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昌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引言
赛珍珠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有曾长期生活在普通的中国人之间。知识和阅历使得她了解到这一文化传统中妇女是没有地位的,这里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价值观念“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说法形象而残酷地道出了男女之间绝对的尊卑和主从关系,以及妇女的悲惨命运。在“夫为妻纲”的社会里,妇女根本就没有独立的人格,还谈什么社会地位?她们被幽禁在家庭的这个束缚女性的小天地里,默默的生,默默的死。赛珍珠的作品大地中的阿兰就是典型的封建社会妇女形象。作为同是女性的赛珍珠对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深表同情。但她并不认为她们生在这样的社会就应该忍受这样的痛苦,接受这样命运。相反她们应该认识到男女平等,积极反抗社会压迫,追求自由,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她笔下的西方文化接受者“桂兰”、富有抗争精神的“母亲”、追求自由并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吴夫人”这些封建社会的新女性想象正代表了她对封建社会妇女的期望。她希望这些勇于接受新思想,勇敢反抗并努力追求自由平等的新女性会给大多数正遭受封建社会凌辱、压迫和剥削的中国妇女以启迪,让她们早日从噩梦般的生活中走出来,重新开始真正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二、赛珍珠笔下的新女性形象
1、西方文化的接受者“桂兰”
在赛珍珠的处女作东风西风中“桂兰”这一主要角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中国典型的在封建社会下长大的女子,受封建礼教影响颇深,有浓重的封建思想。
她所认同的妇道思想是女人天生低人一等,对于一切,女人惟有无条件的接受,对公婆,对丈夫只能百依百顺,获得婆家和丈夫的宠爱是女人的最大快乐,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乃是女人应尽的义务。所以,当桂兰在洞房花烛夜听丈夫说,她是他的朋友而非奴隶或私人财产,要平等地对待她时,一时竟不知所措。此时的桂兰还不知“平等”为何物,更别说与丈夫做朋友。她的改变是在留美回国从医的丈夫的逐渐引导下才开始的。
当桂兰知道丈夫不喜欢小脚时很是惶恐,于是去求助于母亲。母亲痛苦之余略加考虑,只要能博得丈夫的欢欣,干什么都行,哪怕是放脚。由此可见,桂兰决定改变自己是为了讨丈夫的喜欢,但在丈夫的指导下,她学科学、学文化,夫妻间慢慢增进了了解,渐渐产生了感情。桂兰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认识到夫妻感情的重要和爱的不可缺少。这也为后来她接受哥嫂以及哥嫂的孩子奠定了基础。
从整体上看,桂兰是西方文化的接受者,她从丈夫那里得知,外国并不是野蛮的国度,外国人也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外国女人也是正常人并不是父母那一代人认为的那样奇异,她们和她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需要丈夫和孩子。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她对哥嫂及他们孩子的态度上。文章的结尾描述了桂兰对这个中西方人的结晶——她的侄子充满了期待,由此可见她在心里已经有所改变,不在是那个新婚之夜不知所措的桂兰了。她接受了西方的思想走出了封建礼教的阴影。虽然她当初改变的初衷是取悦于丈夫,但从客观上讲她还有进步的。这主要是与她的母亲以及同时期她身边的一些封建社会的女子相比。可以说桂兰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重要一步,这对妇女的解放有着重要的意义。
2、富有抗争精神的“母亲”
如果说桂兰是被动地接受西方文化,寻求自由、平等,那么赛珍珠笔下的“母亲”则是一个富有反抗精神,主动追求自由的女性。在母亲中我看到了一幅可以称作“女强人”的中国妇女画像。
赛珍珠笔下的“母亲”较富有抗争精神,也较多地表现出中国妇女的力量。“母亲”在小说中是的没名没姓的妇女,但她是赛珍珠所塑造的“最完美的”女性形象1。就和<愤怒的葡萄中的乔德大妈一样“母亲”坚忍不拔,勇敢地与命运抗争,在她身上透出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母亲”一开始就被置于生存的厄运之下。不过,生活虽然是同样的单调清苦,但“母亲”没有其他封建社会妇女那样的奴婢性格,不像她们那样逆来顺受。“母亲”有着倔强坚毅的个性,而且精力充沛。作为农民的妻子,她整天与丈夫在田里劳作,晚上还要操持家务,照顾丈夫和年迈的瞎婆婆,照料孩子,安顿牲口。瞎婆婆也是她的一个“孩子”一个更难打发的孩子,丈夫也被“母亲”当孩子看待。她就像母鸡一样整天护着她的小鸡们“母亲”起早摸黑,忙里忙外,不过,照顾家人定期生养孩子让她有一种母性的满足。可她丈夫性喜享乐,厌恶束缚他手脚的土地,一味地向往外边精彩的世界。她丈夫有一次为买件价格昂贵的长衫,抢走了“母亲”的陪嫁——三块银圆,造成了夫妻间的隔阂。终于,丈夫离家而去。“母亲”感到十分痛苦。虽然丈夫在家时也帮不上多大忙,但如果让邻居知道他出走,她就会被蒙上羞辱,况且“母亲”忙碌一天后,躺在床上,便感到寂寞难耐。
假使阿兰遭受了同样的厄运,一定一筹莫展。但“母亲”没有,她顽强的个性没有使她一蹶不振。她要与命运抗争,努力地活下去,为了孩子,为了婆婆。于是她开始编织谎言,声称丈夫在城里找到了工作,后有谎称丈夫已托人带回口信,等等。虽然“母亲”的故事越编越像,但“母亲”的苦水只有她自己知道。可见“母亲”的力量多么伟大,她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庭而且还要忍受丈夫背弃对她造成的伤害。她在日夜操劳和早晚的思念的双重压迫下变得骨瘦如柴,但她心藏希望,盼望丈夫新年返归。失望之余她为了打消左邻右舍的疑心,就请人写信,洋装高兴,好让人以为她不时地收到丈夫的来信来款。“母亲”在众人面前强颜欢笑,独自吞下苦水,但她还是坚强的活着。可见在男权主义的封建社会“母亲”是一个能在经济上独立的女性。
丈夫的出走最让她不能忍受的是她做母亲的权利被剥夺,给她带来的压抑感。只是在挫折面前“母亲”表现出越来越大的承受力和坚韧劲。她要争取自己的幸福。不到35岁的她向命运挑战。在“母亲”的积极主动的配合下,她与地主收租的管家苟合。但她因此而怀孕。她想过上吊,但为了不让孩子蒙羞她挺直腰杆,坚持活下去。丈夫离家出走5年后,她编造了丈夫的死讯,准备与管家开始新的生活。但管家已经对她不感兴趣。丈夫... -->>
一、引言
赛珍珠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有曾长期生活在普通的中国人之间。知识和阅历使得她了解到这一文化传统中妇女是没有地位的,这里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价值观念“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说法形象而残酷地道出了男女之间绝对的尊卑和主从关系,以及妇女的悲惨命运。在“夫为妻纲”的社会里,妇女根本就没有独立的人格,还谈什么社会地位?她们被幽禁在家庭的这个束缚女性的小天地里,默默的生,默默的死。赛珍珠的作品大地中的阿兰就是典型的封建社会妇女形象。作为同是女性的赛珍珠对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深表同情。但她并不认为她们生在这样的社会就应该忍受这样的痛苦,接受这样命运。相反她们应该认识到男女平等,积极反抗社会压迫,追求自由,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她笔下的西方文化接受者“桂兰”、富有抗争精神的“母亲”、追求自由并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吴夫人”这些封建社会的新女性想象正代表了她对封建社会妇女的期望。她希望这些勇于接受新思想,勇敢反抗并努力追求自由平等的新女性会给大多数正遭受封建社会凌辱、压迫和剥削的中国妇女以启迪,让她们早日从噩梦般的生活中走出来,重新开始真正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二、赛珍珠笔下的新女性形象
1、西方文化的接受者“桂兰”
在赛珍珠的处女作东风西风中“桂兰”这一主要角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中国典型的在封建社会下长大的女子,受封建礼教影响颇深,有浓重的封建思想。
她所认同的妇道思想是女人天生低人一等,对于一切,女人惟有无条件的接受,对公婆,对丈夫只能百依百顺,获得婆家和丈夫的宠爱是女人的最大快乐,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乃是女人应尽的义务。所以,当桂兰在洞房花烛夜听丈夫说,她是他的朋友而非奴隶或私人财产,要平等地对待她时,一时竟不知所措。此时的桂兰还不知“平等”为何物,更别说与丈夫做朋友。她的改变是在留美回国从医的丈夫的逐渐引导下才开始的。
当桂兰知道丈夫不喜欢小脚时很是惶恐,于是去求助于母亲。母亲痛苦之余略加考虑,只要能博得丈夫的欢欣,干什么都行,哪怕是放脚。由此可见,桂兰决定改变自己是为了讨丈夫的喜欢,但在丈夫的指导下,她学科学、学文化,夫妻间慢慢增进了了解,渐渐产生了感情。桂兰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认识到夫妻感情的重要和爱的不可缺少。这也为后来她接受哥嫂以及哥嫂的孩子奠定了基础。
从整体上看,桂兰是西方文化的接受者,她从丈夫那里得知,外国并不是野蛮的国度,外国人也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外国女人也是正常人并不是父母那一代人认为的那样奇异,她们和她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需要丈夫和孩子。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她对哥嫂及他们孩子的态度上。文章的结尾描述了桂兰对这个中西方人的结晶——她的侄子充满了期待,由此可见她在心里已经有所改变,不在是那个新婚之夜不知所措的桂兰了。她接受了西方的思想走出了封建礼教的阴影。虽然她当初改变的初衷是取悦于丈夫,但从客观上讲她还有进步的。这主要是与她的母亲以及同时期她身边的一些封建社会的女子相比。可以说桂兰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重要一步,这对妇女的解放有着重要的意义。
2、富有抗争精神的“母亲”
如果说桂兰是被动地接受西方文化,寻求自由、平等,那么赛珍珠笔下的“母亲”则是一个富有反抗精神,主动追求自由的女性。在母亲中我看到了一幅可以称作“女强人”的中国妇女画像。
赛珍珠笔下的“母亲”较富有抗争精神,也较多地表现出中国妇女的力量。“母亲”在小说中是的没名没姓的妇女,但她是赛珍珠所塑造的“最完美的”女性形象1。就和<愤怒的葡萄中的乔德大妈一样“母亲”坚忍不拔,勇敢地与命运抗争,在她身上透出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母亲”一开始就被置于生存的厄运之下。不过,生活虽然是同样的单调清苦,但“母亲”没有其他封建社会妇女那样的奴婢性格,不像她们那样逆来顺受。“母亲”有着倔强坚毅的个性,而且精力充沛。作为农民的妻子,她整天与丈夫在田里劳作,晚上还要操持家务,照顾丈夫和年迈的瞎婆婆,照料孩子,安顿牲口。瞎婆婆也是她的一个“孩子”一个更难打发的孩子,丈夫也被“母亲”当孩子看待。她就像母鸡一样整天护着她的小鸡们“母亲”起早摸黑,忙里忙外,不过,照顾家人定期生养孩子让她有一种母性的满足。可她丈夫性喜享乐,厌恶束缚他手脚的土地,一味地向往外边精彩的世界。她丈夫有一次为买件价格昂贵的长衫,抢走了“母亲”的陪嫁——三块银圆,造成了夫妻间的隔阂。终于,丈夫离家而去。“母亲”感到十分痛苦。虽然丈夫在家时也帮不上多大忙,但如果让邻居知道他出走,她就会被蒙上羞辱,况且“母亲”忙碌一天后,躺在床上,便感到寂寞难耐。
假使阿兰遭受了同样的厄运,一定一筹莫展。但“母亲”没有,她顽强的个性没有使她一蹶不振。她要与命运抗争,努力地活下去,为了孩子,为了婆婆。于是她开始编织谎言,声称丈夫在城里找到了工作,后有谎称丈夫已托人带回口信,等等。虽然“母亲”的故事越编越像,但“母亲”的苦水只有她自己知道。可见“母亲”的力量多么伟大,她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庭而且还要忍受丈夫背弃对她造成的伤害。她在日夜操劳和早晚的思念的双重压迫下变得骨瘦如柴,但她心藏希望,盼望丈夫新年返归。失望之余她为了打消左邻右舍的疑心,就请人写信,洋装高兴,好让人以为她不时地收到丈夫的来信来款。“母亲”在众人面前强颜欢笑,独自吞下苦水,但她还是坚强的活着。可见在男权主义的封建社会“母亲”是一个能在经济上独立的女性。
丈夫的出走最让她不能忍受的是她做母亲的权利被剥夺,给她带来的压抑感。只是在挫折面前“母亲”表现出越来越大的承受力和坚韧劲。她要争取自己的幸福。不到35岁的她向命运挑战。在“母亲”的积极主动的配合下,她与地主收租的管家苟合。但她因此而怀孕。她想过上吊,但为了不让孩子蒙羞她挺直腰杆,坚持活下去。丈夫离家出走5年后,她编造了丈夫的死讯,准备与管家开始新的生活。但管家已经对她不感兴趣。丈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