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不肖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古龙之前无新派。”
不记得这话谁说过的了,但却觉得很有道理。古龙的确可以称之为中国近代武侠小说史(尽管迄今还没有人编写出这小说史)上一个承前起后的人物。近代写武侠小说的人很多,从小到现在我记得看过其书的就有梁羽生、上官青云、柳残阳、诸葛风、卧龙生、司马翎、金庸、古龙等几十个人,我是一个读者,不是批评家,所以,我对这些名字知道得并不多,也不确切,更不能判断其真伪虚实,但好在书总是真实存在的,于是,我便可以说自己最喜欢、也最欣赏的是金庸和古龙。
金庸和古龙是很有一比的,似乎也只有他才可以与古龙相比。也许只有在相比中才能更好的说明问题和介绍认识一个人,但随着近些年武侠小说的畅销和武侠电视剧的广泛搬上银幕,一拍再拍“武侠”这一概念已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相关的评论也日渐增多,甚至形成了别一种“现象研究”其中,最大得惠的自然是金庸先生,因为他不但著作等身,是武侠界的泰山北斗,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活着,身体挺好,还经常去雁荡山、九寨沟的探班。古龙则无此福分,原因最简单不过:“逝者长已矣”但令人欣慰的是,古龙生前香港著名出版家和评论家罗立群先生已经为其写过一篇很好的书序,至今此文仍广泛流传各种版本,令人津津乐道。文中罗先生主要就古龙与金庸做了一番比较,指出金庸是“武林霸主”古龙是“江湖怪客”严肃的说,这定位是相当公允的,也很让人接受,但罗先生似乎忘了一件事,那也是古龙书中反复倡导的文旨:江湖无霸主。江湖是人之江湖,而非侠只江湖,更非魔之江湖。我不是名人,更不是名评论家,也不认识古龙,和他不是朋友,但我认为我却懂他,懂他的书从而懂他的人,他的心。
是的,我只是一无名小子,且还如此感性,腹肚里没有什么长篇大论。但为了这次考试毕业,同样,也作为一个武侠小说写作者,我仍然愿意就武侠,尤其是由古龙先生作指引的新武侠小说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也更第一次用文字认真而深入的认识古龙。
一、情
按照常理,研究一个人和一个人的作品,一般都从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来分析,即“内容”和“形式”但对于“怪侠”古龙来说,那样却嫌太俗了,仿佛伦理道德的说教。因此,我决定打破常规,更细切的从“情”、“理”、“色”三方面来谈论古龙,这也算是研究其人和其作品“内容”的三个层次。
古龙是性情中人,我们自然要先从他的“情”说起。古龙是写情的高手中的高手。据说,古龙在从事武侠小说创作之前,曾经是一位散文作者,并且是抒情散文,在香港各报社和杂志社之间颇有名气。情之一物,变化万千,古往今来英雄美人、才子佳人留下了多少浪漫缠绵的故事。有人必有情,情对于人——不论什么样的人都有着最广、最深的影响和渗透。没有人可以真正无情,越是看似无情的人,越是重情、痴情。情字如心网,网住了生人之心,从而网住了人的一生相思。情大抵可分为三类:亲情、友情和爱情。
我们首先从亲情看起。古龙笔下似乎很少提起、甚至从未涉及这一种“情”他似乎在有意的回避它,不愿意多提,不愿意提。我们知道古龙是个孤儿,父母早逝,身世单薄,在孤儿院里长大。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不管是多么早熟、睿智、富有才华的孩子,这都肯定是个不幸。这样的童年,这样的身世,不影响到他的性格的形成和今后命运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俗话说:“三岁看老。”古龙从小就沉默寡言,不合于群,常一个人躲在一边,看着天空和远处发呆,脸上流露出对未来的茫然和悲凄,却也有一份逆来顺受、安天知命的淡漠与从容。
我在想,在古龙的内心底其实他一定很想写一写自己的身世遭遇,写出来让人看到,让人评说,唏嘘感叹,一掬同情之伤的。人心都是软弱的,不论你的心再强,它总有着一个软弱的角落,总有软弱的时候。而且越是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壮、很坚强的人,往往心越是软,最是敏感。心软这不是弱点,更非缺陷。这最正常不过,是人之常情。但古龙最终没有写,什么也没有写。是他觉得写亲情不符合武侠的风格主旨(金庸也很少写到亲情,只是随人物和故事自然带出,自然带过),亲情太过俗套、罗嗦、黏糊不清,就像一个泥沼,不能使他笔下的人物、侠客神采飞扬吗?不是的。
孤独的人总习惯用另类孤傲来寻求人性和谐,明明钟情于斯,却偏偏要装做不屑一顾。正如草原上受伤的狼,总是独自去寻找一个孤独而安静的角落,趴下来默默舔砥自己的伤口。对于古龙来说,文学——武侠正是他所要寻找并找到了的孤独而安静的角落,是他的心灵空地。他开拓并精心营造了这空地,把它布置成自己的世界,只属于他自己的家。他独享其间,不渴求他人的帮助和抚慰,不愿意被人打扰,甚至不想为人所知。古龙不是不爱这个世界,也不是他太爱自己,而只是他太沉迷于孤独和寂寞,寂寞就像毒药从小早已经渗透他全身的肌肤和血脉。这正如他在很多作品里都诠释过的:“真正的寂寞是什么?也许没有人能说得出来,因为你那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你若经历了很多事,忽然发现所有的事都成了过去;你若曾得到过很多东西,忽然发现那也全是一场空,到了夜深人静,只剩下你一个人那时你也许什么都没有想,只是一个人坐在那里发怔,只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有时甚至想大叫,想发疯”但古龙到底没有发疯,恰恰相反,他却如一座石佛,在他的世界里抱膝兀坐。没有笑,没有忧伤,他也没有睡着,只有一双遥远的眼睛,停留在遥不可及的地方。他的心里面空空的,灵魂似已飞去,只眼睛里含着对生命和人生的默默的悲凄——他就这样坐着,直到生命终结。
古龙写的最多的是友情。“朋友”这两个字在古龙的笔下得到了最彻底、也最详尽的诠释,而古龙的一生短暂也正是这样度过的。古龙没有双亲,也没听说过什么亲戚,他只有自己和周围的朋友。是朋友给了他温暖,给了他快慰,给了他豪情逸兴,而他对朋友也毫不吝惜,甚至更慷慨大方,有求必应,倾囊相助。古龙常说:女人失去了可以再找,而朋友失去了却是莫大的遗憾;与女人交朋友永远都不会长,一百个女人也比不上一个真正的朋友。这话真像极了三国演义中刘皇叔所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翻版。然而,朋友却仿佛天边的浮云,云来又云去,云聚又云散,且不论怎样努力,散总是多于聚。据说,古龙成名后曾特地建造了一座房子,把大厅设计的极宽敞大方,他... -->>
“古龙之前无新派。”
不记得这话谁说过的了,但却觉得很有道理。古龙的确可以称之为中国近代武侠小说史(尽管迄今还没有人编写出这小说史)上一个承前起后的人物。近代写武侠小说的人很多,从小到现在我记得看过其书的就有梁羽生、上官青云、柳残阳、诸葛风、卧龙生、司马翎、金庸、古龙等几十个人,我是一个读者,不是批评家,所以,我对这些名字知道得并不多,也不确切,更不能判断其真伪虚实,但好在书总是真实存在的,于是,我便可以说自己最喜欢、也最欣赏的是金庸和古龙。
金庸和古龙是很有一比的,似乎也只有他才可以与古龙相比。也许只有在相比中才能更好的说明问题和介绍认识一个人,但随着近些年武侠小说的畅销和武侠电视剧的广泛搬上银幕,一拍再拍“武侠”这一概念已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相关的评论也日渐增多,甚至形成了别一种“现象研究”其中,最大得惠的自然是金庸先生,因为他不但著作等身,是武侠界的泰山北斗,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活着,身体挺好,还经常去雁荡山、九寨沟的探班。古龙则无此福分,原因最简单不过:“逝者长已矣”但令人欣慰的是,古龙生前香港著名出版家和评论家罗立群先生已经为其写过一篇很好的书序,至今此文仍广泛流传各种版本,令人津津乐道。文中罗先生主要就古龙与金庸做了一番比较,指出金庸是“武林霸主”古龙是“江湖怪客”严肃的说,这定位是相当公允的,也很让人接受,但罗先生似乎忘了一件事,那也是古龙书中反复倡导的文旨:江湖无霸主。江湖是人之江湖,而非侠只江湖,更非魔之江湖。我不是名人,更不是名评论家,也不认识古龙,和他不是朋友,但我认为我却懂他,懂他的书从而懂他的人,他的心。
是的,我只是一无名小子,且还如此感性,腹肚里没有什么长篇大论。但为了这次考试毕业,同样,也作为一个武侠小说写作者,我仍然愿意就武侠,尤其是由古龙先生作指引的新武侠小说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也更第一次用文字认真而深入的认识古龙。
一、情
按照常理,研究一个人和一个人的作品,一般都从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来分析,即“内容”和“形式”但对于“怪侠”古龙来说,那样却嫌太俗了,仿佛伦理道德的说教。因此,我决定打破常规,更细切的从“情”、“理”、“色”三方面来谈论古龙,这也算是研究其人和其作品“内容”的三个层次。
古龙是性情中人,我们自然要先从他的“情”说起。古龙是写情的高手中的高手。据说,古龙在从事武侠小说创作之前,曾经是一位散文作者,并且是抒情散文,在香港各报社和杂志社之间颇有名气。情之一物,变化万千,古往今来英雄美人、才子佳人留下了多少浪漫缠绵的故事。有人必有情,情对于人——不论什么样的人都有着最广、最深的影响和渗透。没有人可以真正无情,越是看似无情的人,越是重情、痴情。情字如心网,网住了生人之心,从而网住了人的一生相思。情大抵可分为三类:亲情、友情和爱情。
我们首先从亲情看起。古龙笔下似乎很少提起、甚至从未涉及这一种“情”他似乎在有意的回避它,不愿意多提,不愿意提。我们知道古龙是个孤儿,父母早逝,身世单薄,在孤儿院里长大。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不管是多么早熟、睿智、富有才华的孩子,这都肯定是个不幸。这样的童年,这样的身世,不影响到他的性格的形成和今后命运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俗话说:“三岁看老。”古龙从小就沉默寡言,不合于群,常一个人躲在一边,看着天空和远处发呆,脸上流露出对未来的茫然和悲凄,却也有一份逆来顺受、安天知命的淡漠与从容。
我在想,在古龙的内心底其实他一定很想写一写自己的身世遭遇,写出来让人看到,让人评说,唏嘘感叹,一掬同情之伤的。人心都是软弱的,不论你的心再强,它总有着一个软弱的角落,总有软弱的时候。而且越是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壮、很坚强的人,往往心越是软,最是敏感。心软这不是弱点,更非缺陷。这最正常不过,是人之常情。但古龙最终没有写,什么也没有写。是他觉得写亲情不符合武侠的风格主旨(金庸也很少写到亲情,只是随人物和故事自然带出,自然带过),亲情太过俗套、罗嗦、黏糊不清,就像一个泥沼,不能使他笔下的人物、侠客神采飞扬吗?不是的。
孤独的人总习惯用另类孤傲来寻求人性和谐,明明钟情于斯,却偏偏要装做不屑一顾。正如草原上受伤的狼,总是独自去寻找一个孤独而安静的角落,趴下来默默舔砥自己的伤口。对于古龙来说,文学——武侠正是他所要寻找并找到了的孤独而安静的角落,是他的心灵空地。他开拓并精心营造了这空地,把它布置成自己的世界,只属于他自己的家。他独享其间,不渴求他人的帮助和抚慰,不愿意被人打扰,甚至不想为人所知。古龙不是不爱这个世界,也不是他太爱自己,而只是他太沉迷于孤独和寂寞,寂寞就像毒药从小早已经渗透他全身的肌肤和血脉。这正如他在很多作品里都诠释过的:“真正的寂寞是什么?也许没有人能说得出来,因为你那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你若经历了很多事,忽然发现所有的事都成了过去;你若曾得到过很多东西,忽然发现那也全是一场空,到了夜深人静,只剩下你一个人那时你也许什么都没有想,只是一个人坐在那里发怔,只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有时甚至想大叫,想发疯”但古龙到底没有发疯,恰恰相反,他却如一座石佛,在他的世界里抱膝兀坐。没有笑,没有忧伤,他也没有睡着,只有一双遥远的眼睛,停留在遥不可及的地方。他的心里面空空的,灵魂似已飞去,只眼睛里含着对生命和人生的默默的悲凄——他就这样坐着,直到生命终结。
古龙写的最多的是友情。“朋友”这两个字在古龙的笔下得到了最彻底、也最详尽的诠释,而古龙的一生短暂也正是这样度过的。古龙没有双亲,也没听说过什么亲戚,他只有自己和周围的朋友。是朋友给了他温暖,给了他快慰,给了他豪情逸兴,而他对朋友也毫不吝惜,甚至更慷慨大方,有求必应,倾囊相助。古龙常说:女人失去了可以再找,而朋友失去了却是莫大的遗憾;与女人交朋友永远都不会长,一百个女人也比不上一个真正的朋友。这话真像极了三国演义中刘皇叔所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翻版。然而,朋友却仿佛天边的浮云,云来又云去,云聚又云散,且不论怎样努力,散总是多于聚。据说,古龙成名后曾特地建造了一座房子,把大厅设计的极宽敞大方,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