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革兴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随后也有不少人站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多与宋庠观点一致。至于第二个问题,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管他现不现实,反正先要抓住机会表现一把。
甚至,还有些比较二的家伙,在这样的场合还引经据典,旁敲侧击,暗示这是皇帝你老人家德行有问题,只要你乖乖听我们的话,黄河根本就不是个事。
对于这些货色,赵祯当然是无视之,他又向躲在后面的贾宪问道:“贾宪,你有何看法?”
“回皇上,学生刚从南边来,仅在船上见过黄河水的样子,也未曾关注过,不知道黄河为何有如此多泥沙。但学生见过长江,相较黄河,长江似乎更大一些,可长江却是清澈的。学生虽不知其所以然,但学生相信,只要能够遍访两河,找出差异,想必结果不远矣!”贾宪一板一眼地说道。
他的说法在其他大多考生看来是不可取的,作为一个读书人,而且还是读圣贤书的人,怎么能够用这种低端的办法呢?读古籍,找真相,这才是我辈之人该做的事嘛!
总之在这一刻,因为这个低端的家伙混入自己这群高端的人,让大家感觉很不爽!
赵祯听完众人的观点,又观摩了大家的反应,未对众人的答案作出评价,只是默默地在名册上面做了些记号,这才抬头继续说道:“这个问题到此为止,朕再问你们另外一个问题。众所周知,这些年朕正在修建一条连接京城与成都府的大道,为了修建这条大道耗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因为一些大山的阻隔,不仅路途变得更远,而且道路弯道多而急。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让道路变得更加宽阔笔直,那么只有一个解决方案,那便是‘逢山钻洞。遇水搭桥’。
朕就想让你们这些饱读诗书的天之骄子,想出一个办法来。怎么才能够量出一座山的高度?或者一个峡谷的深度?如果想要钻洞,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在山两边同时开始挖洞,但如何才能够保证山两边挖的洞能够吻合?”
这个问题几乎问得大家哑口无言,不是大家读书不努力,这尼玛谁叫圣贤书上没有写呢!难道让大家拿竹竿去捅么?
哪怕因为赵祯这一搅合,历史上天圣初年好几届的状元都跑来扎堆,包括宋庠。王尧臣、王拱辰(都是开封附近的,可见在家在首都就是好处多多哇)在内的诸多大才,都对此问毫无头绪。
最后,还是那么一两个名不经传的家伙出来解答了这个问题,而这两个人之所以会,那是因为他们都是在皇家学院读书的寒门子弟,这不过就是三角形的运用而已。由于寒门学子的底子确实比那些豪门大户的读书人要差,故而,会试前一百三十名就他们两个代表。
值得一提是,这两人在之后还一起合作发明了测距仪。更是被曾公亮给挖到了自己手下。
而此刻他两还在战战兢兢地等着皇上的脸上,看到赵祯赵祯朝他两颔首,才把那颗叮咚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接着。赵祯又问道:“最后一个问题,诸位都饱读诗书的菁菁学子,朕想问你们,如何解决我朝百姓的温饱问题?”
这问题还不简单,立马就有人站了出来:“启奏皇上,圣人多有言,天子圣德无亏,天下风调雨顺,自然国泰民安矣!”
这货尼玛胆子真大。当着皇帝的面还敢这么直接,赵祯立马就在他名字下打了一个大大红叉:“下一个!”
这下出来这个就眼力见强多了。起码他就不会那么直接:“启禀皇上,学生以为现在我朝还有些的地方的百姓缺衣少食。无非两大原因。一来天气不好,导致粮食减产;二来也可能是百姓们耕作不佳,亦或是百姓惫懒所至。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多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再教导百姓勤耕细作,学生以为如此便无大虑矣!”
虽然说了一堆废话,但总算是比刚才那个好听得多,赵祯勉为其难地点了点头:“说得还行,还有谁能说得更具体一点么?”
具体一点?这个问题似乎不关咱们这些天之骄子的事情吧!那不是那些泥腿子干的事么!也不知道当今圣上哪根筋搭错了,好好的一个殿试,尽问些乱七八糟问题,搞得人家一点准备都没有。
既然没有人主动回答,赵祯只好一个个点名了,按照会试成绩,赵祯第一个就点到了宋庠。
宋庠这人做学问确实很能干,或者说是他们家遗传比较,他弟弟宋祁成绩也不赖,两弟兄都在此次进士之列,但要问他农事方面的问题,他也只能够引经据典,夸夸其谈,至于具体的细节……
一路问下来,赵祯并没有听到什么实质性的答案,大多是顾左右而言他,就算有些个人干过农活,也没有总结出什么好的经验,基本上都是在人云亦云,反正皇上说了不点状元,那还费那么脑子干啥玩意。
“贾宪,你可有什么想法?”赵祯无奈,只好找这个一直在基层干活的人出来问话。
“回皇上,学生对农事方面也知之甚... -->>
随后也有不少人站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多与宋庠观点一致。至于第二个问题,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管他现不现实,反正先要抓住机会表现一把。
甚至,还有些比较二的家伙,在这样的场合还引经据典,旁敲侧击,暗示这是皇帝你老人家德行有问题,只要你乖乖听我们的话,黄河根本就不是个事。
对于这些货色,赵祯当然是无视之,他又向躲在后面的贾宪问道:“贾宪,你有何看法?”
“回皇上,学生刚从南边来,仅在船上见过黄河水的样子,也未曾关注过,不知道黄河为何有如此多泥沙。但学生见过长江,相较黄河,长江似乎更大一些,可长江却是清澈的。学生虽不知其所以然,但学生相信,只要能够遍访两河,找出差异,想必结果不远矣!”贾宪一板一眼地说道。
他的说法在其他大多考生看来是不可取的,作为一个读书人,而且还是读圣贤书的人,怎么能够用这种低端的办法呢?读古籍,找真相,这才是我辈之人该做的事嘛!
总之在这一刻,因为这个低端的家伙混入自己这群高端的人,让大家感觉很不爽!
赵祯听完众人的观点,又观摩了大家的反应,未对众人的答案作出评价,只是默默地在名册上面做了些记号,这才抬头继续说道:“这个问题到此为止,朕再问你们另外一个问题。众所周知,这些年朕正在修建一条连接京城与成都府的大道,为了修建这条大道耗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因为一些大山的阻隔,不仅路途变得更远,而且道路弯道多而急。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让道路变得更加宽阔笔直,那么只有一个解决方案,那便是‘逢山钻洞。遇水搭桥’。
朕就想让你们这些饱读诗书的天之骄子,想出一个办法来。怎么才能够量出一座山的高度?或者一个峡谷的深度?如果想要钻洞,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在山两边同时开始挖洞,但如何才能够保证山两边挖的洞能够吻合?”
这个问题几乎问得大家哑口无言,不是大家读书不努力,这尼玛谁叫圣贤书上没有写呢!难道让大家拿竹竿去捅么?
哪怕因为赵祯这一搅合,历史上天圣初年好几届的状元都跑来扎堆,包括宋庠。王尧臣、王拱辰(都是开封附近的,可见在家在首都就是好处多多哇)在内的诸多大才,都对此问毫无头绪。
最后,还是那么一两个名不经传的家伙出来解答了这个问题,而这两个人之所以会,那是因为他们都是在皇家学院读书的寒门子弟,这不过就是三角形的运用而已。由于寒门学子的底子确实比那些豪门大户的读书人要差,故而,会试前一百三十名就他们两个代表。
值得一提是,这两人在之后还一起合作发明了测距仪。更是被曾公亮给挖到了自己手下。
而此刻他两还在战战兢兢地等着皇上的脸上,看到赵祯赵祯朝他两颔首,才把那颗叮咚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接着。赵祯又问道:“最后一个问题,诸位都饱读诗书的菁菁学子,朕想问你们,如何解决我朝百姓的温饱问题?”
这问题还不简单,立马就有人站了出来:“启奏皇上,圣人多有言,天子圣德无亏,天下风调雨顺,自然国泰民安矣!”
这货尼玛胆子真大。当着皇帝的面还敢这么直接,赵祯立马就在他名字下打了一个大大红叉:“下一个!”
这下出来这个就眼力见强多了。起码他就不会那么直接:“启禀皇上,学生以为现在我朝还有些的地方的百姓缺衣少食。无非两大原因。一来天气不好,导致粮食减产;二来也可能是百姓们耕作不佳,亦或是百姓惫懒所至。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多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再教导百姓勤耕细作,学生以为如此便无大虑矣!”
虽然说了一堆废话,但总算是比刚才那个好听得多,赵祯勉为其难地点了点头:“说得还行,还有谁能说得更具体一点么?”
具体一点?这个问题似乎不关咱们这些天之骄子的事情吧!那不是那些泥腿子干的事么!也不知道当今圣上哪根筋搭错了,好好的一个殿试,尽问些乱七八糟问题,搞得人家一点准备都没有。
既然没有人主动回答,赵祯只好一个个点名了,按照会试成绩,赵祯第一个就点到了宋庠。
宋庠这人做学问确实很能干,或者说是他们家遗传比较,他弟弟宋祁成绩也不赖,两弟兄都在此次进士之列,但要问他农事方面的问题,他也只能够引经据典,夸夸其谈,至于具体的细节……
一路问下来,赵祯并没有听到什么实质性的答案,大多是顾左右而言他,就算有些个人干过农活,也没有总结出什么好的经验,基本上都是在人云亦云,反正皇上说了不点状元,那还费那么脑子干啥玩意。
“贾宪,你可有什么想法?”赵祯无奈,只好找这个一直在基层干活的人出来问话。
“回皇上,学生对农事方面也知之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