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靖难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叶旺和铁铉为正副组长的考核评定小组评分。朱植提名的三个上等卫有战功摆在那里,大家自然不敢有意见。
一时间,各指挥使有的高兴,有的郁闷,有得恨不得立刻卷铺盖走人。高兴的终于看到一个强力的领导出现,胸中燃起了建功立业之心;郁闷的是因为自己的卫要人没人,要战功没战功,评个中等卫都困难;那些想卷铺盖的自然是一些胸无大志,看见朱植治军之严厉,心里知道讨不着好,不如到别地混日子去吧。
朱植没傻到像许多yy者那样用什么队列训练部队,自己一个军队的门外汉根本没有手下将军们懂行。
他只给教导队提出了“风、林、火、山”四条要求,这是孙子兵法中提到的——“疾如风,徐如林,侵攻如火,不动如山”。命令瞿能他们根据这四项要求制定出训练计划,让自己过目。
过了三天,朱植看了瞿能他们交上来的训练计划,觉得还可以,又提出了几项建议,比如为了提高士兵的体能,每日早上加入了五里长跑的训练;又在训练中加入许多实战科目,并根据现代的语境厘定了一些项目的叫法。
最后大家通过以往的实际战斗经验,总结出了一个分为骑兵,步兵两科的《行军记要》,骑兵包括:机动、结阵、突击、骑射、埋伏、偷袭、渡河、搜索、夜战、露宿、追击等十一个科目;步兵包括:行军,埋伏,冲锋、布阵、拒马、撤退、箭阵、遭遇、渡河、搜索、扎营、夜战、攻城等十三个科目。
朱植要求大家不要教条化地看待《记要》:“它必须是灵活的,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地形,不同气候等等条件还会出现新的内容,所以头一年是《记要》的预备期,随时对它进行增减、修改。”
朱植提醒教导队,训练中花架子的不要,特别要注意实战训练,多进行演习。这些新名词,朱植耐心地跟大家解释,实战训练是怎么回事,演习又是怎么回事。瞿能,王域,当初学的都是《武经总要》,现在乍一接受这么多的新鲜事物,还是有得他们消化的。
此外《记要》中还归纳了大明军制中的纪律,以及朱植提出的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然其中许多条已经明朝化了。朱植要求所有教导队中每一个人都必须牢牢背诵《行军记要》,但这些军汉识字不多,朱植还专门请来先生在军营里开办夜校,教大家读书识字。并规定《行军记要》是毕业时候的考试科目,不通过就哪来回哪去,不能获得升迁。
而且朱植把教导队制度定为辽东军一项常例规定下来,以后每个升迁的总旗到千户官员的升迁必须进入教导队进行为期三个月半年不等的集训。
教导队等于辽东的“黄埔军校”,朱植亲自出席教导队的成立仪式,把一面绣着“辽东基石”的大旗授予瞿能。这面大旗成为了辽东军教导队的旗帜,在日后无数次战役中飘扬在战场的最前列。
建立教导队、整编辽东军务只是朱植关于辽东军事改革计划的前两步。见教导队的工作逐渐上了轨道,朱植把这些事放给下面的人去做,他又把第三部提上议事日程。
“什么?要把民众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铁铉对于这样的新奇的想法显得十分惊讶。
朱植耐心地解释道:“是的,那日我在汤站堡,发现百姓参军的yu望很高,说明辽东百姓对于参加军事训练有一定的热情。而且辽东边塞之地,我军防守战线很长,不能做到每点都布置足够的守军。组织百姓军训,也可以让他们在紧急时有抵抗的能力。”当然对于这部,朱植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辽东军满编才十一万人,对于日后发生可能存在的变故,显然不足以应付。为什么不能学习一下日后毛太祖在边疆地区实行的生产建设兵团的做法呢?用类似八旗一样的制度将民众组织起来,入则为民,出则为兵。有了准备,一旦日后发生大的战事,可以随时有足够的兵源供应。
对于朱植这些新奇的想法,铁铉、叶旺他们已经屡见不鲜了。大家合计着制定了一个制度,以通行的里甲制为基础,结合军制,规定,十户为一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一总旗,设总旗一人,二总旗为一里,设里正一人(百户),五里为一甲,设甲长一人,两甲为一千户,设千户一人。规定每户出丁一人,每年四月,八月分两次组织起来,接受就近驻军的训练,每次为期两个月。参加里甲制的人在参训期间,由官府发给粮食和路费。
朱植把这个差事交给了铁铉,命他根据瞿远整理出的新的辽东户籍进行遍组,在选择训练地点上,以一个千户为单位,就近安排驻军,百姓参训距离不得超过五十里,尽量做到不扰民。
骑兵新书《明吏》已上传,这也是骑兵构思中的明朝三部曲第二部,靖难的命运已经注定,大家耐心等一个精彩的大结局便是。至于《明吏》,是另一种风格的历史架空,作平更加贴近生活,有更多的阴谋,更多的矛盾,更多的美女。
传送门在下面,大家一定收藏了再说,至少支持骑兵一个月,如果不合口味,到时候下架也不迟。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叶旺和铁铉为正副组长的考核评定小组评分。朱植提名的三个上等卫有战功摆在那里,大家自然不敢有意见。
一时间,各指挥使有的高兴,有的郁闷,有得恨不得立刻卷铺盖走人。高兴的终于看到一个强力的领导出现,胸中燃起了建功立业之心;郁闷的是因为自己的卫要人没人,要战功没战功,评个中等卫都困难;那些想卷铺盖的自然是一些胸无大志,看见朱植治军之严厉,心里知道讨不着好,不如到别地混日子去吧。
朱植没傻到像许多yy者那样用什么队列训练部队,自己一个军队的门外汉根本没有手下将军们懂行。
他只给教导队提出了“风、林、火、山”四条要求,这是孙子兵法中提到的——“疾如风,徐如林,侵攻如火,不动如山”。命令瞿能他们根据这四项要求制定出训练计划,让自己过目。
过了三天,朱植看了瞿能他们交上来的训练计划,觉得还可以,又提出了几项建议,比如为了提高士兵的体能,每日早上加入了五里长跑的训练;又在训练中加入许多实战科目,并根据现代的语境厘定了一些项目的叫法。
最后大家通过以往的实际战斗经验,总结出了一个分为骑兵,步兵两科的《行军记要》,骑兵包括:机动、结阵、突击、骑射、埋伏、偷袭、渡河、搜索、夜战、露宿、追击等十一个科目;步兵包括:行军,埋伏,冲锋、布阵、拒马、撤退、箭阵、遭遇、渡河、搜索、扎营、夜战、攻城等十三个科目。
朱植要求大家不要教条化地看待《记要》:“它必须是灵活的,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地形,不同气候等等条件还会出现新的内容,所以头一年是《记要》的预备期,随时对它进行增减、修改。”
朱植提醒教导队,训练中花架子的不要,特别要注意实战训练,多进行演习。这些新名词,朱植耐心地跟大家解释,实战训练是怎么回事,演习又是怎么回事。瞿能,王域,当初学的都是《武经总要》,现在乍一接受这么多的新鲜事物,还是有得他们消化的。
此外《记要》中还归纳了大明军制中的纪律,以及朱植提出的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然其中许多条已经明朝化了。朱植要求所有教导队中每一个人都必须牢牢背诵《行军记要》,但这些军汉识字不多,朱植还专门请来先生在军营里开办夜校,教大家读书识字。并规定《行军记要》是毕业时候的考试科目,不通过就哪来回哪去,不能获得升迁。
而且朱植把教导队制度定为辽东军一项常例规定下来,以后每个升迁的总旗到千户官员的升迁必须进入教导队进行为期三个月半年不等的集训。
教导队等于辽东的“黄埔军校”,朱植亲自出席教导队的成立仪式,把一面绣着“辽东基石”的大旗授予瞿能。这面大旗成为了辽东军教导队的旗帜,在日后无数次战役中飘扬在战场的最前列。
建立教导队、整编辽东军务只是朱植关于辽东军事改革计划的前两步。见教导队的工作逐渐上了轨道,朱植把这些事放给下面的人去做,他又把第三部提上议事日程。
“什么?要把民众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铁铉对于这样的新奇的想法显得十分惊讶。
朱植耐心地解释道:“是的,那日我在汤站堡,发现百姓参军的yu望很高,说明辽东百姓对于参加军事训练有一定的热情。而且辽东边塞之地,我军防守战线很长,不能做到每点都布置足够的守军。组织百姓军训,也可以让他们在紧急时有抵抗的能力。”当然对于这部,朱植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辽东军满编才十一万人,对于日后发生可能存在的变故,显然不足以应付。为什么不能学习一下日后毛太祖在边疆地区实行的生产建设兵团的做法呢?用类似八旗一样的制度将民众组织起来,入则为民,出则为兵。有了准备,一旦日后发生大的战事,可以随时有足够的兵源供应。
对于朱植这些新奇的想法,铁铉、叶旺他们已经屡见不鲜了。大家合计着制定了一个制度,以通行的里甲制为基础,结合军制,规定,十户为一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一总旗,设总旗一人,二总旗为一里,设里正一人(百户),五里为一甲,设甲长一人,两甲为一千户,设千户一人。规定每户出丁一人,每年四月,八月分两次组织起来,接受就近驻军的训练,每次为期两个月。参加里甲制的人在参训期间,由官府发给粮食和路费。
朱植把这个差事交给了铁铉,命他根据瞿远整理出的新的辽东户籍进行遍组,在选择训练地点上,以一个千户为单位,就近安排驻军,百姓参训距离不得超过五十里,尽量做到不扰民。
骑兵新书《明吏》已上传,这也是骑兵构思中的明朝三部曲第二部,靖难的命运已经注定,大家耐心等一个精彩的大结局便是。至于《明吏》,是另一种风格的历史架空,作平更加贴近生活,有更多的阴谋,更多的矛盾,更多的美女。
传送门在下面,大家一定收藏了再说,至少支持骑兵一个月,如果不合口味,到时候下架也不迟。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