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姚平仲袭营 (2/2)
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邙山之战爆发,哪一战关系北齐存亡,在战争关键时刻兰陵王受命中军将,领五百重骑攻入北周包围圈内,使北齐军队反败为胜。在邙山之战胜利后,北齐皇帝亲到洛阳慰劳三军,庆功会上能歌善舞的北齐将士以这场胜仗为背景创作了歌颂兰陵王的舞乐《兰陵王入阵曲》。我的铁浮屠,就是仿造兰陵王五百重甲骑打造。”
“中原王朝一直很可怕,那位皇子说得对,大宋本是一只狮子,只是如今沉睡了,只要在他沉睡的那一刻,才能击败他,一旦觉醒,那将是我们的噩梦!我将铁浮屠交给你,只许胜利,不许失败,败了你就不用回来了!”
河里道:“此战必胜!”
…………
战斗爆发了,夜间本来不适合作战。
只可惜战斗不由人,战斗来临的时刻,即便是条件不适合也只能战斗。
“杀呀!”姚平仲一声呐喊,宋军好似虎狼一样扑上去。
这是一个冷兵器纵横的时代,阵法是一种战斗队形的配置,在短兵接战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着战场优势,统一的指挥和协同动作,形成一个整体,如臂使指般,攻守自如。
很快二十万,布置成平戎万全阵,向金军营寨压了过去。
平戎万全阵是宋太宗赵光义亲自制作并授予大将军的,所以颇受重视。平戎万全阵是由前后左中右五军组成,约十七里见方的正方形大阵,把主力步兵部署在阵势的中央,加强战车,组成三个车营增强步兵的防御能力与攻击能力,把骑兵部署在前后左右担任警戒和掩护中央大阵……这是一种保守的防御阵型,达到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可在平原对抗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目的。
中军大阵由三个方阵排列而成,是全阵的主力……每个方阵周长二十里(折合360步×20=7200步)。每五步为一“地分”,每“地分”用大车一乘,步兵二十二人防守,另有无地分兵(即机动的预备队)五千人居方阵中,每方阵共用步兵三万六千六百八十人。三个方阵共十一万零四十人,另外加望子(即观察兵、陈望哨兵)二百四十人,总共步兵十一万零二百八十人……
前阵与后阵(即前锋与殿后),各两列骑兵。前列骑兵六十二队,每队五十骑,共三千一百名骑兵。后列六十二队,每队三十名骑兵,共一千八百六十名骑兵。两列共四千九百六十名骑兵,另加探子(侦察)四十名骑兵,总共五千名骑兵。前后两阵共一万名骑兵。
东西稍阵(即左、右翼),各两列。前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五十名骑兵,共六千二百五十名骑兵;后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三十名骑兵,共三千七百五十名骑兵。每阵共一万名骑兵,另有探子六百五十名骑兵,总共二万零六百五十名骑兵。
平戎万全阵,所用兵力共十四万零九百零三人(主力步兵十一万零二百八十人,前、后、左、右各阵骑兵三万六百五十人),另外还有用作车营防御的大车一千四百四十乘。该阵中军大阵的正面宽约十七里(每个方阵正面与纵深各五里,方阵与方阵间隔一里);前后两阵每队正面六十五步,正面共约一十一里零七十步(65步×62=4030步,折合11里70步);左、右两阵,每队占地五十步,正面共约十七里一百三十步(50步×125=6250步,折合17里130步)……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布阵之法,在实际中又是发生变化。
比如此刻布置下的平戎万全阵,骑兵与弩兵严重不足,骑兵不误五千,弩兵不足两万。此刻布置下的大阵有三十里之宽,好似涌动的人海一般。
看着杀过来的大阵,完颜斡不离远处瞧着,满是不屑,冷哼道:“赵光义本身就是一个废物,可是竟然用这个阵法来破敌,真是可笑!”说着,手臂一抖,一个阵图出现在了手中,正是姚平仲此时布下大阵的阵图。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战争变化,瞬息万变。可是宋朝皇帝却又一个习惯,每次出征,都要提前布置好阵图,让领兵将领按照固定阵图与敌人厮杀。若是将领,临时变阵,不按照枢密院的阵图布阵,对不起了,轻则是免官,重则是斩首。
宋朝出兵的这个习惯,也成为了致命破绽,百战百败的重要原因。
只要知晓阵图,制定应对阵法,必然克敌。
很可惜,姚平仲刚刚出兵,完颜斡不离就从汴梁的细作口中,得知了此战宋军的阵图。
“摆下锥形阵,分为左右中三军,我率中军出击,列蒲阳虎率右军出击,兀术率左军出击,各率领一万铁骑出击,剩余诸军皆是守住营寨,谁若是败,军法从事!”完颜斡不离喝道,然后下了瞭望车,骑上战马,打开寨门冲杀而来。
同时,东西两个寨门金军也是冲杀而来。
PS:这一章有些卡壳。
邙山之战爆发,哪一战关系北齐存亡,在战争关键时刻兰陵王受命中军将,领五百重骑攻入北周包围圈内,使北齐军队反败为胜。在邙山之战胜利后,北齐皇帝亲到洛阳慰劳三军,庆功会上能歌善舞的北齐将士以这场胜仗为背景创作了歌颂兰陵王的舞乐《兰陵王入阵曲》。我的铁浮屠,就是仿造兰陵王五百重甲骑打造。”
“中原王朝一直很可怕,那位皇子说得对,大宋本是一只狮子,只是如今沉睡了,只要在他沉睡的那一刻,才能击败他,一旦觉醒,那将是我们的噩梦!我将铁浮屠交给你,只许胜利,不许失败,败了你就不用回来了!”
河里道:“此战必胜!”
…………
战斗爆发了,夜间本来不适合作战。
只可惜战斗不由人,战斗来临的时刻,即便是条件不适合也只能战斗。
“杀呀!”姚平仲一声呐喊,宋军好似虎狼一样扑上去。
这是一个冷兵器纵横的时代,阵法是一种战斗队形的配置,在短兵接战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着战场优势,统一的指挥和协同动作,形成一个整体,如臂使指般,攻守自如。
很快二十万,布置成平戎万全阵,向金军营寨压了过去。
平戎万全阵是宋太宗赵光义亲自制作并授予大将军的,所以颇受重视。平戎万全阵是由前后左中右五军组成,约十七里见方的正方形大阵,把主力步兵部署在阵势的中央,加强战车,组成三个车营增强步兵的防御能力与攻击能力,把骑兵部署在前后左右担任警戒和掩护中央大阵……这是一种保守的防御阵型,达到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可在平原对抗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目的。
中军大阵由三个方阵排列而成,是全阵的主力……每个方阵周长二十里(折合360步×20=7200步)。每五步为一“地分”,每“地分”用大车一乘,步兵二十二人防守,另有无地分兵(即机动的预备队)五千人居方阵中,每方阵共用步兵三万六千六百八十人。三个方阵共十一万零四十人,另外加望子(即观察兵、陈望哨兵)二百四十人,总共步兵十一万零二百八十人……
前阵与后阵(即前锋与殿后),各两列骑兵。前列骑兵六十二队,每队五十骑,共三千一百名骑兵。后列六十二队,每队三十名骑兵,共一千八百六十名骑兵。两列共四千九百六十名骑兵,另加探子(侦察)四十名骑兵,总共五千名骑兵。前后两阵共一万名骑兵。
东西稍阵(即左、右翼),各两列。前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五十名骑兵,共六千二百五十名骑兵;后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三十名骑兵,共三千七百五十名骑兵。每阵共一万名骑兵,另有探子六百五十名骑兵,总共二万零六百五十名骑兵。
平戎万全阵,所用兵力共十四万零九百零三人(主力步兵十一万零二百八十人,前、后、左、右各阵骑兵三万六百五十人),另外还有用作车营防御的大车一千四百四十乘。该阵中军大阵的正面宽约十七里(每个方阵正面与纵深各五里,方阵与方阵间隔一里);前后两阵每队正面六十五步,正面共约一十一里零七十步(65步×62=4030步,折合11里70步);左、右两阵,每队占地五十步,正面共约十七里一百三十步(50步×125=6250步,折合17里130步)……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布阵之法,在实际中又是发生变化。
比如此刻布置下的平戎万全阵,骑兵与弩兵严重不足,骑兵不误五千,弩兵不足两万。此刻布置下的大阵有三十里之宽,好似涌动的人海一般。
看着杀过来的大阵,完颜斡不离远处瞧着,满是不屑,冷哼道:“赵光义本身就是一个废物,可是竟然用这个阵法来破敌,真是可笑!”说着,手臂一抖,一个阵图出现在了手中,正是姚平仲此时布下大阵的阵图。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战争变化,瞬息万变。可是宋朝皇帝却又一个习惯,每次出征,都要提前布置好阵图,让领兵将领按照固定阵图与敌人厮杀。若是将领,临时变阵,不按照枢密院的阵图布阵,对不起了,轻则是免官,重则是斩首。
宋朝出兵的这个习惯,也成为了致命破绽,百战百败的重要原因。
只要知晓阵图,制定应对阵法,必然克敌。
很可惜,姚平仲刚刚出兵,完颜斡不离就从汴梁的细作口中,得知了此战宋军的阵图。
“摆下锥形阵,分为左右中三军,我率中军出击,列蒲阳虎率右军出击,兀术率左军出击,各率领一万铁骑出击,剩余诸军皆是守住营寨,谁若是败,军法从事!”完颜斡不离喝道,然后下了瞭望车,骑上战马,打开寨门冲杀而来。
同时,东西两个寨门金军也是冲杀而来。
PS:这一章有些卡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