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忽闻亲事心生抵触 (2/2)
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林家有女名青筠[红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白露节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将药和匀,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揉成龙眼大的丸子,盛在瓷坛里,埋在花根底下。若发病时,拿出一丸用黄柏煎汤送下。’大姑娘听听,这丸药可不是神仙方儿吗?哪里那么巧就凑齐了,可薛姑娘偏就配出来了,真是造化,但凡差了一样可怎么好?”
李嬷嬷猛地听说这么个稀罕药方不禁怔了怔:“我在宫里服侍多年,也算见多识广,竟从不曾听闻有这种丸药。怕是另有缘故。”
黛玉不解:“能有什么缘故?周嬷嬷也这么说呢,我却猜不透。”
“听说那癞头和尚还给了薛姑娘一块儿金锁,说什么唯有遇着有玉的方可为配,是也不是?”青筠又问。
“有这话?我倒不曾听说,姐姐哪里听来的?”黛玉颇为吃惊,直接就想到宝玉的玉,脸上微微一红。“若真有这话,可……宝姐姐是要参加小选的。”
周嬷嬷提醒道:“姑娘莫不是忘了,天下间可不止是贾家宝二爷有玉。”
黛玉何等聪慧,经此一提便反应过来。可不是么,最好的玉乃是天下之主皇帝的玉玺!
黛玉皱眉,不肯再想这些事情:“姐姐好好儿的说这些做什么,总之不与我们相干。”
青筠岂会平白无故说这些,不过是先让她知道,心中有数罢了。再者,也是试探她对宝玉之心,幸而仍如以往只是兄妹之情,待宝钗不亲密也不疏冷,如此便好。当下不再多说,两人一起商议起端午送往各家的礼。
各家回礼里,张鸣的回礼格外不同,乃因里头除了锭子药纱罗瓜果,竟还有幅北宋石室先生的《墨竹图》。
“这礼……”青筠直觉不太对。
“这礼太重了。”黛玉见了也是犯疑,不过是端午节礼,往年可没这例子。
谁知李嬷嬷却道:“既是张大人送来的,大姑娘便收下吧。”
青筠与黛玉皆是一愣,青筠只觉得似有什么从心中闪过,一时没能捉住,只问道:“嬷嬷这话是怎么说?便是真要收下,也不该我收啊。”
两位嬷嬷对视一笑:“大姑娘只管收下便是,并不错礼,本就是送给大姑娘的。”
这时黛玉也回过味儿来,细一想便笑了:“是呢,姐姐只管收着便是,这画儿送的很贴心,正合姐姐的名字呢。”
青筠根本没心思害羞,她本也不是小姑娘,这会儿完全有点儿发懵。见两位嬷嬷似乎知道些什么,眼见着跟前也没外人,便细问道:“这张大人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望两位嬷嬷跟青筠说个明白。”
李嬷嬷这才低声说:“临上京时老爷与我们说了,说是大姑娘的父亲在生前给大姑娘定了亲事,说的便是张家三公子,张家本打算在大姑娘及笄后提亲,怎知大姑娘家遭逢巨变,这事儿就暂且搁置未提。张家并未改变心意,只等明年大姑娘出孝先将亲事过了明路,及笄之后迎娶。”
青筠一时不知作何反应。尽管早知以后要嫁人,可没想到这么快,怪不得张家待她那般好,有时张家夫人看她的眼神儿格外不同,原因竟是出在这里。又想到去年林如海特地让她看邸报,甚至对她说起张鸣,本就不合常理,她竟大意的忽视了!
猛然提及亲事,还是盲婚哑嫁,作为现代人的林青筠不可避免的心生抵触。
想到如今处境,她只能缓缓的说服自己。这门亲事定是推不得的,古人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原身已逝的父亲定下的亲事如何能改?再者,张家人口简单,又好相处,虽然张鸣年纪大些又娶过亲,但其年轻有为已有官职,前妻并未留下儿女,且早先因再娶之事受过挫折,想必不会对她不满,哪怕将来不能两心相印,相敬如宾却是不难。
长叹口气,将此事抛开,不愿再想。
白露节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将药和匀,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揉成龙眼大的丸子,盛在瓷坛里,埋在花根底下。若发病时,拿出一丸用黄柏煎汤送下。’大姑娘听听,这丸药可不是神仙方儿吗?哪里那么巧就凑齐了,可薛姑娘偏就配出来了,真是造化,但凡差了一样可怎么好?”
李嬷嬷猛地听说这么个稀罕药方不禁怔了怔:“我在宫里服侍多年,也算见多识广,竟从不曾听闻有这种丸药。怕是另有缘故。”
黛玉不解:“能有什么缘故?周嬷嬷也这么说呢,我却猜不透。”
“听说那癞头和尚还给了薛姑娘一块儿金锁,说什么唯有遇着有玉的方可为配,是也不是?”青筠又问。
“有这话?我倒不曾听说,姐姐哪里听来的?”黛玉颇为吃惊,直接就想到宝玉的玉,脸上微微一红。“若真有这话,可……宝姐姐是要参加小选的。”
周嬷嬷提醒道:“姑娘莫不是忘了,天下间可不止是贾家宝二爷有玉。”
黛玉何等聪慧,经此一提便反应过来。可不是么,最好的玉乃是天下之主皇帝的玉玺!
黛玉皱眉,不肯再想这些事情:“姐姐好好儿的说这些做什么,总之不与我们相干。”
青筠岂会平白无故说这些,不过是先让她知道,心中有数罢了。再者,也是试探她对宝玉之心,幸而仍如以往只是兄妹之情,待宝钗不亲密也不疏冷,如此便好。当下不再多说,两人一起商议起端午送往各家的礼。
各家回礼里,张鸣的回礼格外不同,乃因里头除了锭子药纱罗瓜果,竟还有幅北宋石室先生的《墨竹图》。
“这礼……”青筠直觉不太对。
“这礼太重了。”黛玉见了也是犯疑,不过是端午节礼,往年可没这例子。
谁知李嬷嬷却道:“既是张大人送来的,大姑娘便收下吧。”
青筠与黛玉皆是一愣,青筠只觉得似有什么从心中闪过,一时没能捉住,只问道:“嬷嬷这话是怎么说?便是真要收下,也不该我收啊。”
两位嬷嬷对视一笑:“大姑娘只管收下便是,并不错礼,本就是送给大姑娘的。”
这时黛玉也回过味儿来,细一想便笑了:“是呢,姐姐只管收着便是,这画儿送的很贴心,正合姐姐的名字呢。”
青筠根本没心思害羞,她本也不是小姑娘,这会儿完全有点儿发懵。见两位嬷嬷似乎知道些什么,眼见着跟前也没外人,便细问道:“这张大人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望两位嬷嬷跟青筠说个明白。”
李嬷嬷这才低声说:“临上京时老爷与我们说了,说是大姑娘的父亲在生前给大姑娘定了亲事,说的便是张家三公子,张家本打算在大姑娘及笄后提亲,怎知大姑娘家遭逢巨变,这事儿就暂且搁置未提。张家并未改变心意,只等明年大姑娘出孝先将亲事过了明路,及笄之后迎娶。”
青筠一时不知作何反应。尽管早知以后要嫁人,可没想到这么快,怪不得张家待她那般好,有时张家夫人看她的眼神儿格外不同,原因竟是出在这里。又想到去年林如海特地让她看邸报,甚至对她说起张鸣,本就不合常理,她竟大意的忽视了!
猛然提及亲事,还是盲婚哑嫁,作为现代人的林青筠不可避免的心生抵触。
想到如今处境,她只能缓缓的说服自己。这门亲事定是推不得的,古人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原身已逝的父亲定下的亲事如何能改?再者,张家人口简单,又好相处,虽然张鸣年纪大些又娶过亲,但其年轻有为已有官职,前妻并未留下儿女,且早先因再娶之事受过挫折,想必不会对她不满,哪怕将来不能两心相印,相敬如宾却是不难。
长叹口气,将此事抛开,不愿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