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千金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论一首 方四十一首 灸法一首)
论曰∶夫饮有四,何谓?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之证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过多,水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汗不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其人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凡心下有水者,筑筑而悸,短气而恐,其人眩而癫。先寒即为虚,先热即为实。故水在于心,其人心下坚,筑筑短气,恶水而不欲饮。水在于肺,其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于脾,其夫病患卒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喜虚耳。脉偏弦者饮也,肺饮不弦,但喜喘短气。支饮亦喘而不能眠加短气,其脉平也。留饮形不发作,无热,脉微,烦满不能食,脉沉滑者留饮病。病有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嗽转甚。其人咳而不得卧,引项上痛,咳者如小儿掣 状。夫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其脉沉者,有留饮也。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大如手,病患肩息上引。此皆有溢饮在胸中。久者缺盆满,马刀肿有剧时,此为气饮所致也。膈上之病,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恶寒,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 剧,必有伏饮。病患一臂不遂,时复转移在一臂,其脉沉细,此非风也,必有饮在上焦。其脉虚者为微劳,营卫气不周故也,冬自瘥(一本作久久自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小半夏汤
病心腹虚冷游痰气上胸胁满,不下食呕逆者方。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橘皮(四两)
上三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心中急及心痛,纳桂心四两。若腹满痛,纳当归三两,羸弱及老人尤宜服之。一方用人参二两(仲景无橘皮、人参。)。
又方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桂心(三两) 甘草(一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甘草汤
治心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方。
甘草(二两) 桂心 白术(各三两) 茯苓(四两)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宿渍,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盒饭利。
十枣汤
治病悬饮者,若下后不可与也。凡上气汗出而咳者,此悬饮也。(方见本卷咳
小青龙汤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小青龙汤主之(方见本卷咳嗽篇中。)(范汪用大青龙汤)。
木防己汤
治膈间有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者,用此方。
木防己(三两) 桂心(二两) 人参(四两) 石膏(鸡子大十二枚)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发则复与,若不愈去石膏加茯苓四两,芒硝三合,微下利即愈。(一方不加茯苓。)
浓朴大黄汤
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久饮过度所致。其脉虚者必胸满,胸中有支饮,此方主之。
浓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四两)
上三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服,分二服。
呕家不渴,渴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又有先渴即呕者,此为水停心下,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汤
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目眩悸方。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
上三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温分再服。(胡洽不用茯苓,用桂心四两。)
五苓散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者,吐涎沫而癫眩,水也,此方主之。(方见前九卷伤寒上
椒目丸
治腹满,口干燥,此肠间有水气,此方主之。
椒目 木防己 大黄(各一两) 葶苈(二两)
上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后稍增,口中有津液止。渴者,加芒硝半两。
甘遂半夏汤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者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之。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 芍药(三枚) 甘草(一枚如指大, ?
上四味以蜜半升,纳二药汁合一升半,煎取八合,顿服之。
大茯苓汤
主胸中结痰饮 结,脐下弦满,呕逆不得食,亦主风水方。
茯苓 白术(各三两) 半夏 桂心 细辛(一作人参) 生姜(各四两) 橘皮 附子 当归(各二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服三剂。良。
茯苓汤
主胸膈痰满方。
茯苓(四两)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桂心(八两)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四服。冷极者加大附子四两,若气满者加槟榔三七枚。
大半夏汤
治冷痰饮 胸膈,中气不运方。
半夏(一升) 白术(三两) 茯苓 人参 甘草 桂心 附子(各二两) 生姜(八两)
上八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半夏汤
治痰饮 气吞酸方。
半夏 吴茱萸(各三两) 生姜(六两) 附子(一枚)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老少各半,日三。
干枣汤
治肿及支满 饮方。
大枣(十枚) 大戟 大黄 甘草 甘遂 黄芩(各一两) 芫花 荛花(各半两)
上八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分四服。空心服,以快下为度。
当归汤
治留饮宿食不消,腹中积聚转下方。
当归 人参 桂心 黄芩 甘草 芍药 芒硝(各二两) 大黄(四两) 泽泻 生姜(各三两 ?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痰饮饮食不消干呕方∶
人参 旋复花 橘皮 细辛(各一两) 泽泻 白术 杏仁 枳实(各一两) 茯苓 半夏生姜 柴胡 芍药(各三两)
上十三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日二。
治胸中痰饮肠中水鸣,食不消呕吐水方∶
槟榔(十二枚) 生姜 杏仁 白术(各四两) 半夏(八两) 茯苓(五两) 橘皮(三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吴茱萸汤
治胸中积冷,心嘈烦满汪汪。不下饮食,心胸应背痛方。
吴萸(三两) 半夏(四两) 人参 桂心(各二两) 甘草(一两) 生姜(三两) 大枣(二十枚)
>
(论一首 方四十一首 灸法一首)
论曰∶夫饮有四,何谓?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之证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过多,水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汗不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其人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凡心下有水者,筑筑而悸,短气而恐,其人眩而癫。先寒即为虚,先热即为实。故水在于心,其人心下坚,筑筑短气,恶水而不欲饮。水在于肺,其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于脾,其夫病患卒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喜虚耳。脉偏弦者饮也,肺饮不弦,但喜喘短气。支饮亦喘而不能眠加短气,其脉平也。留饮形不发作,无热,脉微,烦满不能食,脉沉滑者留饮病。病有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嗽转甚。其人咳而不得卧,引项上痛,咳者如小儿掣 状。夫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其脉沉者,有留饮也。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大如手,病患肩息上引。此皆有溢饮在胸中。久者缺盆满,马刀肿有剧时,此为气饮所致也。膈上之病,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恶寒,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 剧,必有伏饮。病患一臂不遂,时复转移在一臂,其脉沉细,此非风也,必有饮在上焦。其脉虚者为微劳,营卫气不周故也,冬自瘥(一本作久久自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小半夏汤
病心腹虚冷游痰气上胸胁满,不下食呕逆者方。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橘皮(四两)
上三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心中急及心痛,纳桂心四两。若腹满痛,纳当归三两,羸弱及老人尤宜服之。一方用人参二两(仲景无橘皮、人参。)。
又方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桂心(三两) 甘草(一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甘草汤
治心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方。
甘草(二两) 桂心 白术(各三两) 茯苓(四两)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宿渍,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盒饭利。
十枣汤
治病悬饮者,若下后不可与也。凡上气汗出而咳者,此悬饮也。(方见本卷咳
小青龙汤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小青龙汤主之(方见本卷咳嗽篇中。)(范汪用大青龙汤)。
木防己汤
治膈间有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者,用此方。
木防己(三两) 桂心(二两) 人参(四两) 石膏(鸡子大十二枚)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发则复与,若不愈去石膏加茯苓四两,芒硝三合,微下利即愈。(一方不加茯苓。)
浓朴大黄汤
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久饮过度所致。其脉虚者必胸满,胸中有支饮,此方主之。
浓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四两)
上三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服,分二服。
呕家不渴,渴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又有先渴即呕者,此为水停心下,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汤
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目眩悸方。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
上三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温分再服。(胡洽不用茯苓,用桂心四两。)
五苓散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者,吐涎沫而癫眩,水也,此方主之。(方见前九卷伤寒上
椒目丸
治腹满,口干燥,此肠间有水气,此方主之。
椒目 木防己 大黄(各一两) 葶苈(二两)
上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后稍增,口中有津液止。渴者,加芒硝半两。
甘遂半夏汤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者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之。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 芍药(三枚) 甘草(一枚如指大, ?
上四味以蜜半升,纳二药汁合一升半,煎取八合,顿服之。
大茯苓汤
主胸中结痰饮 结,脐下弦满,呕逆不得食,亦主风水方。
茯苓 白术(各三两) 半夏 桂心 细辛(一作人参) 生姜(各四两) 橘皮 附子 当归(各二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服三剂。良。
茯苓汤
主胸膈痰满方。
茯苓(四两)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桂心(八两)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四服。冷极者加大附子四两,若气满者加槟榔三七枚。
大半夏汤
治冷痰饮 胸膈,中气不运方。
半夏(一升) 白术(三两) 茯苓 人参 甘草 桂心 附子(各二两) 生姜(八两)
上八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半夏汤
治痰饮 气吞酸方。
半夏 吴茱萸(各三两) 生姜(六两) 附子(一枚)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老少各半,日三。
干枣汤
治肿及支满 饮方。
大枣(十枚) 大戟 大黄 甘草 甘遂 黄芩(各一两) 芫花 荛花(各半两)
上八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分四服。空心服,以快下为度。
当归汤
治留饮宿食不消,腹中积聚转下方。
当归 人参 桂心 黄芩 甘草 芍药 芒硝(各二两) 大黄(四两) 泽泻 生姜(各三两 ?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痰饮饮食不消干呕方∶
人参 旋复花 橘皮 细辛(各一两) 泽泻 白术 杏仁 枳实(各一两) 茯苓 半夏生姜 柴胡 芍药(各三两)
上十三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日二。
治胸中痰饮肠中水鸣,食不消呕吐水方∶
槟榔(十二枚) 生姜 杏仁 白术(各四两) 半夏(八两) 茯苓(五两) 橘皮(三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吴茱萸汤
治胸中积冷,心嘈烦满汪汪。不下饮食,心胸应背痛方。
吴萸(三两) 半夏(四两) 人参 桂心(各二两) 甘草(一两) 生姜(三两) 大枣(二十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