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大明国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就是为什么朕如此重视姜星火,要亲自带着忠义卫大搜南京城。”
“一方面,姜星火的讲授的《国运论》,决不可为世人知晓。”
“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找到姜星火,然后让你亲耳听到这些东西,对你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
朱高炽一时有些惶恐地说道:“父皇.”
朱棣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不必多说,朕心头自有计较,接着听下去吧。”
父子两人的对话,并没有被文吏记录下来,而斜签着屁股坐在最外侧的纪纲,则变得若有所思了起来。
“看来,陛下同样重视大皇子殿下啊。”纪纲心头暗暗想道。
“高羽,你回答的很好,不愧是我的学生。”
姜星火从不吝啬于对学生进步的表扬,更何况,他回答的确实不错。
而两人身边的李景隆,此时看朱高煦的眼神,亦是跟见了鬼一样。
等等,这还是他认识的那个无双猛将朱高煦吗?
什么时候成文绉绉的秀才了?
而且,虽然有的名词是李景隆第一次接触,但李景隆却听得很入迷,甚至细细地琢磨起了其中诸如“制造力”、“制造关系”的含义。
李景隆是个博学的,越琢磨越觉得入迷,琢磨了半晌,看向姜星火的眼神也不一样了。
李景隆忽然明白,朱棣为何如此相信姜星火说的那些,他觉得完全是无稽之谈的话语了。
如果不是姜星火能讲出这般微言大义的理论,有这个作为取信于朱棣的前提,换成任何一个正常人,恐怕都不会相信姜星火关于未来的预测吧?
而且,李景隆的心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一开始,朱棣安排他进入诏狱当耳目,李景隆觉得朱棣小题大做,而且就是在暗戳戳地整治他,实在是望之不似人君。
但随着朱高煦的这一番话,李景隆忽然觉得,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好事。
不仅能学到一门全新的学问,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在朱棣面前起到非是“曹国公”这个身份所起到的作用,如果姜星火被杀人灭口,他也会跟着倒霉;但如果姜星火的这套东西得到重视和应用,李景隆无异是会受益匪浅的。
故此,李景隆精神一振,等待着姜星火的解读。
朱高煦亦是非常恭谨地坐着,等着姜星火的指点。
“正如伱所说,所谓的田地制度,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制造关系在田地上的体现。”
“还是那三句话,也就是制造关系三要素。”
“第一,生产粮食的全部资料,如耕地、耕牛、种子这些归谁所有。”
“第二,生产粮食与拥有粮食的人相互间处于什么地位,是两者一体,还是互为主奴,亦或是雇主和佃农。”
“第三,粮食最终归谁分配。”
“自秦代以后,没有发生变革性的农业变革,也就是制造力没有巨大变化历朝历代,更化田地制度,缓解人地矛盾,继而稳定王朝税基来维持王朝寿命的延续,都是从制造关系的这三点来出发的。”
姜星火顿了顿,见两人听得都很认真,便继续说道。
“我想问问你们俩,依照现在大明的实际情况来看,你们是如何理解这三点的?”
“而你们理解现在的这三点,与过去唐宋元三朝时期的这三点,又有何具体区别?”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依次捋下去,你们才能真正理解唐宋元至今的所有田地制度更化。”
第44章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
“这”
朱高煦挠了挠大胡子,关于现在大明的田地制度,他倒是真不甚了解。
而知识渊博的李景隆,适时地接过话来,扮演好了朱棣交给他的捧哏角色。
“太祖高皇帝开国鼎业,定下的是继承自宋元的田地制度,也就是两田制。”
“大明的田地性质被分为官田和私田两种,其中官田约120余万顷,大概占七分之一,私田约720余万顷,占七分之六,总体上是民田多官田少的格局。”
李景隆顿了顿,复又说道:“官田的主要来源,其一是继承自元朝的官田,其二是对平定地方割据势力时籍没的田产譬如平伪吴王张士诚的时候,便尽籍伪吴权贵所有田产划为官田。苏、松、嘉、湖地区的恶富民豪,大多也因连坐罪,被没收了田产。”
所谓恶富民豪,嗯,其实就是自宋末传承至元末盘踞在苏、松、嘉、湖等府的本地士大夫家族。
“官田中除了皇室、藩王、勋贵等田产,还有屯田,分为军屯、商屯、民屯,后两者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全国各地的军屯,太祖高皇帝规定每亩收租一斗,其他的便用于卫所官军俸粮生活。”
“私田则由鱼鳞册统计,分总图和分图两种。分图以里甲为单位,再以若干里的分图汇总为乡为单位的总图,每十年更新一次。”
李景隆思考了片刻,说道:“如果按第一点,生产粮食的全部资料,如耕地、耕牛、种子这些归谁所有来算的话.大明的官田属于国家所有,分给皇室、藩王、勋贵、军队使用,而私田则属于农夫或地主。”
“第二点,生产粮食与拥有粮食的人相互间处于什么地位,则是地主与佃农,以及自耕农,两者皆有。第三点粮食最终归谁分配,也根据第二点而产生。”
姜星火点了点头,他说的很详细,显然是个有知识的公子哥,并非是单纯的秦淮飘客。
而朱高煦此时,显然对李景隆的态度也有了一些改观。
朱高煦心道:“没想到李景隆打仗不行,其他的东西倒是懂得还不少。”
“你说的很好,那我接下来按朝代的区别,简要讲讲唐朝、宋朝、元朝的这三点,你们听一听,跟现在有什么区别,由此来理解田地制度的演进。”
姜星火缓缓说道:“唐朝初期,关陇军功贵... -->>
“这就是为什么朕如此重视姜星火,要亲自带着忠义卫大搜南京城。”
“一方面,姜星火的讲授的《国运论》,决不可为世人知晓。”
“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找到姜星火,然后让你亲耳听到这些东西,对你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
朱高炽一时有些惶恐地说道:“父皇.”
朱棣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不必多说,朕心头自有计较,接着听下去吧。”
父子两人的对话,并没有被文吏记录下来,而斜签着屁股坐在最外侧的纪纲,则变得若有所思了起来。
“看来,陛下同样重视大皇子殿下啊。”纪纲心头暗暗想道。
“高羽,你回答的很好,不愧是我的学生。”
姜星火从不吝啬于对学生进步的表扬,更何况,他回答的确实不错。
而两人身边的李景隆,此时看朱高煦的眼神,亦是跟见了鬼一样。
等等,这还是他认识的那个无双猛将朱高煦吗?
什么时候成文绉绉的秀才了?
而且,虽然有的名词是李景隆第一次接触,但李景隆却听得很入迷,甚至细细地琢磨起了其中诸如“制造力”、“制造关系”的含义。
李景隆是个博学的,越琢磨越觉得入迷,琢磨了半晌,看向姜星火的眼神也不一样了。
李景隆忽然明白,朱棣为何如此相信姜星火说的那些,他觉得完全是无稽之谈的话语了。
如果不是姜星火能讲出这般微言大义的理论,有这个作为取信于朱棣的前提,换成任何一个正常人,恐怕都不会相信姜星火关于未来的预测吧?
而且,李景隆的心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一开始,朱棣安排他进入诏狱当耳目,李景隆觉得朱棣小题大做,而且就是在暗戳戳地整治他,实在是望之不似人君。
但随着朱高煦的这一番话,李景隆忽然觉得,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好事。
不仅能学到一门全新的学问,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在朱棣面前起到非是“曹国公”这个身份所起到的作用,如果姜星火被杀人灭口,他也会跟着倒霉;但如果姜星火的这套东西得到重视和应用,李景隆无异是会受益匪浅的。
故此,李景隆精神一振,等待着姜星火的解读。
朱高煦亦是非常恭谨地坐着,等着姜星火的指点。
“正如伱所说,所谓的田地制度,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制造关系在田地上的体现。”
“还是那三句话,也就是制造关系三要素。”
“第一,生产粮食的全部资料,如耕地、耕牛、种子这些归谁所有。”
“第二,生产粮食与拥有粮食的人相互间处于什么地位,是两者一体,还是互为主奴,亦或是雇主和佃农。”
“第三,粮食最终归谁分配。”
“自秦代以后,没有发生变革性的农业变革,也就是制造力没有巨大变化历朝历代,更化田地制度,缓解人地矛盾,继而稳定王朝税基来维持王朝寿命的延续,都是从制造关系的这三点来出发的。”
姜星火顿了顿,见两人听得都很认真,便继续说道。
“我想问问你们俩,依照现在大明的实际情况来看,你们是如何理解这三点的?”
“而你们理解现在的这三点,与过去唐宋元三朝时期的这三点,又有何具体区别?”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依次捋下去,你们才能真正理解唐宋元至今的所有田地制度更化。”
第44章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
“这”
朱高煦挠了挠大胡子,关于现在大明的田地制度,他倒是真不甚了解。
而知识渊博的李景隆,适时地接过话来,扮演好了朱棣交给他的捧哏角色。
“太祖高皇帝开国鼎业,定下的是继承自宋元的田地制度,也就是两田制。”
“大明的田地性质被分为官田和私田两种,其中官田约120余万顷,大概占七分之一,私田约720余万顷,占七分之六,总体上是民田多官田少的格局。”
李景隆顿了顿,复又说道:“官田的主要来源,其一是继承自元朝的官田,其二是对平定地方割据势力时籍没的田产譬如平伪吴王张士诚的时候,便尽籍伪吴权贵所有田产划为官田。苏、松、嘉、湖地区的恶富民豪,大多也因连坐罪,被没收了田产。”
所谓恶富民豪,嗯,其实就是自宋末传承至元末盘踞在苏、松、嘉、湖等府的本地士大夫家族。
“官田中除了皇室、藩王、勋贵等田产,还有屯田,分为军屯、商屯、民屯,后两者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全国各地的军屯,太祖高皇帝规定每亩收租一斗,其他的便用于卫所官军俸粮生活。”
“私田则由鱼鳞册统计,分总图和分图两种。分图以里甲为单位,再以若干里的分图汇总为乡为单位的总图,每十年更新一次。”
李景隆思考了片刻,说道:“如果按第一点,生产粮食的全部资料,如耕地、耕牛、种子这些归谁所有来算的话.大明的官田属于国家所有,分给皇室、藩王、勋贵、军队使用,而私田则属于农夫或地主。”
“第二点,生产粮食与拥有粮食的人相互间处于什么地位,则是地主与佃农,以及自耕农,两者皆有。第三点粮食最终归谁分配,也根据第二点而产生。”
姜星火点了点头,他说的很详细,显然是个有知识的公子哥,并非是单纯的秦淮飘客。
而朱高煦此时,显然对李景隆的态度也有了一些改观。
朱高煦心道:“没想到李景隆打仗不行,其他的东西倒是懂得还不少。”
“你说的很好,那我接下来按朝代的区别,简要讲讲唐朝、宋朝、元朝的这三点,你们听一听,跟现在有什么区别,由此来理解田地制度的演进。”
姜星火缓缓说道:“唐朝初期,关陇军功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