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第五部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935年8月,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八一宣言‘联合抗日的精神,东北各抗日队伍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不久,杨靖宇和中共南满省委书记魏拯民一起,召开南满省委代表及“抗联”一军、二军干部会议,把“抗联”一军和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指挥兼政委,全军基本队伍6000多人。这支强劲的铁流转战辽吉两省,战果赫赫。日伪军听到“杨靖宇”三字就吓得魂不附体。而在广大群众心中,这三个字却成了抗日旗帜,老乡们称杨靖宇是“我们的杨司令”,称“抗联”一路军为“杨司令的队伍”。杨靖宇统率的第一路军,从“七七”事变后到1938年的一年多内,历经数十战,歼敌两万多,有效地牵制了敌人,配合了全国抗战,正象杨靖宇亲笔创作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中写的:“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抗日联军的胜利鼓舞着人民,人民热情支持着抗日联军。“抗联”部队到哪里,那里的人民就送粮送草,报信带路。有些农民老太太把“抗联”队伍说成是“杨司令带领的神兵天将”,有的说是“老天爷派来救老百姓的神兵”。每当“抗联”出动,有的老百姓就烧香磕头,祈祷菩萨保佑杨司令打胜仗。杨靖宇每到一处,必定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道理,询问百姓疾苦,和群众亲亲如一家。
1938年下半年,全国抗战进入了极其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侵略军担心它在东北的统治动摇,咬牙切齿地下决心要消灭东北抗日联军这个心腹大患。因此,他们从日本本土和朝鲜调集兵力40多万,包围东北“抗联”,进行“篦梳山林”式的“扫荡”,同时,又推行了“归屯并户”、“保甲连坐”的毒辣手段,严密管制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连一尺布、一斤棉花、一粒粮食也不准外运,妄图割断群众和抗联的联系,以便困死、饿死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游击战争面临着最严峻的局面。
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杨靖宇率领一路军向东部长白山丛林转移。日军司令野富坐飞机亲自搜捕。日寇每天出动四五架飞机盘旋侦察,低空扫射。杨靖宇和同志们战斗在冰天雪
地的丛林中,没吃没住,饥寒交迫,但他们乐观地高唱着:“天大的房,地大的炕,火是生命,森林是家乡,野菜树皮是食粮……”表现出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41年1月,杨靖宇率300余人攻下龙泉镇后,组织各方面军尽快向预定地点分散活动。但由于叛徒的告密,而使他们的活动路线暴露。日寇火速调集兵力,满山遍野疯狂追击。杨靖宇适应战局,立即命令直属部队分散活动,以迷惑敌人,自己率部离开濛江西部林区,准备与二方面军会合。
2月的一天,天气奇冷,气温降至零下四十多度。在经过几次激烈的遭遇战之后,杨靖宇身边只剩下60多人了。偏偏又有一个排长叛变投敌。敌人掌握了可靠情报,包围圈越来越小,情况极度严酷而险恶。杨靖宇决定把部队化整为零,自己只带几名战士,和敌人在茫茫林海中周旋。
杨靖宇对大家说:“现在情况很危险,我们最好分开走。”
“不,司令,我们活,活在一起;死,死在一起。和狗日的拼了!”战士们不愿意离开杨靖宇。
“就这么决定吧!多活一个人,就多一份革命力量,死在一块有什么好处?”杨靖宇坚定地对大家说。
于是,根据杨靖宇的安排,由黄生发带三名受伤的战士往回走,去找关系住下养伤,他自己则带领两名警卫员向前走,去联络部队。大家心里明白,在当时的环境下,往回走较为安全,因为敌人都往前面去了,找个空档就可以突围出去。可是往前走,危险就大了。在这生死关头,杨靖宇再一次把生路留给了战士。临别时,杨靖宇和黄生发等四人一一握手告别,并以无比深沉而坚定的口吻对大家说:“为了革命,我们要坚持到底。就是死,也不能向敌人屈服。革命,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总是会胜利的!”
与战士们分手后不久,2月15日,杨靖宇率两名警卫员转移到濛江县五斤顶子西北方的山坳里,又遭日军“讨伐队”600人的追击。他镇定地指挥两名战士且战且退,退到一个地形有利的地方,向敌人发动突然袭击,并趁敌人混乱之机,再次甩掉敌人的追击,转移到密林里转大圈子。在这次战斗中,杨靖宇左臂负伤,敌人便寻着血迹追寻而来。
2月18日,杨靖宇等转移到朝(阳)抚(松)公路南侧七斤顶子一带。他身边两名警卫员到附近屯子购买食品时不幸牺牲了。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了。敌人从牺牲的抗联战士身上找到了杨靖宇的一颗印鉴,欣喜若狂,并以此断定了杨靖宇所处的方位,便紧缩包围圈,封锁交通,更加紧了对他的追击。此时,杨靖宇意识到两名警卫员出了危险,只好只身一个人在深山里转移和隐蔽。他丝毫得不到外界的物资接济,衣不暖体,食不裹腹。
2月23日下午,杨靖宇的行踪被伪装成农民的敌探告发,敌人从报告中所描述的体貌特征认定,这个人就是他们要寻找的杨靖宇!无数次领教过杨靖宇厉害的敌人,虽然知道杨靖宇是孤身一人,却还是怕得要命,于当日下午3时左右先后派出了100多名日伪军警扑向杨靖宇所在的三道崴子。
敌人顺着杨靖宇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蜂拥而至。杨靖宇发现敌人悄悄围了上来。他且战且退,神色依然像平时一样坚毅冷静。此时,他已经数日没有吃一点东西,只是以草根、树皮就着积雪充饥,身体虚弱极了。当敌人离杨靖宇仅50米左右时,敌人疯狂地喊叫起来:“你怎么抵抗也没有用了,归顺吧!”叛徒也跟着吼叫着:“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敌人杨靖宇镇定地倚在一棵大树下,顽强地用双枪抵抗着。日伪军步步紧逼,一次次狂叫着,要他投降,但他们得到的回答只有一颗颗愤怒的子弹。敌军官看到,要活捉已绝无可能,就下令用机枪扫射。罪恶的子弹打在英雄身上,杨靖宇倒在血泊之中,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周围的白雪。敌人在他身上发现除只有三支手枪外,仅剩下一些未来得及射向敌人的子弹!
1940年2月的一天,在日寇严密警戒下的吉林省濛江县的一所医院的手术室里,正在进行一次特殊的手术。手术台上,安放着一个满身枪伤的躯体。此时,一个满脸杀气的日寇高级军官,声嘶力竭地冲着中国医生狂叫着:‘立刻解剖!我要看看他肚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死者的腹部被打开了,解剖检查的结果表明,他的肠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一些还没被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看来,这个人死前已有好几天没吃过饭了。在一旁观看的人偷偷问起他是谁,一个受了伤的伪军用颤抖的声音回答说:‘他,就是日本人悬赏十万大洋要活捉的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
据说,这位目睹对杨靖宇遗体解剖的日军官,从杨靖宇身上看到要征服中华民族是不可能的,从而对自己所进行的所谓“圣战”产生了怀疑与动摇,最后精神崩溃,用毒药先杀死了自己的妻女,然后自己也剖腹自杀。
为了纪念杨靖宇,1946年,濛江县被改为靖宇县。1958年,通化市修建了靖宇陵园。1978年,在杨靖宇殉国之处,建起了杨靖宇将军纪念塔,塔身正面镌刻着朱德于1958年2月为杨靖宇将军公祭安葬大会的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十三个大字。
1935年8月,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八一宣言‘联合抗日的精神,东北各抗日队伍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不久,杨靖宇和中共南满省委书记魏拯民一起,召开南满省委代表及“抗联”一军、二军干部会议,把“抗联”一军和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指挥兼政委,全军基本队伍6000多人。这支强劲的铁流转战辽吉两省,战果赫赫。日伪军听到“杨靖宇”三字就吓得魂不附体。而在广大群众心中,这三个字却成了抗日旗帜,老乡们称杨靖宇是“我们的杨司令”,称“抗联”一路军为“杨司令的队伍”。杨靖宇统率的第一路军,从“七七”事变后到1938年的一年多内,历经数十战,歼敌两万多,有效地牵制了敌人,配合了全国抗战,正象杨靖宇亲笔创作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中写的:“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抗日联军的胜利鼓舞着人民,人民热情支持着抗日联军。“抗联”部队到哪里,那里的人民就送粮送草,报信带路。有些农民老太太把“抗联”队伍说成是“杨司令带领的神兵天将”,有的说是“老天爷派来救老百姓的神兵”。每当“抗联”出动,有的老百姓就烧香磕头,祈祷菩萨保佑杨司令打胜仗。杨靖宇每到一处,必定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道理,询问百姓疾苦,和群众亲亲如一家。
1938年下半年,全国抗战进入了极其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侵略军担心它在东北的统治动摇,咬牙切齿地下决心要消灭东北抗日联军这个心腹大患。因此,他们从日本本土和朝鲜调集兵力40多万,包围东北“抗联”,进行“篦梳山林”式的“扫荡”,同时,又推行了“归屯并户”、“保甲连坐”的毒辣手段,严密管制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连一尺布、一斤棉花、一粒粮食也不准外运,妄图割断群众和抗联的联系,以便困死、饿死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游击战争面临着最严峻的局面。
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杨靖宇率领一路军向东部长白山丛林转移。日军司令野富坐飞机亲自搜捕。日寇每天出动四五架飞机盘旋侦察,低空扫射。杨靖宇和同志们战斗在冰天雪
地的丛林中,没吃没住,饥寒交迫,但他们乐观地高唱着:“天大的房,地大的炕,火是生命,森林是家乡,野菜树皮是食粮……”表现出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41年1月,杨靖宇率300余人攻下龙泉镇后,组织各方面军尽快向预定地点分散活动。但由于叛徒的告密,而使他们的活动路线暴露。日寇火速调集兵力,满山遍野疯狂追击。杨靖宇适应战局,立即命令直属部队分散活动,以迷惑敌人,自己率部离开濛江西部林区,准备与二方面军会合。
2月的一天,天气奇冷,气温降至零下四十多度。在经过几次激烈的遭遇战之后,杨靖宇身边只剩下60多人了。偏偏又有一个排长叛变投敌。敌人掌握了可靠情报,包围圈越来越小,情况极度严酷而险恶。杨靖宇决定把部队化整为零,自己只带几名战士,和敌人在茫茫林海中周旋。
杨靖宇对大家说:“现在情况很危险,我们最好分开走。”
“不,司令,我们活,活在一起;死,死在一起。和狗日的拼了!”战士们不愿意离开杨靖宇。
“就这么决定吧!多活一个人,就多一份革命力量,死在一块有什么好处?”杨靖宇坚定地对大家说。
于是,根据杨靖宇的安排,由黄生发带三名受伤的战士往回走,去找关系住下养伤,他自己则带领两名警卫员向前走,去联络部队。大家心里明白,在当时的环境下,往回走较为安全,因为敌人都往前面去了,找个空档就可以突围出去。可是往前走,危险就大了。在这生死关头,杨靖宇再一次把生路留给了战士。临别时,杨靖宇和黄生发等四人一一握手告别,并以无比深沉而坚定的口吻对大家说:“为了革命,我们要坚持到底。就是死,也不能向敌人屈服。革命,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总是会胜利的!”
与战士们分手后不久,2月15日,杨靖宇率两名警卫员转移到濛江县五斤顶子西北方的山坳里,又遭日军“讨伐队”600人的追击。他镇定地指挥两名战士且战且退,退到一个地形有利的地方,向敌人发动突然袭击,并趁敌人混乱之机,再次甩掉敌人的追击,转移到密林里转大圈子。在这次战斗中,杨靖宇左臂负伤,敌人便寻着血迹追寻而来。
2月18日,杨靖宇等转移到朝(阳)抚(松)公路南侧七斤顶子一带。他身边两名警卫员到附近屯子购买食品时不幸牺牲了。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了。敌人从牺牲的抗联战士身上找到了杨靖宇的一颗印鉴,欣喜若狂,并以此断定了杨靖宇所处的方位,便紧缩包围圈,封锁交通,更加紧了对他的追击。此时,杨靖宇意识到两名警卫员出了危险,只好只身一个人在深山里转移和隐蔽。他丝毫得不到外界的物资接济,衣不暖体,食不裹腹。
2月23日下午,杨靖宇的行踪被伪装成农民的敌探告发,敌人从报告中所描述的体貌特征认定,这个人就是他们要寻找的杨靖宇!无数次领教过杨靖宇厉害的敌人,虽然知道杨靖宇是孤身一人,却还是怕得要命,于当日下午3时左右先后派出了100多名日伪军警扑向杨靖宇所在的三道崴子。
敌人顺着杨靖宇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蜂拥而至。杨靖宇发现敌人悄悄围了上来。他且战且退,神色依然像平时一样坚毅冷静。此时,他已经数日没有吃一点东西,只是以草根、树皮就着积雪充饥,身体虚弱极了。当敌人离杨靖宇仅50米左右时,敌人疯狂地喊叫起来:“你怎么抵抗也没有用了,归顺吧!”叛徒也跟着吼叫着:“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敌人杨靖宇镇定地倚在一棵大树下,顽强地用双枪抵抗着。日伪军步步紧逼,一次次狂叫着,要他投降,但他们得到的回答只有一颗颗愤怒的子弹。敌军官看到,要活捉已绝无可能,就下令用机枪扫射。罪恶的子弹打在英雄身上,杨靖宇倒在血泊之中,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周围的白雪。敌人在他身上发现除只有三支手枪外,仅剩下一些未来得及射向敌人的子弹!
1940年2月的一天,在日寇严密警戒下的吉林省濛江县的一所医院的手术室里,正在进行一次特殊的手术。手术台上,安放着一个满身枪伤的躯体。此时,一个满脸杀气的日寇高级军官,声嘶力竭地冲着中国医生狂叫着:‘立刻解剖!我要看看他肚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死者的腹部被打开了,解剖检查的结果表明,他的肠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一些还没被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看来,这个人死前已有好几天没吃过饭了。在一旁观看的人偷偷问起他是谁,一个受了伤的伪军用颤抖的声音回答说:‘他,就是日本人悬赏十万大洋要活捉的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
据说,这位目睹对杨靖宇遗体解剖的日军官,从杨靖宇身上看到要征服中华民族是不可能的,从而对自己所进行的所谓“圣战”产生了怀疑与动摇,最后精神崩溃,用毒药先杀死了自己的妻女,然后自己也剖腹自杀。
为了纪念杨靖宇,1946年,濛江县被改为靖宇县。1958年,通化市修建了靖宇陵园。1978年,在杨靖宇殉国之处,建起了杨靖宇将军纪念塔,塔身正面镌刻着朱德于1958年2月为杨靖宇将军公祭安葬大会的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十三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