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西京异闻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柴头这种小厮,为了钱财甘愿背主,自然也会为了自己的一条小命而交代实情。许敬宗甚至还没让人动大刑,只是命人拿夹手指头的刑具出来摆弄了两下,柴头就全交代了。
按照柴头的交代,是朱志文用大笔钱财贿赂了他,只要他等牛春辉死后,指证是裴景行杀的人就好了。至于裴景行是怎么杀的,又是为什么而杀的,柴头只需要说没有亲眼看见,但应该是与牛春辉看上的那个裴景行身边的小道士有关——牛春辉几次见到苏衍,唯有一次苏衍身边没有裴景行;而且,牛春辉的确瞧上苏衍了;至于苏衍与裴景行的真正关系如何,等牛春辉一死,牛国公联合朱国公与刑部尚书,还有谁去调查?
柴头既已交代,许敬宗自然不会放弃这条重要的线索。但这件事牵扯到了朱国公世子,许敬宗不敢擅专,立刻禀明圣上,顺道通知了死了孙子的牛国公。
这样一来,原本还一个鼻子出气的两位国公立刻分成两派,牛国公恨极了朱志文竟然如此算计谋害自己的孙儿,打定主意要朱国公血债血偿;而朱国公却觉得牛春辉不过是一个纨绔子弟,再说那柴头既然能够背主,那就会栽赃陷害,这人一定不是自己儿子杀的。
两个国公相互打嘴炮,最后齐齐找到了皇帝。一个哭诉自己的孙儿无辜,竟然惨遭好友毒手;另一个则痛陈自家儿子并非凶手,还请皇帝还朱志文一个清白。
好端端一个九五之尊,竟成了街坊劝架的。皇帝看着底下两个就差撕扯在一块的国公,一怒之下,把这两个年纪加起来都快百岁的国公狠狠训斥了一顿,责令他们回家反省。
随后,皇帝又命内监给许敬宗传了一口谕,命他速速破案。
也是朱志文合该倒霉,第二天一早,有人发现京兆府前竟然躺着一个浑身□□、五花大绑的男人。很快,这男人就被衙役带了进去,连同他不远处用一块石头压着的一张纸。
按照纸上所写文字的说法,这男人就是杀害了牛春辉的杀手。杀手在杀害牛春辉之后,担心朱志文杀人灭口,便悄悄藏在西京东南角一处破旧的宅子里,却不料被写信之人撞上了。
这写信之人是谁,又是为何知道这些内情的,又为何要帮裴景行,这些问题许敬宗压根不管。他得了京兆尹的信,立刻便命人将这杀手带过来。
忙于查案的许侍郎也就没有发现,他窗外停着的一只麻雀,在听到他下令之后,便立刻飞走了。
杀手知道自己出去也是死路一条,不如老老实实把主谋供出来,自己或许还能死个痛快。
于是,许敬宗还来不及命人用刑,这杀手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全招了。
按照杀手的说法,是一个颇有权势的人派人主动找上的他,只说自己朋友与人起了纷争,要买他杀人。杀手不疑有他,见了牛春辉,听了牛春辉的计划,又见酬金不菲,便拍胸口保证,一定让那裴景行死于自己刀下。
只是他这边才拿了牛春辉的定金,那边却又派人送来多上两倍有余的酬金,让他放弃杀裴景行,转而杀了牛春辉。
虽然杀手被黄金晃晕了双眼,但他好歹还记着自己先拿的是牛春辉的定金,并没有立刻倒戈。可正当他犹豫的时候,送黄金来的仆人又说,自家主人并不想放过裴景行,反而恨之入骨。他家主人已经收买了牛春辉身边的小厮,只要牛春辉一死,而真正的凶手没有被人捉住,那小厮便会一口咬定裴景行就是凶手。
牛春辉是牛国公最后的希望,裴景行难逃一死。这样一来,杀手也就完成了对牛春辉的承诺。
杀手明白知道越多死得越快的道理,不敢多问,又见光这定金就足够自己挥霍好几年,哪里有不答应的?要知道,他这可是刀口上舔血的生意,何必亏待自己?
人证物证俱在,许敬宗当机立断,上书皇帝,将此案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明,并在最后恳请皇帝立刻释放无辜入狱的裴景行,派人捉拿幕后真凶朱志文。
许敬宗的奏折就在桌案上放着,皇帝挑不出任何错处,加上西北张斐然的请罪书也已经送到京城,看在已逝的裴瑾和仍镇守西北的张斐然的面子上,皇帝只好下旨,释放裴景行,再送了金银如意绸缎毛皮若干,以示安抚。
同时,皇帝下令,命金吾卫即刻前往朱国公,将朱志文捉拿归案。
皇帝这一手,不可谓不狠——裴景行身兼金吾卫左右街使,平日虽然为人冷酷,不拘言笑,对属下也颇为严格,但每当属下有难处,他总会暗中帮忙。久而久之,这些金吾卫对裴景行颇为信服。
现在裴景行既然已经证明是无罪的,这些金吾卫大多都怀着要给他出气的主意,纷纷主动请缨,恨不得立刻冲去朱国公府上,把朱志文揍个鼻青脸肿才好。
但金吾卫距离朱国公府还有两条街的距离时,突然西京一阵地动山摇,行人纷纷躲避不及,东倒西歪地倒在了路上。
紧接着,西京上百万人亲眼目睹了一条硕大无比的黑白相间条纹巨蛇,突然窜地而出,窜上云端之后,又倏地折身返回,一瞬间便吞噬了三四个行人。
震感传到皇宫,皇帝一手抓住椅子的扶手,这才勉强稳住身形。
“快,快派人去看看,到底出什么事了!”皇帝慌忙下令,“传国师,速速把国师传进来!”
这年头,皇帝也不好当。别的地方就算了,京城和泰山两处,要是发洪水了,是你这个皇帝没当好,上天震怒,才降下滔天洪水来惩罚;地震了,那也是你这个皇帝没当好,不是骄奢淫逸,就是任性妄为,惹怒了上天,才招致如此灾祸。如果皇帝不及时发布罪已诏,改... -->>
柴头这种小厮,为了钱财甘愿背主,自然也会为了自己的一条小命而交代实情。许敬宗甚至还没让人动大刑,只是命人拿夹手指头的刑具出来摆弄了两下,柴头就全交代了。
按照柴头的交代,是朱志文用大笔钱财贿赂了他,只要他等牛春辉死后,指证是裴景行杀的人就好了。至于裴景行是怎么杀的,又是为什么而杀的,柴头只需要说没有亲眼看见,但应该是与牛春辉看上的那个裴景行身边的小道士有关——牛春辉几次见到苏衍,唯有一次苏衍身边没有裴景行;而且,牛春辉的确瞧上苏衍了;至于苏衍与裴景行的真正关系如何,等牛春辉一死,牛国公联合朱国公与刑部尚书,还有谁去调查?
柴头既已交代,许敬宗自然不会放弃这条重要的线索。但这件事牵扯到了朱国公世子,许敬宗不敢擅专,立刻禀明圣上,顺道通知了死了孙子的牛国公。
这样一来,原本还一个鼻子出气的两位国公立刻分成两派,牛国公恨极了朱志文竟然如此算计谋害自己的孙儿,打定主意要朱国公血债血偿;而朱国公却觉得牛春辉不过是一个纨绔子弟,再说那柴头既然能够背主,那就会栽赃陷害,这人一定不是自己儿子杀的。
两个国公相互打嘴炮,最后齐齐找到了皇帝。一个哭诉自己的孙儿无辜,竟然惨遭好友毒手;另一个则痛陈自家儿子并非凶手,还请皇帝还朱志文一个清白。
好端端一个九五之尊,竟成了街坊劝架的。皇帝看着底下两个就差撕扯在一块的国公,一怒之下,把这两个年纪加起来都快百岁的国公狠狠训斥了一顿,责令他们回家反省。
随后,皇帝又命内监给许敬宗传了一口谕,命他速速破案。
也是朱志文合该倒霉,第二天一早,有人发现京兆府前竟然躺着一个浑身□□、五花大绑的男人。很快,这男人就被衙役带了进去,连同他不远处用一块石头压着的一张纸。
按照纸上所写文字的说法,这男人就是杀害了牛春辉的杀手。杀手在杀害牛春辉之后,担心朱志文杀人灭口,便悄悄藏在西京东南角一处破旧的宅子里,却不料被写信之人撞上了。
这写信之人是谁,又是为何知道这些内情的,又为何要帮裴景行,这些问题许敬宗压根不管。他得了京兆尹的信,立刻便命人将这杀手带过来。
忙于查案的许侍郎也就没有发现,他窗外停着的一只麻雀,在听到他下令之后,便立刻飞走了。
杀手知道自己出去也是死路一条,不如老老实实把主谋供出来,自己或许还能死个痛快。
于是,许敬宗还来不及命人用刑,这杀手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全招了。
按照杀手的说法,是一个颇有权势的人派人主动找上的他,只说自己朋友与人起了纷争,要买他杀人。杀手不疑有他,见了牛春辉,听了牛春辉的计划,又见酬金不菲,便拍胸口保证,一定让那裴景行死于自己刀下。
只是他这边才拿了牛春辉的定金,那边却又派人送来多上两倍有余的酬金,让他放弃杀裴景行,转而杀了牛春辉。
虽然杀手被黄金晃晕了双眼,但他好歹还记着自己先拿的是牛春辉的定金,并没有立刻倒戈。可正当他犹豫的时候,送黄金来的仆人又说,自家主人并不想放过裴景行,反而恨之入骨。他家主人已经收买了牛春辉身边的小厮,只要牛春辉一死,而真正的凶手没有被人捉住,那小厮便会一口咬定裴景行就是凶手。
牛春辉是牛国公最后的希望,裴景行难逃一死。这样一来,杀手也就完成了对牛春辉的承诺。
杀手明白知道越多死得越快的道理,不敢多问,又见光这定金就足够自己挥霍好几年,哪里有不答应的?要知道,他这可是刀口上舔血的生意,何必亏待自己?
人证物证俱在,许敬宗当机立断,上书皇帝,将此案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明,并在最后恳请皇帝立刻释放无辜入狱的裴景行,派人捉拿幕后真凶朱志文。
许敬宗的奏折就在桌案上放着,皇帝挑不出任何错处,加上西北张斐然的请罪书也已经送到京城,看在已逝的裴瑾和仍镇守西北的张斐然的面子上,皇帝只好下旨,释放裴景行,再送了金银如意绸缎毛皮若干,以示安抚。
同时,皇帝下令,命金吾卫即刻前往朱国公,将朱志文捉拿归案。
皇帝这一手,不可谓不狠——裴景行身兼金吾卫左右街使,平日虽然为人冷酷,不拘言笑,对属下也颇为严格,但每当属下有难处,他总会暗中帮忙。久而久之,这些金吾卫对裴景行颇为信服。
现在裴景行既然已经证明是无罪的,这些金吾卫大多都怀着要给他出气的主意,纷纷主动请缨,恨不得立刻冲去朱国公府上,把朱志文揍个鼻青脸肿才好。
但金吾卫距离朱国公府还有两条街的距离时,突然西京一阵地动山摇,行人纷纷躲避不及,东倒西歪地倒在了路上。
紧接着,西京上百万人亲眼目睹了一条硕大无比的黑白相间条纹巨蛇,突然窜地而出,窜上云端之后,又倏地折身返回,一瞬间便吞噬了三四个行人。
震感传到皇宫,皇帝一手抓住椅子的扶手,这才勉强稳住身形。
“快,快派人去看看,到底出什么事了!”皇帝慌忙下令,“传国师,速速把国师传进来!”
这年头,皇帝也不好当。别的地方就算了,京城和泰山两处,要是发洪水了,是你这个皇帝没当好,上天震怒,才降下滔天洪水来惩罚;地震了,那也是你这个皇帝没当好,不是骄奢淫逸,就是任性妄为,惹怒了上天,才招致如此灾祸。如果皇帝不及时发布罪已诏,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