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爱在桃花灿烂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董师傅的博学深感钦佩,心中暗叹此行不虚。她原本对网络诗歌写作并无太多兴趣,如今却因这场意外的交流而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许,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小院内,隐藏着无数值得探索的宝藏等待人们去发现。
“就在刚刚,我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将我以前所撰写的文章和诗歌逐一整理并汇集成册。如今,已经有三本文集成功出版了,大家都来瞧瞧吧。”大董面带微笑地说道。
杨涛心生疑惑,开口询问道:“这‘阳落山’怎么变成‘神农山’啦?难道是你改的名字不成?”
大董轻轻摇了摇头,回答说:“其实啊,这是文联陈主任提出来的建议。他们确实跟我商量过,但被我拒绝了。”
如此看来,太行山更名一事并非出自大董之意。自从他从作协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以后,手中已无实权,其结局自然也就显而易见了。仅凭一个神农谷的传说便要更改整座山的名称,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这时,杨涛又抛出了另一个问题:“关于曹瑾陵园的全国征文活动,咱们县可是搞得声势浩大啊!可偏偏把你们两位给漏掉了,真是让人想不通。要知道,全县上下谁不知道你们俩的名号?还有你们作律诗的水平,难道会比那些入选的人差吗?”
杨涛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他的内心却无法平静下来。尤其是对于那几位入选者,在之前的诗歌比赛同题诗较量中,他觉得大家水平相当,并没有明显差距。然而这些人能够入选,让他感到非常不服气。
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者们,哼!难道仅仅因为和尚是外来的就更好念经吗?要比较就应该比较古诗的质量才对。可为什么偏偏每一篇都遗漏了他们两个人呢?
“我呢?年纪已经大了,也已经退休了。他们跟我说,关于我的作品是否入选,他们也有难言的苦衷。毕竟我下面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该怎么办呢?所以干脆就不告诉我了。至于小董,他只是个无业游民,平时也不参加县里的活动。如果告诉他他的作品入选了,底下的人肯定会更有意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县里最终决定不通知我们两个人,就是为了堵住那些可能会发出抱怨声的悠悠众口啊,就让外协会那些人员参赛。”董师傅无奈地说道。
“所以你们不参加全国征文比赛,我还挺纳闷儿的呢!毕竟以他们那点儿本事,就算给你提鞋都追不上啊,现在总算是明白原因了。不过我挺好奇的,画圣天在头条上怨气那么大,广东那边居然不用他的稿件。还有那个观音山征下联的稿子,到最后也没人获奖被采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吗?”杨涛一脸疑惑地问道。
“这个嘛,我也注意到了。其实要想给观音山配上合适的下联并不容易,因为‘观音山’这三个字是三平调,难点就在于‘观音’两个字既可以当作名词,又能作动词使用。如果想要对仗工整,可以用三仄来应对,但必须得结合实际场景才行。可惜目前并没有这样的现成对子,所以这几乎就是个绝对。至于画圣天的对联,根本就不符合对联的要求,他自己心里有怨气、爱发牢骚也就算了,如果真的采用了他的对联,恐怕全国人民都会嘲笑主办方没水平。”大董回答道。
“好,那我再问你最后一个问题:你在《黄鹤楼》那首七言律诗里写的‘海鸥’,究竟是黄色的海鸥、白色的海鸥,还是黄白相间的海鸥呢?”这个问题犹如一把尖锐的匕首,直插杨涛内心深处,因为它不仅是杨涛此行最为关切的核心问题,更是一直盘旋在他心头无法解开的一个死结。
面对如此犀利的质问,大董感到有些难以招架。事实上,他对于自己所作的《黄鹤楼》七律诗并没有太过用心地去审视,写完后便随手放置一旁。然而,杨涛却并非如此,他不仅仔细研读了这首诗,还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显然,想要敷衍了事地糊弄过去,对于杨涛这样难缠的人来说绝非易事。
大董再次拿起自己的《黄鹤楼》七律诗作,凝视着上面的文字,口中不禁喃喃自语起来:“海鸥……应该只有白鸥才对啊!我原本想用黄白鸥来对仗南北路,但现在看来似乎并不恰当啊……确实是对仗得不够工整。”
此刻的大董意识到,自己当初在创作时或许未曾深思熟虑,如今被杨涛一语道破其中破绽,令他颇感尴尬与窘迫。而这个小小的失误,也让他明白了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任何细节都不容忽视,必须精益求精。
海珍对于两人之间的谈话充满了好奇心,但却插不上嘴,只能静静地坐在一旁聆听着。这时,杨涛笑着说道:“想当年啊,我在高中的时候可是个出了名的调皮捣蛋鬼呢!有时候问得那些问题呀,连老师都回答不上来。比如说吧,‘鹰’到底算是个啥玩意儿?结果老师告诉我说是一种鸟类。还有啊,为啥要用‘翔’字来形容鱼呢,而不是用更常见的‘游’字呢?难道仅仅只是因为‘游’字太俗气了吗?面对这些问题,老师也是支支吾吾地难以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大董听完这番话后,原本有些紧张的心情渐渐地平复了下来。他心想:等回去之后还是得再好好研究一下这些问题才行。同时,他也不禁暗自感叹道:杨涛这个人可真是不简单呐!如此年轻便能够洞察到问题的本质所在。
终于,杨涛和海珍向主人道别后走了出来。杨涛一边走着,一边若有所思地说:“其实吧,大董在古诗领域虽然不如高峰那样精通,但在七律方面却是所向披靡啊!”
海珍听了,忍不住笑起来:“哈哈,难道是因为你问得太难,让人家都哑口无言,答不上来啦?”杨涛摇摇头,解释道:“倒不是这样,只是大董可能有些疏忽了。毕竟他写过那么多优秀的七律诗,对于《黄鹤楼》这首诗的运用,也许已经习以为常,难以再做到精益求精罢了。”
说完这些话,两人来到公交站台,等待着前往济源的公交车。不一会儿,车来了,他们便登上车子,朝着目的地出发了。一路上,杨涛和海珍继续谈论着刚才与大董的交流,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随着车子渐行渐远,城市的喧嚣声逐渐被抛在身后。杨涛望着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色,心中暗自琢磨着如何能够在自己的创作中汲取更多灵感,写出更精彩的故事。而海珍则静静地聆听着,不时插上几句话,给予杨涛一些建议和鼓励。
就这样,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这段旅程,期待着接下来的冒险和挑战。
下面附录大董诗作:登黄鹤楼
飞甍鳞次古高楼,龟缩蛇盘一望收。
浩淼大江千舸竞,云烟都市万车流。
长虹脊上南北路,鹦鹉洲头黄白鸥。
百姓百人登谒处,崔公名下题诗讴。
董师傅的博学深感钦佩,心中暗叹此行不虚。她原本对网络诗歌写作并无太多兴趣,如今却因这场意外的交流而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许,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小院内,隐藏着无数值得探索的宝藏等待人们去发现。
“就在刚刚,我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将我以前所撰写的文章和诗歌逐一整理并汇集成册。如今,已经有三本文集成功出版了,大家都来瞧瞧吧。”大董面带微笑地说道。
杨涛心生疑惑,开口询问道:“这‘阳落山’怎么变成‘神农山’啦?难道是你改的名字不成?”
大董轻轻摇了摇头,回答说:“其实啊,这是文联陈主任提出来的建议。他们确实跟我商量过,但被我拒绝了。”
如此看来,太行山更名一事并非出自大董之意。自从他从作协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以后,手中已无实权,其结局自然也就显而易见了。仅凭一个神农谷的传说便要更改整座山的名称,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这时,杨涛又抛出了另一个问题:“关于曹瑾陵园的全国征文活动,咱们县可是搞得声势浩大啊!可偏偏把你们两位给漏掉了,真是让人想不通。要知道,全县上下谁不知道你们俩的名号?还有你们作律诗的水平,难道会比那些入选的人差吗?”
杨涛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他的内心却无法平静下来。尤其是对于那几位入选者,在之前的诗歌比赛同题诗较量中,他觉得大家水平相当,并没有明显差距。然而这些人能够入选,让他感到非常不服气。
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者们,哼!难道仅仅因为和尚是外来的就更好念经吗?要比较就应该比较古诗的质量才对。可为什么偏偏每一篇都遗漏了他们两个人呢?
“我呢?年纪已经大了,也已经退休了。他们跟我说,关于我的作品是否入选,他们也有难言的苦衷。毕竟我下面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该怎么办呢?所以干脆就不告诉我了。至于小董,他只是个无业游民,平时也不参加县里的活动。如果告诉他他的作品入选了,底下的人肯定会更有意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县里最终决定不通知我们两个人,就是为了堵住那些可能会发出抱怨声的悠悠众口啊,就让外协会那些人员参赛。”董师傅无奈地说道。
“所以你们不参加全国征文比赛,我还挺纳闷儿的呢!毕竟以他们那点儿本事,就算给你提鞋都追不上啊,现在总算是明白原因了。不过我挺好奇的,画圣天在头条上怨气那么大,广东那边居然不用他的稿件。还有那个观音山征下联的稿子,到最后也没人获奖被采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吗?”杨涛一脸疑惑地问道。
“这个嘛,我也注意到了。其实要想给观音山配上合适的下联并不容易,因为‘观音山’这三个字是三平调,难点就在于‘观音’两个字既可以当作名词,又能作动词使用。如果想要对仗工整,可以用三仄来应对,但必须得结合实际场景才行。可惜目前并没有这样的现成对子,所以这几乎就是个绝对。至于画圣天的对联,根本就不符合对联的要求,他自己心里有怨气、爱发牢骚也就算了,如果真的采用了他的对联,恐怕全国人民都会嘲笑主办方没水平。”大董回答道。
“好,那我再问你最后一个问题:你在《黄鹤楼》那首七言律诗里写的‘海鸥’,究竟是黄色的海鸥、白色的海鸥,还是黄白相间的海鸥呢?”这个问题犹如一把尖锐的匕首,直插杨涛内心深处,因为它不仅是杨涛此行最为关切的核心问题,更是一直盘旋在他心头无法解开的一个死结。
面对如此犀利的质问,大董感到有些难以招架。事实上,他对于自己所作的《黄鹤楼》七律诗并没有太过用心地去审视,写完后便随手放置一旁。然而,杨涛却并非如此,他不仅仔细研读了这首诗,还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显然,想要敷衍了事地糊弄过去,对于杨涛这样难缠的人来说绝非易事。
大董再次拿起自己的《黄鹤楼》七律诗作,凝视着上面的文字,口中不禁喃喃自语起来:“海鸥……应该只有白鸥才对啊!我原本想用黄白鸥来对仗南北路,但现在看来似乎并不恰当啊……确实是对仗得不够工整。”
此刻的大董意识到,自己当初在创作时或许未曾深思熟虑,如今被杨涛一语道破其中破绽,令他颇感尴尬与窘迫。而这个小小的失误,也让他明白了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任何细节都不容忽视,必须精益求精。
海珍对于两人之间的谈话充满了好奇心,但却插不上嘴,只能静静地坐在一旁聆听着。这时,杨涛笑着说道:“想当年啊,我在高中的时候可是个出了名的调皮捣蛋鬼呢!有时候问得那些问题呀,连老师都回答不上来。比如说吧,‘鹰’到底算是个啥玩意儿?结果老师告诉我说是一种鸟类。还有啊,为啥要用‘翔’字来形容鱼呢,而不是用更常见的‘游’字呢?难道仅仅只是因为‘游’字太俗气了吗?面对这些问题,老师也是支支吾吾地难以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大董听完这番话后,原本有些紧张的心情渐渐地平复了下来。他心想:等回去之后还是得再好好研究一下这些问题才行。同时,他也不禁暗自感叹道:杨涛这个人可真是不简单呐!如此年轻便能够洞察到问题的本质所在。
终于,杨涛和海珍向主人道别后走了出来。杨涛一边走着,一边若有所思地说:“其实吧,大董在古诗领域虽然不如高峰那样精通,但在七律方面却是所向披靡啊!”
海珍听了,忍不住笑起来:“哈哈,难道是因为你问得太难,让人家都哑口无言,答不上来啦?”杨涛摇摇头,解释道:“倒不是这样,只是大董可能有些疏忽了。毕竟他写过那么多优秀的七律诗,对于《黄鹤楼》这首诗的运用,也许已经习以为常,难以再做到精益求精罢了。”
说完这些话,两人来到公交站台,等待着前往济源的公交车。不一会儿,车来了,他们便登上车子,朝着目的地出发了。一路上,杨涛和海珍继续谈论着刚才与大董的交流,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随着车子渐行渐远,城市的喧嚣声逐渐被抛在身后。杨涛望着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色,心中暗自琢磨着如何能够在自己的创作中汲取更多灵感,写出更精彩的故事。而海珍则静静地聆听着,不时插上几句话,给予杨涛一些建议和鼓励。
就这样,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这段旅程,期待着接下来的冒险和挑战。
下面附录大董诗作:登黄鹤楼
飞甍鳞次古高楼,龟缩蛇盘一望收。
浩淼大江千舸竞,云烟都市万车流。
长虹脊上南北路,鹦鹉洲头黄白鸥。
百姓百人登谒处,崔公名下题诗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