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混在三国当军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20章 最致命的失误
汉献帝建安元年(188年)8月至10月间。
马跃以铁血手腕强迫关中百姓进行了华夏史上极为罕见的大规模迁徙,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三郡共有将近一百万百姓被迫迁入凉州北地郡,在北地平原(今宁夏平原)的黄河两岸定居下来。
大迁徙过后,关中大地十室九空,千里之内渺无人烟。再加上董卓死后,凉州乱军对司隶东部四郡的洗劫,整个司隶校尉七个郡的总人口由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的三百多万,锐减至汉献帝建安元年的三十余万。
毫无疑问,关中百姓的大规模迁徙是一次极为冒险的行动。
汉武帝也曾经征发上百万移民充实边塞,不过那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前后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来完成,以当时西汉强盛的国力,尚且无法支撑规模浩大的移民工程,更何况现在的马屠夫?
西汉武帝时,从中原征发十万百姓充实边塞,能够活着走到边塞的绝不会超过五万,而能够熬过第一个寒冬并且等到第二年开春小麦成熟之后的,更是不会超过两万人。
造成移民大量死亡的不仅有餐风宿露引起的风寒、缺乏食物引起的饥饿,还有抵达边塞后水土不服引起的疾病,如果恰逢炎热的夏季甚至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瘟疫,令所有迁徙过去的中原百姓以及边塞原有的居民死亡殆尽。
毫不夸张地说,大迁徙之路就是一条用白骨铺成的死亡之途。
无论是马跃,还是贾诩,都根本没有意识到大规模迁徙所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从根本上讲,这只能算是一次极为粗糙、失败可能性高达九成九的移民工程,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次大规模的迁徙居然最终成功了!
近百万关中百姓居然有七十余万活着抵达了北地郡(许多年老体弱的老人还是不可避免地死去了),这七十余万百姓中的绝大多数都熬到了第二年春上的小麦成熟,这不能不算是个天大的奇迹!
纵观马跃的这次百万移民大迁徙,与西汉武帝时先后组织的移民屯边,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正是这本质的区别,才造就成了这次奇迹。
武帝征发中原百姓充实边塞,征发的都是贫苦百姓,有田有地、有粮有产的士族门阀却是毫发不动!遗憾的是,当时民间的绝大多数余粮和几乎所有的生活物资都集中在这些士族门阀的仓廪之中。
接到圣旨后的中原百姓只能携带着那仅有的一点口粮、扶老携幼开始了人类史上最为惨烈和悲壮的长途迁移,在封建社会,百姓在完成长途迁徙时很难从政府那里获得什么资助,既便有,也大多被中间的各级官员层层克扣光了。
踏上征途的中原百姓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长途迁徙,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但马屠夫的百万移民大屯边却是完全不同。
在马屠夫眼里,根本就不存在士族门阀和贫苦百姓的区别,刀兵所向,不论贵贱贫富统统迁徙,违令不从者~~斩!而且,在大迁徙开始之前,大量屯积于士族门阀仓廪之中的存粮和生活物资一律充公,用来沿途提供百姓生活所需。
为了加快迁徙进程,马跃起还专门命沮授从河套驱赶五万匹母马(能提供马奶)、十万头牛前来关中,帮助百姓驮载粮食和生活物资,这其中又有将近一半的马匹以及几乎所有的牛,都成了迁徙百姓的过冬口粮,极大地保障了这次大迁徙的粮食供给。
而且,从关中到北地路途并不遥远,当时又是秋冬之季,天气也不炎热,所以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瘟疫,种种因素相加,最终造就了这次罕见的奇迹。不过,身在其中的马屠夫和贾毒士却浑然不知自己正在创造奇迹。
长安。
马跃负手肃立城头,目送最后一批长安百姓在骑兵的“护卫”下踏上了征途,当那浩浩荡荡的车队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地平线上时,马跃悠然回头,身后繁华的长安古城此时已成一座死寂的空城。
无论是达官贵人、士族门阀,还是市井小民,甚至是无家可归的流浪狗,都在河套骑兵斩马刀的威胁下开始了大迁徙,当然也有许多士族豪绅不愿意背井离乡,不过贾毒士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就范。
贾诩满头大汗奔上了城楼,向马跃道:“主公,长安城内、城外的二十余万百姓已经全部迁徙完了。”
“还是太慢啊。”马跃眸子里忽然掠过一丝浓浓的阴霾,低声道,“时间都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这才迁徙了长安二十多万百姓,要将周围茂陵、槐里、霸陵、杜陵、平陵、池阳、高陵、阳陵、安陵等地近五十万百姓,还有散居在更偏远的云阳、漆县、栗县、衙县等地的三十万百姓全部迁徙到北地平原,剩下的两个月时间未必足够啊。”
“是啊。”贾诩深以为然道,“高顺将军已经连续两次以八百里加急向主公求援了,如果不是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地步,以高顺将军的性格,他是绝不会向主公求援的!可眼下主公根本无兵可派,只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马腾将军的八千新兵身上了。”
马跃目光深沉,凝声道:“算算时间,腾叔的八千新兵差不多也该赶到武关了。”
长安古道。
十余架井阑在高顺军大寨前一字排开,密集如雨的箭矢从井阑上倾泄而下,压得营中的高顺军将士抬不起头来。借着井阑阵的掩护,成百上千名凉州乱军蜂拥而至,套索、撞木、滑车,各式攻坚器械一涌而上,对高顺军的大寨发起了潮水般的攻势。
不到三天时间,大寨外围的九道壁垒已经全部被攻陷,现在,只剩下这最后一道壁垒了,如果这道最后的壁垒再被凉州乱军攻破,高顺军就将陷入无坚可守的绝境,就像被剥光了衣服的女人,再无法阻止男人的粗暴贯入。
“膨~~膨~~膨~~”
凉州乱军的撞木一下接一下地撞在高顺军大寨的寨门上,发出有节奏的巨响,原本极为坚固的寨门此时已经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倾倒的危险!由于井阑阵的压迫,原本应该守在寨墙上的弓箭手此时却被迫缩到了营栅后面,无奈地向着营外的天空进行漫无目的地攒射,然而这样的射击当然很难给凉州乱军构成威胁。
凉州军,此时已经换了主将。
樊稠率军猛攻十日,始终无法攻克高顺大寨。
郭汜接报后亲率大军前来,并趁机斩杀了樊稠。夺了樊稠兵马后,郭汜挥军猛攻高顺大寨,半月之内同样毫无建树,反而被高顺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飘杵,山谷中的官道上,凉州乱军的尸体堆积如山,恶臭盈天。
十天后。
李儒终于从函谷关赶来了,随行而来的还有匆匆赶制的十数架井阑架。
李儒不愧是董卓麾下的头号军师,这井阑果然厉害。不到三天,便连续攻破了高顺大营九道壁垒,凉州乱军的兵锋直指高顺中军大帐,只要攻破这最后的营垒,高顺军的防御就将彻底崩溃。
李儒得意地向身边的郭汜道:“将军,只要摧毁了这道壁垒,高顺军就再无险可守,我军就能长驱直入,平定关中也就指日可待了。”
“嗯。”郭汜点了点头,冷然道,“传令前军加紧进攻,天黑之前一定要攻破敌军大寨。”
高顺大寨往西七十里,长安古道在这里有了分岔,一直往西过华阴、渭南便可直抵长安,往南越过武关便是荆州的南阳郡!
当高顺在长安古道和各路凉州乱军激战正酣时,十八路关东联军早已解散,各路诸侯在讨得爵位封赏之后,便心满意足地率部各自返回了治地,只有新晋司隶校尉刘备留在了洛阳,主持京畿军务。
在接到马跃急令后,马腾当即点起八千新兵借道南阳,准备从武关进入长安古道增援高顺。南阳太守孙坚的一只眼睛为马跃所打瞎,两人过节可谓不轻,不过孙坚毕竟也是一代枭雄,并未因此而刻意刁难。
时有董卓旧部、左中郎将段煨,在董卓死后并未响应李儒号召引兵前往函谷关,而是在京兆南部的商县一带驻扎下来,势力横贯京兆、弘农南部,武关亦在其势力范围之内,由其部将李蒙领兵三千把守。
长安古道,高顺军最后的壁垒。
偏将毛然大步来到高顺身边,疾声道... -->>
第220章 最致命的失误
汉献帝建安元年(188年)8月至10月间。
马跃以铁血手腕强迫关中百姓进行了华夏史上极为罕见的大规模迁徙,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三郡共有将近一百万百姓被迫迁入凉州北地郡,在北地平原(今宁夏平原)的黄河两岸定居下来。
大迁徙过后,关中大地十室九空,千里之内渺无人烟。再加上董卓死后,凉州乱军对司隶东部四郡的洗劫,整个司隶校尉七个郡的总人口由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的三百多万,锐减至汉献帝建安元年的三十余万。
毫无疑问,关中百姓的大规模迁徙是一次极为冒险的行动。
汉武帝也曾经征发上百万移民充实边塞,不过那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前后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来完成,以当时西汉强盛的国力,尚且无法支撑规模浩大的移民工程,更何况现在的马屠夫?
西汉武帝时,从中原征发十万百姓充实边塞,能够活着走到边塞的绝不会超过五万,而能够熬过第一个寒冬并且等到第二年开春小麦成熟之后的,更是不会超过两万人。
造成移民大量死亡的不仅有餐风宿露引起的风寒、缺乏食物引起的饥饿,还有抵达边塞后水土不服引起的疾病,如果恰逢炎热的夏季甚至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瘟疫,令所有迁徙过去的中原百姓以及边塞原有的居民死亡殆尽。
毫不夸张地说,大迁徙之路就是一条用白骨铺成的死亡之途。
无论是马跃,还是贾诩,都根本没有意识到大规模迁徙所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从根本上讲,这只能算是一次极为粗糙、失败可能性高达九成九的移民工程,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次大规模的迁徙居然最终成功了!
近百万关中百姓居然有七十余万活着抵达了北地郡(许多年老体弱的老人还是不可避免地死去了),这七十余万百姓中的绝大多数都熬到了第二年春上的小麦成熟,这不能不算是个天大的奇迹!
纵观马跃的这次百万移民大迁徙,与西汉武帝时先后组织的移民屯边,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正是这本质的区别,才造就成了这次奇迹。
武帝征发中原百姓充实边塞,征发的都是贫苦百姓,有田有地、有粮有产的士族门阀却是毫发不动!遗憾的是,当时民间的绝大多数余粮和几乎所有的生活物资都集中在这些士族门阀的仓廪之中。
接到圣旨后的中原百姓只能携带着那仅有的一点口粮、扶老携幼开始了人类史上最为惨烈和悲壮的长途迁移,在封建社会,百姓在完成长途迁徙时很难从政府那里获得什么资助,既便有,也大多被中间的各级官员层层克扣光了。
踏上征途的中原百姓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长途迁徙,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但马屠夫的百万移民大屯边却是完全不同。
在马屠夫眼里,根本就不存在士族门阀和贫苦百姓的区别,刀兵所向,不论贵贱贫富统统迁徙,违令不从者~~斩!而且,在大迁徙开始之前,大量屯积于士族门阀仓廪之中的存粮和生活物资一律充公,用来沿途提供百姓生活所需。
为了加快迁徙进程,马跃起还专门命沮授从河套驱赶五万匹母马(能提供马奶)、十万头牛前来关中,帮助百姓驮载粮食和生活物资,这其中又有将近一半的马匹以及几乎所有的牛,都成了迁徙百姓的过冬口粮,极大地保障了这次大迁徙的粮食供给。
而且,从关中到北地路途并不遥远,当时又是秋冬之季,天气也不炎热,所以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瘟疫,种种因素相加,最终造就了这次罕见的奇迹。不过,身在其中的马屠夫和贾毒士却浑然不知自己正在创造奇迹。
长安。
马跃负手肃立城头,目送最后一批长安百姓在骑兵的“护卫”下踏上了征途,当那浩浩荡荡的车队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地平线上时,马跃悠然回头,身后繁华的长安古城此时已成一座死寂的空城。
无论是达官贵人、士族门阀,还是市井小民,甚至是无家可归的流浪狗,都在河套骑兵斩马刀的威胁下开始了大迁徙,当然也有许多士族豪绅不愿意背井离乡,不过贾毒士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就范。
贾诩满头大汗奔上了城楼,向马跃道:“主公,长安城内、城外的二十余万百姓已经全部迁徙完了。”
“还是太慢啊。”马跃眸子里忽然掠过一丝浓浓的阴霾,低声道,“时间都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这才迁徙了长安二十多万百姓,要将周围茂陵、槐里、霸陵、杜陵、平陵、池阳、高陵、阳陵、安陵等地近五十万百姓,还有散居在更偏远的云阳、漆县、栗县、衙县等地的三十万百姓全部迁徙到北地平原,剩下的两个月时间未必足够啊。”
“是啊。”贾诩深以为然道,“高顺将军已经连续两次以八百里加急向主公求援了,如果不是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地步,以高顺将军的性格,他是绝不会向主公求援的!可眼下主公根本无兵可派,只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马腾将军的八千新兵身上了。”
马跃目光深沉,凝声道:“算算时间,腾叔的八千新兵差不多也该赶到武关了。”
长安古道。
十余架井阑在高顺军大寨前一字排开,密集如雨的箭矢从井阑上倾泄而下,压得营中的高顺军将士抬不起头来。借着井阑阵的掩护,成百上千名凉州乱军蜂拥而至,套索、撞木、滑车,各式攻坚器械一涌而上,对高顺军的大寨发起了潮水般的攻势。
不到三天时间,大寨外围的九道壁垒已经全部被攻陷,现在,只剩下这最后一道壁垒了,如果这道最后的壁垒再被凉州乱军攻破,高顺军就将陷入无坚可守的绝境,就像被剥光了衣服的女人,再无法阻止男人的粗暴贯入。
“膨~~膨~~膨~~”
凉州乱军的撞木一下接一下地撞在高顺军大寨的寨门上,发出有节奏的巨响,原本极为坚固的寨门此时已经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倾倒的危险!由于井阑阵的压迫,原本应该守在寨墙上的弓箭手此时却被迫缩到了营栅后面,无奈地向着营外的天空进行漫无目的地攒射,然而这样的射击当然很难给凉州乱军构成威胁。
凉州军,此时已经换了主将。
樊稠率军猛攻十日,始终无法攻克高顺大寨。
郭汜接报后亲率大军前来,并趁机斩杀了樊稠。夺了樊稠兵马后,郭汜挥军猛攻高顺大寨,半月之内同样毫无建树,反而被高顺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飘杵,山谷中的官道上,凉州乱军的尸体堆积如山,恶臭盈天。
十天后。
李儒终于从函谷关赶来了,随行而来的还有匆匆赶制的十数架井阑架。
李儒不愧是董卓麾下的头号军师,这井阑果然厉害。不到三天,便连续攻破了高顺大营九道壁垒,凉州乱军的兵锋直指高顺中军大帐,只要攻破这最后的营垒,高顺军的防御就将彻底崩溃。
李儒得意地向身边的郭汜道:“将军,只要摧毁了这道壁垒,高顺军就再无险可守,我军就能长驱直入,平定关中也就指日可待了。”
“嗯。”郭汜点了点头,冷然道,“传令前军加紧进攻,天黑之前一定要攻破敌军大寨。”
高顺大寨往西七十里,长安古道在这里有了分岔,一直往西过华阴、渭南便可直抵长安,往南越过武关便是荆州的南阳郡!
当高顺在长安古道和各路凉州乱军激战正酣时,十八路关东联军早已解散,各路诸侯在讨得爵位封赏之后,便心满意足地率部各自返回了治地,只有新晋司隶校尉刘备留在了洛阳,主持京畿军务。
在接到马跃急令后,马腾当即点起八千新兵借道南阳,准备从武关进入长安古道增援高顺。南阳太守孙坚的一只眼睛为马跃所打瞎,两人过节可谓不轻,不过孙坚毕竟也是一代枭雄,并未因此而刻意刁难。
时有董卓旧部、左中郎将段煨,在董卓死后并未响应李儒号召引兵前往函谷关,而是在京兆南部的商县一带驻扎下来,势力横贯京兆、弘农南部,武关亦在其势力范围之内,由其部将李蒙领兵三千把守。
长安古道,高顺军最后的壁垒。
偏将毛然大步来到高顺身边,疾声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