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再次飞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而不易被损坏。譬如在擒拿术中,将对方的手臂向外侧拧转的手法,由于人体的构造所限,使反抗力不能大于拧转力,从而使手臂被拧动,如果抵抗力较小,则容易造成身体的仰翻;如果抵抗力较大,则容易造成骨骼的损伤,在这种情况下,拳手们多顺其劲力,做到宁倒勿伤。
(二)冲击力:冲击力的基础是爆发力,恒见于踢、打、点、撞等击法中。它是实战中最常见的力,虽不易打动对方,却最易击伤敌手。
根据力学中运动量与冲量的关系,应力与强度的关系,可以推导出:
冲击应力=(冲击物的质量-接触前冲击体的速度)-(力的作用时间-力接触的面积)
如果冲击应力超过了被冲击物体的强度,就会导致被冲击物体的破坏。怎样去提高冲击的应力,才能使击打更具有杀伤力呢?
(l)增加冲击体的质量:一般情况下,膝撞和肘击,比拳打和脚踢更具有威力,其原因就是膝、肘的质量大于拳脚。在技击中常用的增加冲击体质量的方法,就是在接触对手的刹那,全身肌肉突然极度紧张,用力,使浑身成为一个冲击的整体。
(2)提高接触前冲击体的速度:没有速度就没有冲击,人体的肩、胯虽然力量很大,但因为运动速度较慢,所以难以成为最锐利的武器。一个极为粗壮有力的人,却难以在搏击中获胜,其主要原因是他出击的速度太慢。正确的击打,应使冲击在接触被击物之前的瞬间,达到速度的高峰。肌肉的多余紧张会阻碍这个高峰的出现,因此,在还未接触目标的出击过程中,应尽量使肌肉放松和协调。
(3)减少力的作用时间:力的作用时间,是指从接触到被击物到打击完毕所花费的时间。减少这一时间,不可误解为一打即回,或点到为止,而应理解为用较坚硬的部位去打击较脆弱的部位,不给被击物以缓冲的余地,这样就减少了力的作用时间。
(4)减少力的接触面积:刀刃越锋利,枪头越尖锐,力的接触面积越小,越具有杀伤力。在较量时,拳手们也惯用拳、掌、指、足、膝、肘、头等骨骼的尖端作为冲击体,以便减少冲击面,增加压强。
譬如直击拳的应用,首先在训练时应获得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强大的爆发力。
1、为了获得冲击速度的顶峰,出击时全身特别是手臂必须放松,做到有力而不用;同时后腿蹬地,腰身拧转,使身体各部获得相应的最大速度。整个动作越协调越放松越好。
2、几乎在接触对方身体的刹那,前脚踩踏,阻碍全身整体的前进,这样使全身的力量上升集中输送于手臂,使拳头前冲的速度更大。
3、拳头击中目标的同时,全身尤其是上肢肌肉应剧烈收缩,尽可能加大冲击体的质量,并伴有握拳、扣腕、旋转等动作,以提高冲击的强度,定向能力和变换可能性。
(三)发掷力:发掷力使用的目的,是把对手打出到较远的地方。此时,出击速度要小于冲击力所使用的速度,而大于持续力的使用速度。它是根据对方的体重而定的,是能使力接触对方的时间尽量长的一种速度,这要在千百次实作中逐步寻求,才能达到最佳境界。
对手被发的速度越大,则被发出的距离越远。根据冲量—动量关系:
被发掷出的初速度=(发掷力—抵抗力)-力的作用时间-被掷者的体重
由此可见,发掷的力量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则发掷的效果就越好。反之,对方的抵抗力越大,体重越沉,就越难被发出。故此身体沉重、矮壮、有力的人在这方面zhan有一定的优势。
交战双方的体重是固定不变的,提高发掷效果的途径是:
(1)增大发掷力:具有强大发掷力的人既要有雄厚的本力,又要有一定的爆发力,而且要整体集中发力。发力时重点要低,动作要小,两足后蹬前踩,并尽量使自己的根节接触对方。
(2)减小对方的抵抗力:减小抵抗力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技巧来撼动对方的脚跟,破坏其身体的稳定。比如,在使用发掷力之前,运用惊炸力打乱对方防守的形式;运用连绵不断地脉冲力迫使对方移动;运用身体或力的突然变换,使对方失去平衡;运用上擎之力托举对方,使其蹬地不实。
(3)延长力的作用时间:这是发掷的窍门所在,相同力量的人中能发人较远者,一定是他用力使对方加速的时间较长一些。掌握了适应的发掷速度(即所谓火候),就能延长这个时间,这个时间是与对方相接触的时间,这期间发掷力一定大于抵抗力,也就是要使对方加速。另外,还应尽量延长力的作用距离,力施于对方时移动的距离越长,对方被发的速度就越大。
以上对技击中常见的三种力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实际上,这三种力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是使用的结果不同罢了。在实战中,冲击力的威力明显大于其它。作为一名拳手掌握了发掷力,会提高你的战斗水平,但是不掌握冲击力,就难以应付强手的进击。
三、拳术中劲的辨析
(一)刚劲~柔劲:拳术中刚柔是不可分割的,刚非僵硬之蛮力,柔非绵软之化劲。硬中有软的韧劲谓之刚;软中有硬有弹力谓之柔。很难说清刚与柔在实用时何优何劣,只是两者兼而有之,并能根据客观情况灵活地变换,才能真正做到“随劲”。
(二)听劲~运劲:听劲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皮肤去感觉对方的劲路,需要肌肉放松,注意力集中,才能使其感觉灵敏。
运劲是发劲前神经和肌肉的准备,一般表现为神经的兴奋和肌肉的拉长等,并伴随心跳、呼吸的加快现象。
(三)直劲~螺旋劲:朝一个方向的用力为直劲,这具有力度大、速度快、容易使用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不易回旋、变化,容易被化解等不足。方向随时变化的劲,可称为曲劲。变化轨迹为圆时,便成为滚劲,它们变化灵活,但不够简捷。然而,既有直劲又有滚劲的组合力,就是螺旋劲,它兼有直、滚二劲的优点,还具有很好的定向、顶钻能力。
(四)借劲~化劲:借劲与化劲属于力的合成或速度的合成问题。
二力方向相反(夹角180度),为抗劲。二力方向成钝角(夹角90—180度),为挤劲。二力方向成直角(夹角90度),为截劲。二力方向成锐角(夹角0—90度),为化劲。二力方向相同(夹角0度)为顺劲。
拳术中把顺劲、化劲统称为借劲。显而易见,顺劲最省力,化劲其次,截劲再次,挤劲较费力,而抗劲最费力。
以上五种劲,在交手中都会遇到,若要以弱胜强,以小制大,就必须学会尽量使用比较省力的方法,即尽可能地去借劲。但是一味地强调“四两拨千斤”,而忽视了本身实力的提高和其它劲的运用,是极为片面的,危险的。
(五)向心力~离心力:两人旋转就涉及到向心力和离心力,但这两个力量是分别作用于两个人的。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抡转起来,旋转者承受向心力,被旋转者承受离心力。二人脱离后,被旋转者沿着旋转周边线速度的方向被掷出。此力与旋转半径同旋转角速度的平方的乘积成比例,因此只有把圈转得更快,转得更大,才能把人抛得更远。其中转速更为主要。
(六)空劲~场劲:所谓空劲是指不通过接触,而能施力于对方的超距力,好似磁铁间吸引或排斥的场力。耸人听闻的“百步打人”、“隔山打牛”、“劲力”等据此而生。人体是还有些未知的功能和潜力,但这些“特异功能”应用于技击尚未见实。在较量中人们能够运用的场力,目前只有地球的吸引力。
辨劲是拳劲的分析与区分,它的目的不是让习拳者在实用时生搬硬套,而是能帮助他们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出一套科学的、高效的拳术训练方法;同时,也是把拳术的经验与力学的理论,初步结合的尝试。
论爆发
拳术是实战的操练,而实战实际上就是劲力的相互传递。所以,运用劲力是拳术最关键的课题。
在搏斗中,身高力大者往往容易取胜,但以弱制强的战例是屡见不鲜。这是因为劲力运用的效果不仅依赖于本力的大小,同时还与力的方向、力的变化、着力点、发放的速度等许多因素相关。也就是说劲力的实用效果是这些方向的综合体现。
强烈的取胜yu望促使着人们去突破攻守运用的难关,至今发展成一种在进攻意念支配下,利用积极变位,真假变换以引起对方的迷惑和失误,进而不失时机地使用快速多变的战术,以自然、锐利、精确的进攻技巧打击敌手。不言而喻,技术的熟练、素质的提高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都将加强劲力运用的效果。
击打的最终阶段通常是劲力爆发式的施展,这是最可怕的、最富有实效的劲力,在拚搏中多为致命的打击。古今拳术名手的“神奇功力”就是这种高质量的爆发力。
爆发是力量与速度的统一,我们把瞬间迸发出的极大力量称为爆发力(俗称炸劲、惊劲、弹劲);在力学中力量与速度的乘积等于功率,爆发则是达到了人体功率释放的最大极限(或最佳极限)。因此,爆发力的提高取决于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的共同提高,也就是人体最大功率的提高。
速度是神经反应速度和肌肉收缩速度的组合。速度的提高可增大力量,而力量的增长又可加快速度。一般我们采用力量训练增强爆发力,即选择一些接近某种行动的爆发性动作反覆操练。用来发育常用肌肉,并通过实战对抗提高神经的反应能力。这种似乎枯燥而危险的方式都是提高水平的捷径;在动力性练习中还应辅以静力性练习,以便具备一定的耐劳性。另外,每一个发力动作都应特别讲究有关肌肉的协调配合和无关肌肉的高度放松。因为每种爆发力的发放都要由体内相关的许多环节和谐传动。如躯干、腰、腹、臀、腿相互配合产生出的速度旋转动作,如果胳臂用力过大,那么力量难以进入对手躯体,而是回到自己的腿上。
经过严格的训练练,使发力动作协调、准确和连贯、呼吸规整,全身发育出一种饱满、光润、富有弹性的流线形肌肉,这种肌肉平常是松柔、敏感的,但几乎在意念冲动的同时即可达到收缩的极点。
在实战时,贵能随时果断地运用爆发力和连续的爆发力。由于巨大的力量是在瞬间突发的,致使对方丝毫没有接受的准备,这不但能打乱防守的形势,而且可打断其规整的气息和正常的神经反应,使对方不知如何应付。
爆发力的施用不应有规律性,但都有明确的目标。任何一种爆发力发放时都要力求放松,以增加出击的速度。当接触目标前的刹那,肌肉整体突然紧张,力量骤然集中,劲长而透。随后迅速复原、放松、并在意念上已经形成了再次攻击的准备。整个行动似疾雷不及掩耳迅雷不及瞑目。
当然,爆发力使用的成功率还受竞技状态、对方实力和外界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每次实战前后都要进行更具体的分析研究。
最后还要提请注意,只有年龄适宜、身体健康的人才能进行爆发力的训练,只有能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人才可望获得成功。尽管如此,也不是每一个积极的训练者都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而不易被损坏。譬如在擒拿术中,将对方的手臂向外侧拧转的手法,由于人体的构造所限,使反抗力不能大于拧转力,从而使手臂被拧动,如果抵抗力较小,则容易造成身体的仰翻;如果抵抗力较大,则容易造成骨骼的损伤,在这种情况下,拳手们多顺其劲力,做到宁倒勿伤。
(二)冲击力:冲击力的基础是爆发力,恒见于踢、打、点、撞等击法中。它是实战中最常见的力,虽不易打动对方,却最易击伤敌手。
根据力学中运动量与冲量的关系,应力与强度的关系,可以推导出:
冲击应力=(冲击物的质量-接触前冲击体的速度)-(力的作用时间-力接触的面积)
如果冲击应力超过了被冲击物体的强度,就会导致被冲击物体的破坏。怎样去提高冲击的应力,才能使击打更具有杀伤力呢?
(l)增加冲击体的质量:一般情况下,膝撞和肘击,比拳打和脚踢更具有威力,其原因就是膝、肘的质量大于拳脚。在技击中常用的增加冲击体质量的方法,就是在接触对手的刹那,全身肌肉突然极度紧张,用力,使浑身成为一个冲击的整体。
(2)提高接触前冲击体的速度:没有速度就没有冲击,人体的肩、胯虽然力量很大,但因为运动速度较慢,所以难以成为最锐利的武器。一个极为粗壮有力的人,却难以在搏击中获胜,其主要原因是他出击的速度太慢。正确的击打,应使冲击在接触被击物之前的瞬间,达到速度的高峰。肌肉的多余紧张会阻碍这个高峰的出现,因此,在还未接触目标的出击过程中,应尽量使肌肉放松和协调。
(3)减少力的作用时间:力的作用时间,是指从接触到被击物到打击完毕所花费的时间。减少这一时间,不可误解为一打即回,或点到为止,而应理解为用较坚硬的部位去打击较脆弱的部位,不给被击物以缓冲的余地,这样就减少了力的作用时间。
(4)减少力的接触面积:刀刃越锋利,枪头越尖锐,力的接触面积越小,越具有杀伤力。在较量时,拳手们也惯用拳、掌、指、足、膝、肘、头等骨骼的尖端作为冲击体,以便减少冲击面,增加压强。
譬如直击拳的应用,首先在训练时应获得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强大的爆发力。
1、为了获得冲击速度的顶峰,出击时全身特别是手臂必须放松,做到有力而不用;同时后腿蹬地,腰身拧转,使身体各部获得相应的最大速度。整个动作越协调越放松越好。
2、几乎在接触对方身体的刹那,前脚踩踏,阻碍全身整体的前进,这样使全身的力量上升集中输送于手臂,使拳头前冲的速度更大。
3、拳头击中目标的同时,全身尤其是上肢肌肉应剧烈收缩,尽可能加大冲击体的质量,并伴有握拳、扣腕、旋转等动作,以提高冲击的强度,定向能力和变换可能性。
(三)发掷力:发掷力使用的目的,是把对手打出到较远的地方。此时,出击速度要小于冲击力所使用的速度,而大于持续力的使用速度。它是根据对方的体重而定的,是能使力接触对方的时间尽量长的一种速度,这要在千百次实作中逐步寻求,才能达到最佳境界。
对手被发的速度越大,则被发出的距离越远。根据冲量—动量关系:
被发掷出的初速度=(发掷力—抵抗力)-力的作用时间-被掷者的体重
由此可见,发掷的力量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则发掷的效果就越好。反之,对方的抵抗力越大,体重越沉,就越难被发出。故此身体沉重、矮壮、有力的人在这方面zhan有一定的优势。
交战双方的体重是固定不变的,提高发掷效果的途径是:
(1)增大发掷力:具有强大发掷力的人既要有雄厚的本力,又要有一定的爆发力,而且要整体集中发力。发力时重点要低,动作要小,两足后蹬前踩,并尽量使自己的根节接触对方。
(2)减小对方的抵抗力:减小抵抗力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技巧来撼动对方的脚跟,破坏其身体的稳定。比如,在使用发掷力之前,运用惊炸力打乱对方防守的形式;运用连绵不断地脉冲力迫使对方移动;运用身体或力的突然变换,使对方失去平衡;运用上擎之力托举对方,使其蹬地不实。
(3)延长力的作用时间:这是发掷的窍门所在,相同力量的人中能发人较远者,一定是他用力使对方加速的时间较长一些。掌握了适应的发掷速度(即所谓火候),就能延长这个时间,这个时间是与对方相接触的时间,这期间发掷力一定大于抵抗力,也就是要使对方加速。另外,还应尽量延长力的作用距离,力施于对方时移动的距离越长,对方被发的速度就越大。
以上对技击中常见的三种力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实际上,这三种力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是使用的结果不同罢了。在实战中,冲击力的威力明显大于其它。作为一名拳手掌握了发掷力,会提高你的战斗水平,但是不掌握冲击力,就难以应付强手的进击。
三、拳术中劲的辨析
(一)刚劲~柔劲:拳术中刚柔是不可分割的,刚非僵硬之蛮力,柔非绵软之化劲。硬中有软的韧劲谓之刚;软中有硬有弹力谓之柔。很难说清刚与柔在实用时何优何劣,只是两者兼而有之,并能根据客观情况灵活地变换,才能真正做到“随劲”。
(二)听劲~运劲:听劲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皮肤去感觉对方的劲路,需要肌肉放松,注意力集中,才能使其感觉灵敏。
运劲是发劲前神经和肌肉的准备,一般表现为神经的兴奋和肌肉的拉长等,并伴随心跳、呼吸的加快现象。
(三)直劲~螺旋劲:朝一个方向的用力为直劲,这具有力度大、速度快、容易使用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不易回旋、变化,容易被化解等不足。方向随时变化的劲,可称为曲劲。变化轨迹为圆时,便成为滚劲,它们变化灵活,但不够简捷。然而,既有直劲又有滚劲的组合力,就是螺旋劲,它兼有直、滚二劲的优点,还具有很好的定向、顶钻能力。
(四)借劲~化劲:借劲与化劲属于力的合成或速度的合成问题。
二力方向相反(夹角180度),为抗劲。二力方向成钝角(夹角90—180度),为挤劲。二力方向成直角(夹角90度),为截劲。二力方向成锐角(夹角0—90度),为化劲。二力方向相同(夹角0度)为顺劲。
拳术中把顺劲、化劲统称为借劲。显而易见,顺劲最省力,化劲其次,截劲再次,挤劲较费力,而抗劲最费力。
以上五种劲,在交手中都会遇到,若要以弱胜强,以小制大,就必须学会尽量使用比较省力的方法,即尽可能地去借劲。但是一味地强调“四两拨千斤”,而忽视了本身实力的提高和其它劲的运用,是极为片面的,危险的。
(五)向心力~离心力:两人旋转就涉及到向心力和离心力,但这两个力量是分别作用于两个人的。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抡转起来,旋转者承受向心力,被旋转者承受离心力。二人脱离后,被旋转者沿着旋转周边线速度的方向被掷出。此力与旋转半径同旋转角速度的平方的乘积成比例,因此只有把圈转得更快,转得更大,才能把人抛得更远。其中转速更为主要。
(六)空劲~场劲:所谓空劲是指不通过接触,而能施力于对方的超距力,好似磁铁间吸引或排斥的场力。耸人听闻的“百步打人”、“隔山打牛”、“劲力”等据此而生。人体是还有些未知的功能和潜力,但这些“特异功能”应用于技击尚未见实。在较量中人们能够运用的场力,目前只有地球的吸引力。
辨劲是拳劲的分析与区分,它的目的不是让习拳者在实用时生搬硬套,而是能帮助他们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出一套科学的、高效的拳术训练方法;同时,也是把拳术的经验与力学的理论,初步结合的尝试。
论爆发
拳术是实战的操练,而实战实际上就是劲力的相互传递。所以,运用劲力是拳术最关键的课题。
在搏斗中,身高力大者往往容易取胜,但以弱制强的战例是屡见不鲜。这是因为劲力运用的效果不仅依赖于本力的大小,同时还与力的方向、力的变化、着力点、发放的速度等许多因素相关。也就是说劲力的实用效果是这些方向的综合体现。
强烈的取胜yu望促使着人们去突破攻守运用的难关,至今发展成一种在进攻意念支配下,利用积极变位,真假变换以引起对方的迷惑和失误,进而不失时机地使用快速多变的战术,以自然、锐利、精确的进攻技巧打击敌手。不言而喻,技术的熟练、素质的提高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都将加强劲力运用的效果。
击打的最终阶段通常是劲力爆发式的施展,这是最可怕的、最富有实效的劲力,在拚搏中多为致命的打击。古今拳术名手的“神奇功力”就是这种高质量的爆发力。
爆发是力量与速度的统一,我们把瞬间迸发出的极大力量称为爆发力(俗称炸劲、惊劲、弹劲);在力学中力量与速度的乘积等于功率,爆发则是达到了人体功率释放的最大极限(或最佳极限)。因此,爆发力的提高取决于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的共同提高,也就是人体最大功率的提高。
速度是神经反应速度和肌肉收缩速度的组合。速度的提高可增大力量,而力量的增长又可加快速度。一般我们采用力量训练增强爆发力,即选择一些接近某种行动的爆发性动作反覆操练。用来发育常用肌肉,并通过实战对抗提高神经的反应能力。这种似乎枯燥而危险的方式都是提高水平的捷径;在动力性练习中还应辅以静力性练习,以便具备一定的耐劳性。另外,每一个发力动作都应特别讲究有关肌肉的协调配合和无关肌肉的高度放松。因为每种爆发力的发放都要由体内相关的许多环节和谐传动。如躯干、腰、腹、臀、腿相互配合产生出的速度旋转动作,如果胳臂用力过大,那么力量难以进入对手躯体,而是回到自己的腿上。
经过严格的训练练,使发力动作协调、准确和连贯、呼吸规整,全身发育出一种饱满、光润、富有弹性的流线形肌肉,这种肌肉平常是松柔、敏感的,但几乎在意念冲动的同时即可达到收缩的极点。
在实战时,贵能随时果断地运用爆发力和连续的爆发力。由于巨大的力量是在瞬间突发的,致使对方丝毫没有接受的准备,这不但能打乱防守的形势,而且可打断其规整的气息和正常的神经反应,使对方不知如何应付。
爆发力的施用不应有规律性,但都有明确的目标。任何一种爆发力发放时都要力求放松,以增加出击的速度。当接触目标前的刹那,肌肉整体突然紧张,力量骤然集中,劲长而透。随后迅速复原、放松、并在意念上已经形成了再次攻击的准备。整个行动似疾雷不及掩耳迅雷不及瞑目。
当然,爆发力使用的成功率还受竞技状态、对方实力和外界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每次实战前后都要进行更具体的分析研究。
最后还要提请注意,只有年龄适宜、身体健康的人才能进行爆发力的训练,只有能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人才可望获得成功。尽管如此,也不是每一个积极的训练者都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