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误入贼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次日,朱修之不失前言,真的带领品学兼优的五位学生前去观光游览。这五位学生是范晔、宗悫、宗柳和宛城的郑方以及新野的滕演。他们有说有笑地走出官府学堂,踏着露草,直奔城北玉山。
诸生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呢?是因为得了前五名吗?不是。是因为上山踏青?不是。原来是朱修之所讲的那段风流名士,在诸生中展开了一场礼贤下士、治国安邦的大争论。
宛城的郑方边走边说道:“王莽算什么,不还是让刘秀给打败了吗!想当初,俺爷爷做开国元勋刘秀的尚书令,世祖曾三次下诏入朝,后来迁升为丞相。世祖落下了礼贤下士的美名,一大批博士大儒纷纷入朝辅佐世祖,那才是真正的礼贤下士壮举呢!”
新野的滕演附会道:“郑方兄所言极是,世祖也曾三次诏严子陵入朝,就发生在此时。”
范晔没有侃侃而谈,他对当今只重视功臣世家弟子,不重视真才实学的人,深为不满,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世祖皇帝英明之处,在于不为世俗门第所左右,能起用有节操又有真才实学的人。他起用了一贫如洗苦读成才的桓荣为太子太傅,起用了忠义双全的奴仆李善为太子舍人,官至相国。可是现在呢,什么都讲出身门第,不读书人称王称侯,不识字人做官为宦。什么礼贤下士?只不过走走过场摆摆样子罢了。”
范晔的话像利刃一样,使得郑方发怒地说:“谬论!世祖所用之人,哪一个不是风流名士?重用的人哪个没有真才实学……”
范晔不服地道:“家父曾在朝议政时。建议办国学是迫在眉睫之事,但皇上不加采纳。至今哪有国学讲馆?都是地方官员办的学堂而已。”
两人争执不休。
滕演圆场道:“别争啦,那也好办,我们联名上书皇上。要求建办国学,说不定咱还能去建康城读国学呢!”
郑方把嘴一撇道:“哼!上书,就凭你们——”
宗悫不服地说:“我们怎么啦?不能上书吗?”
郑方趾高气扬地道:“当然不能!你们上书,能送到皇上手中吗?”
宗悫拍着胸脯道:“只要你们写,我就能把上书送到皇帝手中!”
郑方道:“你家住在小小涅阳县城,一个乡间儒生,有啥本事呀?”
宗悫道:“我是没有啥本事,可我伯父有本事。”
“你伯父是做啥的?”
“是闻名各地的绘画大师,文学家。连当今皇上都敬他三分呢!”
范晔道:“走。不和他争论了,没意思。”
宗柳、宗悫跟在范晔后面,向山上跑去。
朱修之在后面呼唤道:“小心点,山高路险,千万别崴着脚啊!”
这玉山虽然孤零零地高耸在城北,但白河环绕北东半周,水土充足,山林茂盛,险象丛生。越往里走,越是阴森恐怖。那山鹿、野鸡和野兔不时地在头顶和脚下发出“扑扑通通”的响声。宗柳没有上过山。当一只野兔从她脚下“哧溜”一声蹿出时,吓得她身子一倾,倒了下去。
范晔正在前面拨丛开路,忽然听到一声惊叫,扭头一看,方知宗柳跌倒在丛林中。便折转来,把宗柳扶起身问道:“师妹,你感到怎么样?”
宗柳扭动一下身子,抬抬脚道:“无有大碍。只是脚脖子崴了一下。”
范晔道:“能走路吗?”
宗柳试探着走了两步。感到疼痛难忍,便说:“师兄。咱们歇一会儿吧?”
范晔道:“也好,等朱先生他们上来,再做打算。”
宗柳坐下身。看着立在一旁的范晔,只见这个十三四岁的少男,面如鹅卵,色若朱红,秀眉高挑,目似秋水,身材不高不矮,蓝袍宽襟,十分得体,声似洪钟,气宇轩昂,真个是潇洒不凡。便说:“师兄,你也坐下来歇歇脚吧。”
范晔紧靠着宗柳坐下来。宗柳比范晔小两岁,正值情窦初开之时,她个子不高不矮,犹如杨柳依依,脸庞白里透红,乌发披肩,眉似远山,樱桃小口,唇红牙白。她的一举一动轻盈娴静,洋溢着楚楚动人的雅韵。
缘分!世人皆知。面对滚滚红尘,有的人一见钟情,有的人对面不能相识,这就是缘分。范晔自从看到宗柳的第一眼起,就被她那美貌和才气所吸引,尤其是现在坐在宗柳身旁,心中更是“怦怦”跳个不停,显得不自在起来。
“师兄,要不咱们到山下白河那边去看看吧?”
范晔正沉浸在神思遐想之中,对于宗柳的话,竟然没有听见。
“师兄,师兄。你在想什么呢?”
“哦……哦……没想什么呀!”
此时,朱修之、宗悫、郑方和滕演赶了上来。朱修之关切地问宗柳:“怎么样,没有大碍吧?”
宗柳道:“谢先生关爱,已经好多了。”
朱修之道:“既然没有大碍,何不在这世外桃源中,朗诗作文,畅吐心声呢?”
郑方道:“先生,依愚生之见,我们可即兴发挥,自选高山、风光,各作文一篇,是骡子是马,也拉出来遛遛嘛。”
“说得好!你先来篇如何?”
“愚生不善文章,还是让范兄先来吧。”
朱修之道:“我看还是让你们的小师妹先来吧。”
宗柳虽不是士族子女,但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又受到父母文学素养的熏陶,能诗善文。能画能书,能奏能歌,博学而有才辩。先生点名让她即兴发挥,作文一篇。也不便推辞,远望山巅,即诵道:“高高的山口长刺榆,低低的湿地生青苔——你这个人啊,有衣有裳好穿戴,不穿不戴为啥呢?有车有马好驾骑,不驾不骑为啥哩?行尸走肉木僵僵,把这些好东西,留给他人自使呢?... -->>
次日,朱修之不失前言,真的带领品学兼优的五位学生前去观光游览。这五位学生是范晔、宗悫、宗柳和宛城的郑方以及新野的滕演。他们有说有笑地走出官府学堂,踏着露草,直奔城北玉山。
诸生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呢?是因为得了前五名吗?不是。是因为上山踏青?不是。原来是朱修之所讲的那段风流名士,在诸生中展开了一场礼贤下士、治国安邦的大争论。
宛城的郑方边走边说道:“王莽算什么,不还是让刘秀给打败了吗!想当初,俺爷爷做开国元勋刘秀的尚书令,世祖曾三次下诏入朝,后来迁升为丞相。世祖落下了礼贤下士的美名,一大批博士大儒纷纷入朝辅佐世祖,那才是真正的礼贤下士壮举呢!”
新野的滕演附会道:“郑方兄所言极是,世祖也曾三次诏严子陵入朝,就发生在此时。”
范晔没有侃侃而谈,他对当今只重视功臣世家弟子,不重视真才实学的人,深为不满,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世祖皇帝英明之处,在于不为世俗门第所左右,能起用有节操又有真才实学的人。他起用了一贫如洗苦读成才的桓荣为太子太傅,起用了忠义双全的奴仆李善为太子舍人,官至相国。可是现在呢,什么都讲出身门第,不读书人称王称侯,不识字人做官为宦。什么礼贤下士?只不过走走过场摆摆样子罢了。”
范晔的话像利刃一样,使得郑方发怒地说:“谬论!世祖所用之人,哪一个不是风流名士?重用的人哪个没有真才实学……”
范晔不服地道:“家父曾在朝议政时。建议办国学是迫在眉睫之事,但皇上不加采纳。至今哪有国学讲馆?都是地方官员办的学堂而已。”
两人争执不休。
滕演圆场道:“别争啦,那也好办,我们联名上书皇上。要求建办国学,说不定咱还能去建康城读国学呢!”
郑方把嘴一撇道:“哼!上书,就凭你们——”
宗悫不服地说:“我们怎么啦?不能上书吗?”
郑方趾高气扬地道:“当然不能!你们上书,能送到皇上手中吗?”
宗悫拍着胸脯道:“只要你们写,我就能把上书送到皇帝手中!”
郑方道:“你家住在小小涅阳县城,一个乡间儒生,有啥本事呀?”
宗悫道:“我是没有啥本事,可我伯父有本事。”
“你伯父是做啥的?”
“是闻名各地的绘画大师,文学家。连当今皇上都敬他三分呢!”
范晔道:“走。不和他争论了,没意思。”
宗柳、宗悫跟在范晔后面,向山上跑去。
朱修之在后面呼唤道:“小心点,山高路险,千万别崴着脚啊!”
这玉山虽然孤零零地高耸在城北,但白河环绕北东半周,水土充足,山林茂盛,险象丛生。越往里走,越是阴森恐怖。那山鹿、野鸡和野兔不时地在头顶和脚下发出“扑扑通通”的响声。宗柳没有上过山。当一只野兔从她脚下“哧溜”一声蹿出时,吓得她身子一倾,倒了下去。
范晔正在前面拨丛开路,忽然听到一声惊叫,扭头一看,方知宗柳跌倒在丛林中。便折转来,把宗柳扶起身问道:“师妹,你感到怎么样?”
宗柳扭动一下身子,抬抬脚道:“无有大碍。只是脚脖子崴了一下。”
范晔道:“能走路吗?”
宗柳试探着走了两步。感到疼痛难忍,便说:“师兄。咱们歇一会儿吧?”
范晔道:“也好,等朱先生他们上来,再做打算。”
宗柳坐下身。看着立在一旁的范晔,只见这个十三四岁的少男,面如鹅卵,色若朱红,秀眉高挑,目似秋水,身材不高不矮,蓝袍宽襟,十分得体,声似洪钟,气宇轩昂,真个是潇洒不凡。便说:“师兄,你也坐下来歇歇脚吧。”
范晔紧靠着宗柳坐下来。宗柳比范晔小两岁,正值情窦初开之时,她个子不高不矮,犹如杨柳依依,脸庞白里透红,乌发披肩,眉似远山,樱桃小口,唇红牙白。她的一举一动轻盈娴静,洋溢着楚楚动人的雅韵。
缘分!世人皆知。面对滚滚红尘,有的人一见钟情,有的人对面不能相识,这就是缘分。范晔自从看到宗柳的第一眼起,就被她那美貌和才气所吸引,尤其是现在坐在宗柳身旁,心中更是“怦怦”跳个不停,显得不自在起来。
“师兄,要不咱们到山下白河那边去看看吧?”
范晔正沉浸在神思遐想之中,对于宗柳的话,竟然没有听见。
“师兄,师兄。你在想什么呢?”
“哦……哦……没想什么呀!”
此时,朱修之、宗悫、郑方和滕演赶了上来。朱修之关切地问宗柳:“怎么样,没有大碍吧?”
宗柳道:“谢先生关爱,已经好多了。”
朱修之道:“既然没有大碍,何不在这世外桃源中,朗诗作文,畅吐心声呢?”
郑方道:“先生,依愚生之见,我们可即兴发挥,自选高山、风光,各作文一篇,是骡子是马,也拉出来遛遛嘛。”
“说得好!你先来篇如何?”
“愚生不善文章,还是让范兄先来吧。”
朱修之道:“我看还是让你们的小师妹先来吧。”
宗柳虽不是士族子女,但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又受到父母文学素养的熏陶,能诗善文。能画能书,能奏能歌,博学而有才辩。先生点名让她即兴发挥,作文一篇。也不便推辞,远望山巅,即诵道:“高高的山口长刺榆,低低的湿地生青苔——你这个人啊,有衣有裳好穿戴,不穿不戴为啥呢?有车有马好驾骑,不驾不骑为啥哩?行尸走肉木僵僵,把这些好东西,留给他人自使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