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第五部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八位女英雄中只有三位生前经历流传下来了,她们是冷云(1915——1938),原名郑香芝,后改名郑致民,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7年夏加入东北抗联第五军,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1938年夏初随五军一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同年10月英勇牺牲。杨桂珍(1920——1938),黑龙江省林口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出生,1936年加入“抗联”,1937年参加共产党,1938年随军西征时任班长。安顺福(1915——1938),黑龙江省穆棱县人,朝鲜族,中共党员,原“抗联”四军被服厂厂长。其他五位同志只留下英名,她们是班长胡秀芝,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朝鲜族)。
1、随军西征
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为了消灭东北抗日武装,纠集大批日伪军对东北抗日联军加紧了围攻。日伪军日益加紧对“抗联”部队的军事“讨伐‘,他们企图用强大的兵力,将“抗联”逼到北方国境线一带,将活动在松花江下游地区的“抗联”部队聚而歼之。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跳出日伪军的包围圈,中共吉东省委和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决定,所属四、五军主力向西南的五常地区远征,与在吉林地区活动的抗联第一路军和第二路所属的第十军打通联系,开辟新的游击区。
1938年4月,西征军开始行动。在西征军中有许多女同志,他们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肩并肩地进行战斗。在战斗中她们发挥战斗员的作用,在战斗结束后,她们又是宣传员,在行军途中,她们还要照顾伤病员,承担着服务员的作用。
7月12日,妇女团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取得了胜利,使敌人恼羞成怒。因此,敌人频繁调动,企图对西征军形成包围,将我军消灭在西征途中。为了摆脱敌人,粉碎敌人的阴谋,西征军决定分路行动。护送西征的五军军长柴世荣率教导团及部分队伍返回刁翎地区活动,四、五军则分兵两路继续西进。两军妇女合并起来,原属四军的女同志并入冷云所在的五军妇女团,随五军一师行动。
8月间,西征部队进入五常县境后,遭到日伪军重兵围追堵截,空中有敌机侦察、扫射轰炸,地面有3000多日伪军围攻,抗联部队伤亡很大。在这种险恶形势下,五军一师剩下的100多人返回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寻找军部,进行休整。这时原有30余人的妇女团,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大部分都牺牲了,妇女团只剩下指导员冷云,班长杨贵珍、胡秀芝,原四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朝鲜族),战士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朝鲜族)和王惠民等8名同志了。她们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才13岁。8名女战士经过长期艰苦的战斗考验,已经变得十分坚强
冷云原名叫郑香芝,冷云是参军后的化名。小学毕业后,她考入设在佳木斯市里的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在革命教师的教育影响下,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爱国思想变得更加强烈。她决心效法秋瑾等巾帼英雄,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她郑重地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郑致民”,有时也写成“志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佳木斯和桦川县各界爱国群众,纷纷集会游行,揭露和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郑致民一方面积极残疾抗日的宣传活动,另一方面还计划着去投奔在附近地区活动的抗日武装部队,只是由于没有人推荐介绍,最后没有去成。但是在宣传抗日运动中,郑致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佳木斯陷落后,郑致民仍然积极从事抗日工作。1934年夏天,郑致民在她的老师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秘密开展抗日斗争。1935年底,郑致民从女子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悦来镇任小学教师,继续从事抗日活动。
郑致民到五军后,便化名为冷云,这是取意于唐诗“冷云虚水石”的意思,表示她要抗战到底的崇高理想和决心。在此同时,吉乃臣改名为周维仁,也到了部队,经过组织同意,他们两人结婚,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夫妻。冷云开始在军部秘书处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在这期间,她积极工作,为战士们编印识字课本和宣传材料,热情为战士们讲课,还教战士们唱歌,为活跃部队文化,坚强战士们的斗志,起了很好的作用。后来在她的要求下,调到五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投入前线战斗。
1938年春,冷云在密营里生下了一个女孩,但是由于战争环境的恶劣,没有营养,她生完小孩后,身体非常虚弱;不久又传来丈夫在战斗牺牲的消息,使她非常悲痛,但她忍受着感情上的沉重打击,仍奋力工作。
5月间,四、五军开始集结行动。由于不断遭到日军的阻击,直到6月下旬才到达远征集结地牡丹江游刁翎地区。五军妇女团也奉命参加此次远征。冷云为了远征行动方便,只得忍痛将刚生下两个月的小女儿,请求军部副官谢清林抱着送给了依兰县土城子的一位朝鲜族农民抚养。
历尽千辛万苦,妇女团的八名同志终于随军回到了牡丹江边。
她们随大队在海林截获了敌人水营的三只船,,渡过了牡丹江,然后又顺山道向北走,10月下旬的一天夜里,队伍来到乌斯浑河边,并露宿在刁翎县(今林口县)三家子屯附近乌斯浑河西岸柞木岗山下的河滩上。乌斯浑河是牡丹江的支流,距牡丹江入口处只有七八里路,是渡河的道口。平时水浅,车马人等都能涉过。他们准备从这里过河,再绕道去克斯克山里,寻找五军军部。
深秋季节,冷风阵阵,寒气逼人,有些水坑已结成薄水。队伍为了取暖,分散烧起了十几堆篝火,大家围着火堆休息。由于长期饥饿和行军战斗,战士们极度衰弱、疲乏,一躺下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18岁的小姑娘王惠民,因生活艰苦,严重缺乏营养,身体非常瘦弱,经不往这夜寒露冷,尽管身在火堆前,也还是蜷曲着身子瑟瑟发抖。冷云怜惜地把这个小妹妹搂在怀里,把她的两只瘦弱的小手掖进胸前的衣服里暖着。王惠民的父亲原在五军军部任副官,家里房屋被日军烧毁,她参军不久爸爸就牺牲了。她更加仇恨日本强盗,战斗十分顽强。
杨桂珍也只有18岁,是刁翎柳树河子人,她从小母亲病逝,17岁出嫁,不久丈夫病死,婆家人虐待她,海把她卖掉。五军妇女团到她家乡活动时,她就参加了部队,在家里时,他连名字都没有,参军后,大家就给她取了一个很珍贵的名字,意味着她参加革命的宝贵精神,就叫“贵珍”。1937年她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班长。
安顺福气是原来四军被服厂厂长,中共党员,她丈夫也是四军四团政委,在战斗中牺牲。她强忍悲痛,参加西征,帮助冷云做好部队的... -->>
八位女英雄中只有三位生前经历流传下来了,她们是冷云(1915——1938),原名郑香芝,后改名郑致民,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7年夏加入东北抗联第五军,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1938年夏初随五军一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同年10月英勇牺牲。杨桂珍(1920——1938),黑龙江省林口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出生,1936年加入“抗联”,1937年参加共产党,1938年随军西征时任班长。安顺福(1915——1938),黑龙江省穆棱县人,朝鲜族,中共党员,原“抗联”四军被服厂厂长。其他五位同志只留下英名,她们是班长胡秀芝,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朝鲜族)。
1、随军西征
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为了消灭东北抗日武装,纠集大批日伪军对东北抗日联军加紧了围攻。日伪军日益加紧对“抗联”部队的军事“讨伐‘,他们企图用强大的兵力,将“抗联”逼到北方国境线一带,将活动在松花江下游地区的“抗联”部队聚而歼之。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跳出日伪军的包围圈,中共吉东省委和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决定,所属四、五军主力向西南的五常地区远征,与在吉林地区活动的抗联第一路军和第二路所属的第十军打通联系,开辟新的游击区。
1938年4月,西征军开始行动。在西征军中有许多女同志,他们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肩并肩地进行战斗。在战斗中她们发挥战斗员的作用,在战斗结束后,她们又是宣传员,在行军途中,她们还要照顾伤病员,承担着服务员的作用。
7月12日,妇女团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取得了胜利,使敌人恼羞成怒。因此,敌人频繁调动,企图对西征军形成包围,将我军消灭在西征途中。为了摆脱敌人,粉碎敌人的阴谋,西征军决定分路行动。护送西征的五军军长柴世荣率教导团及部分队伍返回刁翎地区活动,四、五军则分兵两路继续西进。两军妇女合并起来,原属四军的女同志并入冷云所在的五军妇女团,随五军一师行动。
8月间,西征部队进入五常县境后,遭到日伪军重兵围追堵截,空中有敌机侦察、扫射轰炸,地面有3000多日伪军围攻,抗联部队伤亡很大。在这种险恶形势下,五军一师剩下的100多人返回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寻找军部,进行休整。这时原有30余人的妇女团,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大部分都牺牲了,妇女团只剩下指导员冷云,班长杨贵珍、胡秀芝,原四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朝鲜族),战士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朝鲜族)和王惠民等8名同志了。她们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才13岁。8名女战士经过长期艰苦的战斗考验,已经变得十分坚强
冷云原名叫郑香芝,冷云是参军后的化名。小学毕业后,她考入设在佳木斯市里的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在革命教师的教育影响下,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爱国思想变得更加强烈。她决心效法秋瑾等巾帼英雄,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她郑重地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郑致民”,有时也写成“志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佳木斯和桦川县各界爱国群众,纷纷集会游行,揭露和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郑致民一方面积极残疾抗日的宣传活动,另一方面还计划着去投奔在附近地区活动的抗日武装部队,只是由于没有人推荐介绍,最后没有去成。但是在宣传抗日运动中,郑致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佳木斯陷落后,郑致民仍然积极从事抗日工作。1934年夏天,郑致民在她的老师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秘密开展抗日斗争。1935年底,郑致民从女子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悦来镇任小学教师,继续从事抗日活动。
郑致民到五军后,便化名为冷云,这是取意于唐诗“冷云虚水石”的意思,表示她要抗战到底的崇高理想和决心。在此同时,吉乃臣改名为周维仁,也到了部队,经过组织同意,他们两人结婚,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夫妻。冷云开始在军部秘书处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在这期间,她积极工作,为战士们编印识字课本和宣传材料,热情为战士们讲课,还教战士们唱歌,为活跃部队文化,坚强战士们的斗志,起了很好的作用。后来在她的要求下,调到五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投入前线战斗。
1938年春,冷云在密营里生下了一个女孩,但是由于战争环境的恶劣,没有营养,她生完小孩后,身体非常虚弱;不久又传来丈夫在战斗牺牲的消息,使她非常悲痛,但她忍受着感情上的沉重打击,仍奋力工作。
5月间,四、五军开始集结行动。由于不断遭到日军的阻击,直到6月下旬才到达远征集结地牡丹江游刁翎地区。五军妇女团也奉命参加此次远征。冷云为了远征行动方便,只得忍痛将刚生下两个月的小女儿,请求军部副官谢清林抱着送给了依兰县土城子的一位朝鲜族农民抚养。
历尽千辛万苦,妇女团的八名同志终于随军回到了牡丹江边。
她们随大队在海林截获了敌人水营的三只船,,渡过了牡丹江,然后又顺山道向北走,10月下旬的一天夜里,队伍来到乌斯浑河边,并露宿在刁翎县(今林口县)三家子屯附近乌斯浑河西岸柞木岗山下的河滩上。乌斯浑河是牡丹江的支流,距牡丹江入口处只有七八里路,是渡河的道口。平时水浅,车马人等都能涉过。他们准备从这里过河,再绕道去克斯克山里,寻找五军军部。
深秋季节,冷风阵阵,寒气逼人,有些水坑已结成薄水。队伍为了取暖,分散烧起了十几堆篝火,大家围着火堆休息。由于长期饥饿和行军战斗,战士们极度衰弱、疲乏,一躺下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18岁的小姑娘王惠民,因生活艰苦,严重缺乏营养,身体非常瘦弱,经不往这夜寒露冷,尽管身在火堆前,也还是蜷曲着身子瑟瑟发抖。冷云怜惜地把这个小妹妹搂在怀里,把她的两只瘦弱的小手掖进胸前的衣服里暖着。王惠民的父亲原在五军军部任副官,家里房屋被日军烧毁,她参军不久爸爸就牺牲了。她更加仇恨日本强盗,战斗十分顽强。
杨桂珍也只有18岁,是刁翎柳树河子人,她从小母亲病逝,17岁出嫁,不久丈夫病死,婆家人虐待她,海把她卖掉。五军妇女团到她家乡活动时,她就参加了部队,在家里时,他连名字都没有,参军后,大家就给她取了一个很珍贵的名字,意味着她参加革命的宝贵精神,就叫“贵珍”。1937年她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班长。
安顺福气是原来四军被服厂厂长,中共党员,她丈夫也是四军四团政委,在战斗中牺牲。她强忍悲痛,参加西征,帮助冷云做好部队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