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八九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记忆里有许多安静的地方。林间的静谧,禅院的幽深,滴水的空灵。我所住的小城,一座大山下,就依着一座很小的独山,半腰上有座庙。我时常徉在庙旁的石阶上,摸着冰冷的石头,以安静洗心。
着独山呈椎形,不高,百余米,方圆也不足五百米。山上树木稀少,但四季都绿着,黑色的石头隐约绿丛中,显得十分苍老。因为树不高的缘故,庙就突兀石上。庙前的山下却耸立着几棵苦楝树,相对而言,出奇地高大。书下就是一条路,铺着古老的石块,路旁另一侧就砌起了高墙,用水泥砖头筑成的。围墙这一边很宁静,那一边却是另一番情景,有着该地区最大的音乐喷泉唱着ok或喝着啤酒吃冰花。只是石山与音乐喷泉之间人工的砌了一道墙,那给人该是另外一种感觉了。
我喜欢墙这边的境界,行踪也常常推广到那里。没有歌声,可听着山上清灵的鸟鸣,竟然也产生一种“鸟鸣山更幽,蝉燥林更静”的况味。这里也实在静。没有多少游人,但石阶仍被岁月磨得光滑铮亮。我常常端坐石阶上,摸着冰冷的岩石,背对着山,藏在城市的阴影里,仰望着青灰天色,俯视前面的城市和江里的渔火,喷泉的音乐飘飞过围墙上空来到我的周围,然后漫山遍野。除了乐声,还有机器的噪杂声,更有喊打喊杀的嘶叫声,这些声音混杂在一起,从墙那边传来,逛游在你的耳朵里,它们与这边庙里那种过于空灵透亮的木鱼声迥乎不同。这种声音将人们从无法逃脱的现实中暴露出来,好像它突然与某个磁石隔开一般。那磁石曾把它引到大学图书馆,吸引到浪漫的音乐会,那时它就会放纵地溜到滚滚红尘中,然后就像光一样窜过尘世的喧闹和公共汽车的噪杂,反射到这座山上,又被反弹回城里去了。
此境颇似袁中郎望蒿少云:
客程行尽太行山,又见蒿高紫翠间。
料得有人山上笑,红尘如海没朱颜。
这边的山野寺庙与那边的高楼大厦,这边的清灵鸟声和那边的喷泉音乐,似乎都和一道墙有关。墙把这一切隔离,也为我挽留了一方小天地:这儿清静、幽深、古雅。更何况这时候庙门敞开着,庙里的主管似乎是个职业僧人,秃头油光可鉴,铁色的脸上划着几道痕,一身素白的长衫,使他显得与众不同。据说他有一个温馨的家在城里,做着影视生意,但更喜欢和与城市只隔一道墙的这座山呆在一起,喜欢倾听这庙外那苍劲古榕上栖息着的鸟儿的叫声。因为一辈子经历着城市红尘各种喧嚣的人,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于此洗心。这只是一种猜测。这位僧人也精通算命,在这里守着功德箱。这时候没有多少香客,他只好敲着木鱼,发出嗒嗒的声响。他告诉我,庙不常开放,因为不常有人来。直到周末,音乐喷泉热闹了,他在这儿可以看着下边的年轻人,听听流行音乐,他们玩腻了也会上庙里来洗洗心,过把算命瘾。
“抽一签,一块钱!抽一签,一块钱!”
这时来了两个时髦男女,那僧人一见他们就高兴地喊着话。那对男女听着,便从衣袋里掏出两枚硬币,在他面前数了数,才走近功德箱,只听见咚的一声,那硬币便不见了。僧人给他们一把香,点火烧着,插进香坛里,烟雾立时缭绕着四周。他们熟练地捧着那筒油亮的竹签,用力地摇了五六下,一支签飞出来了,敲在和尚秃头那儿,年轻人焦躁地从地上把它捡起来,仔细地打量了一下,便高兴地把它放到那僧人的掌上。
“师傅,钥匙,师傅,钥匙。”
只见一个小和尚从关公塑像后面探出光头来。他眼睛发亮,食指和目光都一致地对准着功德箱上面两个锈迹斑斑的挂锁。老和尚瞪了小和尚一眼,咳嗽了一声,小和尚便知趣地蹬在地上不说话了。
我不太读懂那位僧人,只觉得非常的焦躁。想必墙的这边和墙的那边于他是生活的两极,缺少哪一边似乎都是不行的,他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它们可以调和的地方吗?
不管也罢,我告辞了那僧人,沿着崎岖的小径摸上山之巅,城市实在太小了。远远近近的灯光像星星点点,人们用歌喉来呼吸空气,声息总是那样的隐隐约约。此时,倚着一根老藤,迹痕斑斑的,耳边温柔的风声,轻轻地轻轻地
流过去,这声音使人感觉到它,几乎不是耳朵,却只是想像。用皮肤去听它,乃是平生最为爽快的事。听着听着,可以不脱蓑衣卧到旭日东升时。
这山顶的益处,大概中郎一首月下偶成于我之先道尽矣:
冗事遂成性,人皆笑此翁。
坐依藤架月,行傍藕塘风。
万事溪声处,一生云影中。
自从甘曲枕,不复梦三公。
记忆里有许多安静的地方。林间的静谧,禅院的幽深,滴水的空灵。我所住的小城,一座大山下,就依着一座很小的独山,半腰上有座庙。我时常徉在庙旁的石阶上,摸着冰冷的石头,以安静洗心。
着独山呈椎形,不高,百余米,方圆也不足五百米。山上树木稀少,但四季都绿着,黑色的石头隐约绿丛中,显得十分苍老。因为树不高的缘故,庙就突兀石上。庙前的山下却耸立着几棵苦楝树,相对而言,出奇地高大。书下就是一条路,铺着古老的石块,路旁另一侧就砌起了高墙,用水泥砖头筑成的。围墙这一边很宁静,那一边却是另一番情景,有着该地区最大的音乐喷泉唱着ok或喝着啤酒吃冰花。只是石山与音乐喷泉之间人工的砌了一道墙,那给人该是另外一种感觉了。
我喜欢墙这边的境界,行踪也常常推广到那里。没有歌声,可听着山上清灵的鸟鸣,竟然也产生一种“鸟鸣山更幽,蝉燥林更静”的况味。这里也实在静。没有多少游人,但石阶仍被岁月磨得光滑铮亮。我常常端坐石阶上,摸着冰冷的岩石,背对着山,藏在城市的阴影里,仰望着青灰天色,俯视前面的城市和江里的渔火,喷泉的音乐飘飞过围墙上空来到我的周围,然后漫山遍野。除了乐声,还有机器的噪杂声,更有喊打喊杀的嘶叫声,这些声音混杂在一起,从墙那边传来,逛游在你的耳朵里,它们与这边庙里那种过于空灵透亮的木鱼声迥乎不同。这种声音将人们从无法逃脱的现实中暴露出来,好像它突然与某个磁石隔开一般。那磁石曾把它引到大学图书馆,吸引到浪漫的音乐会,那时它就会放纵地溜到滚滚红尘中,然后就像光一样窜过尘世的喧闹和公共汽车的噪杂,反射到这座山上,又被反弹回城里去了。
此境颇似袁中郎望蒿少云:
客程行尽太行山,又见蒿高紫翠间。
料得有人山上笑,红尘如海没朱颜。
这边的山野寺庙与那边的高楼大厦,这边的清灵鸟声和那边的喷泉音乐,似乎都和一道墙有关。墙把这一切隔离,也为我挽留了一方小天地:这儿清静、幽深、古雅。更何况这时候庙门敞开着,庙里的主管似乎是个职业僧人,秃头油光可鉴,铁色的脸上划着几道痕,一身素白的长衫,使他显得与众不同。据说他有一个温馨的家在城里,做着影视生意,但更喜欢和与城市只隔一道墙的这座山呆在一起,喜欢倾听这庙外那苍劲古榕上栖息着的鸟儿的叫声。因为一辈子经历着城市红尘各种喧嚣的人,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于此洗心。这只是一种猜测。这位僧人也精通算命,在这里守着功德箱。这时候没有多少香客,他只好敲着木鱼,发出嗒嗒的声响。他告诉我,庙不常开放,因为不常有人来。直到周末,音乐喷泉热闹了,他在这儿可以看着下边的年轻人,听听流行音乐,他们玩腻了也会上庙里来洗洗心,过把算命瘾。
“抽一签,一块钱!抽一签,一块钱!”
这时来了两个时髦男女,那僧人一见他们就高兴地喊着话。那对男女听着,便从衣袋里掏出两枚硬币,在他面前数了数,才走近功德箱,只听见咚的一声,那硬币便不见了。僧人给他们一把香,点火烧着,插进香坛里,烟雾立时缭绕着四周。他们熟练地捧着那筒油亮的竹签,用力地摇了五六下,一支签飞出来了,敲在和尚秃头那儿,年轻人焦躁地从地上把它捡起来,仔细地打量了一下,便高兴地把它放到那僧人的掌上。
“师傅,钥匙,师傅,钥匙。”
只见一个小和尚从关公塑像后面探出光头来。他眼睛发亮,食指和目光都一致地对准着功德箱上面两个锈迹斑斑的挂锁。老和尚瞪了小和尚一眼,咳嗽了一声,小和尚便知趣地蹬在地上不说话了。
我不太读懂那位僧人,只觉得非常的焦躁。想必墙的这边和墙的那边于他是生活的两极,缺少哪一边似乎都是不行的,他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它们可以调和的地方吗?
不管也罢,我告辞了那僧人,沿着崎岖的小径摸上山之巅,城市实在太小了。远远近近的灯光像星星点点,人们用歌喉来呼吸空气,声息总是那样的隐隐约约。此时,倚着一根老藤,迹痕斑斑的,耳边温柔的风声,轻轻地轻轻地
流过去,这声音使人感觉到它,几乎不是耳朵,却只是想像。用皮肤去听它,乃是平生最为爽快的事。听着听着,可以不脱蓑衣卧到旭日东升时。
这山顶的益处,大概中郎一首月下偶成于我之先道尽矣:
冗事遂成性,人皆笑此翁。
坐依藤架月,行傍藕塘风。
万事溪声处,一生云影中。
自从甘曲枕,不复梦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