或者没什么需要讨论的事,一般要么下面直接处理了,要么上个奏折等批复就行,只有比较大的事,甚至需要大臣争论的事,才会在大朝会上说。
白圣依旧没有发言,只是在对照原身记忆观察下面那些大臣,好歹先把人认清了,各自派系,敌我区别弄明白。
西太后的话则有点多,频繁开口表达自己态度和意见,有时候语气甚至较为强硬,但白圣此时却注意到了很有趣的一点,那就是最后决断时,不少大臣会看向白圣,直到确定白圣没有异议。
反对声才会变少或消失。
似乎只要白圣开口反对,他们就会站出来支持白圣,见状,白圣特地又仔细翻看了下原身的上朝记忆,然后便发现,还真是如此,但凡只要原身开口。
最后天平必然会倒向原身这边。
特别是在明光帝登基后的这几年。
难怪西太后面对原身不敢失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