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巴奴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四、望夫岩上站过多少幺妹
不知你是否听到过,忠州乡野里的打石匠站在山顶孤石之上,举起二锤,嘴里这样吼唱:“妹在堂屋哥在包(山梁)哟哇,包上打石没得搞(不找钱)哟哇,水鸦雀雀尾巴翘哟哇,出门找钱人难敖哟哇。哥坐船走穿过壕(土音为四声,指礁石)哟哇,妹在屋头没得靠哟哇,水鸦雀雀叽叽叫哟哇,妹想哥哥上石包哟哇”一哇一锤,虽粗犷之音亦催人泪下。细细寻思,此打石号子当为望夫文化的俗俚之音。
“望夫”之所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并流传甚广,皆因“女娇望夫”传承、演化而来。在国内各地乃至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南沿海诸国,你可以随处可见到称之为望夫岩、望夫台、望夫崖、望夫梁(甚至还有望夫云)的地方。无数旅游景区“望夫”之处被不同版本的美妙的传说所烘托,而成为不可或缺的景点。但是,一个个关于“望夫”的美妙的故事尽管都感人肺腑,却终难超越“女娇望夫”的哀怨。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长年在外,对于一位没有充分享受“爱情”之蜜的女娇来说,无异于守活寡(鬼大爷都不信她没有“饥渴感”)。凄苦的日子里,女娇妹妹上山望夫便成了她精神上的唯一寄托。久久的盼望,使女娇在山顶石台之上发出了真挚、深情的呼唤:“候人兮猗”(很简单的意思:等候着你啊)。这就是中国第一首有史可稽的情诗,同时也被称为史上第一首最哀怨的女声独唱。
望夫台在何处?忠州禹庙(夏后祠)之上,翠屏山峰一凸石也。(据说就在原电视差转台的旁边,现此石早被乡民打去砌猪圈了。)忠州望夫台是否即女娇所站的望夫台,历史久远,现已无法考证。但说忠州是望夫文化的发源地却有着可信的依据。当中华民族还处于新石器时期,据考古发掘所证实这里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盐产地。这里的古代巴人在那时就开始利用舟楫之便将盐巴外运是勿容置疑的。他们驾着小船,以其娴熟的视穿礁走滩如履平地的架船本事,不断将盐向外运出。但是,船艺再熟,行于“川江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的江上,触礁失事却时有发生。由巴至楚,尤其滟预堆最使船工望而生畏。民谣是这样唱的:“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袱,瞿塘不可触。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在这样的情况下,丈夫的每一次出门,留给堂客(妻子)的就只有望穿秋水的“盼夫归”但凡运气不好,船折人去,家里的妻子就只有孑然一生了。许多诗人对此有误解,认为这些女人是老处女,嫁不出去。如苏辙在忠州所作竹枝词十五首中是这样描写的:“俚人风俗非中原,处子不嫁如等闲。双鬟垂顶发已白,负水采薪长苦艰。”有这样的误解,乃因他们在此停留的时间短暂,未能深入生活而不知其详情。自古美女在巴渝,天下男人争相娶。这些女人,其实都是三从四德、忠贞不渝、从一而终的节妇(若在现在不会了,一方面川江航道已被多次疏浚,其二男的死后再嫁就是了)。
细考国内各地的“望夫文化... -->>
四、望夫岩上站过多少幺妹
不知你是否听到过,忠州乡野里的打石匠站在山顶孤石之上,举起二锤,嘴里这样吼唱:“妹在堂屋哥在包(山梁)哟哇,包上打石没得搞(不找钱)哟哇,水鸦雀雀尾巴翘哟哇,出门找钱人难敖哟哇。哥坐船走穿过壕(土音为四声,指礁石)哟哇,妹在屋头没得靠哟哇,水鸦雀雀叽叽叫哟哇,妹想哥哥上石包哟哇”一哇一锤,虽粗犷之音亦催人泪下。细细寻思,此打石号子当为望夫文化的俗俚之音。
“望夫”之所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并流传甚广,皆因“女娇望夫”传承、演化而来。在国内各地乃至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南沿海诸国,你可以随处可见到称之为望夫岩、望夫台、望夫崖、望夫梁(甚至还有望夫云)的地方。无数旅游景区“望夫”之处被不同版本的美妙的传说所烘托,而成为不可或缺的景点。但是,一个个关于“望夫”的美妙的故事尽管都感人肺腑,却终难超越“女娇望夫”的哀怨。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长年在外,对于一位没有充分享受“爱情”之蜜的女娇来说,无异于守活寡(鬼大爷都不信她没有“饥渴感”)。凄苦的日子里,女娇妹妹上山望夫便成了她精神上的唯一寄托。久久的盼望,使女娇在山顶石台之上发出了真挚、深情的呼唤:“候人兮猗”(很简单的意思:等候着你啊)。这就是中国第一首有史可稽的情诗,同时也被称为史上第一首最哀怨的女声独唱。
望夫台在何处?忠州禹庙(夏后祠)之上,翠屏山峰一凸石也。(据说就在原电视差转台的旁边,现此石早被乡民打去砌猪圈了。)忠州望夫台是否即女娇所站的望夫台,历史久远,现已无法考证。但说忠州是望夫文化的发源地却有着可信的依据。当中华民族还处于新石器时期,据考古发掘所证实这里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盐产地。这里的古代巴人在那时就开始利用舟楫之便将盐巴外运是勿容置疑的。他们驾着小船,以其娴熟的视穿礁走滩如履平地的架船本事,不断将盐向外运出。但是,船艺再熟,行于“川江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的江上,触礁失事却时有发生。由巴至楚,尤其滟预堆最使船工望而生畏。民谣是这样唱的:“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袱,瞿塘不可触。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在这样的情况下,丈夫的每一次出门,留给堂客(妻子)的就只有望穿秋水的“盼夫归”但凡运气不好,船折人去,家里的妻子就只有孑然一生了。许多诗人对此有误解,认为这些女人是老处女,嫁不出去。如苏辙在忠州所作竹枝词十五首中是这样描写的:“俚人风俗非中原,处子不嫁如等闲。双鬟垂顶发已白,负水采薪长苦艰。”有这样的误解,乃因他们在此停留的时间短暂,未能深入生活而不知其详情。自古美女在巴渝,天下男人争相娶。这些女人,其实都是三从四德、忠贞不渝、从一而终的节妇(若在现在不会了,一方面川江航道已被多次疏浚,其二男的死后再嫁就是了)。
细考国内各地的“望夫文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