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三国之最强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依旧在曹操面前侃侃而谈。
听了洪通的狡辩,曹操一时间竟然有些无言以对,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不过曹操转念一想,像赵大郎、萧白浪这样的家伙,的确是死不足惜,没有什么值得可怜的地方。
再想到那些被太平道鼓动起来的百姓,曹操更是在心中喟然长叹了一声。若非朝局败坏若斯,民生败坏若斯,天下的百姓,又岂会那么容易就被太平道给蛊惑了过去?若不是因为黄巾之乱,天子恐怕这辈子都不会解除党锢。
以当今天子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脾性,等黄巾之乱被平定后,他好不容易才被遏止住的各种坏毛病,恐怕又要故态复萌了吧?好不容易才有了一点好转的朝局,恐怕又要继续朝着糜烂、败坏的方向发展了吧?
想到这里,曹操一下子就觉得索然无味起来,仿佛自己这段时间以来,所获得的一切的成绩,都是虚妄、无用的,一切努力,终将化作东流水,悄然逝去。突然之间,曹操感到有些意兴阑珊,仿佛生出了归隐田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念头。
不过,曹操很快便摇了摇头,将这些杂念甩出了脑海。毕竟,曹操除了是一位感情丰富的诗人以外,更是一位注重实干的政治家。他可不会像原复那样,给自己画一个美好的远景理想,然后就只知道两眼紧盯着远景发呆,一旦在现实中遇到挫折,发现理想很难实现的时候,便或是颓废或是激进起来。对于曹操而言,他不仅有自己在政治上的远景理想,更有将这种理想一步步的实现,尽力使现实无限趋近于理想的实干精神。
看到曹操坐在那里发了会呆,又自己摇了摇头,洪通忍不住出言问道:“不知曹都尉心中又有何感想?”
曹操哈哈一笑,站起身来,走到洪通的身边,弯下身去,在洪通的耳边悄悄的说道:“先贤荀卿曾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惜,这世上,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太少了。我还听人说,你们黄巾军中,盛传一首民谣,其中有一句就是‘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说实话,朝局败坏如此,我倒要感谢你们太平道的叛乱呢,若非是你们让当今天子感到了危机,他又怎么会解除党锢?若非你们诛除豪强,朝廷又怎么能掌控如此多的无主土地,重新分配给普通百姓?不过,我可不是要谢你这种人,我要谢的,是那千千万万被你们巧言蛊惑,为了你们的野心而拼死搏杀的百姓。”
说完,曹操站起身来,喝令狱吏将洪通带走。临走前,洪通也是仰天大笑,道:“非也,非也,虽然我等的确用心不良,但是天下的百姓,又岂会单单为我们的野心而拼杀?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战!”
案情既然已经问明白了,紧接下来的,便是对此案的判决了。
毫无疑问,洪通作为谋逆一案的主谋,被判处了枭首之刑。
而陈丈八被谋害一案,元凶萧白浪因为指认洪通有功,被豁免了死刑,改判为流徙边郡,充当“候”,也就是巡逻站岗的士兵。
赵大郎做为最主要的从犯,则被判处了弃市之刑。因为萧白浪虽然是本案的主谋,但是具体组织杀人行动的,却是赵大郎。按照秦汉时代的法律,这种罪行本要被处以磔刑——也就是先砍断四肢再砍掉脑袋,并且悬首张尸以示众。但是,在汉代,磔刑已经渐渐被弃市(只砍头示众)所替代。
其余的从犯,除了赵六检举揭发洪通有功,被判处无罪释放外,其余几人,都被判处了“髡钳城旦舂”的徒刑,这种刑罚虽然比流徙边郡要重,但是好歹是在本县(或本郡)执行,不用背井离乡。
消息传出后,人人皆拍手称快,唯独赵大郎的母亲潘氏,当时就哭死了过去。儿媳宋兰芝那边,早就传来了离婚的要求,如今儿子又被判处了死刑,潘氏登时成了无依无靠,举目无亲的可怜人。
而当正一道得知了消息之后,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在孙道姑的一番花言巧语之下,本就对报应轮回说深信不疑的潘氏,愈发相信自己此生的悲惨遭遇,是前世的孽缘所致,从此彻底拜入了正一道的门下,为自己的来生修福报,也好为故去的丈夫和儿子,减轻一些罪孽和惩罚。
时光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进入了二月,水渠的修建,暂时告一段落,虽然没能贯通清、漳二水,但是已经可以用来浇灌全县近半的土地。而剩下的工程,则将在农闲的时候,继续陆陆续续的进行,直到完工为止。
此时的曹操,已经忙得日不暇给,席不暇暖了。首先,给十余万屯民分配种子、耕牛、农具,就够他焦头烂额的了,其次,他身上还兼任着参军事的职务,卢植那边的军务,他也要时常帮忙谋划。
幸好,在屯营的政务方面,有刘备出力帮忙,而在军务的谋划方面,更有张郃襄助,这才多少减轻了一点曹操的负担。
不过,无论是刘备也好,张郃也罢,他们都是曹操的同僚,而非心腹部属。如今曹操身为典农都尉,品秩两千石,地位与太守、相国相若,又管理着十余万人口的百姓——这个数目,随着卢植讨平张宝等人,还会继续增加——因此,没有信得过靠得住的属下怎么成?
之前,由于典农都尉这个职务初设,曹操还没来及的聘用掾属。而且,当时卢植的大军依然屯驻的广宗附近,有什么事务的话,可以直接向卢植开口借人,比如,在兴修水渠期间,除了负责管理各个屯营的官兵,是被直接划归典农都尉署之外,其余在工地上负责看管的官兵,全部是从军中直接抽调来的。
而今,卢植的大军即将进发,征讨盘踞在安平国信都城中的黄巾军,大军走后,曹操的典农都尉署,将直接掌握一支两千人左右的士兵,作为控制当地屯民的机动力量。这支部队,肯定需要一名心腹之人来掌控,那么,又该选用何人来担当此任呢?
曹操略微考虑了片刻之后,逐渐在心中圈定了一个人选,那就是夏侯惇。
曹氏与夏侯氏,都是沛国谯县的世家望族,而且,相传两家一个是汉相国曹参之后,一个则是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可谓是通家之好,并且世为婚姻。因此两家的子弟,甚至会直接以兄弟相称,这才有了曹操的父亲曹嵩,本是夏侯氏之后,过继给曹腾做养子才改姓曹的传言。
夏侯惇与曹操的年岁相差不多,略长于曹操。在少年的时候,就以勇力而闻名乡里。夏侯惇十四岁那年,拜师就学,结果有人出言侮辱他的老师,夏侯惇一怒之下,便把那人给杀了,由此而远近闻名。
曹操深知自己的这位兄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擅长治军,更难得的是,他虚心向学,为人清廉俭朴,身上颇有一股士人的风范。请他来广宗襄助自己,是最合适不过了。
想到这里,曹操又不由得想起了同宗的其他兄弟,里面倒也颇有几位材力雄壮之人,值此乱世,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何不将他们也一并举荐给朝廷?
不过,曹操随即想起了自家那几位兄弟对朝廷的态度,恐怕,想请他们出山,还是要费一点口舌的罢?
,依旧在曹操面前侃侃而谈。
听了洪通的狡辩,曹操一时间竟然有些无言以对,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不过曹操转念一想,像赵大郎、萧白浪这样的家伙,的确是死不足惜,没有什么值得可怜的地方。
再想到那些被太平道鼓动起来的百姓,曹操更是在心中喟然长叹了一声。若非朝局败坏若斯,民生败坏若斯,天下的百姓,又岂会那么容易就被太平道给蛊惑了过去?若不是因为黄巾之乱,天子恐怕这辈子都不会解除党锢。
以当今天子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脾性,等黄巾之乱被平定后,他好不容易才被遏止住的各种坏毛病,恐怕又要故态复萌了吧?好不容易才有了一点好转的朝局,恐怕又要继续朝着糜烂、败坏的方向发展了吧?
想到这里,曹操一下子就觉得索然无味起来,仿佛自己这段时间以来,所获得的一切的成绩,都是虚妄、无用的,一切努力,终将化作东流水,悄然逝去。突然之间,曹操感到有些意兴阑珊,仿佛生出了归隐田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念头。
不过,曹操很快便摇了摇头,将这些杂念甩出了脑海。毕竟,曹操除了是一位感情丰富的诗人以外,更是一位注重实干的政治家。他可不会像原复那样,给自己画一个美好的远景理想,然后就只知道两眼紧盯着远景发呆,一旦在现实中遇到挫折,发现理想很难实现的时候,便或是颓废或是激进起来。对于曹操而言,他不仅有自己在政治上的远景理想,更有将这种理想一步步的实现,尽力使现实无限趋近于理想的实干精神。
看到曹操坐在那里发了会呆,又自己摇了摇头,洪通忍不住出言问道:“不知曹都尉心中又有何感想?”
曹操哈哈一笑,站起身来,走到洪通的身边,弯下身去,在洪通的耳边悄悄的说道:“先贤荀卿曾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惜,这世上,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太少了。我还听人说,你们黄巾军中,盛传一首民谣,其中有一句就是‘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说实话,朝局败坏如此,我倒要感谢你们太平道的叛乱呢,若非是你们让当今天子感到了危机,他又怎么会解除党锢?若非你们诛除豪强,朝廷又怎么能掌控如此多的无主土地,重新分配给普通百姓?不过,我可不是要谢你这种人,我要谢的,是那千千万万被你们巧言蛊惑,为了你们的野心而拼死搏杀的百姓。”
说完,曹操站起身来,喝令狱吏将洪通带走。临走前,洪通也是仰天大笑,道:“非也,非也,虽然我等的确用心不良,但是天下的百姓,又岂会单单为我们的野心而拼杀?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战!”
案情既然已经问明白了,紧接下来的,便是对此案的判决了。
毫无疑问,洪通作为谋逆一案的主谋,被判处了枭首之刑。
而陈丈八被谋害一案,元凶萧白浪因为指认洪通有功,被豁免了死刑,改判为流徙边郡,充当“候”,也就是巡逻站岗的士兵。
赵大郎做为最主要的从犯,则被判处了弃市之刑。因为萧白浪虽然是本案的主谋,但是具体组织杀人行动的,却是赵大郎。按照秦汉时代的法律,这种罪行本要被处以磔刑——也就是先砍断四肢再砍掉脑袋,并且悬首张尸以示众。但是,在汉代,磔刑已经渐渐被弃市(只砍头示众)所替代。
其余的从犯,除了赵六检举揭发洪通有功,被判处无罪释放外,其余几人,都被判处了“髡钳城旦舂”的徒刑,这种刑罚虽然比流徙边郡要重,但是好歹是在本县(或本郡)执行,不用背井离乡。
消息传出后,人人皆拍手称快,唯独赵大郎的母亲潘氏,当时就哭死了过去。儿媳宋兰芝那边,早就传来了离婚的要求,如今儿子又被判处了死刑,潘氏登时成了无依无靠,举目无亲的可怜人。
而当正一道得知了消息之后,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在孙道姑的一番花言巧语之下,本就对报应轮回说深信不疑的潘氏,愈发相信自己此生的悲惨遭遇,是前世的孽缘所致,从此彻底拜入了正一道的门下,为自己的来生修福报,也好为故去的丈夫和儿子,减轻一些罪孽和惩罚。
时光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进入了二月,水渠的修建,暂时告一段落,虽然没能贯通清、漳二水,但是已经可以用来浇灌全县近半的土地。而剩下的工程,则将在农闲的时候,继续陆陆续续的进行,直到完工为止。
此时的曹操,已经忙得日不暇给,席不暇暖了。首先,给十余万屯民分配种子、耕牛、农具,就够他焦头烂额的了,其次,他身上还兼任着参军事的职务,卢植那边的军务,他也要时常帮忙谋划。
幸好,在屯营的政务方面,有刘备出力帮忙,而在军务的谋划方面,更有张郃襄助,这才多少减轻了一点曹操的负担。
不过,无论是刘备也好,张郃也罢,他们都是曹操的同僚,而非心腹部属。如今曹操身为典农都尉,品秩两千石,地位与太守、相国相若,又管理着十余万人口的百姓——这个数目,随着卢植讨平张宝等人,还会继续增加——因此,没有信得过靠得住的属下怎么成?
之前,由于典农都尉这个职务初设,曹操还没来及的聘用掾属。而且,当时卢植的大军依然屯驻的广宗附近,有什么事务的话,可以直接向卢植开口借人,比如,在兴修水渠期间,除了负责管理各个屯营的官兵,是被直接划归典农都尉署之外,其余在工地上负责看管的官兵,全部是从军中直接抽调来的。
而今,卢植的大军即将进发,征讨盘踞在安平国信都城中的黄巾军,大军走后,曹操的典农都尉署,将直接掌握一支两千人左右的士兵,作为控制当地屯民的机动力量。这支部队,肯定需要一名心腹之人来掌控,那么,又该选用何人来担当此任呢?
曹操略微考虑了片刻之后,逐渐在心中圈定了一个人选,那就是夏侯惇。
曹氏与夏侯氏,都是沛国谯县的世家望族,而且,相传两家一个是汉相国曹参之后,一个则是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可谓是通家之好,并且世为婚姻。因此两家的子弟,甚至会直接以兄弟相称,这才有了曹操的父亲曹嵩,本是夏侯氏之后,过继给曹腾做养子才改姓曹的传言。
夏侯惇与曹操的年岁相差不多,略长于曹操。在少年的时候,就以勇力而闻名乡里。夏侯惇十四岁那年,拜师就学,结果有人出言侮辱他的老师,夏侯惇一怒之下,便把那人给杀了,由此而远近闻名。
曹操深知自己的这位兄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擅长治军,更难得的是,他虚心向学,为人清廉俭朴,身上颇有一股士人的风范。请他来广宗襄助自己,是最合适不过了。
想到这里,曹操又不由得想起了同宗的其他兄弟,里面倒也颇有几位材力雄壮之人,值此乱世,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何不将他们也一并举荐给朝廷?
不过,曹操随即想起了自家那几位兄弟对朝廷的态度,恐怕,想请他们出山,还是要费一点口舌的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