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残不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实在,幼时没什么记忆,那些幼年故事只存在于抚养我长大的长辈们的脑海里,通过他们的讲述,才使我在回忆与想象中把幼年故事鲜活的再现。
——写在文字之前
我的家乡在罗定的一个偏远山村——高垌,而我却出生在台山的一个海边小镇——广海,究其原因,还得从祖辈讲起。
自九世祖文勋公从清水塘迁居高垌起至今粗略估算已有二百年历史,祖辈靠开垦山地,种桂,种经济作物,插水稻,自养牲畜为生。
而到我十四世祖爷爷那一代,主要是以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不过爷爷勤快,又聪明能干,在当地农村显出了过人的本领,他学会了做地理择日及医牛,平时还帮人杀猪、磨面粉等,什么活都肯干,所以生活过得还可以,就算民国天大旱那一年也没有把家里的人饿坏。
我父亲生于1933年,父亲说自1943年家里的耕牛被盗起家里就开始不顺境,接着其母亲去世,又受高垌新华垠黄甲长“打死你无奈何”的傲慢欺压,日子曾一度过得灰暗。
爷爷咬着牙关带着我父亲及一个叔叔艰难度日,深深感受到没有文化会受人欺凌的苦。见我父亲读书有潜质,于是爷爷把翻身的希望寄托在我父亲的身上,他苦下一条心,无论生活有多么的艰难,都一定要送子女读书。
我父亲确实争气,于1947年6月考入了“省立罗定中学校”读初中。爷爷非常高兴,他卖掉了部分粮食及家中的磨石为儿子交学费,并不辞劳苦从高垌担米步行36公里出罗定县城供我父亲读书。
1949年全国解放,在罗中读书的父亲积极参加新社会诞生的庆祝活动,先后加入了文工团、青年团等。1950年6月父亲初中毕业,暑假他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征粮队,1950年11月,读高一的父亲在当时县团委的动员下参加了人民银行的工作,从此离开了学校。1951年广东组织土改工作队,在省银校培训班学习期间的父亲被抽调去了台山搞土改。
土改结束后我父亲就留在了台山人行工作,后来被抽调去筹建台山海水养殖场,1960年调到位于广海镇的台山水产局工作。在那里,他认识了广海镇的一个比他小13岁的半农半渔的农村姑娘,经撮合,他们于1963年底结婚。1965年我在广海镇出生了,那个农村姑娘就是我妈。
听我妈说,临产前她住进了镇卫生院,生我那天她老是觉得大便急,半个小时去一次厕所又没东西拉。医生发现情况后半开玩笑的对她说,你就快生了,千万不要把你的宝贝拉进粪池里去呵!我母亲这才着急起来,进入产房后我很快就被生出来了,是很顺的顺产。母亲后来说也没痛多久,骗我说象放一个屁那么容易。可我出生时是8斤那么重啊!在肚子里是肥嘟嘟的一个血球。
妈妈和外婆都说我出来是肥嘟嘟的,不够硬朗,吃了睡,贪眠,安静得很,说我好带好养。我有个特点,平时很少哭,可哭起来很长气,一个小时不停,大人都说千万不要惹哭我,免得麻烦。我父亲有想法,这么懒惰的婴儿长大不聪明,像一团饭,哪好?要求我母亲或我外婆平时多挑逗我,碰碰肚皮,摇动手脚什么的,要我多些睁开眼睛,不要让我贪睡。更有甚者,父亲见我长得太白,抱我放在露天下晒太阳,可自己跑回屋内阴凉,母亲看了心疼,可父亲还不准抱我回,说晒太阳对我的皮肤及骨络的生长发育都好,不能太溺爱,溺爱是害了我的将来。这些事长大后经常听母亲说起,印象中总觉得父亲教育子女的方法异乎寻常,有时难以费解,父亲又不作过多解析,有时还真觉得他不可理喻,不近人情。
父母带着我租住在南湾长安街的一座老屋里,租屋距离父亲工作的水产局很近,就在刻有“海永无波”那块大石头的海边小山附近。离外婆家的东界也充其量只有一公里多一点远,而且全是旧街道或小巷,路很好走。
海边码头附近就是水产公司,母亲转不了正式职工,只在那做零散,经常背着我分拣鱼类,剥虾壳,腌晒咸鱼,贴罐头标签等,一个月下来也有三几十块钱的收入。母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带好我,经常开不足工,1967年她又帮我生了个弟弟,两个小孩要她带,她整天都忙得不亦乐乎,没空闲时间去做零工了。
我会走路时经常在外婆家,那里的村民都是很地道的土生土长,很少外来人,周围都是与我妈同姓的宗亲或祖辈已在此土生的异姓,邻里相处得好,隔壁又有一样大的小孩与我同玩,母亲把我放在那也放心。不过外公外婆那时正当中年,外婆通常要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外公出海抓鱼,小舅读书,白天上下午家里通常没人。白天我妈就带着我和弟到外婆家,帮煮饭,这样我就可以去玩了。听说我最多的是和隔壁的一个小女孩在破旧围墙下玩煮饭仔,依稀记得用瓦片刮下围墙上的青苔做咸虾酱,因为咸虾酱在广海家家户户都自制存放有,是上餐桌率最高的一种拌饭拌菜的酱料,印象特别深刻,玩煮饭游戏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准备它。
外公出海通常下午回来得早,为了讨小朋友开心,他通常捉些小蟹回来用线绑着一只脚分派给围观的小朋友,一人一只,让我们牵着线指挥小蟹爬行,这是最开心的了,比玩什么游戏都强。
很多时候我晚上都不随母亲回去了,就和外婆睡。东界人家由于离街市近,早上都没有煮早餐的习惯,要么出街吃,要么买包点回来,男的通常去街喝早茶,女的买菜兼买早餐回来,反正生产队的劳动九时后才开工,有的是时间。我愿意在外婆家过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能盼望到明天一大早和外婆一起上街买菜了,长时间反反复复的生活规律令我至今也有朦胧的记忆,外婆一手拿菜篮一手牵着我,一边走一边问我吃什么,我的嘴笨,四岁左右说话还不怎么流畅,(为此事父亲还专门带我去医院咨询过医生是否需要剪舌根,医生说不关舌根事,只是说话发育迟缓些罢了,只要平时多引导,随着时间的推移说话就没事),外婆总是沿路耐心的教耐心的听。我喜欢吃虾米汤粉,外婆也喜欢,总是在一间早餐店里吃完后外婆再要一个糕点给我拿着才进入肉菜市场。那时我就觉得很幸福,心里也很满足,开开心心的跟随着外婆来回。
遇着外婆一大早要去干自己的自留地时,我就只得跟外公去茶楼了。外公走得快,拖着我的小手,我通常要小跑,这样我的鞋跟就经常脱脚,外公只得蹲下为我扣鞋跟,此时我会趁势抱着外公要他抱我走,有时外公舒畅时会抱一回,但更多的还得自己走。不过去茶楼也有别样的开心,因为桌上放着的全是我喜欢吃的小点,品种多,这令我高兴。这些都是跟外婆去买菜时没得吃的。我不理会同桌的大人在说什么大小事身边事,我只想吃,但我不够高,还不懂用筷,想吃什么品种还得要向外公说明白,要他夹给我。此时外公也忘不了要我练说话,故意要我重复说第二遍才肯夹来。我虽然垂筵得心慌,但还得要按照外公的旨意重复的说。最终我还是吃上了心仪的那一块,记得那些干蒸外公通常是用牙签插来给我的,我也... -->>
说实在,幼时没什么记忆,那些幼年故事只存在于抚养我长大的长辈们的脑海里,通过他们的讲述,才使我在回忆与想象中把幼年故事鲜活的再现。
——写在文字之前
我的家乡在罗定的一个偏远山村——高垌,而我却出生在台山的一个海边小镇——广海,究其原因,还得从祖辈讲起。
自九世祖文勋公从清水塘迁居高垌起至今粗略估算已有二百年历史,祖辈靠开垦山地,种桂,种经济作物,插水稻,自养牲畜为生。
而到我十四世祖爷爷那一代,主要是以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不过爷爷勤快,又聪明能干,在当地农村显出了过人的本领,他学会了做地理择日及医牛,平时还帮人杀猪、磨面粉等,什么活都肯干,所以生活过得还可以,就算民国天大旱那一年也没有把家里的人饿坏。
我父亲生于1933年,父亲说自1943年家里的耕牛被盗起家里就开始不顺境,接着其母亲去世,又受高垌新华垠黄甲长“打死你无奈何”的傲慢欺压,日子曾一度过得灰暗。
爷爷咬着牙关带着我父亲及一个叔叔艰难度日,深深感受到没有文化会受人欺凌的苦。见我父亲读书有潜质,于是爷爷把翻身的希望寄托在我父亲的身上,他苦下一条心,无论生活有多么的艰难,都一定要送子女读书。
我父亲确实争气,于1947年6月考入了“省立罗定中学校”读初中。爷爷非常高兴,他卖掉了部分粮食及家中的磨石为儿子交学费,并不辞劳苦从高垌担米步行36公里出罗定县城供我父亲读书。
1949年全国解放,在罗中读书的父亲积极参加新社会诞生的庆祝活动,先后加入了文工团、青年团等。1950年6月父亲初中毕业,暑假他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征粮队,1950年11月,读高一的父亲在当时县团委的动员下参加了人民银行的工作,从此离开了学校。1951年广东组织土改工作队,在省银校培训班学习期间的父亲被抽调去了台山搞土改。
土改结束后我父亲就留在了台山人行工作,后来被抽调去筹建台山海水养殖场,1960年调到位于广海镇的台山水产局工作。在那里,他认识了广海镇的一个比他小13岁的半农半渔的农村姑娘,经撮合,他们于1963年底结婚。1965年我在广海镇出生了,那个农村姑娘就是我妈。
听我妈说,临产前她住进了镇卫生院,生我那天她老是觉得大便急,半个小时去一次厕所又没东西拉。医生发现情况后半开玩笑的对她说,你就快生了,千万不要把你的宝贝拉进粪池里去呵!我母亲这才着急起来,进入产房后我很快就被生出来了,是很顺的顺产。母亲后来说也没痛多久,骗我说象放一个屁那么容易。可我出生时是8斤那么重啊!在肚子里是肥嘟嘟的一个血球。
妈妈和外婆都说我出来是肥嘟嘟的,不够硬朗,吃了睡,贪眠,安静得很,说我好带好养。我有个特点,平时很少哭,可哭起来很长气,一个小时不停,大人都说千万不要惹哭我,免得麻烦。我父亲有想法,这么懒惰的婴儿长大不聪明,像一团饭,哪好?要求我母亲或我外婆平时多挑逗我,碰碰肚皮,摇动手脚什么的,要我多些睁开眼睛,不要让我贪睡。更有甚者,父亲见我长得太白,抱我放在露天下晒太阳,可自己跑回屋内阴凉,母亲看了心疼,可父亲还不准抱我回,说晒太阳对我的皮肤及骨络的生长发育都好,不能太溺爱,溺爱是害了我的将来。这些事长大后经常听母亲说起,印象中总觉得父亲教育子女的方法异乎寻常,有时难以费解,父亲又不作过多解析,有时还真觉得他不可理喻,不近人情。
父母带着我租住在南湾长安街的一座老屋里,租屋距离父亲工作的水产局很近,就在刻有“海永无波”那块大石头的海边小山附近。离外婆家的东界也充其量只有一公里多一点远,而且全是旧街道或小巷,路很好走。
海边码头附近就是水产公司,母亲转不了正式职工,只在那做零散,经常背着我分拣鱼类,剥虾壳,腌晒咸鱼,贴罐头标签等,一个月下来也有三几十块钱的收入。母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带好我,经常开不足工,1967年她又帮我生了个弟弟,两个小孩要她带,她整天都忙得不亦乐乎,没空闲时间去做零工了。
我会走路时经常在外婆家,那里的村民都是很地道的土生土长,很少外来人,周围都是与我妈同姓的宗亲或祖辈已在此土生的异姓,邻里相处得好,隔壁又有一样大的小孩与我同玩,母亲把我放在那也放心。不过外公外婆那时正当中年,外婆通常要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外公出海抓鱼,小舅读书,白天上下午家里通常没人。白天我妈就带着我和弟到外婆家,帮煮饭,这样我就可以去玩了。听说我最多的是和隔壁的一个小女孩在破旧围墙下玩煮饭仔,依稀记得用瓦片刮下围墙上的青苔做咸虾酱,因为咸虾酱在广海家家户户都自制存放有,是上餐桌率最高的一种拌饭拌菜的酱料,印象特别深刻,玩煮饭游戏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准备它。
外公出海通常下午回来得早,为了讨小朋友开心,他通常捉些小蟹回来用线绑着一只脚分派给围观的小朋友,一人一只,让我们牵着线指挥小蟹爬行,这是最开心的了,比玩什么游戏都强。
很多时候我晚上都不随母亲回去了,就和外婆睡。东界人家由于离街市近,早上都没有煮早餐的习惯,要么出街吃,要么买包点回来,男的通常去街喝早茶,女的买菜兼买早餐回来,反正生产队的劳动九时后才开工,有的是时间。我愿意在外婆家过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能盼望到明天一大早和外婆一起上街买菜了,长时间反反复复的生活规律令我至今也有朦胧的记忆,外婆一手拿菜篮一手牵着我,一边走一边问我吃什么,我的嘴笨,四岁左右说话还不怎么流畅,(为此事父亲还专门带我去医院咨询过医生是否需要剪舌根,医生说不关舌根事,只是说话发育迟缓些罢了,只要平时多引导,随着时间的推移说话就没事),外婆总是沿路耐心的教耐心的听。我喜欢吃虾米汤粉,外婆也喜欢,总是在一间早餐店里吃完后外婆再要一个糕点给我拿着才进入肉菜市场。那时我就觉得很幸福,心里也很满足,开开心心的跟随着外婆来回。
遇着外婆一大早要去干自己的自留地时,我就只得跟外公去茶楼了。外公走得快,拖着我的小手,我通常要小跑,这样我的鞋跟就经常脱脚,外公只得蹲下为我扣鞋跟,此时我会趁势抱着外公要他抱我走,有时外公舒畅时会抱一回,但更多的还得自己走。不过去茶楼也有别样的开心,因为桌上放着的全是我喜欢吃的小点,品种多,这令我高兴。这些都是跟外婆去买菜时没得吃的。我不理会同桌的大人在说什么大小事身边事,我只想吃,但我不够高,还不懂用筷,想吃什么品种还得要向外公说明白,要他夹给我。此时外公也忘不了要我练说话,故意要我重复说第二遍才肯夹来。我虽然垂筵得心慌,但还得要按照外公的旨意重复的说。最终我还是吃上了心仪的那一块,记得那些干蒸外公通常是用牙签插来给我的,我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