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顺治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多尔衮也被这些太监包围过。说实话,前明的太监伺候的就是比自己带来的强,有眼色。手边的茶水永远是温度适合的,靠垫也总是被调整到最舒服的状态,出门的时候披风是常备的,有什么事情一个眼神他们就能理解。可是,多尔衮一直牢记着前明太监干政的教训,又住在宫外,才没有被他们腐蚀。
“皇上可千万不要被那些太监给左右,这些阉人只知道欺上瞒下,贪赃枉法。”做为一个合格的叔父,多尔衮觉得自己很有提醒侄子的必要。
福临当然点头。前明并不是什么都是好的,南明那些无条件投降的文武官员,北京的这些投机取巧的太监,都是不能重用的。如果重用钱谦益这种人,定然会导致南方文人的不满,更何况,福临自己对这些人也是有些不屑的。
这种“坏事明朝,误江南数万之生灵”的“两朝领袖”,“在前朝则坏前朝,在今日必坏今日”。多尔衮似乎看出了他心里的想法,摸了摸他的头顶,道:“君子有君子的用法,小人也有小人的用法。你要记住,做为天子,有时候不得不用小人,比起君子来,小人才更好的控制。只是要小心,这世上,有真小人,也有伪君子。真小人倒是无碍,唯有伪君子,卑鄙无耻,这种人,千万不能重用。”
作者有话要说:
钱谦益有一次穿着一件奇怪的衣服,大领子小袖子,人家问他怎么穿这种款式,他说,大领子是纪念明朝,小袖子是象征清朝。别人便嘲笑他,不愧是“两朝领袖”。
另外,某溪不是专业写手啊,每天一更已经是极限了,真的。上班的地方离得远,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起床,晚上到家的时候也将近六点。然后我们两个还要做饭,一般吃完都要将近七点了,立刻就要坐到电脑前码字。这篇文码起来又格外辛苦,因为要查一堆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能日更,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啊!
所以,妹子们要有点耐心哦,每天一更,很快就会肥起来滴!
谢谢扔地雷的妹子们,抱抱~~
cassia扔了一颗地雷
年华虚度扔了一颗地雷
微观初扔了一颗地雷
第三十四章
李自成自缢而死,可又看不到他的尸体,有人说他是死了,有人说他是逃了,还有人说他出家做了和尚。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顺没有了领头人,一败涂地。
举朝欢庆。礼部也忙了起来。之前满洲实行的是奴隶制,也没有什么严格的礼仪,在努尔哈赤时期,那些善战的勇士经常将战利品赏赐给奴隶,而那些不会打仗的主子们往往穿的还不如奴隶好。对此,宁完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像努尔哈赤提出等级森严这个观念,满洲人这才开始制定起规则来,例如说,明确了什么等级的人该穿什么样的衣服等等。
这是一项繁复的工作,一直到现在还在进行中。礼部乘着多尔衮心情好的时候,送上了议定满洲文武官品级的折子。
多尔衮袖着折子来找福临,对这种繁琐的东西,他是一贯没有什么耐心。不过好在侄子好像不讨厌,多尔衮已经养成了习惯,礼部的议程几乎看都不看,统统交给福临。
福临倒是看得认真,拿着笔蘸了朱砂,一条条的批着。多尔衮也在他下首坐下,看自己的折子,一时间御书房里鸦雀无声。
礼部这次上的议程很多,不单单包括品级,还有诸王、贝勒、贝子、宗室和文武百官顶戴的样式,以及他们出行所用的仪驾,福临看得很是头大,好不容易才批完,丢下笔,长长的伸了个懒腰。
多尔衮从案上抬起头,笑道:“皇上是不是累了,要不要歇一歇?”
福临干脆从座位上跳下来,袖着本折子跑到他的身边:“叔父在看些什么呢?”
多尔衮也不瞒他,大大方方的把手中的奏折打开给他看:“又有一些人自称是明朝的皇子皇孙,一个跑去福建,一个跑去绍兴,都自立为王了。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皇上不必担心。”
福临笑嘻嘻的也把手上的折子亮给多尔衮看:“叔父,礼部提议让你做皇叔父摄政王呢,还有配套的仪驾,都写得好详细。朕已经准了。”
多尔衮心里一惊,忙接过折子,只见上面写得满满当当的,“一切大礼,如围猎出师、操验兵马、诸王、贝勒、贝子、公等聚集之所,礼部具启,传示聚集等候,其各官则视王所往,列班跪迎。侯王回,令诸王退则退,贝勒以下,送及王府门方退。其集侯各官跪迎如前。”
也就是说,除了亲王以及阿巴泰这种地位高的郡王以外,其他的人都要向多尔衮行叩头礼,这样的礼仪,比起皇帝来也不差什么了。要说不心动,那也是假的。多尔衮抬眼看了看福临,却见他笑得天真无邪,一副信任的表情,连一点点不满都看不出来,不由得有些感叹:这个孩子对自己是如此的依靠,更何况还有玉儿,如果自己真的答应做什么皇叔父摄政王,再摆架子的让百官跪迎,那朝廷上下,谁还会把这个孩子放在眼里?
&n... -->>
多尔衮也被这些太监包围过。说实话,前明的太监伺候的就是比自己带来的强,有眼色。手边的茶水永远是温度适合的,靠垫也总是被调整到最舒服的状态,出门的时候披风是常备的,有什么事情一个眼神他们就能理解。可是,多尔衮一直牢记着前明太监干政的教训,又住在宫外,才没有被他们腐蚀。
“皇上可千万不要被那些太监给左右,这些阉人只知道欺上瞒下,贪赃枉法。”做为一个合格的叔父,多尔衮觉得自己很有提醒侄子的必要。
福临当然点头。前明并不是什么都是好的,南明那些无条件投降的文武官员,北京的这些投机取巧的太监,都是不能重用的。如果重用钱谦益这种人,定然会导致南方文人的不满,更何况,福临自己对这些人也是有些不屑的。
这种“坏事明朝,误江南数万之生灵”的“两朝领袖”,“在前朝则坏前朝,在今日必坏今日”。多尔衮似乎看出了他心里的想法,摸了摸他的头顶,道:“君子有君子的用法,小人也有小人的用法。你要记住,做为天子,有时候不得不用小人,比起君子来,小人才更好的控制。只是要小心,这世上,有真小人,也有伪君子。真小人倒是无碍,唯有伪君子,卑鄙无耻,这种人,千万不能重用。”
作者有话要说:
钱谦益有一次穿着一件奇怪的衣服,大领子小袖子,人家问他怎么穿这种款式,他说,大领子是纪念明朝,小袖子是象征清朝。别人便嘲笑他,不愧是“两朝领袖”。
另外,某溪不是专业写手啊,每天一更已经是极限了,真的。上班的地方离得远,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起床,晚上到家的时候也将近六点。然后我们两个还要做饭,一般吃完都要将近七点了,立刻就要坐到电脑前码字。这篇文码起来又格外辛苦,因为要查一堆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能日更,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啊!
所以,妹子们要有点耐心哦,每天一更,很快就会肥起来滴!
谢谢扔地雷的妹子们,抱抱~~
cassia扔了一颗地雷
年华虚度扔了一颗地雷
微观初扔了一颗地雷
第三十四章
李自成自缢而死,可又看不到他的尸体,有人说他是死了,有人说他是逃了,还有人说他出家做了和尚。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顺没有了领头人,一败涂地。
举朝欢庆。礼部也忙了起来。之前满洲实行的是奴隶制,也没有什么严格的礼仪,在努尔哈赤时期,那些善战的勇士经常将战利品赏赐给奴隶,而那些不会打仗的主子们往往穿的还不如奴隶好。对此,宁完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像努尔哈赤提出等级森严这个观念,满洲人这才开始制定起规则来,例如说,明确了什么等级的人该穿什么样的衣服等等。
这是一项繁复的工作,一直到现在还在进行中。礼部乘着多尔衮心情好的时候,送上了议定满洲文武官品级的折子。
多尔衮袖着折子来找福临,对这种繁琐的东西,他是一贯没有什么耐心。不过好在侄子好像不讨厌,多尔衮已经养成了习惯,礼部的议程几乎看都不看,统统交给福临。
福临倒是看得认真,拿着笔蘸了朱砂,一条条的批着。多尔衮也在他下首坐下,看自己的折子,一时间御书房里鸦雀无声。
礼部这次上的议程很多,不单单包括品级,还有诸王、贝勒、贝子、宗室和文武百官顶戴的样式,以及他们出行所用的仪驾,福临看得很是头大,好不容易才批完,丢下笔,长长的伸了个懒腰。
多尔衮从案上抬起头,笑道:“皇上是不是累了,要不要歇一歇?”
福临干脆从座位上跳下来,袖着本折子跑到他的身边:“叔父在看些什么呢?”
多尔衮也不瞒他,大大方方的把手中的奏折打开给他看:“又有一些人自称是明朝的皇子皇孙,一个跑去福建,一个跑去绍兴,都自立为王了。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皇上不必担心。”
福临笑嘻嘻的也把手上的折子亮给多尔衮看:“叔父,礼部提议让你做皇叔父摄政王呢,还有配套的仪驾,都写得好详细。朕已经准了。”
多尔衮心里一惊,忙接过折子,只见上面写得满满当当的,“一切大礼,如围猎出师、操验兵马、诸王、贝勒、贝子、公等聚集之所,礼部具启,传示聚集等候,其各官则视王所往,列班跪迎。侯王回,令诸王退则退,贝勒以下,送及王府门方退。其集侯各官跪迎如前。”
也就是说,除了亲王以及阿巴泰这种地位高的郡王以外,其他的人都要向多尔衮行叩头礼,这样的礼仪,比起皇帝来也不差什么了。要说不心动,那也是假的。多尔衮抬眼看了看福临,却见他笑得天真无邪,一副信任的表情,连一点点不满都看不出来,不由得有些感叹:这个孩子对自己是如此的依靠,更何况还有玉儿,如果自己真的答应做什么皇叔父摄政王,再摆架子的让百官跪迎,那朝廷上下,谁还会把这个孩子放在眼里?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