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山河秘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
可这鱼叉似的东西,又和朱允炆有什么关系?
等等,我心中咯噔一下,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当初陈离二家与苏唐决裂,明成祖朱棣重设锦衣卫,陈离二家当代家主加入锦衣卫后随郑和七下西洋。其中有一次无意间发现海底龙冢,这才发现了能解除我们体内诅咒的彼岸花。
而王梁也说过,生父有一次出门几个月才回来,回来时身受重伤。
当时我得到这东西的时候便猜测,一定是他得到了什么东西,才引来了那些神秘人,导致了我家灭顶之灾。
难道,这之间竟有什么关联?
可究竟是什么,生父能舍了全家的性命,为了保护面前的这把所谓的钥匙?
难道,是彼岸花?
难道,当初陈离二家家主在随郑和下西洋时,见过朱允炆?
也就是从他的口中得知,海底龙冢的真正位置。
朱允炆贵为大明皇帝,知道这一两件山河秘闻不是什么奇事。
我越发的感觉自己的猜测已经接近于现实。
如果是真的,看来我们还真的得走一趟。一方面先避避风头,另外一方面,若是朱允炆墓内真的有彼岸花,能够救的了我们几人的性命,也不算白去一回。
“你怎么会认识这个东西?”沉思了片刻,我问苏若雪。
“小的时候,我曾经在父亲那里见过类似的东西。不过和你这个不同,那个材质是木头。当时我问父亲这是什么,他说是钥匙。我又问他是什么钥匙,他说是一座墓。那时候我对这种事情完全不感兴趣,便也没有再问。直到三年前,有一次父亲和几位叔叔,外出一月有余。回来时却只有他自己,而且浑身都是伤痕,在唐万里来探望的时候,我躲在了一旁听到了他们之间的对话。”
“他们说了什么?”我紧张的问道。
“当时唐万里似乎有些埋怨父亲,说他为了一己私欲全不顾我们两家的感情。然后又提到了什么山,什么庙,最后说了一个名字,就是朱允炆。我原来并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对话是什么意思,但是刚才看到了这个东西,才猛然反应过来,这或许就是开启朱允炆墓的钥匙。”苏若雪说道。
“山,庙?”我皱着眉。
建文元年明成祖朱棣以靖难为名起兵,四年后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自焚而死。
但关于朱允炆是否死亡直到现在却依旧争论不休。
不过大部分学者认为,朱允炆其实未死,是被一名身边的老太监救出,化妆后顺着密道逃出皇宫。
朱棣重建锦衣卫令郑和七下西洋也和为了找寻他的下落有很大关系。
而朱允炆下落之谜却有两个说法。
一个说是去了东海,也是我所猜想的一样。
另外一个,是说朱元璋临死前给他身边的老太监留了一个密匣。
建文帝听后,急忙命这个老太监取来密匣,打开一看,里面装有三套袈裟,三张度牒,一把剃刀,三张度牒上分别写着应贤、应能、应文三个名字。应文指的是建文帝朱炆,应贤、应能分别是指建文帝的心腹近臣杨应能、叶希贤。匣中还有一封信,上面写道“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朱允炆一看,便明白这是太祖皇帝早就预料到自己会有今天,传此密匣,告知自己剃发为僧从密道出逃保命。按照密匣的指示建文剃发做了和尚,从鬼门逃出宫去开始了浪迹天涯的游行四方的僧人生活。
朱允炆归隐贵州高峰寺为一种说法,还有人认为,建文帝出逃之后没有去贵州,而是就近在兰溪市东山上的一座古寺归隐,东山又名皇回山,是金华山脉的一支,寺院里的和尚世代口传建文帝在此削发隐跸的传说,并说寺院中还保留有建文帝的隐居之处和古碑遗迹。在寺院的大殿内,塑的是身穿袈裟的建文帝像,左右两旁分别为伴帝出家的杨应能、叶希贤两人,殿内的后壁绘有建文帝逊国出逃的路线。此外寺院内还保留有建文帝出家后所作的几首诗:“百官不知何处去,惟有群鸟早晚朝。”;“尘心消尽无孝子,不受人间物色侵。”
山,庙。这也间接的印证了苏若雪的话。
可是,就连不是历史亲历者的现代人,都知道朱允炆所谓的下落。就算明朝时候通讯再不发达,朱棣动用举国之力,还是不能找到朱允炆?
所有人都知道的是,便也不会被称作秘密,我心中还是十分疑惑。
而且很明显苏厉已经找到了朱允炆的墓地所在,只是迫于没有钥匙所以没办法进入,我是不是应该先去询问一下他?
“要不,我们去问问父亲吧。”似乎是察觉出我心中所想,苏若雪对我说道。
我一怔,因为我注意到,她刚才说的话,竟是我们去问问父亲,父亲之前没带我字,显得实在太过亲密。
苏若雪也反应了过来,见我惊讶的看着她,脸上顿时蔓上了一抹红晕。
... -->>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
可这鱼叉似的东西,又和朱允炆有什么关系?
等等,我心中咯噔一下,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当初陈离二家与苏唐决裂,明成祖朱棣重设锦衣卫,陈离二家当代家主加入锦衣卫后随郑和七下西洋。其中有一次无意间发现海底龙冢,这才发现了能解除我们体内诅咒的彼岸花。
而王梁也说过,生父有一次出门几个月才回来,回来时身受重伤。
当时我得到这东西的时候便猜测,一定是他得到了什么东西,才引来了那些神秘人,导致了我家灭顶之灾。
难道,这之间竟有什么关联?
可究竟是什么,生父能舍了全家的性命,为了保护面前的这把所谓的钥匙?
难道,是彼岸花?
难道,当初陈离二家家主在随郑和下西洋时,见过朱允炆?
也就是从他的口中得知,海底龙冢的真正位置。
朱允炆贵为大明皇帝,知道这一两件山河秘闻不是什么奇事。
我越发的感觉自己的猜测已经接近于现实。
如果是真的,看来我们还真的得走一趟。一方面先避避风头,另外一方面,若是朱允炆墓内真的有彼岸花,能够救的了我们几人的性命,也不算白去一回。
“你怎么会认识这个东西?”沉思了片刻,我问苏若雪。
“小的时候,我曾经在父亲那里见过类似的东西。不过和你这个不同,那个材质是木头。当时我问父亲这是什么,他说是钥匙。我又问他是什么钥匙,他说是一座墓。那时候我对这种事情完全不感兴趣,便也没有再问。直到三年前,有一次父亲和几位叔叔,外出一月有余。回来时却只有他自己,而且浑身都是伤痕,在唐万里来探望的时候,我躲在了一旁听到了他们之间的对话。”
“他们说了什么?”我紧张的问道。
“当时唐万里似乎有些埋怨父亲,说他为了一己私欲全不顾我们两家的感情。然后又提到了什么山,什么庙,最后说了一个名字,就是朱允炆。我原来并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对话是什么意思,但是刚才看到了这个东西,才猛然反应过来,这或许就是开启朱允炆墓的钥匙。”苏若雪说道。
“山,庙?”我皱着眉。
建文元年明成祖朱棣以靖难为名起兵,四年后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自焚而死。
但关于朱允炆是否死亡直到现在却依旧争论不休。
不过大部分学者认为,朱允炆其实未死,是被一名身边的老太监救出,化妆后顺着密道逃出皇宫。
朱棣重建锦衣卫令郑和七下西洋也和为了找寻他的下落有很大关系。
而朱允炆下落之谜却有两个说法。
一个说是去了东海,也是我所猜想的一样。
另外一个,是说朱元璋临死前给他身边的老太监留了一个密匣。
建文帝听后,急忙命这个老太监取来密匣,打开一看,里面装有三套袈裟,三张度牒,一把剃刀,三张度牒上分别写着应贤、应能、应文三个名字。应文指的是建文帝朱炆,应贤、应能分别是指建文帝的心腹近臣杨应能、叶希贤。匣中还有一封信,上面写道“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朱允炆一看,便明白这是太祖皇帝早就预料到自己会有今天,传此密匣,告知自己剃发为僧从密道出逃保命。按照密匣的指示建文剃发做了和尚,从鬼门逃出宫去开始了浪迹天涯的游行四方的僧人生活。
朱允炆归隐贵州高峰寺为一种说法,还有人认为,建文帝出逃之后没有去贵州,而是就近在兰溪市东山上的一座古寺归隐,东山又名皇回山,是金华山脉的一支,寺院里的和尚世代口传建文帝在此削发隐跸的传说,并说寺院中还保留有建文帝的隐居之处和古碑遗迹。在寺院的大殿内,塑的是身穿袈裟的建文帝像,左右两旁分别为伴帝出家的杨应能、叶希贤两人,殿内的后壁绘有建文帝逊国出逃的路线。此外寺院内还保留有建文帝出家后所作的几首诗:“百官不知何处去,惟有群鸟早晚朝。”;“尘心消尽无孝子,不受人间物色侵。”
山,庙。这也间接的印证了苏若雪的话。
可是,就连不是历史亲历者的现代人,都知道朱允炆所谓的下落。就算明朝时候通讯再不发达,朱棣动用举国之力,还是不能找到朱允炆?
所有人都知道的是,便也不会被称作秘密,我心中还是十分疑惑。
而且很明显苏厉已经找到了朱允炆的墓地所在,只是迫于没有钥匙所以没办法进入,我是不是应该先去询问一下他?
“要不,我们去问问父亲吧。”似乎是察觉出我心中所想,苏若雪对我说道。
我一怔,因为我注意到,她刚才说的话,竟是我们去问问父亲,父亲之前没带我字,显得实在太过亲密。
苏若雪也反应了过来,见我惊讶的看着她,脸上顿时蔓上了一抹红晕。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