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我大清终于也出铁军啦。 (1/2)
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大明,开局就是氪星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晚。
进攻白莲教突出部的清军也都顺利地撤回来了,一堆的残兵败将被隔离在大营里进食休息。但是也不是就没有了事情做。
相反的,很多的事情在终于天黑之后,更是把整个清军的大营弄得越发地忙碌。
要知道那百来门的红夷大炮,我大清命根子一样的东西可是还在白莲教一百多门大炮的射程内丢着呢。进攻突出部的清军虽然撤了回来,但这情况可还没有解决呢。
所以在三波进攻的部队都还没有撤回来的时候,在白天摄政王就已经命令三顺王和一顺公四个汉奸头子手下的一万来人,在离着红夷大炮阵地几百米外的距离拼命地在开挖坑道。
在天还没黑的时候,就已经把开挖的五六条坑道向红夷大炮阵地的方向掘进了两三百米之多。
而且为了防止白莲教棱堡的直射炮击,清军们还无师自通地把几条坑道都挖成了之字形的交通壕形状,让棱堡里发现了他们接近红夷大炮阵地的白莲教炮兵们也无可奈何。
所以整个白天开挖清军的死伤,都没有超过二十个人。
而且现在就算是在天黑之后,这一万来人的‘天助军’、‘天佑军’还有一顺公沈志祥的手下亲兵们,也是全军打着火把,把挖坑道的地方照得亮如白昼。
每条坑道上的一两千人,在吃了晚饭之后就在太君们的监督之下努力地轮班工作,只要再过半夜,这些坑道就会延伸到白天被轰成一片狼藉的红夷大炮阵地。
只要在夜里那些白莲教的步兵还是没有冲进去搞破坏,那么我大清就可以通过掘进坑道的方式,在一个晚上里,从白莲教一百多门火炮的眼皮子底下抢出二三十门的红夷大炮出来。
而到那个时候,就是摄政王带着这些抢出的红夷大炮,轰塌长城,带着数万的骑兵冲进关内扫荡……
然后再抓上几万几十万的尼堪们,再用他们来填白莲教的壕沟和棱堡了。
白天时候我大清向白莲教突出部上三个波次的进攻,虽然伤亡惨重。但也最终达到了让白莲教的步兵寸步不得再进,把他们那些人拖在突出部上的作战目的。
而且为了不让白莲教的步兵乘夜摸进去破坏红夷大炮,摄政王在白天进攻的三波人马,以汉人为主的清军退回营地舔伤口之后,又组织了六千人的预备队就等在白莲教突出部的左右两边。
为此在红夷大炮阵地和白莲教的突出部之间,清军们还组织了敢死队进去冒死燃起了二十几座的火堆。
反正只要突出部上的白莲教有所行动,等着的清军们就会像是白天一样的全军出击,把他们死死地拖在棱堡到红夷大炮阵地的这一段路上,一直要到挖掘坑道的清军弄出二十门以上的红夷大炮为止。
不过这些负责在晚上拖住白莲教的清军虽然也是六千人,但却已经是全部都变成了满洲太君们带到战场上的包衣、跟役,还有两三千人正统的满洲太君了。
至于为什么不仍然像是白天一样使用汉八旗的炮灰?
自然是因为白天的汉军们死伤太过,就算是刚刚撤下战场的那些人也是又累又饿,根本就组织不起任何一次的进攻了。
所以在继白天投入了八个牛录的太君们之后,汉军们的巨大伤亡也逼得太君们不得不亲自上场。
谁让现在山海关的清军大营里,除了万余人要照顾马匹的机动的蒙古人以外,就数满八旗的人最多了呢。
特别是在白天的战损统计出来之后。
死的虽然都是一堆汉军的炮灰和三等人,但是那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还是让摄政王看得一阵的憋闷加心疼。
要知道,我大清的汉八旗军队,他们虽然只能算是一些炮灰和工具人。
但是在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极正式编立八旗汉军的时候,在编的也只不过是有着区区的24050人。
这些炮灰们,可也是太君们的财产。
在两年后的现在,为了压制汉人集团的势力,汉八旗都是采取十丁抽一的制度。这个两万多人的数字自然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而我大清在这几天里面向白莲教的棱堡发起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除了第一天进攻的是满八旗里不算入兵员的包衣和跟役这种奴隶兵以外,还有偿试夜袭的那晚是太君们的精兵,后面的几次进攻可都是在我大清里有编制的汉军。
而一个小小的棱堡,在今天白天之前的几次进攻和夜袭的时候,他们已经在上面扑了六七千人了不算。
在今天白天对白莲教走出了棱堡突出部的三波进攻里,我大清投入的汉军更是损失惨重。
像是第一波次三个方向合围的时候,摄政王在左、右两边的方向,每一边都投放了3000人的进攻部队。而在红夷大炮阵地的正北方则是放了2000人。
从三方同时进发,三面合围。
但就是这第一波。
总共8000人的汉军和三顺王的精兵,最后在回营的时候就只剩下了不到3000人左右……
只所以能有3000人回来,这还是因为正北方向的2000人,只是在进入红夷大炮阵地几十米后,死伤了四百人就被摄政王给撤了出来,里面有着1600人之多的幸存。
还有足足有一千的三顺王精兵,基本也没有什么损伤,还在红夷大炮的阵地里‘坚守’的缘故呢。
要是扣除了这两大批没死的人员。
清军第一批布置在左、右两边,负责进攻的其他的5000人,这些人在承受了白莲教最初也是最猛烈的炮火和火力之后,最后在黄昏的时候能够活着回来的连五百个人都没有……
要不是后面两批的进攻部队一波又一波地跟上,把整个战场给塞得满满当当的,让这些第一批没死的汉军们连跑路的地方都没有,摄政王都不相信他们能够坚持到太阳落山才会往回跑。
后面两个波次的进攻,虽然没有了正北方红夷大炮阵地方向的进攻部队,但其实死的人依然一点没少。
左、右两边加起来,每一个波次的进攻人数也都是足足有着6000人之多。
而且在第三个波次的部队里,在看到突破的希望后,摄政王还额外地加上了八个牛录,总共1600人满族太君的双层、三层甲重步兵。
也就是说,今天白天的三次攻防战里面。为了不让白莲教突出部上的人冲进红夷大炮的阵地里搞破坏,摄政王足足投进去了足足21600人的汉军、朝鲜人、三顺王家兵,还有满鞑太君……
而后面两波足足有着13600人的部队。
在黄昏的时候最后能活着跑回营地的,甚至连5000人都没有。
特别是那1600人的满族重步兵,在被白莲教的线膛枪手针对了之后,活着回来的,甚至连五十个人都没有。
经此一役,不过是从上午10点到日落黄昏后的,几个小时的交战。
我大清序列里,光只是原本有着两万四五千人的整个汉八旗的汉军,在这一天里的总共死、伤、失踪人数,就已经达到了11000人之多。
而且今天的伤亡人数,还得要加上1000的朝鲜火枪手和八个牛录1600左右的满八旗重步兵。
如果再加上八旗汉军在前几天损失的两千来人,还有搬运红夷大炮时被炸死在阵地上的一千来个炮兵的话。
这总数也就只有两万多人的汉军部队,在我大清这里,已经基本上算是废了。
虽然他也知道在现在躺满了死人和重伤员的战场上面,还有很多的汉军在装死,企图在天黑后偷偷地溜回来。
这些逃兵少说也还能有两三千人之多。
但他可不认为这些人回来后在以后的战斗里,在面对白莲教的时候还能发挥什么作用。
要不是当时的战场上噼哩啪啦地打得火热,全是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和几十米外就看不清人的硝烟,不管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根本就不知道你已经打死了多少人,也不知道你身边倒下了多少人。
所有的战损都只能凭着两边枪炮响声的激烈程度来靠猜的……
进攻的清军也坚持不到黄昏后鸣金收兵的声音。
要是早知道最后回营的只有这么点人,摄政王也早就把人给撤回来了。
实际上损失了这么多人,也是因为他们不能及时掌握前线情况所导致的。
因为在一小片地区集中了这么多的火器,与敌人进行如此激烈程度的热兵器交火,无论是对于我大清的将领,还是对下面的汉军们来说也还是第一次。
所有人都非常地缺乏经验。
结果就导致了在密集的噪音干扰和充满硝烟的战场迷雾之下,就连那些站在第一线与人对射的汉军,他们也不清楚自己这方到底被... -->>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晚。
进攻白莲教突出部的清军也都顺利地撤回来了,一堆的残兵败将被隔离在大营里进食休息。但是也不是就没有了事情做。
相反的,很多的事情在终于天黑之后,更是把整个清军的大营弄得越发地忙碌。
要知道那百来门的红夷大炮,我大清命根子一样的东西可是还在白莲教一百多门大炮的射程内丢着呢。进攻突出部的清军虽然撤了回来,但这情况可还没有解决呢。
所以在三波进攻的部队都还没有撤回来的时候,在白天摄政王就已经命令三顺王和一顺公四个汉奸头子手下的一万来人,在离着红夷大炮阵地几百米外的距离拼命地在开挖坑道。
在天还没黑的时候,就已经把开挖的五六条坑道向红夷大炮阵地的方向掘进了两三百米之多。
而且为了防止白莲教棱堡的直射炮击,清军们还无师自通地把几条坑道都挖成了之字形的交通壕形状,让棱堡里发现了他们接近红夷大炮阵地的白莲教炮兵们也无可奈何。
所以整个白天开挖清军的死伤,都没有超过二十个人。
而且现在就算是在天黑之后,这一万来人的‘天助军’、‘天佑军’还有一顺公沈志祥的手下亲兵们,也是全军打着火把,把挖坑道的地方照得亮如白昼。
每条坑道上的一两千人,在吃了晚饭之后就在太君们的监督之下努力地轮班工作,只要再过半夜,这些坑道就会延伸到白天被轰成一片狼藉的红夷大炮阵地。
只要在夜里那些白莲教的步兵还是没有冲进去搞破坏,那么我大清就可以通过掘进坑道的方式,在一个晚上里,从白莲教一百多门火炮的眼皮子底下抢出二三十门的红夷大炮出来。
而到那个时候,就是摄政王带着这些抢出的红夷大炮,轰塌长城,带着数万的骑兵冲进关内扫荡……
然后再抓上几万几十万的尼堪们,再用他们来填白莲教的壕沟和棱堡了。
白天时候我大清向白莲教突出部上三个波次的进攻,虽然伤亡惨重。但也最终达到了让白莲教的步兵寸步不得再进,把他们那些人拖在突出部上的作战目的。
而且为了不让白莲教的步兵乘夜摸进去破坏红夷大炮,摄政王在白天进攻的三波人马,以汉人为主的清军退回营地舔伤口之后,又组织了六千人的预备队就等在白莲教突出部的左右两边。
为此在红夷大炮阵地和白莲教的突出部之间,清军们还组织了敢死队进去冒死燃起了二十几座的火堆。
反正只要突出部上的白莲教有所行动,等着的清军们就会像是白天一样的全军出击,把他们死死地拖在棱堡到红夷大炮阵地的这一段路上,一直要到挖掘坑道的清军弄出二十门以上的红夷大炮为止。
不过这些负责在晚上拖住白莲教的清军虽然也是六千人,但却已经是全部都变成了满洲太君们带到战场上的包衣、跟役,还有两三千人正统的满洲太君了。
至于为什么不仍然像是白天一样使用汉八旗的炮灰?
自然是因为白天的汉军们死伤太过,就算是刚刚撤下战场的那些人也是又累又饿,根本就组织不起任何一次的进攻了。
所以在继白天投入了八个牛录的太君们之后,汉军们的巨大伤亡也逼得太君们不得不亲自上场。
谁让现在山海关的清军大营里,除了万余人要照顾马匹的机动的蒙古人以外,就数满八旗的人最多了呢。
特别是在白天的战损统计出来之后。
死的虽然都是一堆汉军的炮灰和三等人,但是那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还是让摄政王看得一阵的憋闷加心疼。
要知道,我大清的汉八旗军队,他们虽然只能算是一些炮灰和工具人。
但是在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极正式编立八旗汉军的时候,在编的也只不过是有着区区的24050人。
这些炮灰们,可也是太君们的财产。
在两年后的现在,为了压制汉人集团的势力,汉八旗都是采取十丁抽一的制度。这个两万多人的数字自然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而我大清在这几天里面向白莲教的棱堡发起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除了第一天进攻的是满八旗里不算入兵员的包衣和跟役这种奴隶兵以外,还有偿试夜袭的那晚是太君们的精兵,后面的几次进攻可都是在我大清里有编制的汉军。
而一个小小的棱堡,在今天白天之前的几次进攻和夜袭的时候,他们已经在上面扑了六七千人了不算。
在今天白天对白莲教走出了棱堡突出部的三波进攻里,我大清投入的汉军更是损失惨重。
像是第一波次三个方向合围的时候,摄政王在左、右两边的方向,每一边都投放了3000人的进攻部队。而在红夷大炮阵地的正北方则是放了2000人。
从三方同时进发,三面合围。
但就是这第一波。
总共8000人的汉军和三顺王的精兵,最后在回营的时候就只剩下了不到3000人左右……
只所以能有3000人回来,这还是因为正北方向的2000人,只是在进入红夷大炮阵地几十米后,死伤了四百人就被摄政王给撤了出来,里面有着1600人之多的幸存。
还有足足有一千的三顺王精兵,基本也没有什么损伤,还在红夷大炮的阵地里‘坚守’的缘故呢。
要是扣除了这两大批没死的人员。
清军第一批布置在左、右两边,负责进攻的其他的5000人,这些人在承受了白莲教最初也是最猛烈的炮火和火力之后,最后在黄昏的时候能够活着回来的连五百个人都没有……
要不是后面两批的进攻部队一波又一波地跟上,把整个战场给塞得满满当当的,让这些第一批没死的汉军们连跑路的地方都没有,摄政王都不相信他们能够坚持到太阳落山才会往回跑。
后面两个波次的进攻,虽然没有了正北方红夷大炮阵地方向的进攻部队,但其实死的人依然一点没少。
左、右两边加起来,每一个波次的进攻人数也都是足足有着6000人之多。
而且在第三个波次的部队里,在看到突破的希望后,摄政王还额外地加上了八个牛录,总共1600人满族太君的双层、三层甲重步兵。
也就是说,今天白天的三次攻防战里面。为了不让白莲教突出部上的人冲进红夷大炮的阵地里搞破坏,摄政王足足投进去了足足21600人的汉军、朝鲜人、三顺王家兵,还有满鞑太君……
而后面两波足足有着13600人的部队。
在黄昏的时候最后能活着跑回营地的,甚至连5000人都没有。
特别是那1600人的满族重步兵,在被白莲教的线膛枪手针对了之后,活着回来的,甚至连五十个人都没有。
经此一役,不过是从上午10点到日落黄昏后的,几个小时的交战。
我大清序列里,光只是原本有着两万四五千人的整个汉八旗的汉军,在这一天里的总共死、伤、失踪人数,就已经达到了11000人之多。
而且今天的伤亡人数,还得要加上1000的朝鲜火枪手和八个牛录1600左右的满八旗重步兵。
如果再加上八旗汉军在前几天损失的两千来人,还有搬运红夷大炮时被炸死在阵地上的一千来个炮兵的话。
这总数也就只有两万多人的汉军部队,在我大清这里,已经基本上算是废了。
虽然他也知道在现在躺满了死人和重伤员的战场上面,还有很多的汉军在装死,企图在天黑后偷偷地溜回来。
这些逃兵少说也还能有两三千人之多。
但他可不认为这些人回来后在以后的战斗里,在面对白莲教的时候还能发挥什么作用。
要不是当时的战场上噼哩啪啦地打得火热,全是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和几十米外就看不清人的硝烟,不管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根本就不知道你已经打死了多少人,也不知道你身边倒下了多少人。
所有的战损都只能凭着两边枪炮响声的激烈程度来靠猜的……
进攻的清军也坚持不到黄昏后鸣金收兵的声音。
要是早知道最后回营的只有这么点人,摄政王也早就把人给撤回来了。
实际上损失了这么多人,也是因为他们不能及时掌握前线情况所导致的。
因为在一小片地区集中了这么多的火器,与敌人进行如此激烈程度的热兵器交火,无论是对于我大清的将领,还是对下面的汉军们来说也还是第一次。
所有人都非常地缺乏经验。
结果就导致了在密集的噪音干扰和充满硝烟的战场迷雾之下,就连那些站在第一线与人对射的汉军,他们也不清楚自己这方到底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