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开元天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日已向午,高大的天子便殿紫宸殿沐浴在正午的阳光下,一派金碧辉煌。大殿内也是阳光明媚,高大的盘龙柱上的盘龙被阳光映照得凹凸有致,盘龙张牙舞爪,怒目凸出,虬须飞扬,似乎吹一口气,它们就会从柱上腾身飞出,在殿中盘旋游弋,上下飞旋。
高力士蹑手蹑脚地进了大殿,身后跟着一个小太监,手上捧了几十本奏折,亦步亦趋地跟着高力士进来。
用过了午膳,明皇靠在榻上小憩了一阵,觉得神清气爽,看见高力士进来,后面的小太监手上捧了一大摞奏折,立刻坐直了身体,问道:“有要紧的么?”
高力士行礼之后,从小太监手上接过奏章,呈到明皇面前:“淮南大水,百姓死伤者众多,房屋倒塌无数。今洪水已退去,但灾民数目巨大,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无粮果腹,如不及时救济,恐后事难料。老奴已代陛下下旨,由国库中拨粮三十万担,即日发往淮南,赈济灾民。”
明皇点了点头:“朕知道了。”他又问道:“河西战事如何?”
“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有奏章在此,老奴不能决断,请圣上御览。”
明皇拿过奏章,扫了几眼,脸色便有些不好看了:“这个崔希逸,又是撤兵撤兵,朕要撤兵,还要他这个节度使做什么!”
他把奏章掷在一边,沉着脸不说话。这时,高晋捧来了一碗糖水,高力士接过来,双手送到明皇面前:“陛下请用。”
明皇接过糖水,脸色和缓了些,用金匙一口一口慢慢地喝着:“不是朕穷兵黩武,是吐蕃过于咄咄逼人,欺人太甚,一味地礼让迁就,到头来,吐蕃人就要骑到我大唐头上来为所欲为了。”
“如何回复崔希逸,请陛下明示。”
明皇放下碗:“让他见机行事,能和便和,不能和,自然兵戎相见。即便是撤兵,也时刻不可懈怠,做好戒备,一旦吐蕃起事,定当迎头痛击之,一定要把它打痛,让它今后再也不敢作乱。”
“老奴明白。”顿了一顿,高力士奏道:“陛下,还有一事,鸿胪寺今日来报,门下省侍中裴连城这几日病势沉重,可能不治。”
“啊-----!”明皇有些吃惊:“连城病重了?!”
“是,几天都不进水米了。”
明皇叹息一阵,说:“给崔希逸的旨意朕亲自来写,你代朕到裴连城家里去看看,顺便带几个最好的御医去。”
“是。”
“你现在就去,看了他,把他的情形回来告知朕。”
“是。”
到了裴府,裴夫人武氏亲自陪着高力士去看视了裴光庭。裴光庭眼神都已经散了,睡在塌上,有一口无一口地出气。高力士伏在他的耳边,叫了几声“裴大人——”裴光庭眼睛依然半睁半闭,一点反应都没有。
裴夫人说:“这个样子已经几天了,叫也叫不应,叫得紧了,略睁一睁眼,喂他羹水,半口也喂不进去。”
“圣上命老奴带了几名御医同来,可否请他们为裴相把把脉息?”
裴夫人摇了摇头:“就是神仙来了,怕是也救不回他了。”说着,泪水汨汨而下:“高将军,你说可怎么好?!”
裴夫人是武三思的女儿,高力士进宫之前,曾在武三思府上供事,与裴夫人早已相识,见她伤心落泪,也觉得心中惨然:“夫人不必担忧,有圣上恩宠,日后一切皆如同裴相在时一样,圣上绝不会亏待你们的。”
裴夫人擦干了眼泪:“世事难料,日后怎样,唯有听天由命而已。”说完,她转瞬目光,看定了高力士:“高将军,念在我家从前待你不薄的份上,你肯帮妾身一个忙么?”
“夫人请讲。”
“我家相爷去后,相位空虚,不知圣上心目中是何人替补?”
“这个,老奴不知。”
裴夫人顿一顿,然后说道:“有一个人,当得此任!”
“何人?”
“吏部侍郎李林甫。”
一时间,高力士无话可说,长安城坊间曾有过传闻,裴夫人武氏与李林甫有染,两个人卿卿我我,一有机会就搅在一起,甚至于不惧物议往来十分密切。春日一同出游踏青,冬日一同饮酒作乐。今天看来,果然言传不虚。高力士心中十分不了然:这裴夫人也忒性急了些,丈夫犹在病榻上奄奄待毙,她就急不可耐地为情人讨要官职来了。
见高力士低头默不作声,武氏又说道:“高将军,妾身实言相告,妾身谁人都信不过,谁人都不敢依靠。妾身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唯有哥奴身据要津,才能保得妾身和妾身一家一世平安。”
高力士避开了裴夫人灼灼的目光:“这个,老奴无权做主,不敢答复夫人。”
“高将军,两都之中谁人不知道,朝臣万千,只有你高将军才是当今圣上最信得过的人,你在圣上耳边说一句话,胜得过中书令、门下侍郎、尚书令三人合起来说十句!”
“夫人言重了。”
“高公公,不要以为妾身足不出户,对三内一无所知,有些事情,妾身可能比你还知道得多些!”
“拜相是国家大事,唯有圣上方能决断,每一任宰辅,都是他亲自考量亲自决断。老奴怎么能够越厨代庖取而代之?”
“你是做不得主,可是,你可以向圣上举荐哪!”
高力士苦笑道:“夫人,你想得太简单了。当今天子圣明烛照,大事要事了然在胸,岂能是一句话就能使他改变旨意的。他尤其看重的是三省遴选,尝有言:得一贤相,如同得一臂膀,是社稷之幸,是百姓之福,朝中有一贤相,朕便可高枕无忧,当个甩手皇帝,太平天子。历届相爷,无一不是他亲自物色,亲自选用,怎么可能听老奴几句话,就把事关天下安危的相位轻易相许呢?!”
... -->>
日已向午,高大的天子便殿紫宸殿沐浴在正午的阳光下,一派金碧辉煌。大殿内也是阳光明媚,高大的盘龙柱上的盘龙被阳光映照得凹凸有致,盘龙张牙舞爪,怒目凸出,虬须飞扬,似乎吹一口气,它们就会从柱上腾身飞出,在殿中盘旋游弋,上下飞旋。
高力士蹑手蹑脚地进了大殿,身后跟着一个小太监,手上捧了几十本奏折,亦步亦趋地跟着高力士进来。
用过了午膳,明皇靠在榻上小憩了一阵,觉得神清气爽,看见高力士进来,后面的小太监手上捧了一大摞奏折,立刻坐直了身体,问道:“有要紧的么?”
高力士行礼之后,从小太监手上接过奏章,呈到明皇面前:“淮南大水,百姓死伤者众多,房屋倒塌无数。今洪水已退去,但灾民数目巨大,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无粮果腹,如不及时救济,恐后事难料。老奴已代陛下下旨,由国库中拨粮三十万担,即日发往淮南,赈济灾民。”
明皇点了点头:“朕知道了。”他又问道:“河西战事如何?”
“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有奏章在此,老奴不能决断,请圣上御览。”
明皇拿过奏章,扫了几眼,脸色便有些不好看了:“这个崔希逸,又是撤兵撤兵,朕要撤兵,还要他这个节度使做什么!”
他把奏章掷在一边,沉着脸不说话。这时,高晋捧来了一碗糖水,高力士接过来,双手送到明皇面前:“陛下请用。”
明皇接过糖水,脸色和缓了些,用金匙一口一口慢慢地喝着:“不是朕穷兵黩武,是吐蕃过于咄咄逼人,欺人太甚,一味地礼让迁就,到头来,吐蕃人就要骑到我大唐头上来为所欲为了。”
“如何回复崔希逸,请陛下明示。”
明皇放下碗:“让他见机行事,能和便和,不能和,自然兵戎相见。即便是撤兵,也时刻不可懈怠,做好戒备,一旦吐蕃起事,定当迎头痛击之,一定要把它打痛,让它今后再也不敢作乱。”
“老奴明白。”顿了一顿,高力士奏道:“陛下,还有一事,鸿胪寺今日来报,门下省侍中裴连城这几日病势沉重,可能不治。”
“啊-----!”明皇有些吃惊:“连城病重了?!”
“是,几天都不进水米了。”
明皇叹息一阵,说:“给崔希逸的旨意朕亲自来写,你代朕到裴连城家里去看看,顺便带几个最好的御医去。”
“是。”
“你现在就去,看了他,把他的情形回来告知朕。”
“是。”
到了裴府,裴夫人武氏亲自陪着高力士去看视了裴光庭。裴光庭眼神都已经散了,睡在塌上,有一口无一口地出气。高力士伏在他的耳边,叫了几声“裴大人——”裴光庭眼睛依然半睁半闭,一点反应都没有。
裴夫人说:“这个样子已经几天了,叫也叫不应,叫得紧了,略睁一睁眼,喂他羹水,半口也喂不进去。”
“圣上命老奴带了几名御医同来,可否请他们为裴相把把脉息?”
裴夫人摇了摇头:“就是神仙来了,怕是也救不回他了。”说着,泪水汨汨而下:“高将军,你说可怎么好?!”
裴夫人是武三思的女儿,高力士进宫之前,曾在武三思府上供事,与裴夫人早已相识,见她伤心落泪,也觉得心中惨然:“夫人不必担忧,有圣上恩宠,日后一切皆如同裴相在时一样,圣上绝不会亏待你们的。”
裴夫人擦干了眼泪:“世事难料,日后怎样,唯有听天由命而已。”说完,她转瞬目光,看定了高力士:“高将军,念在我家从前待你不薄的份上,你肯帮妾身一个忙么?”
“夫人请讲。”
“我家相爷去后,相位空虚,不知圣上心目中是何人替补?”
“这个,老奴不知。”
裴夫人顿一顿,然后说道:“有一个人,当得此任!”
“何人?”
“吏部侍郎李林甫。”
一时间,高力士无话可说,长安城坊间曾有过传闻,裴夫人武氏与李林甫有染,两个人卿卿我我,一有机会就搅在一起,甚至于不惧物议往来十分密切。春日一同出游踏青,冬日一同饮酒作乐。今天看来,果然言传不虚。高力士心中十分不了然:这裴夫人也忒性急了些,丈夫犹在病榻上奄奄待毙,她就急不可耐地为情人讨要官职来了。
见高力士低头默不作声,武氏又说道:“高将军,妾身实言相告,妾身谁人都信不过,谁人都不敢依靠。妾身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唯有哥奴身据要津,才能保得妾身和妾身一家一世平安。”
高力士避开了裴夫人灼灼的目光:“这个,老奴无权做主,不敢答复夫人。”
“高将军,两都之中谁人不知道,朝臣万千,只有你高将军才是当今圣上最信得过的人,你在圣上耳边说一句话,胜得过中书令、门下侍郎、尚书令三人合起来说十句!”
“夫人言重了。”
“高公公,不要以为妾身足不出户,对三内一无所知,有些事情,妾身可能比你还知道得多些!”
“拜相是国家大事,唯有圣上方能决断,每一任宰辅,都是他亲自考量亲自决断。老奴怎么能够越厨代庖取而代之?”
“你是做不得主,可是,你可以向圣上举荐哪!”
高力士苦笑道:“夫人,你想得太简单了。当今天子圣明烛照,大事要事了然在胸,岂能是一句话就能使他改变旨意的。他尤其看重的是三省遴选,尝有言:得一贤相,如同得一臂膀,是社稷之幸,是百姓之福,朝中有一贤相,朕便可高枕无忧,当个甩手皇帝,太平天子。历届相爷,无一不是他亲自物色,亲自选用,怎么可能听老奴几句话,就把事关天下安危的相位轻易相许呢?!”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