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清王朝的覆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梁启这一声大叫,不但把袁世凯吓了一跳,毕永年和公韧也吓了一跳,赶紧糊里糊涂地跟着袁世凯跪下听旨。? 公韧所学的抗议皇权的种种理论,这时候早不知道跑到哪一国里去了。
梁启庄严肃穆地从怀中拿出了一块锦绫,声色俱厉地念道:“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听候皇上手谕!”
吓得袁世凯哆哆嗦嗦,嘴中再无半点儿罗嗦,心中像敲小鼓一样,“咚咚咚”地响个不停。
梁启展开锦绫念道:“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听旨,今后凡朝中一切大事,皆由康有为,梁启安排。钦此――”
梁启宣读完皇上手谕,然后交给袁世凯面见。袁世凯仔细观察,确实是光绪载湉的手迹和印章。袁世凯本想接过皇帝手谕好好收藏,却又被梁启收好,放到了自己的怀里。
袁世凯想到,这道手谕含混不清,叫臣下好生难以琢磨。朝中一切大事,什么大事?莫不是帝党和后党的矛盾近一步扩大,叫我夹在中间为难。再则是这道手谕,本该让我好好收藏,而梁启却又偏偏收了起来,想必是怕以后留下什么把柄不好收场吧。不管是帝党也好,后党也好,自己掌有兵权,都是他们争夺的对象,自己千万小心为妙,一步不慎,失足落入万丈深渊,不粉身碎骨才怪哩!
袁世凯慢慢地站起来,对梁启拱了拱手说:“见梁公如皇帝亲临,有什么吩咐,请梁公但说无妨,学生敢不效力?”
梁启招了招手,四个人重新坐在了座位上,彼此稳住了精神。梁启笑了笑,对袁世凯说:“其实也没什么,近日风云变幻,袁公可能也听到了吧!变法图强,救民于水火,这实在是大势所趋,也是每个臣子应尽的忠君爱国为民之心。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一切不用袁公动手,我只想从袁公手里借点兵用一用,不知袁公是否割爱?”
袁世凯心想,怕就怕触及到兵权问题,梁启说来说去还是说这个事儿。这借兵的事儿可事关重大,就是没有自己的事,从自己手里出去的兵,别人也说是自己的事儿,自己哪能脱了干系?可袁世凯表面上仍然恭恭敬敬地问:“不知借多少兵?”
梁启说:“就借两个标吧?”
袁世凯叹了一口气说:“梁公太看重我了吧,这两标的人,学生确实没权。不知皇后娘娘是否知道?”
梁启略为犹豫了一下,说:“既然皇帝已亲临主权,我想,这点儿事儿就不用给皇后娘娘说了吧!”袁世凯说:“可是我觉得,不让皇后娘娘知道,此事总是不妥。”梁启说:“这事就不是臣下该问的了。如果你觉得确实为难,一个标也行啊!”
袁世凯心想,一千多训练有素的新军,也足以把北京闹得天翻地覆,可脸上只是唯唯诺诺,含含糊糊地说:“学生这就努力去办,给我留点儿运动的时间。不过,我还得问问,就是把这一个标的兵力交给你,不知是由谁来指挥?”
梁启把手一摆,指了指毕永年说:“就是由这位毕先生来联络。指挥哪敢啊,这新军当然还是由袁大人指挥,别人哪里指挥得动啊。”
梁启还算聪明,没敢说把军队指挥权交给毕永年,没有上袁世凯的套。袁世凯点了点头,心想,换汤不换药,军队还不是由我来动,可嘴上却说:“我想也是,这些新军骄横得狠,别人恐怕很难指挥得了。”
梁启见袁世凯既然已经松了口,也就不好再穷追紧问,忙变了话题,又谈了一阵忠君爱国的大道理,见时间已是不早,急忙向袁世凯告辞。袁世凯也不挽留,把三个人恭恭敬敬地一直送到了大门口。
出得了袁世凯的大门,三个人都松了一口气,又急忙再... -->>
梁启这一声大叫,不但把袁世凯吓了一跳,毕永年和公韧也吓了一跳,赶紧糊里糊涂地跟着袁世凯跪下听旨。? 公韧所学的抗议皇权的种种理论,这时候早不知道跑到哪一国里去了。
梁启庄严肃穆地从怀中拿出了一块锦绫,声色俱厉地念道:“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听候皇上手谕!”
吓得袁世凯哆哆嗦嗦,嘴中再无半点儿罗嗦,心中像敲小鼓一样,“咚咚咚”地响个不停。
梁启展开锦绫念道:“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听旨,今后凡朝中一切大事,皆由康有为,梁启安排。钦此――”
梁启宣读完皇上手谕,然后交给袁世凯面见。袁世凯仔细观察,确实是光绪载湉的手迹和印章。袁世凯本想接过皇帝手谕好好收藏,却又被梁启收好,放到了自己的怀里。
袁世凯想到,这道手谕含混不清,叫臣下好生难以琢磨。朝中一切大事,什么大事?莫不是帝党和后党的矛盾近一步扩大,叫我夹在中间为难。再则是这道手谕,本该让我好好收藏,而梁启却又偏偏收了起来,想必是怕以后留下什么把柄不好收场吧。不管是帝党也好,后党也好,自己掌有兵权,都是他们争夺的对象,自己千万小心为妙,一步不慎,失足落入万丈深渊,不粉身碎骨才怪哩!
袁世凯慢慢地站起来,对梁启拱了拱手说:“见梁公如皇帝亲临,有什么吩咐,请梁公但说无妨,学生敢不效力?”
梁启招了招手,四个人重新坐在了座位上,彼此稳住了精神。梁启笑了笑,对袁世凯说:“其实也没什么,近日风云变幻,袁公可能也听到了吧!变法图强,救民于水火,这实在是大势所趋,也是每个臣子应尽的忠君爱国为民之心。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一切不用袁公动手,我只想从袁公手里借点兵用一用,不知袁公是否割爱?”
袁世凯心想,怕就怕触及到兵权问题,梁启说来说去还是说这个事儿。这借兵的事儿可事关重大,就是没有自己的事,从自己手里出去的兵,别人也说是自己的事儿,自己哪能脱了干系?可袁世凯表面上仍然恭恭敬敬地问:“不知借多少兵?”
梁启说:“就借两个标吧?”
袁世凯叹了一口气说:“梁公太看重我了吧,这两标的人,学生确实没权。不知皇后娘娘是否知道?”
梁启略为犹豫了一下,说:“既然皇帝已亲临主权,我想,这点儿事儿就不用给皇后娘娘说了吧!”袁世凯说:“可是我觉得,不让皇后娘娘知道,此事总是不妥。”梁启说:“这事就不是臣下该问的了。如果你觉得确实为难,一个标也行啊!”
袁世凯心想,一千多训练有素的新军,也足以把北京闹得天翻地覆,可脸上只是唯唯诺诺,含含糊糊地说:“学生这就努力去办,给我留点儿运动的时间。不过,我还得问问,就是把这一个标的兵力交给你,不知是由谁来指挥?”
梁启把手一摆,指了指毕永年说:“就是由这位毕先生来联络。指挥哪敢啊,这新军当然还是由袁大人指挥,别人哪里指挥得动啊。”
梁启还算聪明,没敢说把军队指挥权交给毕永年,没有上袁世凯的套。袁世凯点了点头,心想,换汤不换药,军队还不是由我来动,可嘴上却说:“我想也是,这些新军骄横得狠,别人恐怕很难指挥得了。”
梁启见袁世凯既然已经松了口,也就不好再穷追紧问,忙变了话题,又谈了一阵忠君爱国的大道理,见时间已是不早,急忙向袁世凯告辞。袁世凯也不挽留,把三个人恭恭敬敬地一直送到了大门口。
出得了袁世凯的大门,三个人都松了一口气,又急忙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