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东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小孩跟谁长大了,也就跟谁最亲。这是一句老话,以前总能听到,只是很不在意,现在成年了才真的悟透这话。我小时是在姥姥家长大的,南方人叫外婆,北方人叫姥姥,我还是觉得叫姥姥比较亲切。那时父母都在外面工作,便将我托给了姥姥。这样我没有上托儿所,整个的童年六岁以前的记忆都是在姥姥家。姥姥家的菜园里种很多菜,菜到了夏天总是绿的。墙角下有几个鸡笼,里面的几只鸡每天早上都会高亢的鸣叫几声,这时的姥姥早就醒了有一阵子,便起来开始一天的工作了。姥姥没有文化,但很勤劳。曾经裹过小脚,现在大脚趾和三脚趾还挤在一起,走路有时会摇动两下。我问过姥姥为什么裹小脚,姥姥说当时村里的人都裹。我问姥姥裹脚疼么,姥姥说疼也不让放开,要不是赶上解放这脚也可能就真的裹小了。
姥姥年轻时在市里的一家单位上过一阵子,后来岁数也大了,加上不会骑车,也就提前退休了。姥爷比姥姥小三岁,以前在市建委工作,听姥爷说他最早是在唐山的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后来才来到秦皇岛。姥爷给我最早的记忆是,每天准时的起来,骑上一辆黑色的高高大大的自行车去上班,然后到下班时间准时回来抬着车子进门,每天要重复两次进和出的动作。在我能流利的和姥姥姥爷对话后,姥爷便在每天的午饭之后教我背唐诗,一个星期教一首。姥爷那时头发还是黑的,说起话来声音很铿锵,不用拿什么书本,便可以给我讲解每首诗的内容,作者、出处和寓意。不过我那时很贪玩,只是喜欢听姥爷讲的故事,对于诗也只是敷衍,现在只是记得姥爷那时经常重复的“锄禾日当午”了。每当我吃饭剩下几粒时,姥爷也不批评我,只是用筷子指指碗里的米粒说,还记得“谁知盘中餐”的下句么?我便马上抢着说道,是“粒粒皆辛苦”姥爷又说,这就对了,还不把碗里剩的米粒吃完。我也就高高兴兴把晚里剩下的米粒一点点放在嘴里。
童年是人最宝贵最纯净的记忆,我很感激我在姥姥家度过的美好时光。我再长大了些,进了小学,也就不在姥姥家住了。姥姥家也因为城市的改造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只是他们岁数都大了,受政府的特殊照顾,住在了楼房的第一层。上下只有几阶楼梯很方便。我家三口人每周六去姥姥家,周日去奶奶家。这样一直到今天,我都已经长大成人了。
上个月和老舅陪姥姥去了次中医院,姥姥本来很不爱上医院的,其实是岁数大了,看到医院里病人痛苦的表情,心里总有些不是的感觉。在平时能吃点药好的,就拿水送下几片药,除了真到了的受不住的时候才会给她的几个孩子打电话。我一直不知道,姥姥都已经七十五了。看着她花白的头发已经有些微微的脱落,头发已很难遮盖住头皮。她手上的摺子干的有些可怜,好象冬天枯萎的树皮一样。我搀扶着姥姥,慢慢的走进弥漫着蒸馏水气味的医院,老舅去挂号,让我们先坐下等一会儿。我扶姥姥到椅子边,说让老老坐下。姥姥张嘴问我什么?我才意识到姥姥的听力正在逐步丧失。我站起来将姥姥扶坐在椅子上,姥姥着才冲我笑了笑,缓缓的说,人老了听不太清了。
姥姥说自己的眼皮会挡住自己的眼睛,有时看东西都看不见。姥姥说话时,声音很大,我想可能是因为姥姥已经听不太清的缘故。医生给姥姥检查完说,姥姥是因为岁数大了,才这个样子,肌肉没有萎缩的迹象,现在也只能这样了。姥姥自语道,是啊人老了。医生安慰说,人老了都是这个样子,您的身体很健康,只是部分器官有些老化,如果眼睛真的被挡住了,再来做个小手术也就没事了,以后每年都要带着老人来检查一次。后面的话是对着老舅说的。
老舅让我扶姥姥先回去,他还要到楼上的输液室去看看姥爷。姥爷自从退下来后,就得上了糖尿病。我想可能是干了一辈子工作下来之后生活一下子有没了寄托,再加上自己不会调节照顾自己,可能就得上了。这病已经有五年多了,一直在吃药维持的很好,可最近天气变冷以后,不知怎么的就严重了。
我因为还有事情,便把姥姥扶回家后就想走了。姥姥还想留我吃饭,我说不用忙了,您歇会儿吧。我知道,只要我留下吃饭姥姥肯定得烧两到三个菜,要是平时也就一个菜就够他们老两口吃了。姥姥说厨房没有菜了,便要自己穿上衣服去买,我看着姥姥一步两三晃的身体,我再也忍不住了,忙说道,姥姥我真的有事,您就别忙了,我走了。说着我就往门口走。我想姥姥可能是没听见我说什么,但看我到了门口也就明白了。我在走出门和姥姥说再见时,姥姥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有时间常过来,姥姥喜欢热闹。”我回头说了句知道,心里很不是滋味。
下到楼下,遇到了刚刚输液回来的姥爷。他骑的还是那辆很黑很高的28车,现在这种车已经很不多见了。姥爷的头发早就花白了,剃的很短的一根根的白发像冬天修整的草坪,只是冬天草坪也已经枯黄了。姥爷放好车子,看到我要走,便说:“慢点骑车,有时间过来。”我微笑着向着老人,点了点头。
我有时在想,姥姥、姥爷是看着我长大成人的,我也是看着姥姥、姥爷慢慢的衰老的。只是老人们是在欣喜的注视着孩子们长大的同时衰老的,他们看着孩子成长欣喜,远远大于自己的衰老。这种欣喜是纯内心的,没有任何的功利的,好象孩子的童年一样的纯洁,但又比孩子的童年更理性、伟大。
小孩跟谁长大了,也就跟谁最亲。这是一句老话,以前总能听到,只是很不在意,现在成年了才真的悟透这话。我小时是在姥姥家长大的,南方人叫外婆,北方人叫姥姥,我还是觉得叫姥姥比较亲切。那时父母都在外面工作,便将我托给了姥姥。这样我没有上托儿所,整个的童年六岁以前的记忆都是在姥姥家。姥姥家的菜园里种很多菜,菜到了夏天总是绿的。墙角下有几个鸡笼,里面的几只鸡每天早上都会高亢的鸣叫几声,这时的姥姥早就醒了有一阵子,便起来开始一天的工作了。姥姥没有文化,但很勤劳。曾经裹过小脚,现在大脚趾和三脚趾还挤在一起,走路有时会摇动两下。我问过姥姥为什么裹小脚,姥姥说当时村里的人都裹。我问姥姥裹脚疼么,姥姥说疼也不让放开,要不是赶上解放这脚也可能就真的裹小了。
姥姥年轻时在市里的一家单位上过一阵子,后来岁数也大了,加上不会骑车,也就提前退休了。姥爷比姥姥小三岁,以前在市建委工作,听姥爷说他最早是在唐山的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后来才来到秦皇岛。姥爷给我最早的记忆是,每天准时的起来,骑上一辆黑色的高高大大的自行车去上班,然后到下班时间准时回来抬着车子进门,每天要重复两次进和出的动作。在我能流利的和姥姥姥爷对话后,姥爷便在每天的午饭之后教我背唐诗,一个星期教一首。姥爷那时头发还是黑的,说起话来声音很铿锵,不用拿什么书本,便可以给我讲解每首诗的内容,作者、出处和寓意。不过我那时很贪玩,只是喜欢听姥爷讲的故事,对于诗也只是敷衍,现在只是记得姥爷那时经常重复的“锄禾日当午”了。每当我吃饭剩下几粒时,姥爷也不批评我,只是用筷子指指碗里的米粒说,还记得“谁知盘中餐”的下句么?我便马上抢着说道,是“粒粒皆辛苦”姥爷又说,这就对了,还不把碗里剩的米粒吃完。我也就高高兴兴把晚里剩下的米粒一点点放在嘴里。
童年是人最宝贵最纯净的记忆,我很感激我在姥姥家度过的美好时光。我再长大了些,进了小学,也就不在姥姥家住了。姥姥家也因为城市的改造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只是他们岁数都大了,受政府的特殊照顾,住在了楼房的第一层。上下只有几阶楼梯很方便。我家三口人每周六去姥姥家,周日去奶奶家。这样一直到今天,我都已经长大成人了。
上个月和老舅陪姥姥去了次中医院,姥姥本来很不爱上医院的,其实是岁数大了,看到医院里病人痛苦的表情,心里总有些不是的感觉。在平时能吃点药好的,就拿水送下几片药,除了真到了的受不住的时候才会给她的几个孩子打电话。我一直不知道,姥姥都已经七十五了。看着她花白的头发已经有些微微的脱落,头发已很难遮盖住头皮。她手上的摺子干的有些可怜,好象冬天枯萎的树皮一样。我搀扶着姥姥,慢慢的走进弥漫着蒸馏水气味的医院,老舅去挂号,让我们先坐下等一会儿。我扶姥姥到椅子边,说让老老坐下。姥姥张嘴问我什么?我才意识到姥姥的听力正在逐步丧失。我站起来将姥姥扶坐在椅子上,姥姥着才冲我笑了笑,缓缓的说,人老了听不太清了。
姥姥说自己的眼皮会挡住自己的眼睛,有时看东西都看不见。姥姥说话时,声音很大,我想可能是因为姥姥已经听不太清的缘故。医生给姥姥检查完说,姥姥是因为岁数大了,才这个样子,肌肉没有萎缩的迹象,现在也只能这样了。姥姥自语道,是啊人老了。医生安慰说,人老了都是这个样子,您的身体很健康,只是部分器官有些老化,如果眼睛真的被挡住了,再来做个小手术也就没事了,以后每年都要带着老人来检查一次。后面的话是对着老舅说的。
老舅让我扶姥姥先回去,他还要到楼上的输液室去看看姥爷。姥爷自从退下来后,就得上了糖尿病。我想可能是干了一辈子工作下来之后生活一下子有没了寄托,再加上自己不会调节照顾自己,可能就得上了。这病已经有五年多了,一直在吃药维持的很好,可最近天气变冷以后,不知怎么的就严重了。
我因为还有事情,便把姥姥扶回家后就想走了。姥姥还想留我吃饭,我说不用忙了,您歇会儿吧。我知道,只要我留下吃饭姥姥肯定得烧两到三个菜,要是平时也就一个菜就够他们老两口吃了。姥姥说厨房没有菜了,便要自己穿上衣服去买,我看着姥姥一步两三晃的身体,我再也忍不住了,忙说道,姥姥我真的有事,您就别忙了,我走了。说着我就往门口走。我想姥姥可能是没听见我说什么,但看我到了门口也就明白了。我在走出门和姥姥说再见时,姥姥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有时间常过来,姥姥喜欢热闹。”我回头说了句知道,心里很不是滋味。
下到楼下,遇到了刚刚输液回来的姥爷。他骑的还是那辆很黑很高的28车,现在这种车已经很不多见了。姥爷的头发早就花白了,剃的很短的一根根的白发像冬天修整的草坪,只是冬天草坪也已经枯黄了。姥爷放好车子,看到我要走,便说:“慢点骑车,有时间过来。”我微笑着向着老人,点了点头。
我有时在想,姥姥、姥爷是看着我长大成人的,我也是看着姥姥、姥爷慢慢的衰老的。只是老人们是在欣喜的注视着孩子们长大的同时衰老的,他们看着孩子成长欣喜,远远大于自己的衰老。这种欣喜是纯内心的,没有任何的功利的,好象孩子的童年一样的纯洁,但又比孩子的童年更理性、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