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大明枭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莽古堡的第一次教育扫盲活动就在这一天的上午开始了,阿天一个人站在后山广场上的高台上。
两边是情报部拍出来的情报员作为助手,负责提供大量的墨汁和可写的大张草纸。
如果是后来的现代,许多人的视力应该不支持在这么大的场地中看清楚阿天在高台上悬挂的草纸上写的内容。
其实就算是古代,很多缺乏营养的百姓的视力也会受损,因此无法看清楚草纸上的内容。
但是无论是卫所出身的士兵,还是孟养城附近的百姓,都是在相对物资充足的地方生活的人,营养条件要比其他地方好上不少,因为视力也是正常的。
大家簇拥在讲课用的高台下,人头攒动间,还是能看到大多数人对于学习识字的好奇心与因此而来的热情的。
不过热情这东西,最常见的还是三分钟热度。
阿天是按照姜榆罔在教她时的顺序,又拿来教给莽古堡中的其他人的。
从汉语拼音开始,到开始一个个认识简体汉字,这个顺序说是来自姜榆罔,不如说是来自他的小学语文老师。
这种顺序对于那些对未知的事物好奇心更强烈,同时一天里也没什么事情可做的的孩子来说还好,但对于事情相对繁忙一些的大人来说就显得有些无趣了。
毕竟这些人有的需要照看田地,有的需要做工,有的需要打猎,还有的要参与军事训练,实在提不起多大的劲头来学这种看起来没什么意思的事情。
姜榆罔对这种情况也是早有预料,虽然说这种情况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不算一件好事,但是他对于教育方面的理解的确有限,尤其是扫盲教育,几乎全无涉猎。
所以也只能有样学样,采用自己小学时老师的教育方法来做这些明朝百姓的识字扫盲。
····························
随着时间流逝,阿天在中间按姜榆罔做的上课时间表停下来了休息了三次,也算是上完了一上午的课程。
最后留下的人数不到两百人,有一些人是因为后山广场的人太多而选择离开,但多数人还是因为难以理解汉语拼音的奇妙而放弃。
最后剩下的两百人中,士兵和情报部人员占了绝大多数,此外还有一些半大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多是见过些世面,去过孟养城甚至更远地方的人,知道学习教育是一件好事,才把他们留下。
而村寨中的其他更多的孩子,则是虽然自身还有一些对这些像咒语一样的字母的兴趣,但在看到自家大人离开后,也就跟着走了。
莽古堡的识字教育中,唯一被强制参加的就是情报部的人员,姜榆罔就此制定了相当严格的纪律,所有不愿意参加的可以选择就此离开情报部。
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姜榆罔虽然想过要不要也在一开始也强制或者用什么有吸引力的手段将他们留下来,但是想到眼下可以讲课的人实在太少。
只有阿天一个人具备足够的文化水平,能够在教育中充分地阐明各种问题和难点,而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在基本上没有怎么留人的现在还有接近两百人,这一比二百的可怕教师学生比例,实在也没有进一步扩充教育规模的客观条件。
姜榆罔计划在一周后,对这些跟着学习的人进行一次考核,选出三十人左右,作为第一批深入培训的人才。他们将成为莽古堡中的第一批文化份子,负责未来的教育事业。
炼金院中的卢崇,张大可和刀云月等人也被他半强行地拉了过来,虽然这些人不算完全的文盲,但是认识的字也不算太多,多学一些文化又不会废了手艺,总归还是有好处的。
莽古堡中的第一次扫盲文字教育就这么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此时是正统十四年的三月,刚入初春。
······························
扫盲教育开始一周后的一个清晨,姜榆罔在山间的小路上散布时,也在考虑着莽古堡规模扩大后的进一步的细化建设。
卢崇一早就被他从营帐里拉了起来,这家伙现在和张大可,刀云月两个炼金院中的其他领导睡在一间相当宽敞的营帐中,也算是利用手下管理工匠的权力优势为自己谋了点好处。
姜榆罔倒也不会纠结这些小事,毕竟在眼下这个时代工匠离了他,是没有什么地位的。
甚至可以说,莽古山的工匠能有眼下的待遇,全是他一人的功劳。
无论是他提供的来自未来的技术让工匠有了用武之地,还是他甚至因为对工匠的各种保护和生活上的优待而受到了来自莽古堡中其他人的不小的质疑。
在他们看来,那些帮忙重建寨子,修筑棱堡的工匠还算是出了力,除此之外,一些工匠不过是一天到晚在摆弄些火炉和小小的铁器物件,一群人几天下来才能造出来一支小小的鸟铳。
相比他们这些辛勤耕田,运送物资,辛苦打猎或外出剿匪的人,许多工匠完全就是游手好闲的玩乐之辈。
姜榆罔力排众议,保证工匠在莽古堡中地位待遇的同时,在工匠之中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说是他们最敬重的人也不会过。
>
莽古堡的第一次教育扫盲活动就在这一天的上午开始了,阿天一个人站在后山广场上的高台上。
两边是情报部拍出来的情报员作为助手,负责提供大量的墨汁和可写的大张草纸。
如果是后来的现代,许多人的视力应该不支持在这么大的场地中看清楚阿天在高台上悬挂的草纸上写的内容。
其实就算是古代,很多缺乏营养的百姓的视力也会受损,因此无法看清楚草纸上的内容。
但是无论是卫所出身的士兵,还是孟养城附近的百姓,都是在相对物资充足的地方生活的人,营养条件要比其他地方好上不少,因为视力也是正常的。
大家簇拥在讲课用的高台下,人头攒动间,还是能看到大多数人对于学习识字的好奇心与因此而来的热情的。
不过热情这东西,最常见的还是三分钟热度。
阿天是按照姜榆罔在教她时的顺序,又拿来教给莽古堡中的其他人的。
从汉语拼音开始,到开始一个个认识简体汉字,这个顺序说是来自姜榆罔,不如说是来自他的小学语文老师。
这种顺序对于那些对未知的事物好奇心更强烈,同时一天里也没什么事情可做的的孩子来说还好,但对于事情相对繁忙一些的大人来说就显得有些无趣了。
毕竟这些人有的需要照看田地,有的需要做工,有的需要打猎,还有的要参与军事训练,实在提不起多大的劲头来学这种看起来没什么意思的事情。
姜榆罔对这种情况也是早有预料,虽然说这种情况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不算一件好事,但是他对于教育方面的理解的确有限,尤其是扫盲教育,几乎全无涉猎。
所以也只能有样学样,采用自己小学时老师的教育方法来做这些明朝百姓的识字扫盲。
····························
随着时间流逝,阿天在中间按姜榆罔做的上课时间表停下来了休息了三次,也算是上完了一上午的课程。
最后留下的人数不到两百人,有一些人是因为后山广场的人太多而选择离开,但多数人还是因为难以理解汉语拼音的奇妙而放弃。
最后剩下的两百人中,士兵和情报部人员占了绝大多数,此外还有一些半大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多是见过些世面,去过孟养城甚至更远地方的人,知道学习教育是一件好事,才把他们留下。
而村寨中的其他更多的孩子,则是虽然自身还有一些对这些像咒语一样的字母的兴趣,但在看到自家大人离开后,也就跟着走了。
莽古堡的识字教育中,唯一被强制参加的就是情报部的人员,姜榆罔就此制定了相当严格的纪律,所有不愿意参加的可以选择就此离开情报部。
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姜榆罔虽然想过要不要也在一开始也强制或者用什么有吸引力的手段将他们留下来,但是想到眼下可以讲课的人实在太少。
只有阿天一个人具备足够的文化水平,能够在教育中充分地阐明各种问题和难点,而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在基本上没有怎么留人的现在还有接近两百人,这一比二百的可怕教师学生比例,实在也没有进一步扩充教育规模的客观条件。
姜榆罔计划在一周后,对这些跟着学习的人进行一次考核,选出三十人左右,作为第一批深入培训的人才。他们将成为莽古堡中的第一批文化份子,负责未来的教育事业。
炼金院中的卢崇,张大可和刀云月等人也被他半强行地拉了过来,虽然这些人不算完全的文盲,但是认识的字也不算太多,多学一些文化又不会废了手艺,总归还是有好处的。
莽古堡中的第一次扫盲文字教育就这么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此时是正统十四年的三月,刚入初春。
······························
扫盲教育开始一周后的一个清晨,姜榆罔在山间的小路上散布时,也在考虑着莽古堡规模扩大后的进一步的细化建设。
卢崇一早就被他从营帐里拉了起来,这家伙现在和张大可,刀云月两个炼金院中的其他领导睡在一间相当宽敞的营帐中,也算是利用手下管理工匠的权力优势为自己谋了点好处。
姜榆罔倒也不会纠结这些小事,毕竟在眼下这个时代工匠离了他,是没有什么地位的。
甚至可以说,莽古山的工匠能有眼下的待遇,全是他一人的功劳。
无论是他提供的来自未来的技术让工匠有了用武之地,还是他甚至因为对工匠的各种保护和生活上的优待而受到了来自莽古堡中其他人的不小的质疑。
在他们看来,那些帮忙重建寨子,修筑棱堡的工匠还算是出了力,除此之外,一些工匠不过是一天到晚在摆弄些火炉和小小的铁器物件,一群人几天下来才能造出来一支小小的鸟铳。
相比他们这些辛勤耕田,运送物资,辛苦打猎或外出剿匪的人,许多工匠完全就是游手好闲的玩乐之辈。
姜榆罔力排众议,保证工匠在莽古堡中地位待遇的同时,在工匠之中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说是他们最敬重的人也不会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