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的闲话 (1/2)
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chunyu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古以来,最困扰世人的,恐怕就是“名”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从婴儿呱呱坠地起,就得起个名,直到呜呼哀哉,时刻带着这个标签。不管是美名或是骂名,默默无名者居多,流芳千古和遗臭万年的,也自是不少。
按家谱我是“春”字辈,上学前,一直沿用父亲给起的原名是“红”想必出生在文革最红火之时,用“红”字命名比较“髦得合时”吧。同窗同龄人里,诸如学东、卫东、振东等各种“东”比比皆是,名里镶嵌“红”字的,并不落下风。
后来,忘记具体何时,改名为春雨,与哥哥的春雷、姐姐的春香、春燕呼应,大概父亲认为,家族里自己这一支系就可满园春色、草长莺飞了。此生不能“大红大紫”估计与改名有重大瓜葛,该是命里注定的了。
随着年龄增长,发现同名的,还是不少。至少我注册本名于网络的邮箱、笔名,就忒费周折,别人也喜用“春雨”二字,为了不能重名,我虽用本名却不能,只能用chunyu来代替。与种种并非“附庸风雅”的“春雨”以示区别罢了。
每每有人因见“春雨”的名字,称我为姐姐、妹妹的,我就随意趣解,并不为意。
其实,春雨二字如果谐音去读,不过是“愚蠢”的倒置,我自以为,愚的古意,恰暗合我的“治愚之志”愚公移山的“愚”并非完全贬义。我虽爱惜虫豸,却不愿不屑于春字底下嬉闹。春意盎然并不必多我这个小虫,惊蛰般蛰伏后,平添些许“叫春”的喧嚣。
倒是杜甫的春夜喜雨里的句子,把“春雨”写的大雅,庶几绝尘而去。虽也可与自己名字牵强附会,却没有必然干系。因父亲半个世纪前,不过是只读了3年小学,或许并不知晓杜甫与那首诗呢。先打“雷"后下"雨",是父亲耳闻目睹的自然物候,大姐如花“香”二姐有“燕”来,是为旁证了吧。
给女儿起名时,确实废了点脑筋,千般思量、万般踌躇,无奈至极。想到她生在亥年卯月的辰时,正值一轮艳阳乍现。我不得毕生相伴个“红”字,就叫她红彤彤的“彤”吧。
上初中起,我看的封神演义等书起渐渐觉得那时的人名,很古怪有趣,姜太公道号叫“飞熊”坐骑是“四不像”三头六臂、莲花身的哪吒,长着翅膀的雷震子,三只眼的杨戬等等,单这些名字就匪夷所思。后来知道,秀才在汉代只能叫茂才,许州官叫田登,就让百姓放火不能点灯,就觉得虽滑稽可笑,却也可爱。
在读高中时,读教科书里,死记硬背后谙熟了青莲、东坡、聊斋等雅号,当时只是觉得好玩,并不深究,书生怕考的惯性使然。随年龄增长,才渐渐知道雅号不过是自称的,典籍里提及的有“谥号”者极少,小小个名字竟然有那么多花哨。理解了这些盖棺论定的御笔亲封,与固步自封的区别,与金子一样有不同的含金量的。
去了名胜古迹,也知道了那些“山中宰相”、“白衣卿相”们也喜欢在名字里做文章,花样翻新速度与技巧,比那些流传下来的文章,洋洋大观、仪态万般的。
例... -->>
自古以来,最困扰世人的,恐怕就是“名”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从婴儿呱呱坠地起,就得起个名,直到呜呼哀哉,时刻带着这个标签。不管是美名或是骂名,默默无名者居多,流芳千古和遗臭万年的,也自是不少。
按家谱我是“春”字辈,上学前,一直沿用父亲给起的原名是“红”想必出生在文革最红火之时,用“红”字命名比较“髦得合时”吧。同窗同龄人里,诸如学东、卫东、振东等各种“东”比比皆是,名里镶嵌“红”字的,并不落下风。
后来,忘记具体何时,改名为春雨,与哥哥的春雷、姐姐的春香、春燕呼应,大概父亲认为,家族里自己这一支系就可满园春色、草长莺飞了。此生不能“大红大紫”估计与改名有重大瓜葛,该是命里注定的了。
随着年龄增长,发现同名的,还是不少。至少我注册本名于网络的邮箱、笔名,就忒费周折,别人也喜用“春雨”二字,为了不能重名,我虽用本名却不能,只能用chunyu来代替。与种种并非“附庸风雅”的“春雨”以示区别罢了。
每每有人因见“春雨”的名字,称我为姐姐、妹妹的,我就随意趣解,并不为意。
其实,春雨二字如果谐音去读,不过是“愚蠢”的倒置,我自以为,愚的古意,恰暗合我的“治愚之志”愚公移山的“愚”并非完全贬义。我虽爱惜虫豸,却不愿不屑于春字底下嬉闹。春意盎然并不必多我这个小虫,惊蛰般蛰伏后,平添些许“叫春”的喧嚣。
倒是杜甫的春夜喜雨里的句子,把“春雨”写的大雅,庶几绝尘而去。虽也可与自己名字牵强附会,却没有必然干系。因父亲半个世纪前,不过是只读了3年小学,或许并不知晓杜甫与那首诗呢。先打“雷"后下"雨",是父亲耳闻目睹的自然物候,大姐如花“香”二姐有“燕”来,是为旁证了吧。
给女儿起名时,确实废了点脑筋,千般思量、万般踌躇,无奈至极。想到她生在亥年卯月的辰时,正值一轮艳阳乍现。我不得毕生相伴个“红”字,就叫她红彤彤的“彤”吧。
上初中起,我看的封神演义等书起渐渐觉得那时的人名,很古怪有趣,姜太公道号叫“飞熊”坐骑是“四不像”三头六臂、莲花身的哪吒,长着翅膀的雷震子,三只眼的杨戬等等,单这些名字就匪夷所思。后来知道,秀才在汉代只能叫茂才,许州官叫田登,就让百姓放火不能点灯,就觉得虽滑稽可笑,却也可爱。
在读高中时,读教科书里,死记硬背后谙熟了青莲、东坡、聊斋等雅号,当时只是觉得好玩,并不深究,书生怕考的惯性使然。随年龄增长,才渐渐知道雅号不过是自称的,典籍里提及的有“谥号”者极少,小小个名字竟然有那么多花哨。理解了这些盖棺论定的御笔亲封,与固步自封的区别,与金子一样有不同的含金量的。
去了名胜古迹,也知道了那些“山中宰相”、“白衣卿相”们也喜欢在名字里做文章,花样翻新速度与技巧,比那些流传下来的文章,洋洋大观、仪态万般的。
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