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深山人
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cfwriting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生产的高峰期来了,除了轮休的小队除外,项目部基地停车场里鲜见有休息的车辆。连井的频率明显增高,即便是回基地稍作休整,也是呆不上几个小时立马出发。进进出出的车辆,风尘火火的测井人,让人情不自禁想到用“如火如荼”一词来形容目前的生产状况。
如火如荼的不光是生产任务,还有黄土高原山峁、梁台、沟谷、坡洼里嫣然绽放的杏花。时值乍暖还寒的春天,贫瘠荒凉的黄土高原开始复苏了,庄稼开始泛绿,树木开始抽青。每次去野外测井穿过一座座人烟稀少、天然浑厚的深山,总会看到一株株杏花昂然而立,满山遍野,烂漫开放。远远看去,繁花似雪,粉白淡红,分外妖娆;红白相间,相映成趣,煞是迷人;走进观看,风儿传来幽幽的清香,淡黄色的纤纤细蕊,雪样圣洁的瓣瓣花絮,娇嫩、圆润、剔透、晶莹,别具风情。
宋代杨万里有诗言杏花:“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其实杏花是变色的,当其含苞之时,花蕾菲红,开花之后,颜色逐渐变淡,待到将要谢落之时,已经变成纯白色了。粉墨开放的杏花给沉寂的深山带去了几丝春天的气息,也带去了生气和活力。在这些争奇斗艳的杏花丛中穿过,我感觉很惬意,有种野外旅游观光的感受,还有种融入大自然的感受。看来,我们一直没有真正了解浩瀚如烟的黄土高原,只看到了它风沙弥漫、寸草不生、艰苦卓绝的一面,没有看到或者说忽视了它生机盎然、秀媚宏阔的一面。
每天耳濡目染,对黄土高原不再那么排斥了,内心深处甚至有一丝喜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这片黄土堆积起来的延绵不绝的山脉成为大西北一道独特的风景。千万年的地质运动,沧海桑田,让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在厚厚的黄土掩埋下,在风沙席卷的大山深处,亿万年富集的油气资源悄然形成。巨大的地下油海让昔日无人问津的寂寞土地变得陡然热闹起来,一批批石油工作者踏入荒山野岭,在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的露天井场进行油气勘探、开采,一年四季征战野外,常年累月奔波山间,风餐露宿,昼夜鏖战,踏着晨露起,披星戴月归,烈日下来,风雪中去,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是这块土地的开拓者、守护者,更是这块土地的灵魂!
所以,再次踏入这片幽静的大山深处,我不再恐惧不再落寂,反而有一种踏实感和欣喜感。穿梭于合水、庆城、华池、镇原、环县、西峰所辖的山山洼洼、沟沟坎坎,就如同池鱼游回故渊,倦鸟返回山林。一些以前潜伏在我心中的偏见也随之改变,秦团庄的风沙不再那么的恐怖,野狐沟的土路不再那么惊险,子午岭的路途不再那么颠簸,四合塬的路程不再那么遥远。而且,我也渐渐体味出了:大山之中的老区人民也不再是我以前想象中的那么贫穷可怜,深山里的村落也不再像我以前认为的那么落后闭塞。
记得第一次看到茫茫深山里零星散落的几户人家我非常震惊。深山里道路不通,一年难得去几次县城,几乎与外界隔绝。联想到外面世界的繁华,我不由得为住在窑洞里、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乡产生了同情,也为老区的贫穷落后感到悲哀。其实,我也是农村人,也是从大山中走出来的,但是那是南方的农村,南方的大山。虽然同属一国,但是南北差距明显,南方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区优势,气候、交通、环境都远远优越于西北,至少山上不像黄土高原那么贫瘠荒凉,两者一对比,差异凸显,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我想,这也许是南方人对北方的一种偏见吧,在很多南方人眼里,西北人的日子很穷苦很野蛮,住在窑洞里,生活在沙尘中,水源缺乏,经济落后,诸如此类。
但现在我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于人,用自己的固执去评判一件事,这样往往会在不自觉间产生偏见。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生活方式,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方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要能居住生存的地方就有人家,只要能耕种放牧的地方就有庄稼和牛羊。城里的人有他们的优越,山区的人也有他们的好处。
我记得一次在井场施工作业的间隙与一老乡磕磕碰碰地交流,我问老汉:山里这么艰苦闭塞,你们不嫌生活的太辛苦寂聊吗?老乡的回答触动了我的心弦。他说,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深厚的感情。你说我们这里不好,我说这里也不差。这里土地广,又清静,从没有闹个贼,出过强盗。山里种什么长什么,洋芋、荞麦、向日葵成一年够吃三年。老汉还告诉我,现在情况好多了,石油人来了,修了路,通了电,满山满沟的打井,白天和黑夜响声不断,热闹得很!
从老乡朴实的表情,我可以清晰的感觉到他们的乐观心态,其实,他们在大山里活得很快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顽强的生活下去。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封闭他们内心的激情。是啊,既然环境不能改变,何不如改变自己的心态呢?老乡的一番谈吐让我感到自己原来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谁说高楼大厦、车流马龙、流光溢彩的城里人一定生活的很快乐?谁又能肯定荒无人烟、寸草不生、干旱少雨的山区人生活的不幸福?幸福、快乐与否不能完全以物质来评判,可能精神的功效往往更强大!
我突然领悟到:不畏艰辛万苦勘探开发地下资源的石油工人,和代代繁衍生息、开荒耕种自给自足的山区农民,都是支撑和建设祖国蓝天的大地的能手。石油人奉献的是地下的宝藏,寻找的是工业的血液,为加速国家建设、巩固国防竭尽全力地工作者;农民用自己的双手开垦了荒山,修平了梯田,为国家奉献着生活食粮。
石油人和农民都是大山深处的辛勤耕耘者,是这世上最可爱最可亲的人!
2010年4月11日
生产的高峰期来了,除了轮休的小队除外,项目部基地停车场里鲜见有休息的车辆。连井的频率明显增高,即便是回基地稍作休整,也是呆不上几个小时立马出发。进进出出的车辆,风尘火火的测井人,让人情不自禁想到用“如火如荼”一词来形容目前的生产状况。
如火如荼的不光是生产任务,还有黄土高原山峁、梁台、沟谷、坡洼里嫣然绽放的杏花。时值乍暖还寒的春天,贫瘠荒凉的黄土高原开始复苏了,庄稼开始泛绿,树木开始抽青。每次去野外测井穿过一座座人烟稀少、天然浑厚的深山,总会看到一株株杏花昂然而立,满山遍野,烂漫开放。远远看去,繁花似雪,粉白淡红,分外妖娆;红白相间,相映成趣,煞是迷人;走进观看,风儿传来幽幽的清香,淡黄色的纤纤细蕊,雪样圣洁的瓣瓣花絮,娇嫩、圆润、剔透、晶莹,别具风情。
宋代杨万里有诗言杏花:“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其实杏花是变色的,当其含苞之时,花蕾菲红,开花之后,颜色逐渐变淡,待到将要谢落之时,已经变成纯白色了。粉墨开放的杏花给沉寂的深山带去了几丝春天的气息,也带去了生气和活力。在这些争奇斗艳的杏花丛中穿过,我感觉很惬意,有种野外旅游观光的感受,还有种融入大自然的感受。看来,我们一直没有真正了解浩瀚如烟的黄土高原,只看到了它风沙弥漫、寸草不生、艰苦卓绝的一面,没有看到或者说忽视了它生机盎然、秀媚宏阔的一面。
每天耳濡目染,对黄土高原不再那么排斥了,内心深处甚至有一丝喜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这片黄土堆积起来的延绵不绝的山脉成为大西北一道独特的风景。千万年的地质运动,沧海桑田,让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在厚厚的黄土掩埋下,在风沙席卷的大山深处,亿万年富集的油气资源悄然形成。巨大的地下油海让昔日无人问津的寂寞土地变得陡然热闹起来,一批批石油工作者踏入荒山野岭,在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的露天井场进行油气勘探、开采,一年四季征战野外,常年累月奔波山间,风餐露宿,昼夜鏖战,踏着晨露起,披星戴月归,烈日下来,风雪中去,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是这块土地的开拓者、守护者,更是这块土地的灵魂!
所以,再次踏入这片幽静的大山深处,我不再恐惧不再落寂,反而有一种踏实感和欣喜感。穿梭于合水、庆城、华池、镇原、环县、西峰所辖的山山洼洼、沟沟坎坎,就如同池鱼游回故渊,倦鸟返回山林。一些以前潜伏在我心中的偏见也随之改变,秦团庄的风沙不再那么的恐怖,野狐沟的土路不再那么惊险,子午岭的路途不再那么颠簸,四合塬的路程不再那么遥远。而且,我也渐渐体味出了:大山之中的老区人民也不再是我以前想象中的那么贫穷可怜,深山里的村落也不再像我以前认为的那么落后闭塞。
记得第一次看到茫茫深山里零星散落的几户人家我非常震惊。深山里道路不通,一年难得去几次县城,几乎与外界隔绝。联想到外面世界的繁华,我不由得为住在窑洞里、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乡产生了同情,也为老区的贫穷落后感到悲哀。其实,我也是农村人,也是从大山中走出来的,但是那是南方的农村,南方的大山。虽然同属一国,但是南北差距明显,南方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区优势,气候、交通、环境都远远优越于西北,至少山上不像黄土高原那么贫瘠荒凉,两者一对比,差异凸显,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我想,这也许是南方人对北方的一种偏见吧,在很多南方人眼里,西北人的日子很穷苦很野蛮,住在窑洞里,生活在沙尘中,水源缺乏,经济落后,诸如此类。
但现在我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于人,用自己的固执去评判一件事,这样往往会在不自觉间产生偏见。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生活方式,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方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要能居住生存的地方就有人家,只要能耕种放牧的地方就有庄稼和牛羊。城里的人有他们的优越,山区的人也有他们的好处。
我记得一次在井场施工作业的间隙与一老乡磕磕碰碰地交流,我问老汉:山里这么艰苦闭塞,你们不嫌生活的太辛苦寂聊吗?老乡的回答触动了我的心弦。他说,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深厚的感情。你说我们这里不好,我说这里也不差。这里土地广,又清静,从没有闹个贼,出过强盗。山里种什么长什么,洋芋、荞麦、向日葵成一年够吃三年。老汉还告诉我,现在情况好多了,石油人来了,修了路,通了电,满山满沟的打井,白天和黑夜响声不断,热闹得很!
从老乡朴实的表情,我可以清晰的感觉到他们的乐观心态,其实,他们在大山里活得很快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顽强的生活下去。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封闭他们内心的激情。是啊,既然环境不能改变,何不如改变自己的心态呢?老乡的一番谈吐让我感到自己原来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谁说高楼大厦、车流马龙、流光溢彩的城里人一定生活的很快乐?谁又能肯定荒无人烟、寸草不生、干旱少雨的山区人生活的不幸福?幸福、快乐与否不能完全以物质来评判,可能精神的功效往往更强大!
我突然领悟到:不畏艰辛万苦勘探开发地下资源的石油工人,和代代繁衍生息、开荒耕种自给自足的山区农民,都是支撑和建设祖国蓝天的大地的能手。石油人奉献的是地下的宝藏,寻找的是工业的血液,为加速国家建设、巩固国防竭尽全力地工作者;农民用自己的双手开垦了荒山,修平了梯田,为国家奉献着生活食粮。
石油人和农民都是大山深处的辛勤耕耘者,是这世上最可爱最可亲的人!
2010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