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北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戊戌变法将科举考试给停了,虽然后面还有机会,但是还要受这么多年的煎熬,那他是绝对不甘心的。在拿到题目后,谭延闿觉得笔下有如神助,两三千言的策论几乎是洋洋洒洒,一挥而就。答完卷后仔细审视了一番试卷后,没有什么犯忌讳和错字之类的错误,他便起身交卷——当他交卷的时候,在场的所有考生都朝他看了过来,这家伙在科考场上是每一次都第一个交卷,别人还没有落笔呢,人家就交卷了,这实力差别会有这么大么?!
转天紫禁城西暖阁,今天慈禧太后的心情格外的好,这一天不用总管太监李莲英催请,就自己起身了,而且最为宠爱的荣寿公主也一大早就来到西暖阁中请安——恭亲王奕訢对于谭延闿还是非常重视的,将近半年来,这个年轻人在他身边真是帮了大忙,有很多自己不便去做的事情,尤其是像重新起复刘铭传和外连张之洞主和,这些事情都是谭延闿出面搞定的,现在谭延闿将会面临最重要的殿试,所以便事先安排好女儿进宫请安的机会,在慈禧太后耳旁吹一吹风。
在咸丰皇帝时代的时候,殿试钦点“三鼎甲”这种事情绝对是皇帝要亲力亲为的,而且即便是皇帝亲办此事,主考官各自推选的卷子加起来有十份,这十份卷子都弥封好的,皇帝也不知道是谁对谁的卷子,只有在御笔钦点之后,由大考官拆开弥封这才知道谁是状元。后来这一规矩随着慈禧的强势崛起也就被打破了,以前慈安太后在的时候,这项工作还是由皇帝来完成,但是两宫太后必须过眼才可以,现在有谁能够比慈禧更有权威?等到了这个时候,卷子摆在慈禧面前考生姓名籍贯都是拆开的,就看哪个人更和老佛爷的心意了。
慈禧太后将十份卷子摆在眼前,最显眼的第一份卷子所用的书法居然和她的一样,如果不仔细看,就连慈禧太后本人还以为是自己答的卷子,这让慈禧太后大吃一惊,拿起来一看,卷子原本弥封的地方写着湖南茶陵谭延闿。看到这个名字,慈禧太后就笑了,主考官裕德也是察言观色,连忙上前说道:“这第一份卷子是我们四考官都觉得最满意的一份,卷子答得气势雄浑,一气呵成,不仅文章做的漂亮,对于试题的回答策论也是对朝廷不无补益……”
慈禧太后笑了笑说道:“这个少年哀家也曾在这西暖阁中见过,当时这里跪了一地的一二品大臣,可是谁也没有这个少年看得清楚!历代读卷官都是重书法轻策问,因为这文字写得好不好是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而策论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就很难说了。若是读卷大臣是庸常之辈,更是多以书法论高下,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惯例。当年的张之洞就是差点错过去,好在……”
慈禧太后提拔张之洞,这在张之洞显达之后便被人广为所知,平心而论慈禧太后这辈子提拔的官员十个里面有九个半是酒囊饭袋,不过在张之洞的问题上却是难能可贵的对了一次,而张之洞在京做翰林之时“四谏”、“六君子”、“十朋”之时,也唯有张之洞最后做了疆臣,其他人都随着慈禧太后铁腕打击清流之下要么灰飞烟灭,要么是心灰意冷。
慈禧太后仿佛自嘲的笑了笑,啪的一声将试卷放在案几上,荣寿公主眼明手快,便将已经点了朱砂的毛笔放在慈禧太后手中,慈禧太后便用这支朱笔在谭延闿的名字下面点了一点笑着说道:“今科所取,甚和哀家心意,裕德?!”
“臣在!”裕德向前走上一步跪下,双手从荣寿公主手中拿过点了朱批的试卷。
慈禧太后高声宣布:“第一甲第一名,湖南茶陵谭延闿!”
张百熙上前跪下说道:“恭喜圣母皇太后,湖南茶陵谭延闿乃光绪十九年解元,会试又再次轮元,今科殿试轮元,乃是三元及第。谭延闿还补足了湖南自我大清立国以来二百多年湖南无会元的缺憾,恰逢乙末会试乃应圣母皇太后万寿寿辰而开,实乃圣母皇太后祥瑞,乃我大清之幸!”
张百熙跪在那里说得非常激动,到最后竟然会哭出来,泣不成声。这也是难怪张百熙会如此激动,以湖南文风之鼎盛,二百多年居然没有出过一个会元,就是在江浙两省垄断状元的情况下,湖南还有两个状元呢,这会元却是一个没有,现在谭延闿补齐了湖南人这个巨大的缺憾,身为同乡他是极为激动的。
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去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以至签订了三千五百万两赔款的条约,这让中国举国上下都是愤慨不已,朝廷的威信也是降低到了低谷,民间对慈禧太后过寿用黄海换来了一个昆明湖十分不满。今科谭延闿连中三元,自乾隆、嘉庆年间两次连中三元后,就再也没有过,这对于清政府来说却是是一剂非常有力的强心针。
翁同龢在知道西暖阁中那位老太太居然将“三鼎甲”的权力给弄去了之后,也是不禁苦笑的摇摇头——最近西边那位越来越彰显她的存在了,就连轮才大典这种只有皇帝钦点的事情,都由她来代劳了。不过当翁同龢得知谭延闿被慈禧太后点为状元后,倒是没有多少吃惊,反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先不论卷子如何,就是出于政治需要,尽管谭家和自己有些不对头,但他也会建议光绪皇帝能够点谭延闿为状元,以连中三元的盛事来遮掩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影响。
不过当翁同龢拿到谭延闿的卷子之后,他的脸色变了——谭延闿殿试卷子上的笔迹几乎和西边那位如出一辙,他的字迹翁同龢是非常清楚的,四年前翁同龢还专门指点过谭延闿书法,两人写的同样都是很少有人问津的颜体书法,而今……
“谭氏父子这次算是什么?!难道都投靠太后了么?!”翁同龢心中有些愤恨,同样是读书人过来的他明白,一手笔体想要改变会有多苦难,古往今来不乏一些天才人物深得书法精髓,可以写两三种字体,但是最出名的只能有一种,再天才的人物也不可能练出两手风格迥异不同的书法来,谭延闿莫非是舍了颜体了么?!
“不错!不错!”光绪皇帝在看到谭延闿这份殿试试卷之后,却是出口赞扬——殿试上的策论有两道是非常砌合实际的,关乎外交和他心中早就若有所思的变法内容。这篇策论写得极其有气势,而且也是颇让人发人深省,光绪皇帝倒是颇为欣赏。
当谭延闿在太和殿一大群新科进士们跪在一起得知已经是状元的时候,他的脑袋都成了一片空白。当状元郎谭延闿身着大红状元袍,头戴三枝九叶金花,跨马游街之时,他才明白什么是九城轰动,万人空巷,当午门钟鼓齐鸣的时候,跨立在马上的谭延闿甚至感觉到整个九州大地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他的名字就像风一样被传遍了大江南北,很快便传遍了天下。
这是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三,三年一科的乙末会试终于在谭延闿的满腹得意之下,结束了。
祖国万岁!
的戊戌变法将科举考试给停了,虽然后面还有机会,但是还要受这么多年的煎熬,那他是绝对不甘心的。在拿到题目后,谭延闿觉得笔下有如神助,两三千言的策论几乎是洋洋洒洒,一挥而就。答完卷后仔细审视了一番试卷后,没有什么犯忌讳和错字之类的错误,他便起身交卷——当他交卷的时候,在场的所有考生都朝他看了过来,这家伙在科考场上是每一次都第一个交卷,别人还没有落笔呢,人家就交卷了,这实力差别会有这么大么?!
转天紫禁城西暖阁,今天慈禧太后的心情格外的好,这一天不用总管太监李莲英催请,就自己起身了,而且最为宠爱的荣寿公主也一大早就来到西暖阁中请安——恭亲王奕訢对于谭延闿还是非常重视的,将近半年来,这个年轻人在他身边真是帮了大忙,有很多自己不便去做的事情,尤其是像重新起复刘铭传和外连张之洞主和,这些事情都是谭延闿出面搞定的,现在谭延闿将会面临最重要的殿试,所以便事先安排好女儿进宫请安的机会,在慈禧太后耳旁吹一吹风。
在咸丰皇帝时代的时候,殿试钦点“三鼎甲”这种事情绝对是皇帝要亲力亲为的,而且即便是皇帝亲办此事,主考官各自推选的卷子加起来有十份,这十份卷子都弥封好的,皇帝也不知道是谁对谁的卷子,只有在御笔钦点之后,由大考官拆开弥封这才知道谁是状元。后来这一规矩随着慈禧的强势崛起也就被打破了,以前慈安太后在的时候,这项工作还是由皇帝来完成,但是两宫太后必须过眼才可以,现在有谁能够比慈禧更有权威?等到了这个时候,卷子摆在慈禧面前考生姓名籍贯都是拆开的,就看哪个人更和老佛爷的心意了。
慈禧太后将十份卷子摆在眼前,最显眼的第一份卷子所用的书法居然和她的一样,如果不仔细看,就连慈禧太后本人还以为是自己答的卷子,这让慈禧太后大吃一惊,拿起来一看,卷子原本弥封的地方写着湖南茶陵谭延闿。看到这个名字,慈禧太后就笑了,主考官裕德也是察言观色,连忙上前说道:“这第一份卷子是我们四考官都觉得最满意的一份,卷子答得气势雄浑,一气呵成,不仅文章做的漂亮,对于试题的回答策论也是对朝廷不无补益……”
慈禧太后笑了笑说道:“这个少年哀家也曾在这西暖阁中见过,当时这里跪了一地的一二品大臣,可是谁也没有这个少年看得清楚!历代读卷官都是重书法轻策问,因为这文字写得好不好是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而策论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就很难说了。若是读卷大臣是庸常之辈,更是多以书法论高下,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惯例。当年的张之洞就是差点错过去,好在……”
慈禧太后提拔张之洞,这在张之洞显达之后便被人广为所知,平心而论慈禧太后这辈子提拔的官员十个里面有九个半是酒囊饭袋,不过在张之洞的问题上却是难能可贵的对了一次,而张之洞在京做翰林之时“四谏”、“六君子”、“十朋”之时,也唯有张之洞最后做了疆臣,其他人都随着慈禧太后铁腕打击清流之下要么灰飞烟灭,要么是心灰意冷。
慈禧太后仿佛自嘲的笑了笑,啪的一声将试卷放在案几上,荣寿公主眼明手快,便将已经点了朱砂的毛笔放在慈禧太后手中,慈禧太后便用这支朱笔在谭延闿的名字下面点了一点笑着说道:“今科所取,甚和哀家心意,裕德?!”
“臣在!”裕德向前走上一步跪下,双手从荣寿公主手中拿过点了朱批的试卷。
慈禧太后高声宣布:“第一甲第一名,湖南茶陵谭延闿!”
张百熙上前跪下说道:“恭喜圣母皇太后,湖南茶陵谭延闿乃光绪十九年解元,会试又再次轮元,今科殿试轮元,乃是三元及第。谭延闿还补足了湖南自我大清立国以来二百多年湖南无会元的缺憾,恰逢乙末会试乃应圣母皇太后万寿寿辰而开,实乃圣母皇太后祥瑞,乃我大清之幸!”
张百熙跪在那里说得非常激动,到最后竟然会哭出来,泣不成声。这也是难怪张百熙会如此激动,以湖南文风之鼎盛,二百多年居然没有出过一个会元,就是在江浙两省垄断状元的情况下,湖南还有两个状元呢,这会元却是一个没有,现在谭延闿补齐了湖南人这个巨大的缺憾,身为同乡他是极为激动的。
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去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以至签订了三千五百万两赔款的条约,这让中国举国上下都是愤慨不已,朝廷的威信也是降低到了低谷,民间对慈禧太后过寿用黄海换来了一个昆明湖十分不满。今科谭延闿连中三元,自乾隆、嘉庆年间两次连中三元后,就再也没有过,这对于清政府来说却是是一剂非常有力的强心针。
翁同龢在知道西暖阁中那位老太太居然将“三鼎甲”的权力给弄去了之后,也是不禁苦笑的摇摇头——最近西边那位越来越彰显她的存在了,就连轮才大典这种只有皇帝钦点的事情,都由她来代劳了。不过当翁同龢得知谭延闿被慈禧太后点为状元后,倒是没有多少吃惊,反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先不论卷子如何,就是出于政治需要,尽管谭家和自己有些不对头,但他也会建议光绪皇帝能够点谭延闿为状元,以连中三元的盛事来遮掩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影响。
不过当翁同龢拿到谭延闿的卷子之后,他的脸色变了——谭延闿殿试卷子上的笔迹几乎和西边那位如出一辙,他的字迹翁同龢是非常清楚的,四年前翁同龢还专门指点过谭延闿书法,两人写的同样都是很少有人问津的颜体书法,而今……
“谭氏父子这次算是什么?!难道都投靠太后了么?!”翁同龢心中有些愤恨,同样是读书人过来的他明白,一手笔体想要改变会有多苦难,古往今来不乏一些天才人物深得书法精髓,可以写两三种字体,但是最出名的只能有一种,再天才的人物也不可能练出两手风格迥异不同的书法来,谭延闿莫非是舍了颜体了么?!
“不错!不错!”光绪皇帝在看到谭延闿这份殿试试卷之后,却是出口赞扬——殿试上的策论有两道是非常砌合实际的,关乎外交和他心中早就若有所思的变法内容。这篇策论写得极其有气势,而且也是颇让人发人深省,光绪皇帝倒是颇为欣赏。
当谭延闿在太和殿一大群新科进士们跪在一起得知已经是状元的时候,他的脑袋都成了一片空白。当状元郎谭延闿身着大红状元袍,头戴三枝九叶金花,跨马游街之时,他才明白什么是九城轰动,万人空巷,当午门钟鼓齐鸣的时候,跨立在马上的谭延闿甚至感觉到整个九州大地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他的名字就像风一样被传遍了大江南北,很快便传遍了天下。
这是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三,三年一科的乙末会试终于在谭延闿的满腹得意之下,结束了。
祖国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