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我成了大明勋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热门推荐:
沈忆宸一路前行来到宴会厅,内外看到起码不下百桌。
因为今日赴宴的除了众新科进士外,还有殿试的考试官、执事官、以及礼部陪同官员。
另外为了彰显对新科进士及殿试考试官们的看重,皇帝会钦命一员大臣作为其代表,前往“侍宴”。
关于大臣的身份,一般是“命武臣之尊者一人主其席”,意思就是不派文官主其席,而派武官。
只不过这可不是什么普通武将,他们远远不够格主持文人进士恩荣宴,而是指武将勋戚。
乙丑科恩荣宴被皇帝钦命的勋戚,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公张辅!
沈忆宸面对众大臣,并没有立刻行礼或者坐下,而是巍然屹立等待后续的数百名新科进士到齐,才一同向众大臣行礼。
“今日乃尔等庆功宴,就不用多礼了,只需尽情欢颜!”
吏部尚书王直站了出来,以读卷官代表身份,满脸笑容的向众新科进士们说了一句。
之所以王直为首,是因为赴恩荣宴的众读卷官中,内阁成员只来了陈循一个。
要知道正统朝时期,内阁并未对六部形成碾压,哪怕内阁首辅,也就跟吏部天官战个旗鼓相当。
遵循着“王不见王”的潜规则,恩荣宴杨溥就不方便露面了,否则谁主持宴席,就是个很大的礼仪问题。
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还是阁部之间的权利交锋。
甚至恩荣宴到了嘉靖朝期间,“侍宴”的勋戚地位也出现的争议。
那就是皇帝钦命武勋的时候,没有明确是“侍宴”,还是“主宴”。
武将勋戚本身地位就不低,哪怕土木堡之变后拉了,再加上皇帝指派的加成,代表着帝王意志,怎么可能屈居于文臣之下?
但嘉靖年间文官集团正处于争夺权利的高峰,那真是一点都不惯着皇帝,“大礼议”事件都敢硬刚,这种小问题算个毛,当然得以文臣为尊。
于是就这点屁事,争了十几年,座位如何摆放的旨意都下了几道。最终只得把居中的席位给撤掉,大家都不坐了,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由此可见,明朝中后期不衰落没天理了,朝政效率低下的令人发指!
……
“谢大冢宰。”
众新科进士一并行礼道谢,然后就按照殿试名次坐在自己桌上。
恩荣宴采用分席制,状元单独一桌,榜眼、探花共一席。其他新科进士就三到五人一席,所以整个宴会厅内外才会摆了不下百桌。
由于是纯粹的庆功宴,恩荣宴的气氛相对比较轻松,就算新科进士们有些许逾矩之举,高官大员们也不会在意,反而会其乐融融。
很多比较大胆的新科进士,纷纷从座位上起身,主动向吏部尚书王直敬酒,想要混个熟脸。
因为恩荣宴过后,新科进士除了三鼎甲稳进翰林院外,摆在其他人面前的只有两条出路。
一是参加翰林院的馆选考试,取中者称之为庶吉士,有跟三鼎甲同入翰林院进修的资格。
要知道明代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想要位极人臣执掌权利巅峰,那么翰林院就是必须要进入的“储相”之地。
所以入选庶吉士,对于新科进士们而言梦寐以求,荣耀不亚于中了三鼎甲。
如果馆选考试落选了,或者压根就不想当庶吉士,那么这群人就会被送入到六部、五寺、三法司、都察院等等职能部门去“观政”,称之为观政进士。
所谓“观政”,其实就相当于实习制度。
毕竟这群新科进士说穿了,大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你让他们直接去为官行政,那恐怕是一群祸害,立马就得朝政混乱。
进士观政时间据史料记载,洪武、永乐年间为半年,到了正统朝之后以三个月居多。
观政结束后,自然就是正式授官分配。绝大多数进士都想留在京师,以外放为畏途。
毕竟京官天然高外官一等,而且就算非翰林进不了内阁拜相,留在京师成为部院重臣的几率,也比外官高得多。
至于留任或者外放的决定权,将由吏部选用。抱着这种心思,敬酒讨好天官王直,也就不足为奇了。
旁人为仕途而奔波,萧彝跟商辂二人,却举着酒杯来到了沈忆宸这桌。
“向北,状元待遇就是好,你这一桌真显宽敞。”
面对萧彝的调侃,沈忆宸笑着回道:“你那一桌也就三人,难道还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商辂毕竟年长一些,性格相较于萧彝沉稳,并没有参与到打趣中来,而是认真说道:“向北,殿试过后你就要入仕翰林院了,不知为兄还能否有与你共事的机会。”
对于沈忆宸,商辂从那年冬至诗会开始,就由衷欣赏对方。
这段时间科举接触,更加确认沈忆宸无论是人品还是才学,都跟自己属志同道合之辈。
古代车马书信慢,如果无缘翰林院,甚至自己外放为官的话,那再次相见就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恩荣乃庆功宴,对于很多新科进士而言,何尝不是离别酒?
“二甲第一传胪,也有几率直授翰林院检讨,而且以商兄之才,馆选并无难处。”
对于商辂,沈忆宸同样很欣赏认可,历史上他就是三元及第,才学毋庸置疑。
翰林院馆选的公平性,是要远超殿试的,真正比学识水平,沈忆宸相信没几人能超过商辂,他必进翰林院!
“是啊,弘载兄,你乃二甲传胪,入翰林院不是难事。我就差远了,想要与你们步调一致,恐无甚希望了。”
“此言差矣,景纯你乃二甲十三,馆选同样几率很大,无需气馁。”
面对商辂的鼓励,萧彝却笑道:“弘载兄,我可没有气馁。在下出身寒门,能一步步走到金榜题名,结识尔等大才,早就心满意足。”
“无论来日如何,当不忘初心,以文载道立德、立功、立言!”
萧彝这番话语,也是激起了沈忆宸心中万般豪情,他举起酒杯道:“好,无论来日如何,在下祝诸兄前程似锦,不坠青云之志!”
“说得好,干!”
“干!”
三人举杯痛饮,与现场他人那般功利心态,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
可能在恩荣宴上,是众人还保留着学子赤诚、纯真的最后一日了吧。未来迎接他们的,就将是充满了尔虞我诈的官场了。
吏部尚书王直面对新科进士们的进酒,表现的很平易近人,来者不拒都举杯浅尝了一口。
不过说实话,几百名新科进士,怎么可能都留下印象,如此姿态也就是客气下而已。
日后吏部怎么选用,看的是考功司评定的观政成绩,王直是不会插手的。而且他身为吏部天官,也不可能去关注七品左右小官的任职。
新科进士们今日讨好举动,无非就是给自己个心理安慰。
只是在觥筹交错间,王直听到了下方沈忆宸几人的言语,恩荣宴上还能保持着少年郎的朝气,让他也不由想起了一些科举往事,内心情绪颇为感慨。
“状元公,你的这一番言语,也引得老夫聊发少年狂。”
“来,本官敬你一杯!”
王直此话一出,引得全场诧异,别人排队想要敬他酒都轮不上,堂堂吏部天官居然主动给后辈敬酒,真是属实罕见!
沈忆宸咋一听到也有些意外,按理说他也要给王直敬酒的。只不过看着众人都快把王直给团团围住了,只得暂且作罢,等过了这股风头后再自己上。
结果万万没想到,王直赏了个这么大的面子。
“大冢宰,晚生在您面前不敢称状元公,叫我向北就好。”
说完沈忆宸也举起酒杯道:“多谢大冢宰厚爱!”
两人一饮而尽,王直这番礼贤下士之举,还引得在场众人纷纷叫好。
这一幕放在贺平彦等人的眼中,就感觉有些不是滋味了。王直可是自己舅舅,不特别照顾一下也就算了,还给沈忆宸这么大的脸面,是怕这小子日后仕途走的不够快吗?
“平彦兄,大冢宰不会是想要拉拢沈忆宸吧,那岂不是相当于我们认输了?”
宋杰有些不明所以的问了句,万一沈忆宸日后成为自己人了,那相处的得有多尴尬。
“怎么可能,沈忆宸是阉党中人,文官群体会接受他吗?”
孙绍宗断然否认道,文官现在跟王振势不两立,沈忆宸是绝无可能洗白。
听到这话,贺平彦脸上表情不动神色,内心里面却无比鄙夷。
好歹也是外戚子弟,当朝国舅,怎么能蠢到这个地步,连最起码的政治斗争都不懂?
所谓的“汉贼不两立”,那是对于文人士子跟底层科道言官而言。真正爬到了殿阁、部院大臣,有几人会坚守这套士大夫精神?
王振是今天才开始专权吗?这几年下来怎么不见哪位朱衣大臣上疏弹劾一下他?
平常朝会碰面了,还不是满脸笑容的招呼客套,一团客气。
当然,哪怕贺平彦理解舅舅王直的做法,心中那股醋意嫉妒,依然压制不下。
沈忆宸此子,到底还要风光到几时?
风光到几时这个问题,恐怕就只有天知道了,但起码目前局势来看,沈忆宸可谓风光无限!
有了吏部尚书开这个头,其他官员也纷纷向沈忆宸敬酒喝了一杯。特别是礼部侍郎王英,拉着沈忆宸的手嘱咐良多,完全一副对待后辈子侄的态度。
除此之外,兵部尚书徐晞、户部侍郎奈亨等... -->>
热门推荐:
沈忆宸一路前行来到宴会厅,内外看到起码不下百桌。
因为今日赴宴的除了众新科进士外,还有殿试的考试官、执事官、以及礼部陪同官员。
另外为了彰显对新科进士及殿试考试官们的看重,皇帝会钦命一员大臣作为其代表,前往“侍宴”。
关于大臣的身份,一般是“命武臣之尊者一人主其席”,意思就是不派文官主其席,而派武官。
只不过这可不是什么普通武将,他们远远不够格主持文人进士恩荣宴,而是指武将勋戚。
乙丑科恩荣宴被皇帝钦命的勋戚,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公张辅!
沈忆宸面对众大臣,并没有立刻行礼或者坐下,而是巍然屹立等待后续的数百名新科进士到齐,才一同向众大臣行礼。
“今日乃尔等庆功宴,就不用多礼了,只需尽情欢颜!”
吏部尚书王直站了出来,以读卷官代表身份,满脸笑容的向众新科进士们说了一句。
之所以王直为首,是因为赴恩荣宴的众读卷官中,内阁成员只来了陈循一个。
要知道正统朝时期,内阁并未对六部形成碾压,哪怕内阁首辅,也就跟吏部天官战个旗鼓相当。
遵循着“王不见王”的潜规则,恩荣宴杨溥就不方便露面了,否则谁主持宴席,就是个很大的礼仪问题。
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还是阁部之间的权利交锋。
甚至恩荣宴到了嘉靖朝期间,“侍宴”的勋戚地位也出现的争议。
那就是皇帝钦命武勋的时候,没有明确是“侍宴”,还是“主宴”。
武将勋戚本身地位就不低,哪怕土木堡之变后拉了,再加上皇帝指派的加成,代表着帝王意志,怎么可能屈居于文臣之下?
但嘉靖年间文官集团正处于争夺权利的高峰,那真是一点都不惯着皇帝,“大礼议”事件都敢硬刚,这种小问题算个毛,当然得以文臣为尊。
于是就这点屁事,争了十几年,座位如何摆放的旨意都下了几道。最终只得把居中的席位给撤掉,大家都不坐了,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由此可见,明朝中后期不衰落没天理了,朝政效率低下的令人发指!
……
“谢大冢宰。”
众新科进士一并行礼道谢,然后就按照殿试名次坐在自己桌上。
恩荣宴采用分席制,状元单独一桌,榜眼、探花共一席。其他新科进士就三到五人一席,所以整个宴会厅内外才会摆了不下百桌。
由于是纯粹的庆功宴,恩荣宴的气氛相对比较轻松,就算新科进士们有些许逾矩之举,高官大员们也不会在意,反而会其乐融融。
很多比较大胆的新科进士,纷纷从座位上起身,主动向吏部尚书王直敬酒,想要混个熟脸。
因为恩荣宴过后,新科进士除了三鼎甲稳进翰林院外,摆在其他人面前的只有两条出路。
一是参加翰林院的馆选考试,取中者称之为庶吉士,有跟三鼎甲同入翰林院进修的资格。
要知道明代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想要位极人臣执掌权利巅峰,那么翰林院就是必须要进入的“储相”之地。
所以入选庶吉士,对于新科进士们而言梦寐以求,荣耀不亚于中了三鼎甲。
如果馆选考试落选了,或者压根就不想当庶吉士,那么这群人就会被送入到六部、五寺、三法司、都察院等等职能部门去“观政”,称之为观政进士。
所谓“观政”,其实就相当于实习制度。
毕竟这群新科进士说穿了,大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你让他们直接去为官行政,那恐怕是一群祸害,立马就得朝政混乱。
进士观政时间据史料记载,洪武、永乐年间为半年,到了正统朝之后以三个月居多。
观政结束后,自然就是正式授官分配。绝大多数进士都想留在京师,以外放为畏途。
毕竟京官天然高外官一等,而且就算非翰林进不了内阁拜相,留在京师成为部院重臣的几率,也比外官高得多。
至于留任或者外放的决定权,将由吏部选用。抱着这种心思,敬酒讨好天官王直,也就不足为奇了。
旁人为仕途而奔波,萧彝跟商辂二人,却举着酒杯来到了沈忆宸这桌。
“向北,状元待遇就是好,你这一桌真显宽敞。”
面对萧彝的调侃,沈忆宸笑着回道:“你那一桌也就三人,难道还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商辂毕竟年长一些,性格相较于萧彝沉稳,并没有参与到打趣中来,而是认真说道:“向北,殿试过后你就要入仕翰林院了,不知为兄还能否有与你共事的机会。”
对于沈忆宸,商辂从那年冬至诗会开始,就由衷欣赏对方。
这段时间科举接触,更加确认沈忆宸无论是人品还是才学,都跟自己属志同道合之辈。
古代车马书信慢,如果无缘翰林院,甚至自己外放为官的话,那再次相见就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恩荣乃庆功宴,对于很多新科进士而言,何尝不是离别酒?
“二甲第一传胪,也有几率直授翰林院检讨,而且以商兄之才,馆选并无难处。”
对于商辂,沈忆宸同样很欣赏认可,历史上他就是三元及第,才学毋庸置疑。
翰林院馆选的公平性,是要远超殿试的,真正比学识水平,沈忆宸相信没几人能超过商辂,他必进翰林院!
“是啊,弘载兄,你乃二甲传胪,入翰林院不是难事。我就差远了,想要与你们步调一致,恐无甚希望了。”
“此言差矣,景纯你乃二甲十三,馆选同样几率很大,无需气馁。”
面对商辂的鼓励,萧彝却笑道:“弘载兄,我可没有气馁。在下出身寒门,能一步步走到金榜题名,结识尔等大才,早就心满意足。”
“无论来日如何,当不忘初心,以文载道立德、立功、立言!”
萧彝这番话语,也是激起了沈忆宸心中万般豪情,他举起酒杯道:“好,无论来日如何,在下祝诸兄前程似锦,不坠青云之志!”
“说得好,干!”
“干!”
三人举杯痛饮,与现场他人那般功利心态,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
可能在恩荣宴上,是众人还保留着学子赤诚、纯真的最后一日了吧。未来迎接他们的,就将是充满了尔虞我诈的官场了。
吏部尚书王直面对新科进士们的进酒,表现的很平易近人,来者不拒都举杯浅尝了一口。
不过说实话,几百名新科进士,怎么可能都留下印象,如此姿态也就是客气下而已。
日后吏部怎么选用,看的是考功司评定的观政成绩,王直是不会插手的。而且他身为吏部天官,也不可能去关注七品左右小官的任职。
新科进士们今日讨好举动,无非就是给自己个心理安慰。
只是在觥筹交错间,王直听到了下方沈忆宸几人的言语,恩荣宴上还能保持着少年郎的朝气,让他也不由想起了一些科举往事,内心情绪颇为感慨。
“状元公,你的这一番言语,也引得老夫聊发少年狂。”
“来,本官敬你一杯!”
王直此话一出,引得全场诧异,别人排队想要敬他酒都轮不上,堂堂吏部天官居然主动给后辈敬酒,真是属实罕见!
沈忆宸咋一听到也有些意外,按理说他也要给王直敬酒的。只不过看着众人都快把王直给团团围住了,只得暂且作罢,等过了这股风头后再自己上。
结果万万没想到,王直赏了个这么大的面子。
“大冢宰,晚生在您面前不敢称状元公,叫我向北就好。”
说完沈忆宸也举起酒杯道:“多谢大冢宰厚爱!”
两人一饮而尽,王直这番礼贤下士之举,还引得在场众人纷纷叫好。
这一幕放在贺平彦等人的眼中,就感觉有些不是滋味了。王直可是自己舅舅,不特别照顾一下也就算了,还给沈忆宸这么大的脸面,是怕这小子日后仕途走的不够快吗?
“平彦兄,大冢宰不会是想要拉拢沈忆宸吧,那岂不是相当于我们认输了?”
宋杰有些不明所以的问了句,万一沈忆宸日后成为自己人了,那相处的得有多尴尬。
“怎么可能,沈忆宸是阉党中人,文官群体会接受他吗?”
孙绍宗断然否认道,文官现在跟王振势不两立,沈忆宸是绝无可能洗白。
听到这话,贺平彦脸上表情不动神色,内心里面却无比鄙夷。
好歹也是外戚子弟,当朝国舅,怎么能蠢到这个地步,连最起码的政治斗争都不懂?
所谓的“汉贼不两立”,那是对于文人士子跟底层科道言官而言。真正爬到了殿阁、部院大臣,有几人会坚守这套士大夫精神?
王振是今天才开始专权吗?这几年下来怎么不见哪位朱衣大臣上疏弹劾一下他?
平常朝会碰面了,还不是满脸笑容的招呼客套,一团客气。
当然,哪怕贺平彦理解舅舅王直的做法,心中那股醋意嫉妒,依然压制不下。
沈忆宸此子,到底还要风光到几时?
风光到几时这个问题,恐怕就只有天知道了,但起码目前局势来看,沈忆宸可谓风光无限!
有了吏部尚书开这个头,其他官员也纷纷向沈忆宸敬酒喝了一杯。特别是礼部侍郎王英,拉着沈忆宸的手嘱咐良多,完全一副对待后辈子侄的态度。
除此之外,兵部尚书徐晞、户部侍郎奈亨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