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革兴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礼部原本职责不变,礼部增加教育事务管理。刑部专司社会治安维、查案及逮捕,其中逮捕需要相应级别的监察院官员出具书面文书方可执行。吏部专司官员档案管理、政绩考核(监察院参与)等。
总的来说,经过这次改革,六部在权利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收回了全部财权和部分兵权。同时也交出了司法权,仅仅保留了一点执法权,而且还接受全方位的监管,等于有权也不能乱用,与此前无所欲为的状态可就大相径庭了。
与此同时,地方上相应官职职权也发生了变化。整个宋朝行政体系分为四级,分别为路、府(州)、县、镇。前面三级由朝廷任命,镇由各村民推选村长组成联合会议制镇,朝廷指认推荐出来的村长为镇长。路设经略使衙门负责行政,安抚使负责军务,监察使衙门负责监督,通判使衙门负责案件审理。府(州)、县则分别为知府(州)、知县,对应监察部门为府(州)监和县监,对应通判部门则为府(州)判和县判,对应军事主官为防御使和县尉。
此次改制历时大约三月,史称“天圣改制”。
“天圣改制”后的第一批官员,尤其是朝中高官引起了广大百姓的强烈关注,纷纷猜测哪位大神能够获得赵祯的首肯,得以执掌中枢。宋朝买扑现象十分活跃,官府也不怎么管,许多地方甚至以此开起了盘口。
不过结果注定是要那些想发财之人失望的。赵祯思来想去最后还是选择了晏殊为相,拜天章阁大学士,并出任刑部尚书。陈执中,拜参知政事,敷文阁直学士,出任吏部尚书。杨宗保,拜参知政事,出任兵部尚书。范仲淹,拜参知政事,宝文阁学士,出任户部尚书。孙复,拜参知政事,观文殿学士,出任礼部尚书。张知白,拜参知政事,显谟阁学士,出任工部尚书。
后世鼎鼎大名的包拯以其公正无私的形象深入人心,赵祯不可避免的把他纳入了自己的视线。在自己构建的官僚体系中,通判院就为他量身打造的。毫无疑问,包拯也拜参知政事,并且负责组建大宋通判院体系。
都察院作为改制后极其重要的监督部门,这是自己以后得以偷懒的保障,负责人人选也是让赵祯费尽了脑汁。赵祯拿着朝廷官员的卷宗翻来覆去,最后终于找到一个叫鲁宗道的。鲁宗道这人不仅年纪大而且脾气还很直,宋真宗还在位的时候就逮谁批谁,这一点就是赵祯最需要的,同样把他给拉出来拜参知政事,打理监察院。
作为军队最高统帅部的枢密院就简单多了,变化最小,赵祯从大宋人才库里面随便翻了两个出来就解决了。北宋都是文人把控军队,绝大部分根本不懂军事,所有这个枢密使只是皇上用来限制军权用的。于是两个幸运的人,陈尧佐和章得象分别担任了疏密使和副使,同时拜参知政事。
由此可以看出能够参与组建内阁的都必须被授予参知政事头衔,整个内阁几乎都金字塔顶端的存在,而其中有一位比较特殊,他叫吕夷简。说他特殊不是说有多牛逼,当然他确实也牛逼,能够被选中那些人个个都不简单。这是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是以开封府府伊的身份参加的,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
改制法令一出,不出意外的引起了全国轰动,作为大宋嘴巴的士大夫集团一看,这怎么行呢?你一个小屁孩在那胡乱折腾,完全无视我们士子的存在,说好的共治天下呢?
天下风起云涌,似乎在酝酿雷霆风暴……
而作为风暴眼中的赵祯在干嘛呢?准确地说,他正在沾沾自喜,兴奋地向新上任的内阁成员们宣讲自己的政治理念,把自己结合后世英国“君主立宪”和孙中山“五权分立”的政治体系改进版统统的告诉了大家。毫无悬念,这种来自千多年以后的理论让宋朝这些正在摸索平衡策略的精英们看到了新的方向,一致表示要严厉执行赵祯的策略,打造他口中的完美帝国。
赵祯完成了他的演讲,翻了翻各地送来的密碟,看到那些个跳梁小丑不屑的笑了笑。
北宋执行重文轻武的策略虽然有诸多缺陷,也给后世留下来懦弱的形象,然而赵祯此刻去爱死老祖宗的这个决定了。放在其他朝代,皇帝要是乱折腾,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会不会有人造反。而在宋朝这个是最不需要考虑,武将们都被文官压得踹不过来气了,谁有心思造反。
可能有人会说文官们会造反,赵祯指定会给他两个呵呵……
礼部原本职责不变,礼部增加教育事务管理。刑部专司社会治安维、查案及逮捕,其中逮捕需要相应级别的监察院官员出具书面文书方可执行。吏部专司官员档案管理、政绩考核(监察院参与)等。
总的来说,经过这次改革,六部在权利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收回了全部财权和部分兵权。同时也交出了司法权,仅仅保留了一点执法权,而且还接受全方位的监管,等于有权也不能乱用,与此前无所欲为的状态可就大相径庭了。
与此同时,地方上相应官职职权也发生了变化。整个宋朝行政体系分为四级,分别为路、府(州)、县、镇。前面三级由朝廷任命,镇由各村民推选村长组成联合会议制镇,朝廷指认推荐出来的村长为镇长。路设经略使衙门负责行政,安抚使负责军务,监察使衙门负责监督,通判使衙门负责案件审理。府(州)、县则分别为知府(州)、知县,对应监察部门为府(州)监和县监,对应通判部门则为府(州)判和县判,对应军事主官为防御使和县尉。
此次改制历时大约三月,史称“天圣改制”。
“天圣改制”后的第一批官员,尤其是朝中高官引起了广大百姓的强烈关注,纷纷猜测哪位大神能够获得赵祯的首肯,得以执掌中枢。宋朝买扑现象十分活跃,官府也不怎么管,许多地方甚至以此开起了盘口。
不过结果注定是要那些想发财之人失望的。赵祯思来想去最后还是选择了晏殊为相,拜天章阁大学士,并出任刑部尚书。陈执中,拜参知政事,敷文阁直学士,出任吏部尚书。杨宗保,拜参知政事,出任兵部尚书。范仲淹,拜参知政事,宝文阁学士,出任户部尚书。孙复,拜参知政事,观文殿学士,出任礼部尚书。张知白,拜参知政事,显谟阁学士,出任工部尚书。
后世鼎鼎大名的包拯以其公正无私的形象深入人心,赵祯不可避免的把他纳入了自己的视线。在自己构建的官僚体系中,通判院就为他量身打造的。毫无疑问,包拯也拜参知政事,并且负责组建大宋通判院体系。
都察院作为改制后极其重要的监督部门,这是自己以后得以偷懒的保障,负责人人选也是让赵祯费尽了脑汁。赵祯拿着朝廷官员的卷宗翻来覆去,最后终于找到一个叫鲁宗道的。鲁宗道这人不仅年纪大而且脾气还很直,宋真宗还在位的时候就逮谁批谁,这一点就是赵祯最需要的,同样把他给拉出来拜参知政事,打理监察院。
作为军队最高统帅部的枢密院就简单多了,变化最小,赵祯从大宋人才库里面随便翻了两个出来就解决了。北宋都是文人把控军队,绝大部分根本不懂军事,所有这个枢密使只是皇上用来限制军权用的。于是两个幸运的人,陈尧佐和章得象分别担任了疏密使和副使,同时拜参知政事。
由此可以看出能够参与组建内阁的都必须被授予参知政事头衔,整个内阁几乎都金字塔顶端的存在,而其中有一位比较特殊,他叫吕夷简。说他特殊不是说有多牛逼,当然他确实也牛逼,能够被选中那些人个个都不简单。这是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是以开封府府伊的身份参加的,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
改制法令一出,不出意外的引起了全国轰动,作为大宋嘴巴的士大夫集团一看,这怎么行呢?你一个小屁孩在那胡乱折腾,完全无视我们士子的存在,说好的共治天下呢?
天下风起云涌,似乎在酝酿雷霆风暴……
而作为风暴眼中的赵祯在干嘛呢?准确地说,他正在沾沾自喜,兴奋地向新上任的内阁成员们宣讲自己的政治理念,把自己结合后世英国“君主立宪”和孙中山“五权分立”的政治体系改进版统统的告诉了大家。毫无悬念,这种来自千多年以后的理论让宋朝这些正在摸索平衡策略的精英们看到了新的方向,一致表示要严厉执行赵祯的策略,打造他口中的完美帝国。
赵祯完成了他的演讲,翻了翻各地送来的密碟,看到那些个跳梁小丑不屑的笑了笑。
北宋执行重文轻武的策略虽然有诸多缺陷,也给后世留下来懦弱的形象,然而赵祯此刻去爱死老祖宗的这个决定了。放在其他朝代,皇帝要是乱折腾,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会不会有人造反。而在宋朝这个是最不需要考虑,武将们都被文官压得踹不过来气了,谁有心思造反。
可能有人会说文官们会造反,赵祯指定会给他两个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