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明月京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政德殿上,圣人看罢了奏章,说要歇息片刻。
诸人掩了许多亮光,只留下几盏照明,便退出殿外阖上了门。
圣人迈步转了偏殿,只见陈伏已在等候。
那陈伏见圣人至,紧忙放下手中的茶杯,伏跪在地。
“陛下。”
圣人坐在椅上,许他起来说话。
“最近天冷,怎还穿如此单薄?”
陈伏扯了扯身上的红袍。
“这是今夜入宫来方换了。那日接了圣命,便快马赶回来。这红袍看着宽大,实则紧趁,加不得几件棉袄。”
圣人点点头,示意他坐下说话。
那陈伏身材瘦小,本不经冻,如今又穿的单薄,坐下之后便抱着热茶杯不住的谢恩。
“我让你查的案子,近日怎么都没有进展?”
圣人问话,陈伏不敢不答。
“陛下。十六字案后,我便去了吴兴和婺源两地,不过大理寺的人也过来了。“
说着,便递来一本折子。
”这是近日的线索。那日回京路上,看到常夫人带着一个男子,臣便折回去查了查,故而没有其他消息。”
圣人诧异:“密报是何时发的?”
陈伏拱手。
“昨日一早。”
圣人又问:“从哪里发的?”
“回陛下,密报是我在吴兴回道京都的路上发的。那日我见那人面孔生疏,但言语间似是当地口音,便后来又回去走了一遭。”
圣人了然,便不再怀疑。
“可查出什么?”
“那人姓张,年五十一岁,自幼家里穷苦,因为排行老三,所以没有官名,只知道他叫张三,是从前常府老宅的厨子。后来因为老宅失火,妻子丧生,便神志不清了,外出乞讨了十多年。”
“常府的人?那现在怎么又回来了?”
“回陛下。这个倒没查清,听常在寺里的人说,他和另外一个人一样,都是得了重病,没多少日子了。”
“另外一个人?”圣人又问。
“陛下。那个人,您应该认识,叫李登方。”
“李登方!?”圣人惊道。
“是。陛下。正是当年常府的官家,李登方。他这些年一直在吴兴新建的一座观音寺里修养,张三当年也是被他所救。”
“李管家,孤记得。当年火起之时,我还尚未登基,常皇后与身边的丫头前往常州为孤祈福。回来的路上,家里便起了大火。举宅上下十七口尽皆被焚。半年后,我命江南东道知事复查,他说是庐州王醉酒,失手打番了院里静晾的油桶,又遇上那日风大才酿成此祸,庐州王也命丧其中。可那李管家总说不妥,三番五次与州府递书,说是有人有意为之。闹了数年方停歇。我还以为此人已经死了,却没想仍旧还活着。”
陈伏拱手道。
“陛下,李登方,已经死了。”
“你方不是说此人就在寺中修养,怎么却又没了?”
“臣初去吴兴时,李登方确实还活着。后来见常夫人携了吴兴人回京都,再回去寺里想问个究竟时,他却已经殁了一日了。”
“可有异常?”
“臣查过了,仵作已验,说是五脏受大火熏燎,不堪其用,确实是大限已至,病故的。”
“那个张三,你可有再查?”
“陛下。臣只知那李管家之前给了常夫人一封信,是什么内容,却不清楚。不过,回来后臣便去查了一下户部存档,常夫人用假文在北街巷子租了一户老屋子,承署写的是张三的名字,但时间与笔迹却都对得上。”
圣人环抱暖手银炉,心中愁绪又起。当年自己适逢紧要关头,常府之事无暇顾及,待一年后复查此案,皇后却说搅扰祖宗安寝,不愿旧事重提,正遇朝纲不稳,新政难支,他也不再追查。可如今看来,似是暗流湍急,另有隐情。
“罢了。”
圣人打开手上密折。
”说说孤的两个儿子吧。”
灯烛初上,那厢承坤殿里金银分错栋梁巍峨,殿里诸人都被屏退,只姐妹二人在里对质。
常皇后鬓云未钗,只着宽松常服坐在松软的暖塌上,眉目横斜,面带怒气。
“我只问你带回的人是谁,又未曾怪你。你求的哪门子情?”
常夫人屈膝跪在地上,妆容亦有些斜乱,但神色冷静,似乎不为所动。
“姐姐。只不过是路过见他可怜,便顺道载了。至于家住何处,姓甚名谁,我也不甚知晓。这几年来,我什么都是听你的,从来不敢大意,你又何必多心。”
常皇后见她言语夹带,更是大为恼火。
“我多心?你若坐了皇后位子,你更比我多心,朝堂之外,数十双眼睛盯着你我还有安别。此事若非陛下告知,我还不知道你竟做下这等事情。既然只是个路人,你当早日告我,又何必隐瞒至今。”
常夫人躬了躬身:“我只是不知,一个路人会也如此惊动。”
常皇后撩袖起身,不由得声音怒了几分。
“你真是糊涂!陛下本就为十六字案恼怒已久,先前大理寺查出那几人是吴兴人氏,好在我多方打探才知是虚惊一场,如今你却带个陌生人回来京都。你要知道,此事在陛下看来,绝非一个路人那般简单!他若是兴起查将起来,你我都难脱干系。这诸多事情将会给你我带来杀身之祸。”
“我也不知什么案子,不过既与你我无关,你又何必烦恼。如今圣人也不曾纳妃,姐姐身居后位,母仪天下,却总是如此担忧。我只是惊怕,若是有朝一日事发...”
“住口!”
常皇后怒目呵斥,急忙起... -->>
政德殿上,圣人看罢了奏章,说要歇息片刻。
诸人掩了许多亮光,只留下几盏照明,便退出殿外阖上了门。
圣人迈步转了偏殿,只见陈伏已在等候。
那陈伏见圣人至,紧忙放下手中的茶杯,伏跪在地。
“陛下。”
圣人坐在椅上,许他起来说话。
“最近天冷,怎还穿如此单薄?”
陈伏扯了扯身上的红袍。
“这是今夜入宫来方换了。那日接了圣命,便快马赶回来。这红袍看着宽大,实则紧趁,加不得几件棉袄。”
圣人点点头,示意他坐下说话。
那陈伏身材瘦小,本不经冻,如今又穿的单薄,坐下之后便抱着热茶杯不住的谢恩。
“我让你查的案子,近日怎么都没有进展?”
圣人问话,陈伏不敢不答。
“陛下。十六字案后,我便去了吴兴和婺源两地,不过大理寺的人也过来了。“
说着,便递来一本折子。
”这是近日的线索。那日回京路上,看到常夫人带着一个男子,臣便折回去查了查,故而没有其他消息。”
圣人诧异:“密报是何时发的?”
陈伏拱手。
“昨日一早。”
圣人又问:“从哪里发的?”
“回陛下,密报是我在吴兴回道京都的路上发的。那日我见那人面孔生疏,但言语间似是当地口音,便后来又回去走了一遭。”
圣人了然,便不再怀疑。
“可查出什么?”
“那人姓张,年五十一岁,自幼家里穷苦,因为排行老三,所以没有官名,只知道他叫张三,是从前常府老宅的厨子。后来因为老宅失火,妻子丧生,便神志不清了,外出乞讨了十多年。”
“常府的人?那现在怎么又回来了?”
“回陛下。这个倒没查清,听常在寺里的人说,他和另外一个人一样,都是得了重病,没多少日子了。”
“另外一个人?”圣人又问。
“陛下。那个人,您应该认识,叫李登方。”
“李登方!?”圣人惊道。
“是。陛下。正是当年常府的官家,李登方。他这些年一直在吴兴新建的一座观音寺里修养,张三当年也是被他所救。”
“李管家,孤记得。当年火起之时,我还尚未登基,常皇后与身边的丫头前往常州为孤祈福。回来的路上,家里便起了大火。举宅上下十七口尽皆被焚。半年后,我命江南东道知事复查,他说是庐州王醉酒,失手打番了院里静晾的油桶,又遇上那日风大才酿成此祸,庐州王也命丧其中。可那李管家总说不妥,三番五次与州府递书,说是有人有意为之。闹了数年方停歇。我还以为此人已经死了,却没想仍旧还活着。”
陈伏拱手道。
“陛下,李登方,已经死了。”
“你方不是说此人就在寺中修养,怎么却又没了?”
“臣初去吴兴时,李登方确实还活着。后来见常夫人携了吴兴人回京都,再回去寺里想问个究竟时,他却已经殁了一日了。”
“可有异常?”
“臣查过了,仵作已验,说是五脏受大火熏燎,不堪其用,确实是大限已至,病故的。”
“那个张三,你可有再查?”
“陛下。臣只知那李管家之前给了常夫人一封信,是什么内容,却不清楚。不过,回来后臣便去查了一下户部存档,常夫人用假文在北街巷子租了一户老屋子,承署写的是张三的名字,但时间与笔迹却都对得上。”
圣人环抱暖手银炉,心中愁绪又起。当年自己适逢紧要关头,常府之事无暇顾及,待一年后复查此案,皇后却说搅扰祖宗安寝,不愿旧事重提,正遇朝纲不稳,新政难支,他也不再追查。可如今看来,似是暗流湍急,另有隐情。
“罢了。”
圣人打开手上密折。
”说说孤的两个儿子吧。”
灯烛初上,那厢承坤殿里金银分错栋梁巍峨,殿里诸人都被屏退,只姐妹二人在里对质。
常皇后鬓云未钗,只着宽松常服坐在松软的暖塌上,眉目横斜,面带怒气。
“我只问你带回的人是谁,又未曾怪你。你求的哪门子情?”
常夫人屈膝跪在地上,妆容亦有些斜乱,但神色冷静,似乎不为所动。
“姐姐。只不过是路过见他可怜,便顺道载了。至于家住何处,姓甚名谁,我也不甚知晓。这几年来,我什么都是听你的,从来不敢大意,你又何必多心。”
常皇后见她言语夹带,更是大为恼火。
“我多心?你若坐了皇后位子,你更比我多心,朝堂之外,数十双眼睛盯着你我还有安别。此事若非陛下告知,我还不知道你竟做下这等事情。既然只是个路人,你当早日告我,又何必隐瞒至今。”
常夫人躬了躬身:“我只是不知,一个路人会也如此惊动。”
常皇后撩袖起身,不由得声音怒了几分。
“你真是糊涂!陛下本就为十六字案恼怒已久,先前大理寺查出那几人是吴兴人氏,好在我多方打探才知是虚惊一场,如今你却带个陌生人回来京都。你要知道,此事在陛下看来,绝非一个路人那般简单!他若是兴起查将起来,你我都难脱干系。这诸多事情将会给你我带来杀身之祸。”
“我也不知什么案子,不过既与你我无关,你又何必烦恼。如今圣人也不曾纳妃,姐姐身居后位,母仪天下,却总是如此担忧。我只是惊怕,若是有朝一日事发...”
“住口!”
常皇后怒目呵斥,急忙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