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长风无泪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亦舒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我的前半生是我在她那些的作品最喜欢的一部。亦舒的小说,非纯粹的言情小说,那些作品有不少的生活哲学,贴近生活,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并非为文字而文字,睿智理性,但非说教,我的前半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鲁迅是亦舒喜爱的作家,我的前半生里面的丈夫和妻子名字是涓生和子君,沿用他的小说伤逝人物的名字,是对他致予的敬意,也似将鲁迅笔下人物放在了现在的时代背景上,但细读下来,感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除了社会和时代背景截然不同,其反思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亦舒这部作品着墨更多的是子君在婚姻破裂之后的醒悟和自立的描写,是站在女性角度对现代社会现象中常见婚姻问题的解析和反思。亦舒用其惯用的洗练笔触和狡黠趣妙的对话将人物的个性和内心世界纤毫毕现,故事隐透着她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豁达乐观的积极精神,这是亦舒作品的精髓所在。
子君和涓生的分手,并不全都是涓生的错,一般婚姻的失败,双方都是负有责任,从某个角度来看,是他们的婚姻本身出现了问题,要不然第三者也是无法插足的,惜是子君在分手之后才能看清自身的不是之处,而周围的每个人都一早看到他们婚姻出现了问题,只有她仍浑浑噩噩,毫不知情,他人的旁敲侧击也觉察不出来。婚姻破裂之后,十三年安逸娇宠的子君,这已在婚姻生活里面钝化了的笼中鸟,方体会到现实中的人情冷暖,体验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在好朋友的帮助下,她逐渐适应了在激烈艰难的社会竞争中打拼,随着生活环境的变换,子君俨然成了另一人,焕然一新,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信的职业女性,在偶然的相遇中认识了翟有道,找到了她感情的归宿
亦舒的故事叙述,重点在主人公应对生活里事件的心理细节描写和心路蜕变的过程,读者在她活灵活现的叙述中,跟随故事的发展和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同样地也得到了一些对现实生活感悟和思考。
小说中子君回应老张的一句俏皮话:“我根本不要知道他想些什么,知道才可怕呢?”话虽如此,根本不要知道他想些什么,其实也是知道的,要不最终也不会走在一起,两个已尝沧桑的中年人,有些事情已无需摊开来讲。两个人有相知的默契,有些话也无需公仔画出肠,而对方不想说的也无需追根究底,有些事情知道并不等于代表了解,有时侯一些事情不知道反而更好些,有些事情是心知肚明但反而作罔顾不知,这些是现代人无奈的生存之道,也是现代生活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子君的好友唐晶,一精明强干的职业女性,却在办公室和家中都张贴着“难得糊涂”的条幅,不知是自嘲,还是作为信条,也许两种意味都有吧,有时侯我们一些难以做到的就挂在显目之处提醒自己。但是,有些感情并非就要怎么显露或用什么形式来证明,人与人之间,除了那句“亲密无间”还有“相敬如宾”尊重、信任是爱的基础,且不论爱情,就是普通的人与人之间相处一样,爱不等于束缚,有时侯彼此也要保留一点自我空间,米兰昆德拉说过:“没有隐私,爱情和友谊将是不可能”争吵也是一种沟通,但这种沟通方式往往难以掌握分寸,大多只是成了彼此不断的伤害,长远下去,感情反成为一种负担和厌倦。经验来自生活,有些道理我们都知道,但真正领会的时候还是亲身经历之后,有些经验是切肤之痛,最终不得不明白。
子君在一次干涉了工作伙伴张允信的私人生活,引起了冲突之后,方才所悟觉:“每个人都有一个弱点,一处铁门,一个伤口,我竟这般不懂事,偏偏去触动它,简直活得不耐烦。也许他应当比我更加怒恼,因为我逼他暴露真面目——老张一直掩饰得非常好。”这些是现代城市人际关系的经验之谈,亦舒的小说曾被誉为城市职业女性珍藏的宝典,也许就是这些。唐晶和子君的深厚友情,在唐晶的感情找到归宿时候,也由亲密转为淡淡的君子之交,子君其时颇有微言,但当她和翟有道的感情终成正果时,方才懂得唐晶那时候的心情,也理解了她的做法,有些心情和感觉我们总是要自己处于那阶段才能体会。那时候唐晶的友谊已经成为子君过于依赖的精神支持,但惟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走出困境,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也只是有限度的,也无法成为生活的支撑点,这也是亦舒揭示的生活哲理,也是她所提倡现代女性的自立自强自爱。
小说中主人公看见另一自己的梦,那个细节描写令人感触,子君自梦境见到了另一个绝望痛哭的自己,不由疑问:这是真正的我吗?而那两个自己都在梦里哭泣。人物自梦境见到了自己脆弱的另一面,我们也自书中看到现实生活的一些无奈和辛酸。所谓坚强,是现代人的外表,也是我们意愿中的自己,但,有些艰难的经历,过后回望当时的那个自己,才发觉,在那时候的所谓坚强其实是那么的茫然失措和孤独无助,也许和小说主人公际遇不一样,但现代城市中的我们一样曾有茫然无助的时刻和心情。
有些创口是永远存在的,就算是愈合了,也留下了伤痕,即便是子君在和翟有道的情感确定下来了,重新获得安稳感觉,往事是释然了,但阴影仍是无法驱散的。但对于前夫涓生,子君是淡然的态度:“报复?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这也是亦舒多部小说人物的共同点,淡然的处世态度,举重若轻,一切事情都似风清云淡,但那淡淡的数句其实已经隐含着多少辛酸和无奈。舒笔下的人物大多如若旁观者看待自身的事情,述说起来的冷静似是别人的故事般,这是亦舒惯用的文笔,有些轻轻淡淡的叙述,像是事过境迁之后的淡然,所有往事俱似烟消云散
子君前半生的故事圆满落幕了,也许悲剧性的结局能增加作品的艺术性,但亦舒笔下的故事结局大多是“花好月圆”的美好和幸运,是她的恻隐,为笔下的人物,也是为读者。那安慰和希望,是她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故此,曾有书评称她为“快乐的厌世人”冷酷的现实和悲哀只隐含在那些轻淡描述的过程,在故事尾声时,她总为乌云镀上了一道金边,留下一线希翼和一点慰藉。
亦舒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我的前半生是我在她那些的作品最喜欢的一部。亦舒的小说,非纯粹的言情小说,那些作品有不少的生活哲学,贴近生活,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并非为文字而文字,睿智理性,但非说教,我的前半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鲁迅是亦舒喜爱的作家,我的前半生里面的丈夫和妻子名字是涓生和子君,沿用他的小说伤逝人物的名字,是对他致予的敬意,也似将鲁迅笔下人物放在了现在的时代背景上,但细读下来,感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除了社会和时代背景截然不同,其反思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亦舒这部作品着墨更多的是子君在婚姻破裂之后的醒悟和自立的描写,是站在女性角度对现代社会现象中常见婚姻问题的解析和反思。亦舒用其惯用的洗练笔触和狡黠趣妙的对话将人物的个性和内心世界纤毫毕现,故事隐透着她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豁达乐观的积极精神,这是亦舒作品的精髓所在。
子君和涓生的分手,并不全都是涓生的错,一般婚姻的失败,双方都是负有责任,从某个角度来看,是他们的婚姻本身出现了问题,要不然第三者也是无法插足的,惜是子君在分手之后才能看清自身的不是之处,而周围的每个人都一早看到他们婚姻出现了问题,只有她仍浑浑噩噩,毫不知情,他人的旁敲侧击也觉察不出来。婚姻破裂之后,十三年安逸娇宠的子君,这已在婚姻生活里面钝化了的笼中鸟,方体会到现实中的人情冷暖,体验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在好朋友的帮助下,她逐渐适应了在激烈艰难的社会竞争中打拼,随着生活环境的变换,子君俨然成了另一人,焕然一新,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信的职业女性,在偶然的相遇中认识了翟有道,找到了她感情的归宿
亦舒的故事叙述,重点在主人公应对生活里事件的心理细节描写和心路蜕变的过程,读者在她活灵活现的叙述中,跟随故事的发展和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同样地也得到了一些对现实生活感悟和思考。
小说中子君回应老张的一句俏皮话:“我根本不要知道他想些什么,知道才可怕呢?”话虽如此,根本不要知道他想些什么,其实也是知道的,要不最终也不会走在一起,两个已尝沧桑的中年人,有些事情已无需摊开来讲。两个人有相知的默契,有些话也无需公仔画出肠,而对方不想说的也无需追根究底,有些事情知道并不等于代表了解,有时侯一些事情不知道反而更好些,有些事情是心知肚明但反而作罔顾不知,这些是现代人无奈的生存之道,也是现代生活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子君的好友唐晶,一精明强干的职业女性,却在办公室和家中都张贴着“难得糊涂”的条幅,不知是自嘲,还是作为信条,也许两种意味都有吧,有时侯我们一些难以做到的就挂在显目之处提醒自己。但是,有些感情并非就要怎么显露或用什么形式来证明,人与人之间,除了那句“亲密无间”还有“相敬如宾”尊重、信任是爱的基础,且不论爱情,就是普通的人与人之间相处一样,爱不等于束缚,有时侯彼此也要保留一点自我空间,米兰昆德拉说过:“没有隐私,爱情和友谊将是不可能”争吵也是一种沟通,但这种沟通方式往往难以掌握分寸,大多只是成了彼此不断的伤害,长远下去,感情反成为一种负担和厌倦。经验来自生活,有些道理我们都知道,但真正领会的时候还是亲身经历之后,有些经验是切肤之痛,最终不得不明白。
子君在一次干涉了工作伙伴张允信的私人生活,引起了冲突之后,方才所悟觉:“每个人都有一个弱点,一处铁门,一个伤口,我竟这般不懂事,偏偏去触动它,简直活得不耐烦。也许他应当比我更加怒恼,因为我逼他暴露真面目——老张一直掩饰得非常好。”这些是现代城市人际关系的经验之谈,亦舒的小说曾被誉为城市职业女性珍藏的宝典,也许就是这些。唐晶和子君的深厚友情,在唐晶的感情找到归宿时候,也由亲密转为淡淡的君子之交,子君其时颇有微言,但当她和翟有道的感情终成正果时,方才懂得唐晶那时候的心情,也理解了她的做法,有些心情和感觉我们总是要自己处于那阶段才能体会。那时候唐晶的友谊已经成为子君过于依赖的精神支持,但惟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走出困境,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也只是有限度的,也无法成为生活的支撑点,这也是亦舒揭示的生活哲理,也是她所提倡现代女性的自立自强自爱。
小说中主人公看见另一自己的梦,那个细节描写令人感触,子君自梦境见到了另一个绝望痛哭的自己,不由疑问:这是真正的我吗?而那两个自己都在梦里哭泣。人物自梦境见到了自己脆弱的另一面,我们也自书中看到现实生活的一些无奈和辛酸。所谓坚强,是现代人的外表,也是我们意愿中的自己,但,有些艰难的经历,过后回望当时的那个自己,才发觉,在那时候的所谓坚强其实是那么的茫然失措和孤独无助,也许和小说主人公际遇不一样,但现代城市中的我们一样曾有茫然无助的时刻和心情。
有些创口是永远存在的,就算是愈合了,也留下了伤痕,即便是子君在和翟有道的情感确定下来了,重新获得安稳感觉,往事是释然了,但阴影仍是无法驱散的。但对于前夫涓生,子君是淡然的态度:“报复?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这也是亦舒多部小说人物的共同点,淡然的处世态度,举重若轻,一切事情都似风清云淡,但那淡淡的数句其实已经隐含着多少辛酸和无奈。舒笔下的人物大多如若旁观者看待自身的事情,述说起来的冷静似是别人的故事般,这是亦舒惯用的文笔,有些轻轻淡淡的叙述,像是事过境迁之后的淡然,所有往事俱似烟消云散
子君前半生的故事圆满落幕了,也许悲剧性的结局能增加作品的艺术性,但亦舒笔下的故事结局大多是“花好月圆”的美好和幸运,是她的恻隐,为笔下的人物,也是为读者。那安慰和希望,是她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故此,曾有书评称她为“快乐的厌世人”冷酷的现实和悲哀只隐含在那些轻淡描述的过程,在故事尾声时,她总为乌云镀上了一道金边,留下一线希翼和一点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