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都市皇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本段泼水节习俗
傣国、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泼水节为“厚南”。所以泼水节是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标志。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傣历六月,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为新年元旦。中间叫“腕脑”,意为“空日”。每逢节日,都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众生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然后又将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妇女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为戏,于是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就开始了。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所以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说道:“宝贝弟弟,姐姐给泼水节"祝福":浴佛
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
本段泼水节"舞蹈":象脚舞和孔雀舞
优美的孔雀舞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本段泼水节"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灯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本段住在“孔雀之乡”的傣族
泼水节一瞥
我国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云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余县。居住山间平原地区,属亚热带气候。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傣族人口数为。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本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不尽相同。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文字改革。傣族的新年是泼水节。每年清明后第十天的清晨,人们便沐浴更衣,穿着鲜艳的服装,到佛寺浴佛听经,堆造沙塔,然后互相泼洒象征吉祥如意的水。相传,身上被泼水越多,新年里就越幸福。同时,赛龙舟、丢包、放火花、点孔明灯等活动非常热闹。入夜,人们仍纵情歌舞,笑声不绝。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傣族人大多居位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地区,雨量充沛,四季常春、盛产稻谷及甘蔗、樟脑、咖啡等多种经济作物,还有野象、犀牛、金丝猴、孔雀等珍禽异兽,被称为“孔雀之乡。”
本段周总理和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周总理)年画/宣传画
1961年4月13日~1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美丽的孔雀之乡——西双版纳景洪,和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泼水节。当年景洪交通闭塞。周总理乘飞机到达思茅后改乘汽车。澜沧江大桥正在建设中,只能乘渡船过江。人民共和国总理的到来,小城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怀抱鲜花拥向街道,拥向码头,用民族的最高礼节来迎接人民的总理。四月的西双版纳正是凤凰花盛开的季节。火红的凤凰花树下,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手持银盆与各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从此以后,西双版纳景洪在全国乃至世界逐渐出名,现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周总理在景洪期间,视察了热带作物研究所引种的橡胶园,鼓励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为把西双版纳建成祖国的第二大橡胶基地而努力。至今在春欢公园,又名曼听公园还有周总理的泼水铜像,屹立在公园大门内一百米左右。
本段文化保护
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你讲一下什么是泼水节。”
关于傣族的年节活动,《车里》一书中有段记载:“元旦之晨,所有贵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诣佛寺赕佛。妇女辈则各担水一挑,为佛洗尘,由顶至踵,淋漓尽致,泥佛几为之坍倒。浴佛之后民众便互相以水相浇,泼水戏之能能事”。这段记载虽不尽其祥,但已告诉人们,泼水是傣族过年时必须举行的一项活动。上文所说的“元旦”并非公历的1月1日,而是傣历新年来临之日。傣族传说上的日子之王,是一个善良、勇敢、与民众患难与共的英雄。傣族的六月新年、泼水、放高升等活动,都与这位日子之王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传说,远古时候,傣族居住的地方遭受一一场灾难。夏无雨,春无风,秋无艳阳,雨满冬。需晴不晴,需雨不雨,四季相淆,庄稼无法种,田荒地芜,人畜遭疫,人类面临灭顶之灾。那个被人们称为帕雅晚的人,见到如此光景,决心到天庭弄清原由,禀告天王英达提拉。他以4块木板作成翅膀,腾空而起,冲入天庭,将人间遇到的灾难报告了天王英达提拉。项达提瓣闻状一查,知道是负责掌管风、雷、电、雨、晴、阴的天神捧玛点达拉乍无视捧玛乍制定的旱、雨、冷三季之规,凭借广大神通,蓄意作乱。而这个捧玛点达拉乍,法术高明,众天神均对他无可奈何。为惩处这个乱施威的天神,英达提拉装扮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到捧玛点达拉乍家里去串姑娘。被捧玛点达拉乍长期禁闭在深宫中的7位女儿,对这位英俊伙子一见钟情。英达提拉便将捧玛点达拉乍降灾人间,使人类面临灭顶之灾的实情相告,7位平日已对父王心情愤懑的善良姑娘,决心大义灭亲,拯救人类。她们天天围在父王身边撒娇,探查他的生死秘诀。面对娇女,捧玛点达拉乍终于吐露了秘密:他不怕刀砍、箭射、也不怕火烧水淹,怕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做成"弓赛宰"("弓"为弓、"赛"为弦,"宰"为心,意为"心弦弓")。姑娘们探得秘密之后,将自己的父亲灌得酩酊大醉,乘机剪下他的一撮头发,制作了一张“弓赛宰”(直译为心弦弓,褛必弦弓),他们刚把弓弦对准捧玛点达拉乍的脖子,他的头颅便倏然而落。然而捧玛点达拉乍的头是只魔头,落地喷头,火势冲天。7位姑娘见状,不顾安危扑向头颅抱于怀中,魔火顿灭。为扑灭魔火,7位姑娘只好将魔头抱在怀中,不断轮换,直到头颅腐烂。姐妹每轮换一次,便互相泼一次水冲洗身上污迹,消除遗臭。捧玛点达拉乍死后,树鲁巴的麻哈捧重修历法,执掌风雨,使人间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
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本段泼水节习俗
傣国、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泼水节为“厚南”。所以泼水节是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标志。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傣历六月,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为新年元旦。中间叫“腕脑”,意为“空日”。每逢节日,都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众生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然后又将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妇女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为戏,于是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就开始了。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所以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说道:“宝贝弟弟,姐姐给泼水节"祝福":浴佛
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
本段泼水节"舞蹈":象脚舞和孔雀舞
优美的孔雀舞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本段泼水节"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灯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本段住在“孔雀之乡”的傣族
泼水节一瞥
我国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云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余县。居住山间平原地区,属亚热带气候。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傣族人口数为。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本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不尽相同。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文字改革。傣族的新年是泼水节。每年清明后第十天的清晨,人们便沐浴更衣,穿着鲜艳的服装,到佛寺浴佛听经,堆造沙塔,然后互相泼洒象征吉祥如意的水。相传,身上被泼水越多,新年里就越幸福。同时,赛龙舟、丢包、放火花、点孔明灯等活动非常热闹。入夜,人们仍纵情歌舞,笑声不绝。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傣族人大多居位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地区,雨量充沛,四季常春、盛产稻谷及甘蔗、樟脑、咖啡等多种经济作物,还有野象、犀牛、金丝猴、孔雀等珍禽异兽,被称为“孔雀之乡。”
本段周总理和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周总理)年画/宣传画
1961年4月13日~1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美丽的孔雀之乡——西双版纳景洪,和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泼水节。当年景洪交通闭塞。周总理乘飞机到达思茅后改乘汽车。澜沧江大桥正在建设中,只能乘渡船过江。人民共和国总理的到来,小城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怀抱鲜花拥向街道,拥向码头,用民族的最高礼节来迎接人民的总理。四月的西双版纳正是凤凰花盛开的季节。火红的凤凰花树下,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手持银盆与各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从此以后,西双版纳景洪在全国乃至世界逐渐出名,现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周总理在景洪期间,视察了热带作物研究所引种的橡胶园,鼓励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为把西双版纳建成祖国的第二大橡胶基地而努力。至今在春欢公园,又名曼听公园还有周总理的泼水铜像,屹立在公园大门内一百米左右。
本段文化保护
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你讲一下什么是泼水节。”
关于傣族的年节活动,《车里》一书中有段记载:“元旦之晨,所有贵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诣佛寺赕佛。妇女辈则各担水一挑,为佛洗尘,由顶至踵,淋漓尽致,泥佛几为之坍倒。浴佛之后民众便互相以水相浇,泼水戏之能能事”。这段记载虽不尽其祥,但已告诉人们,泼水是傣族过年时必须举行的一项活动。上文所说的“元旦”并非公历的1月1日,而是傣历新年来临之日。傣族传说上的日子之王,是一个善良、勇敢、与民众患难与共的英雄。傣族的六月新年、泼水、放高升等活动,都与这位日子之王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传说,远古时候,傣族居住的地方遭受一一场灾难。夏无雨,春无风,秋无艳阳,雨满冬。需晴不晴,需雨不雨,四季相淆,庄稼无法种,田荒地芜,人畜遭疫,人类面临灭顶之灾。那个被人们称为帕雅晚的人,见到如此光景,决心到天庭弄清原由,禀告天王英达提拉。他以4块木板作成翅膀,腾空而起,冲入天庭,将人间遇到的灾难报告了天王英达提拉。项达提瓣闻状一查,知道是负责掌管风、雷、电、雨、晴、阴的天神捧玛点达拉乍无视捧玛乍制定的旱、雨、冷三季之规,凭借广大神通,蓄意作乱。而这个捧玛点达拉乍,法术高明,众天神均对他无可奈何。为惩处这个乱施威的天神,英达提拉装扮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到捧玛点达拉乍家里去串姑娘。被捧玛点达拉乍长期禁闭在深宫中的7位女儿,对这位英俊伙子一见钟情。英达提拉便将捧玛点达拉乍降灾人间,使人类面临灭顶之灾的实情相告,7位平日已对父王心情愤懑的善良姑娘,决心大义灭亲,拯救人类。她们天天围在父王身边撒娇,探查他的生死秘诀。面对娇女,捧玛点达拉乍终于吐露了秘密:他不怕刀砍、箭射、也不怕火烧水淹,怕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做成"弓赛宰"("弓"为弓、"赛"为弦,"宰"为心,意为"心弦弓")。姑娘们探得秘密之后,将自己的父亲灌得酩酊大醉,乘机剪下他的一撮头发,制作了一张“弓赛宰”(直译为心弦弓,褛必弦弓),他们刚把弓弦对准捧玛点达拉乍的脖子,他的头颅便倏然而落。然而捧玛点达拉乍的头是只魔头,落地喷头,火势冲天。7位姑娘见状,不顾安危扑向头颅抱于怀中,魔火顿灭。为扑灭魔火,7位姑娘只好将魔头抱在怀中,不断轮换,直到头颅腐烂。姐妹每轮换一次,便互相泼一次水冲洗身上污迹,消除遗臭。捧玛点达拉乍死后,树鲁巴的麻哈捧重修历法,执掌风雨,使人间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