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英雄问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沙丘行宫中,有一幢巍峨的偏殿里,胡亥此时睡的正香。忽然一个四十来岁的侍者走进大殿向公子报告:“公子,公子,赵大人求见。”胡亥惊醒,揉着惺忪的眼睛说:“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啊?”说着披衣坐起。这时赵高径直走了进来。胡亥看见赵高有些慌乱,顿时睡意全无,就招呼他坐下说话。赵高并没有坐,而是四下望了望,又吩咐刚才的那位侍者到门口去望风,并且告诉他不许任何人进来。侍者应声而出。赵高便把门关上,然后疾步走到胡亥的榻边,跪地低声急切道:“公子,皇帝已经驾崩啦!”胡亥听说父皇驾崩,先是一惊,紧接着就要哭出声来。赵高急忙用袖子捂住了他的嘴,低声道:“千万不能出声,否则就没命了!”胡亥惊问何故。
赵高就把经过大致说了一遍,然后道:“丞相有令,若是谁把今晚的事说出去就要杀头!”胡亥大惊失色地问为什么。赵高回答:“皇帝在外驾崩,没有事前定好太子,您的各位兄长就会在京城争夺帝位而相互残杀,尤其是那些在外面带兵的将领,必将率领兵马涌向京城,参加葬礼。到时群雄聚会,各怀异心,势必都要拥立自己的主人即位,六国之人也会趁机造反,天下必将大乱,因此丞相下令,任何人都不能把皇帝的丧事传出去。等我们回到咸阳,先立新君,然后再发布丧事,国家才能平安无事。”
胡亥天真可爱,没有多少心眼,听了赵高的话,睁大眼睛直夸李斯道:“丞相虑事周全,不愧是秦国的智谋之士!那我只好等回到咸阳再替父皇戴孝守灵了?”胡亥说罢,强忍悲痛,将眼角的泪水擦了擦。赵高抛砖引玉道:“可是,皇帝生前没有议定太子,谁来继承大位还没有定呢!”胡亥不假思索道:“谁来继承大位这不是我们议论的,父皇临终时肯定给丞相和大臣们留了遗诏,谁是太子写得很清楚了。我非常了解父皇,他很有识人之明,这事不用咱费心!”赵高听了胡亥的话,紧张得直哆嗦,不由自主地长跪在地上,哄骗道:“不是这样。公子,皇帝临终前,我也在身边,他只让丞相写了一道诏令,要大公子扶苏从上郡赶回京城参加葬礼,并没有说让他来继承大位!”
胡亥机灵道:“这就对了,我知道父皇对这事从不马虎,他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就是让大哥即位。况且大哥是长子,长子理所当然就是继承人,这是从古以来的规矩啊!”赵高听了这话,急得满头大汗,说:“可公子为什么不替自己想想,时至今日,您还没有得到一寸封地,您难道对土地就无动于衷吗?”胡亥淡然道:“可不是,不过那是因为我年纪小的缘故。我听说贤明的君王最了解他的臣子,睿智的父亲最清楚他的儿子。正所谓‘知臣莫如君,知子莫如父。’父皇当然知道谁应该受封,谁不应该受封。我虽然没有封地,可也绝无怨言。因为父皇在世的时候就非常疼爱我!”赵高心头一震,更焦急了,继续道:“话可不能这么说,现在天下的大权掌握在你、我和丞相三人的手中,我们让谁即位谁就即位,不让谁即位谁就靠边。现在请公子仔细想想:受别人的控制好?还是控制别人好?”胡亥不假思索道:“当然是控制别人好!”赵高立即反问:“那么公子为什么对天子的宝座无动于衷?”
胡亥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赵高的意思,战战兢兢地说:“自古以来,废长立幼,都是导致祸乱的根源。不该继承大位而妄想篡夺王位这是不义;不遵从父皇的遗诏而妄想嗣立,这是不孝;自己能力有限,不能胜任,却依靠别人的力量阴谋篡位,这是不忠。要做不义、不孝、不忠的事情,天下人就会耻笑,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异想天开啊!”赵高心里焦急万分,心想此计是大器之局,称帝之事,非同小可,既然已经说破,而未被采纳,今后一旦让即位者知道了,轻则失去富贵,重则落得个灭门的灾祸。
赵高急得额头上的汗珠像断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淌。他一边用袖子擦汗,一边振振有词道:“我听说商汤王和周武王二人杀了他们的君王,天下的百姓没有指责他们不义,并且都是以臣弒君,也算不上是不忠;卫出公杀了他的父亲,卫国人都拥戴他,孔子在《春秋》上还大加记述,并没有说是不孝。你看小民们整天忙碌的都是日常琐事,帝王将相所忙碌的都是国家大事。事情的性质各有不同,不能拿普通人的行为对待国家大事,也不能让干大事的人去做小事,因此凡是机会来临,而不去牢牢掌握,简直就是愚蠢到家了!”
胡亥见老师如此指责,就吃惊地问:“老师,您是说我吗?那该怎么办?请您指教?”赵高见公子要他指教,顿时两眼放光,就说:“公子,先帝写给扶苏的诏令就在我身上,您现在想取得大位,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只要公子勇敢果断!我愿助您一臂之力!”胡亥精神为之一震,道:“听老师说,现在是一个千载难得的好机会?”赵高激动不已地说:“机会是不可以失去的啊!”胡亥听罢,平静的心就不平静了,不过他还是忧豫不决。
赵高见此情景,急不可耐的从怀里扯出遗诏,起身走近烛台,将秦始皇的遗诏往火上一送,悍然不顾一切地烧毁了遗诏,并且冷冷地说:“现在诏令被毁,丞相要是问罪下来,你我都是谋逆之罪!请公子早下决心吧!”胡亥惊得站起身来,没有想到赵高已经毁了遗诏,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可是,大哥为人宽厚仁慈,即孝敬父皇,又爱护所有的弟妹,我实在不忍心与他争夺啊!况且父皇刚刚驾崩,尸骨未寒,岂能忍心和丞相商议篡位的事情?况且这事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万一丞相不答应,今后反要受到大哥的鄙视,想起这事我就害怕死了!”
赵高胆大妄为地说:“只要公子有冲天之志,我可以替您放手去干,必定能谋取大位。丞相这个人我最了解,他非常爱慕荣华富贵。请公子放心,他一定会答应此事。”胡亥听了这话,依然是六神无主,直觉得浑身发麻,脑子里一片空白,就随口说了一句:“我不能决定此事,就看老师您了!”赵高听公子答应了下来,顿时心花怒放,可他并没有露出声色,而是深深地拜了一拜,就起身离开了。
此时在李斯的住所里,灯火依然亮着,因为秦始皇死的太突然,李斯也害怕极了,他生怕会出什么乱子。自从离开秦始皇的主殿,回到自己的住所,就紧张得没有一丝一毫的瞌睡了,他在屋里来回踱步,满脑子都是如何赶回咸阳,迎立扶苏即位的事情。不过他感到事情太棘手了,这么远的路程,什么时候才能赶到?历史上在老王死了,新王还没有即位的时候,争夺君位而互相残杀的先例真是多得数不胜举,最为典型的就是公子纠与小白的故事。李斯心想:始皇帝是伟大的人间王,他轰轰烈烈的一生何其伟大!他叱咤风云的一生何其辉煌!可是怎么就突然之间薨逝了?况且现在还是在出巡的路上,这可怎么办?要是六国的人们趁机造反,又该如何?这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了李斯的面前,他真有点儿不知所措了。
此时他又想起了自己的从前和初来秦国时的情景,还有秦王下逐客令驱逐他的情景。那一次要不是自己主动向秦王上书,怎么能够留在秦国?怎么能够在往后的岁月中为秦国建立功业?后来又怎么能够在秦国位极人臣?这一切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有先帝在。一个伟大而英明的君王,没有他,我李斯哪有今天?现在失去了这位知人善任,雄才大略的英明君王,秦国今后的路还怎么走?即位的扶苏还能不能像先帝一样为建设强大的秦国而继续努力?我李斯还能不能继续作他的股肱之臣而一展雄才?李斯想到这里,心里就没有了底。他又想起已经逝去的先帝,就再一次潸... -->>
在沙丘行宫中,有一幢巍峨的偏殿里,胡亥此时睡的正香。忽然一个四十来岁的侍者走进大殿向公子报告:“公子,公子,赵大人求见。”胡亥惊醒,揉着惺忪的眼睛说:“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啊?”说着披衣坐起。这时赵高径直走了进来。胡亥看见赵高有些慌乱,顿时睡意全无,就招呼他坐下说话。赵高并没有坐,而是四下望了望,又吩咐刚才的那位侍者到门口去望风,并且告诉他不许任何人进来。侍者应声而出。赵高便把门关上,然后疾步走到胡亥的榻边,跪地低声急切道:“公子,皇帝已经驾崩啦!”胡亥听说父皇驾崩,先是一惊,紧接着就要哭出声来。赵高急忙用袖子捂住了他的嘴,低声道:“千万不能出声,否则就没命了!”胡亥惊问何故。
赵高就把经过大致说了一遍,然后道:“丞相有令,若是谁把今晚的事说出去就要杀头!”胡亥大惊失色地问为什么。赵高回答:“皇帝在外驾崩,没有事前定好太子,您的各位兄长就会在京城争夺帝位而相互残杀,尤其是那些在外面带兵的将领,必将率领兵马涌向京城,参加葬礼。到时群雄聚会,各怀异心,势必都要拥立自己的主人即位,六国之人也会趁机造反,天下必将大乱,因此丞相下令,任何人都不能把皇帝的丧事传出去。等我们回到咸阳,先立新君,然后再发布丧事,国家才能平安无事。”
胡亥天真可爱,没有多少心眼,听了赵高的话,睁大眼睛直夸李斯道:“丞相虑事周全,不愧是秦国的智谋之士!那我只好等回到咸阳再替父皇戴孝守灵了?”胡亥说罢,强忍悲痛,将眼角的泪水擦了擦。赵高抛砖引玉道:“可是,皇帝生前没有议定太子,谁来继承大位还没有定呢!”胡亥不假思索道:“谁来继承大位这不是我们议论的,父皇临终时肯定给丞相和大臣们留了遗诏,谁是太子写得很清楚了。我非常了解父皇,他很有识人之明,这事不用咱费心!”赵高听了胡亥的话,紧张得直哆嗦,不由自主地长跪在地上,哄骗道:“不是这样。公子,皇帝临终前,我也在身边,他只让丞相写了一道诏令,要大公子扶苏从上郡赶回京城参加葬礼,并没有说让他来继承大位!”
胡亥机灵道:“这就对了,我知道父皇对这事从不马虎,他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就是让大哥即位。况且大哥是长子,长子理所当然就是继承人,这是从古以来的规矩啊!”赵高听了这话,急得满头大汗,说:“可公子为什么不替自己想想,时至今日,您还没有得到一寸封地,您难道对土地就无动于衷吗?”胡亥淡然道:“可不是,不过那是因为我年纪小的缘故。我听说贤明的君王最了解他的臣子,睿智的父亲最清楚他的儿子。正所谓‘知臣莫如君,知子莫如父。’父皇当然知道谁应该受封,谁不应该受封。我虽然没有封地,可也绝无怨言。因为父皇在世的时候就非常疼爱我!”赵高心头一震,更焦急了,继续道:“话可不能这么说,现在天下的大权掌握在你、我和丞相三人的手中,我们让谁即位谁就即位,不让谁即位谁就靠边。现在请公子仔细想想:受别人的控制好?还是控制别人好?”胡亥不假思索道:“当然是控制别人好!”赵高立即反问:“那么公子为什么对天子的宝座无动于衷?”
胡亥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赵高的意思,战战兢兢地说:“自古以来,废长立幼,都是导致祸乱的根源。不该继承大位而妄想篡夺王位这是不义;不遵从父皇的遗诏而妄想嗣立,这是不孝;自己能力有限,不能胜任,却依靠别人的力量阴谋篡位,这是不忠。要做不义、不孝、不忠的事情,天下人就会耻笑,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异想天开啊!”赵高心里焦急万分,心想此计是大器之局,称帝之事,非同小可,既然已经说破,而未被采纳,今后一旦让即位者知道了,轻则失去富贵,重则落得个灭门的灾祸。
赵高急得额头上的汗珠像断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淌。他一边用袖子擦汗,一边振振有词道:“我听说商汤王和周武王二人杀了他们的君王,天下的百姓没有指责他们不义,并且都是以臣弒君,也算不上是不忠;卫出公杀了他的父亲,卫国人都拥戴他,孔子在《春秋》上还大加记述,并没有说是不孝。你看小民们整天忙碌的都是日常琐事,帝王将相所忙碌的都是国家大事。事情的性质各有不同,不能拿普通人的行为对待国家大事,也不能让干大事的人去做小事,因此凡是机会来临,而不去牢牢掌握,简直就是愚蠢到家了!”
胡亥见老师如此指责,就吃惊地问:“老师,您是说我吗?那该怎么办?请您指教?”赵高见公子要他指教,顿时两眼放光,就说:“公子,先帝写给扶苏的诏令就在我身上,您现在想取得大位,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只要公子勇敢果断!我愿助您一臂之力!”胡亥精神为之一震,道:“听老师说,现在是一个千载难得的好机会?”赵高激动不已地说:“机会是不可以失去的啊!”胡亥听罢,平静的心就不平静了,不过他还是忧豫不决。
赵高见此情景,急不可耐的从怀里扯出遗诏,起身走近烛台,将秦始皇的遗诏往火上一送,悍然不顾一切地烧毁了遗诏,并且冷冷地说:“现在诏令被毁,丞相要是问罪下来,你我都是谋逆之罪!请公子早下决心吧!”胡亥惊得站起身来,没有想到赵高已经毁了遗诏,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可是,大哥为人宽厚仁慈,即孝敬父皇,又爱护所有的弟妹,我实在不忍心与他争夺啊!况且父皇刚刚驾崩,尸骨未寒,岂能忍心和丞相商议篡位的事情?况且这事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万一丞相不答应,今后反要受到大哥的鄙视,想起这事我就害怕死了!”
赵高胆大妄为地说:“只要公子有冲天之志,我可以替您放手去干,必定能谋取大位。丞相这个人我最了解,他非常爱慕荣华富贵。请公子放心,他一定会答应此事。”胡亥听了这话,依然是六神无主,直觉得浑身发麻,脑子里一片空白,就随口说了一句:“我不能决定此事,就看老师您了!”赵高听公子答应了下来,顿时心花怒放,可他并没有露出声色,而是深深地拜了一拜,就起身离开了。
此时在李斯的住所里,灯火依然亮着,因为秦始皇死的太突然,李斯也害怕极了,他生怕会出什么乱子。自从离开秦始皇的主殿,回到自己的住所,就紧张得没有一丝一毫的瞌睡了,他在屋里来回踱步,满脑子都是如何赶回咸阳,迎立扶苏即位的事情。不过他感到事情太棘手了,这么远的路程,什么时候才能赶到?历史上在老王死了,新王还没有即位的时候,争夺君位而互相残杀的先例真是多得数不胜举,最为典型的就是公子纠与小白的故事。李斯心想:始皇帝是伟大的人间王,他轰轰烈烈的一生何其伟大!他叱咤风云的一生何其辉煌!可是怎么就突然之间薨逝了?况且现在还是在出巡的路上,这可怎么办?要是六国的人们趁机造反,又该如何?这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了李斯的面前,他真有点儿不知所措了。
此时他又想起了自己的从前和初来秦国时的情景,还有秦王下逐客令驱逐他的情景。那一次要不是自己主动向秦王上书,怎么能够留在秦国?怎么能够在往后的岁月中为秦国建立功业?后来又怎么能够在秦国位极人臣?这一切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有先帝在。一个伟大而英明的君王,没有他,我李斯哪有今天?现在失去了这位知人善任,雄才大略的英明君王,秦国今后的路还怎么走?即位的扶苏还能不能像先帝一样为建设强大的秦国而继续努力?我李斯还能不能继续作他的股肱之臣而一展雄才?李斯想到这里,心里就没有了底。他又想起已经逝去的先帝,就再一次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