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无奈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马钧到了之后,刘明把自己的那两个想法一说。马钧稍微想了一下说道:“主公。这两件事的难度都不大。可要都想干好了。那也不是在我能力范围内的。”
刘明很是奇怪马钧的说法,于是问道:“德衡,何出此言?”
马钧回道:“主公。这两件事说容易吧。却也容易,那个马掌,我们已有主公画出来的图形,照做就是了。至于那个布告栏,我们也有了主公的设想,只要用木头搭建一下就可以了,不会比做一把椅子难。可这马掌做好了,如何钉到马蹄上,而且还不影响马的奔跑,不让马感到难受,那就不是我们制造部能做的了。而那个布告栏,根据上面张贴的内容不同,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样,如果只是通告,那自然一贴了事,可如象主公设想的那样,起到用人者和找活者互相协调的作用,那还需要设置人员的管理。这些都需要县丞等的管理,属下的制造部,更是无能为力了。”
刘明一听,觉得马钧说得在理。于是让马钧先回去做出两个样子来,等明天拿出来和大伙一起讨论。
次日,刘明召集了郭嘉、杨军等一干人等,先处理了一下公事,随后把马钧做的那两个样子拿出来讨论。大伙对于马掌的用处都不置可无,都不知道这马掌到底有什么好的。
最后,还是郭嘉相信刘明,诚恳的说道:“此物既然主公觉得有用,那我们就先在军中实行一段时日罢了,至于马掌如何钉到马蹄上,还不伤了马蹄,让马奔跑自如,我们可以让马夫配合铁匠,多加试验,也就是了。倒是主公这个布告栏的设想,虽然简单,可实在是大巧不公,思维绝妙。既省的人群阻碍城门的流通,也同时传递了我们的法令。我看也没什么可改的,就直接设立在城门二十丈外即可。上面张贴的如只是公告,那也就算了。如象招工一类的。可在公告下标明详细的出处,以便看公告人的寻找。至于主公提议的那个雇用人员的中介机制,我们现在互相找人的情况,也不是很多,现在都可以归在县丞的管辖之下。如今后确实事务繁忙,需要专门的人来管理的话,到那时,我们再成立一个‘佣人属’也不以为迟。”
郭嘉说的一席话,在座之人,无不认同。事情也就这么的定下了。可就在大伙准备散去的时候,突然门外有人来报:“东海糜竺、糜芳兄弟携宝求见大人。”
刘明迟疑的接过拜贴,心想:这糜竺、糜芳又是何人?自己好像不认识呀。突然间,刘明想到小丫头糜糜,也姓糜,难道这两个人,就是糜糜的那两个兄长。那他们今天又来见我干什么?还携宝求见。那他带的又是什么宝物呢?刘明一边想着,一边打开了拜贴,只见上面写着为了感谢刘大人的送其妹妹归家之德,及其赠送的飞翔之宝物——风筝。特向刘大人进献其祖世代收集而全的《吕氏春秋》全册。刘明看过了拜贴,这回算是确认了,这糜竺、糜芳果然是这糜糜的二位哥哥,刘明对糜氏兄弟所献的《吕氏春秋》并不是多感兴趣,可刘明对昨天见过的这两个糜氏兄弟,却是十分的有好感。一面随手把拜贴给杨军、郭嘉传阅,一面吩咐人叫糜氏兄弟晋见。
刘明不知道《吕氏春秋》的珍贵,甚至可以说是不太在意,这可能是一个现代人对待书籍的通病,毕竟现代资讯发达,什么样的书籍都能找到,都可以大批量的印制,甚至除了原版外,还有许多得盗版书籍,充斥民间。这一切都使得人们对书籍,习以为常,不甚重视,甚至连原本那些在五六十年代时,看书小心谨慎,从不折角,压书,一本书从头看到尾,整本书还跟新书一样的爱惜书籍之人,在盗版书籍的浪潮冲击下,都不太爱惜书籍了。
虽然刘明这样,可杨军、郭嘉这样的读书人,现在还是视书如宝的,尤其是这《吕氏春秋》博大精深,乃是先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包含了八览、六论、十二纪,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之学说。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相传成书之日,吕不韦于城头之上,悬千金,以求易一字,而不得。可惜到后来,始皇焚书坑儒,还道于天。多有流失,只有一些残篇,散落于民间。收藏者皆视之为珍宝,向不轻易予人观看,既是以杨军、郭嘉之流,博学广记,或者是蔡邕那样的爱书如命,藏书如海。对这《吕氏春秋》也是收集不全。只知道一鳞半爪。现在这糜氏兄弟,竟然敢说献《吕氏春秋》全册,这杨军和郭嘉如何不感到惊讶,连忙在叫人在主公的吩咐上加一个请字。不过,就这样,两人还是觉得有点不够重视此书的出现,于是,二人干脆亲自迎了出去。不为的接见糜氏兄弟,只为了显示对宝书的郑重,以及先睹为快。至此,郭嘉和杨军的文人爱书之风气,显露无疑。
可他们的如此做法,到把刘明弄愣了,不知道郭嘉,杨军因何如此重视糜氏兄弟,难道糜氏兄弟很有名吗?甚至连那些不知道糜氏兄弟到底是所献何物的一干人等,也十分好奇郭嘉和杨军的举动。
不多时,郭嘉和杨军已经迎了糜氏兄弟进来。
此时昂首阔步走进来的糜氏兄弟,和昨天刘明看到的那为妹求情,诚惶诚恐的样子,又是不同,这举止得体,信心十足的二人,才应该是此兄弟二人的英雄本色。
糜氏兄弟给刘明施过礼后,其兄长糜竺向刘明说道:“刘大人,我们兄弟二人久仰大人,不贱视商旅,以材用人,故心慕已久,早有投靠之心,苦无晋见之机,今我兄弟二人进献《吕氏春秋》于大人,一为感谢大人送舍妹回家之德,二是作为我兄弟二人的... -->>
马钧到了之后,刘明把自己的那两个想法一说。马钧稍微想了一下说道:“主公。这两件事的难度都不大。可要都想干好了。那也不是在我能力范围内的。”
刘明很是奇怪马钧的说法,于是问道:“德衡,何出此言?”
马钧回道:“主公。这两件事说容易吧。却也容易,那个马掌,我们已有主公画出来的图形,照做就是了。至于那个布告栏,我们也有了主公的设想,只要用木头搭建一下就可以了,不会比做一把椅子难。可这马掌做好了,如何钉到马蹄上,而且还不影响马的奔跑,不让马感到难受,那就不是我们制造部能做的了。而那个布告栏,根据上面张贴的内容不同,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样,如果只是通告,那自然一贴了事,可如象主公设想的那样,起到用人者和找活者互相协调的作用,那还需要设置人员的管理。这些都需要县丞等的管理,属下的制造部,更是无能为力了。”
刘明一听,觉得马钧说得在理。于是让马钧先回去做出两个样子来,等明天拿出来和大伙一起讨论。
次日,刘明召集了郭嘉、杨军等一干人等,先处理了一下公事,随后把马钧做的那两个样子拿出来讨论。大伙对于马掌的用处都不置可无,都不知道这马掌到底有什么好的。
最后,还是郭嘉相信刘明,诚恳的说道:“此物既然主公觉得有用,那我们就先在军中实行一段时日罢了,至于马掌如何钉到马蹄上,还不伤了马蹄,让马奔跑自如,我们可以让马夫配合铁匠,多加试验,也就是了。倒是主公这个布告栏的设想,虽然简单,可实在是大巧不公,思维绝妙。既省的人群阻碍城门的流通,也同时传递了我们的法令。我看也没什么可改的,就直接设立在城门二十丈外即可。上面张贴的如只是公告,那也就算了。如象招工一类的。可在公告下标明详细的出处,以便看公告人的寻找。至于主公提议的那个雇用人员的中介机制,我们现在互相找人的情况,也不是很多,现在都可以归在县丞的管辖之下。如今后确实事务繁忙,需要专门的人来管理的话,到那时,我们再成立一个‘佣人属’也不以为迟。”
郭嘉说的一席话,在座之人,无不认同。事情也就这么的定下了。可就在大伙准备散去的时候,突然门外有人来报:“东海糜竺、糜芳兄弟携宝求见大人。”
刘明迟疑的接过拜贴,心想:这糜竺、糜芳又是何人?自己好像不认识呀。突然间,刘明想到小丫头糜糜,也姓糜,难道这两个人,就是糜糜的那两个兄长。那他们今天又来见我干什么?还携宝求见。那他带的又是什么宝物呢?刘明一边想着,一边打开了拜贴,只见上面写着为了感谢刘大人的送其妹妹归家之德,及其赠送的飞翔之宝物——风筝。特向刘大人进献其祖世代收集而全的《吕氏春秋》全册。刘明看过了拜贴,这回算是确认了,这糜竺、糜芳果然是这糜糜的二位哥哥,刘明对糜氏兄弟所献的《吕氏春秋》并不是多感兴趣,可刘明对昨天见过的这两个糜氏兄弟,却是十分的有好感。一面随手把拜贴给杨军、郭嘉传阅,一面吩咐人叫糜氏兄弟晋见。
刘明不知道《吕氏春秋》的珍贵,甚至可以说是不太在意,这可能是一个现代人对待书籍的通病,毕竟现代资讯发达,什么样的书籍都能找到,都可以大批量的印制,甚至除了原版外,还有许多得盗版书籍,充斥民间。这一切都使得人们对书籍,习以为常,不甚重视,甚至连原本那些在五六十年代时,看书小心谨慎,从不折角,压书,一本书从头看到尾,整本书还跟新书一样的爱惜书籍之人,在盗版书籍的浪潮冲击下,都不太爱惜书籍了。
虽然刘明这样,可杨军、郭嘉这样的读书人,现在还是视书如宝的,尤其是这《吕氏春秋》博大精深,乃是先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包含了八览、六论、十二纪,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之学说。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相传成书之日,吕不韦于城头之上,悬千金,以求易一字,而不得。可惜到后来,始皇焚书坑儒,还道于天。多有流失,只有一些残篇,散落于民间。收藏者皆视之为珍宝,向不轻易予人观看,既是以杨军、郭嘉之流,博学广记,或者是蔡邕那样的爱书如命,藏书如海。对这《吕氏春秋》也是收集不全。只知道一鳞半爪。现在这糜氏兄弟,竟然敢说献《吕氏春秋》全册,这杨军和郭嘉如何不感到惊讶,连忙在叫人在主公的吩咐上加一个请字。不过,就这样,两人还是觉得有点不够重视此书的出现,于是,二人干脆亲自迎了出去。不为的接见糜氏兄弟,只为了显示对宝书的郑重,以及先睹为快。至此,郭嘉和杨军的文人爱书之风气,显露无疑。
可他们的如此做法,到把刘明弄愣了,不知道郭嘉,杨军因何如此重视糜氏兄弟,难道糜氏兄弟很有名吗?甚至连那些不知道糜氏兄弟到底是所献何物的一干人等,也十分好奇郭嘉和杨军的举动。
不多时,郭嘉和杨军已经迎了糜氏兄弟进来。
此时昂首阔步走进来的糜氏兄弟,和昨天刘明看到的那为妹求情,诚惶诚恐的样子,又是不同,这举止得体,信心十足的二人,才应该是此兄弟二人的英雄本色。
糜氏兄弟给刘明施过礼后,其兄长糜竺向刘明说道:“刘大人,我们兄弟二人久仰大人,不贱视商旅,以材用人,故心慕已久,早有投靠之心,苦无晋见之机,今我兄弟二人进献《吕氏春秋》于大人,一为感谢大人送舍妹回家之德,二是作为我兄弟二人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