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三国之最强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十七章设下香饵钓鳌鱼
第二天,羌胡联军在大河边上筑起了三层高台,王国带领诸部头领,登台歃血盟誓,相约一同抗击大汉,誓同进退,有二心者,人神共殛之。
歃血毕,众人请王国升帐而坐,其余诸人,各依地位、年齿,分两行坐定。韩约起身道:“如今我等虽奉王天平为盟主,然而,联军各部,职司不明,尊卑无序,又如何能抗击大汉?依我之见,当请王天平晋位为天平大元帅,开府治事,其余诸部首领,各称将军、校尉,听从大元帅的调遣,这样,才能令行禁止,团结一心,各位以为如何?”
诸部头领闻言,心里多少有些不情愿,这样一来,自己不就成了王国的部下、属臣?以前的盟主,大家认他,他才算是盟主,若是不认,他就什么都不是。所谓的联军,来去随意,大爷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约束力。对于盟主的命令,虽不至于公然抗命不遵,但是阳奉阴违,拖三拉四的情况,也时有存在。
这便是北宫玉做联军统帅做得苦的原因了。
而今,王国自称大元帅,开府治事,诸部首领为将军、校尉,这一套体系建立起来后,王国对诸部首领的约束力,可就大大加强了。无规矩不成方圆,而规矩一旦定下,王国管治起诸部首领来,便是名正言顺,任谁也挑不出错来。
尽管心中不情愿,但是,方才大家都已经歃血盟誓过了,“誓同进退,有二心者,人神共殛之”,这话可不是白说的。此时打退堂鼓,神灵会不会“殛之”很难说,但是毫无疑问,王国一定会将你“殛之”的。有了昨天血的教训,诸部首领哪还敢不开眼,站出来当出头鸟?
见诸部首领无人反对,韩约率先起身,拥立王国为天平大元帅,众人见状,也只能起身附和。
王国再三推辞,做足了样子,这才勉力答应了下来。接下来,他就按照早就定好的方案,开始分封各部首领。
以北宫玉为征汉将军(韩约露出了邪恶的笑容);宋建的官号没变,依然是平汉将军;以李文侯为镇凉将军;以颠吾为扶羌将军。
这四人,地位仅次于王国,可以视同副帅。其余的诸部首领,也各被封为将军、校尉等职务。
王国又以边允为元帅府长史,以韩约为元帅府司马。韩约原本的部众,则交由成公英率领,职务也从昭信校尉,升格为昭信将军。
有了这一系列的动作,王国终于把一盘散沙的羌胡联军,初步整合了起来。尽管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但是相比北宫玉时期,联军的凝聚力,已经有所增强了。
北宫玉也算是羌胡当中的人杰,难道他就想不出这套法子,而王国这个才具不见得就比北宫玉能高出多少的人,反而能做到?
首先来说,北宫玉的确想不到,或者说,他虽然有这个意愿,但却筹划不了这么具体、细致。而王国,则完全是靠韩约、边允来替他筹谋,才能做到这一步。
整个计划,基本是靠韩约一手策划出来的,边允则在一旁被动的帮忙补完——边允虽然不大主动向王国出谋献策,但如果是韩约有什么托付的话,他也没法推辞掉。
其次,北宫玉的实力不够。北宫玉是湟中义从胡的首领,然而,整个湟中义从胡,只有*百户人口,两千精骑。而湟中、令居两地的月氏胡,虽然与义从胡同出一源,但北宫玉毕竟不是月氏胡的首领,只能设法引月氏胡诸部为外援,却没法直接控制月氏胡诸部。
因此,面对羌、胡的诸部首领,北宫玉没法表现得太过强势,之前,他能够顺利成为联军统帅,一则是诸羌部族有求于他,二来也是因为颠吾的全力支持。但是,他若是因此就敢对诸羌部族采取强硬态度的话,那就等着联军散伙吧!
而王国却不同,他本身就是羌族豪酋,本部人马实力不俗,再加上韩约、边允的鼎力支持,又得到了金城本地汉人豪强的助力,有足够的实力可以镇住羌、胡各部。只要联军当中的羌、胡诸部不联合起来造他的反,仅凭一两个部族,根本无力与王国相抗衡。
后世新朝中宗皇帝曾有一句话,叫“打铁还须自身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会盟完毕,王国不敢再耽搁下去,当即汇集诸部兵马,先来与董卓决战。
自然,对于陇西、汉阳二郡的汉军,王国也不会没有防备。陇西方面,王国派宋建回枹罕,在守住联军在陇西剩下的唯一据点的同时,也可以从侧翼威胁陇西的汉军,让他们不敢轻易出动。
汉阳方面,王国派成宜驻守榆中,挡住汉军进入金城的道路,又留成公英防守允吾,居中调度,随时做好支援宋建、成宜的准备。
这种安排同样出自韩约之手。成宜出身于金城当地的汉人豪强,而在金城郡,东部的允吾、枝阳、金城、榆中四县,是汉人聚居之地,因此,让成宜去驻守榆中,刚好可以借助当地汉人豪强的势力,同时也可以稳定当地的人心。如果换一个羌族首领去,恐怕还没弄清楚情况,就被当地心向大汉的官吏、豪强给卖了!
而成公英,他不仅是韩约的心腹,而且通晓兵法,足智多谋。有他在允吾,韩约就不用怕联军主力外出的时候,又被什么人上演一出“月夜下允吾”的好戏了。
至于宋建,反正他的心思,早就全都放在经营枹罕上面了,就算勉强命他从征,怕也是三心二意,不会出全力。而宋建名义上,又是王国的“坚定盟友”,在眼下王国尚未真正把诸部联军统合起来的时候,他还需要借王国的虎皮,来威慑其他部族呢!因此,就算宋建出工不出力,王国也不能惩治他。因此,索性让宋建回去守枹罕,这样,他总该尽心尽力了吧?有了宋建的威胁,陇西的汉军可就别想进犯金城了。
安排好了大后方,就要考虑如何打败董卓了。按说,如今王国部下,有五万羌族联军,再加上月氏胡的一万二千人,足有六万之众。而董卓那边,据侦骑初步的打探,只有两万左右的兵力。从人数对比上讲,王国占有绝对的优势,想必打起董卓来,只需要鼠标一圈a过去,就可以赢了吧?
韩约却不这么看,他认为,羌、胡联军的战斗力,还没有完全被统合起来,这就等于一个人,叉开十根指头,去跟对方的一个拳头拼斗,除非你练过金刚指、九阴抓(大雾,否则,肯定要吃亏的。
韩约认为,董卓熟知羌情,对羌族诸部的战斗力,有着深刻的了解。正因为如此,董卓才会看不起联军的战斗力——若单论羌族部队的战斗力,那自然是不可小觑,只不过,诸羌部族之间,素有龃龉、冲突之处,想让他们真正联合起来,拧成一股绳,简直就是做春秋大梦!
只要董卓轻视联军的战力,那便大有文章可做,说不定,能一举将董卓,围杀在令居附近!
王国现在对韩约,可谓是言听计从,反正韩约身为元帅府司马,本就有代替主官调兵遣将的权力,因此,王国便把这场战役的安排、筹备工作,悉数委托给了韩约,自己只是画押、盖印而已。
韩约命北宫玉先回令居去,然后率领部众,假装向湟中地区撤退,并放出风声,说月氏胡已经与王国闹翻了,现在准备撤回湟中,作壁上观,不再插手汉、羌之间的战争。
>
第二十七章设下香饵钓鳌鱼
第二天,羌胡联军在大河边上筑起了三层高台,王国带领诸部头领,登台歃血盟誓,相约一同抗击大汉,誓同进退,有二心者,人神共殛之。
歃血毕,众人请王国升帐而坐,其余诸人,各依地位、年齿,分两行坐定。韩约起身道:“如今我等虽奉王天平为盟主,然而,联军各部,职司不明,尊卑无序,又如何能抗击大汉?依我之见,当请王天平晋位为天平大元帅,开府治事,其余诸部首领,各称将军、校尉,听从大元帅的调遣,这样,才能令行禁止,团结一心,各位以为如何?”
诸部头领闻言,心里多少有些不情愿,这样一来,自己不就成了王国的部下、属臣?以前的盟主,大家认他,他才算是盟主,若是不认,他就什么都不是。所谓的联军,来去随意,大爷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约束力。对于盟主的命令,虽不至于公然抗命不遵,但是阳奉阴违,拖三拉四的情况,也时有存在。
这便是北宫玉做联军统帅做得苦的原因了。
而今,王国自称大元帅,开府治事,诸部首领为将军、校尉,这一套体系建立起来后,王国对诸部首领的约束力,可就大大加强了。无规矩不成方圆,而规矩一旦定下,王国管治起诸部首领来,便是名正言顺,任谁也挑不出错来。
尽管心中不情愿,但是,方才大家都已经歃血盟誓过了,“誓同进退,有二心者,人神共殛之”,这话可不是白说的。此时打退堂鼓,神灵会不会“殛之”很难说,但是毫无疑问,王国一定会将你“殛之”的。有了昨天血的教训,诸部首领哪还敢不开眼,站出来当出头鸟?
见诸部首领无人反对,韩约率先起身,拥立王国为天平大元帅,众人见状,也只能起身附和。
王国再三推辞,做足了样子,这才勉力答应了下来。接下来,他就按照早就定好的方案,开始分封各部首领。
以北宫玉为征汉将军(韩约露出了邪恶的笑容);宋建的官号没变,依然是平汉将军;以李文侯为镇凉将军;以颠吾为扶羌将军。
这四人,地位仅次于王国,可以视同副帅。其余的诸部首领,也各被封为将军、校尉等职务。
王国又以边允为元帅府长史,以韩约为元帅府司马。韩约原本的部众,则交由成公英率领,职务也从昭信校尉,升格为昭信将军。
有了这一系列的动作,王国终于把一盘散沙的羌胡联军,初步整合了起来。尽管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但是相比北宫玉时期,联军的凝聚力,已经有所增强了。
北宫玉也算是羌胡当中的人杰,难道他就想不出这套法子,而王国这个才具不见得就比北宫玉能高出多少的人,反而能做到?
首先来说,北宫玉的确想不到,或者说,他虽然有这个意愿,但却筹划不了这么具体、细致。而王国,则完全是靠韩约、边允来替他筹谋,才能做到这一步。
整个计划,基本是靠韩约一手策划出来的,边允则在一旁被动的帮忙补完——边允虽然不大主动向王国出谋献策,但如果是韩约有什么托付的话,他也没法推辞掉。
其次,北宫玉的实力不够。北宫玉是湟中义从胡的首领,然而,整个湟中义从胡,只有*百户人口,两千精骑。而湟中、令居两地的月氏胡,虽然与义从胡同出一源,但北宫玉毕竟不是月氏胡的首领,只能设法引月氏胡诸部为外援,却没法直接控制月氏胡诸部。
因此,面对羌、胡的诸部首领,北宫玉没法表现得太过强势,之前,他能够顺利成为联军统帅,一则是诸羌部族有求于他,二来也是因为颠吾的全力支持。但是,他若是因此就敢对诸羌部族采取强硬态度的话,那就等着联军散伙吧!
而王国却不同,他本身就是羌族豪酋,本部人马实力不俗,再加上韩约、边允的鼎力支持,又得到了金城本地汉人豪强的助力,有足够的实力可以镇住羌、胡各部。只要联军当中的羌、胡诸部不联合起来造他的反,仅凭一两个部族,根本无力与王国相抗衡。
后世新朝中宗皇帝曾有一句话,叫“打铁还须自身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会盟完毕,王国不敢再耽搁下去,当即汇集诸部兵马,先来与董卓决战。
自然,对于陇西、汉阳二郡的汉军,王国也不会没有防备。陇西方面,王国派宋建回枹罕,在守住联军在陇西剩下的唯一据点的同时,也可以从侧翼威胁陇西的汉军,让他们不敢轻易出动。
汉阳方面,王国派成宜驻守榆中,挡住汉军进入金城的道路,又留成公英防守允吾,居中调度,随时做好支援宋建、成宜的准备。
这种安排同样出自韩约之手。成宜出身于金城当地的汉人豪强,而在金城郡,东部的允吾、枝阳、金城、榆中四县,是汉人聚居之地,因此,让成宜去驻守榆中,刚好可以借助当地汉人豪强的势力,同时也可以稳定当地的人心。如果换一个羌族首领去,恐怕还没弄清楚情况,就被当地心向大汉的官吏、豪强给卖了!
而成公英,他不仅是韩约的心腹,而且通晓兵法,足智多谋。有他在允吾,韩约就不用怕联军主力外出的时候,又被什么人上演一出“月夜下允吾”的好戏了。
至于宋建,反正他的心思,早就全都放在经营枹罕上面了,就算勉强命他从征,怕也是三心二意,不会出全力。而宋建名义上,又是王国的“坚定盟友”,在眼下王国尚未真正把诸部联军统合起来的时候,他还需要借王国的虎皮,来威慑其他部族呢!因此,就算宋建出工不出力,王国也不能惩治他。因此,索性让宋建回去守枹罕,这样,他总该尽心尽力了吧?有了宋建的威胁,陇西的汉军可就别想进犯金城了。
安排好了大后方,就要考虑如何打败董卓了。按说,如今王国部下,有五万羌族联军,再加上月氏胡的一万二千人,足有六万之众。而董卓那边,据侦骑初步的打探,只有两万左右的兵力。从人数对比上讲,王国占有绝对的优势,想必打起董卓来,只需要鼠标一圈a过去,就可以赢了吧?
韩约却不这么看,他认为,羌、胡联军的战斗力,还没有完全被统合起来,这就等于一个人,叉开十根指头,去跟对方的一个拳头拼斗,除非你练过金刚指、九阴抓(大雾,否则,肯定要吃亏的。
韩约认为,董卓熟知羌情,对羌族诸部的战斗力,有着深刻的了解。正因为如此,董卓才会看不起联军的战斗力——若单论羌族部队的战斗力,那自然是不可小觑,只不过,诸羌部族之间,素有龃龉、冲突之处,想让他们真正联合起来,拧成一股绳,简直就是做春秋大梦!
只要董卓轻视联军的战力,那便大有文章可做,说不定,能一举将董卓,围杀在令居附近!
王国现在对韩约,可谓是言听计从,反正韩约身为元帅府司马,本就有代替主官调兵遣将的权力,因此,王国便把这场战役的安排、筹备工作,悉数委托给了韩约,自己只是画押、盖印而已。
韩约命北宫玉先回令居去,然后率领部众,假装向湟中地区撤退,并放出风声,说月氏胡已经与王国闹翻了,现在准备撤回湟中,作壁上观,不再插手汉、羌之间的战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