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liujiubook.com,天启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启八年十月,正在南直隶和湖广一带视察四级辅政制度的杨涟接到圣旨,要他立即到贵州去一趟转达朝廷的旨意,同时调查了解西南诸省的实行情况。 跟杨涟在一起的是锦衣卫都督刘侨,刘侨主管军情处原本是跟杨涟一同在南直隶湖广一带了解军事训练情况,接到通知后也随杨涟一同去了贵州。杨涟管都察院属于文事,刘侨管军情处跟军事有关,同时让两人去贵州是因为这次贵州的事需要文武结合。
西南地区不断有人反叛,万历时的杨应龙叛乱,天启初年的奢崇明和安邦彦叛乱,虽说都有各自的原因,但主要是因为朝廷的力量冲击了原来的平衡。最开始历代统治者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采取的手法都是恩威并重,如三国时诸葛亮对孟获的七擒七纵,主要是想降服其心不让其捣乱,免得自己在中原征战中后方受骚扰。也就是说历代朝廷都没有把西南作为扩张方向,只把那地方当着大后方只想保持现状。
从三国开始对西南地区的势力采取安抚住就算胜利的办法,一是那地方没有什么价值,连诸葛亮都说渡过泸水是深入不毛之地,二来是因为那地方的人心实,说反就反说不反也就不反。到了明朝时期人口渐渐变多,人口需要生存空间于是不断向外面迁移。汉人不断向西南地区迁移的同时,官府的政令也在不断加强和增多,汉人和原来在当地生活的苗人彝人等少数民族的接触难免会有所增加,矛盾也在所难免。
当然人都是在不断进步,当地人也逐渐认同迁移来的外来人口并遵守朝廷的法令,一个是外来人口会带来一些新工具和新知识,能够给当地的展带来动力。另外一个是因为都知道朝廷的力量很强大,不好拒绝也不好反抗,这就是百姓心实的好处。当然也有对这种迁移持仇视态度的,认为外来人口会破坏他们的生活,对这种有仇视态度的人汉族人有区分,对那些只仇视不攻击的人叫熟番,对那些见面就要砍人的称为生番。
汉族人虽然没有当地苗人彝人那么心实,但大家有个坚定的认识,就是人的心都是肉长的所有人都可以慢慢转化。喜欢砍人的生番可以慢慢转化为不砍人只恨人的熟番,态度不好的熟番也可以通过利益转化为熟人,他们也一直这么做的。对这些永不放弃不断涌来的汉人当地人也没有办法,只有逐渐接受慢慢融合,但是当地人认死理还是有所坚持,他们坚持的东西就是汉人朝廷对他们的承诺,哪怕这个承诺是几百年前的。
比如说原来播州的土司杨应龙,本来也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土司,谁知道朝廷不断增加索取力度,其中还有地方官员借朝廷之名的勒索,当杨应龙的儿子被杀时他才奋起反抗杀官造反。后来杨应龙叛乱被平定了,找原因时就有一种说法就是汉人说话不算,以前的汉人朝廷曾经说过什么有什么承诺,别人拿得出文字上的东西来证明。官员们一看上面确实白纸黑字写着不干涉不欺压的承诺,只不过写这承诺的是好几百年前宋朝官员写的。
为了不被当地人认为是骗子,也为了立即获得当地人的信任,朝廷告诉当地人他们手中的东西已经一钱不值,并决定重新给予一些承诺。这一下当地人不干了他们也不傻,比说过去的不算数因为隔了很多时间,那你现在的承诺是不是过一阵也会遗忘呢?白纸黑字都不算数那还有什么算数?朝廷一想也对,想了半天现从古代一直遗留的现在不变或者说变化不大的只有地名了,于是撤销播州的叫法改称遵义,意思就是我们大家都要遵守道义。
杨应龙叛乱平定后刚刚过了二十年,奢崇明和安邦彦又开始叛乱了,这次是少数民族不遵守道义,毕竟谁都不傻都有在条件成熟时先下手为强的想法。现在奢崇明和安邦彦被杀死了,为了不再有人前赴后继参加到反叛队伍里来,朝廷需要一个新办法来促使大家都遵守道义。白纸黑字不算数改名字也不算数,那只有确立一个长久的制度,而且依天启的意思这个制度还要让大家都见得到长久利益,只有长久的可见利益才有长久的和平。
因为是快马得到的圣旨而且离得近,所以杨涟和刘侨到了贵州时西南军区的督军朱燮元刚刚送呈走他的建议。在给天启的奏报里朱燮元的意见是依古制,还是用当地土司管理当地人,说这办法最经济最简单只要找对人了可保持几百年平安。朱燮元听说这么快天启就派来了钦差略感诧异,也没有多想接旨后立即安... -->>
天启八年十月,正在南直隶和湖广一带视察四级辅政制度的杨涟接到圣旨,要他立即到贵州去一趟转达朝廷的旨意,同时调查了解西南诸省的实行情况。 跟杨涟在一起的是锦衣卫都督刘侨,刘侨主管军情处原本是跟杨涟一同在南直隶湖广一带了解军事训练情况,接到通知后也随杨涟一同去了贵州。杨涟管都察院属于文事,刘侨管军情处跟军事有关,同时让两人去贵州是因为这次贵州的事需要文武结合。
西南地区不断有人反叛,万历时的杨应龙叛乱,天启初年的奢崇明和安邦彦叛乱,虽说都有各自的原因,但主要是因为朝廷的力量冲击了原来的平衡。最开始历代统治者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采取的手法都是恩威并重,如三国时诸葛亮对孟获的七擒七纵,主要是想降服其心不让其捣乱,免得自己在中原征战中后方受骚扰。也就是说历代朝廷都没有把西南作为扩张方向,只把那地方当着大后方只想保持现状。
从三国开始对西南地区的势力采取安抚住就算胜利的办法,一是那地方没有什么价值,连诸葛亮都说渡过泸水是深入不毛之地,二来是因为那地方的人心实,说反就反说不反也就不反。到了明朝时期人口渐渐变多,人口需要生存空间于是不断向外面迁移。汉人不断向西南地区迁移的同时,官府的政令也在不断加强和增多,汉人和原来在当地生活的苗人彝人等少数民族的接触难免会有所增加,矛盾也在所难免。
当然人都是在不断进步,当地人也逐渐认同迁移来的外来人口并遵守朝廷的法令,一个是外来人口会带来一些新工具和新知识,能够给当地的展带来动力。另外一个是因为都知道朝廷的力量很强大,不好拒绝也不好反抗,这就是百姓心实的好处。当然也有对这种迁移持仇视态度的,认为外来人口会破坏他们的生活,对这种有仇视态度的人汉族人有区分,对那些只仇视不攻击的人叫熟番,对那些见面就要砍人的称为生番。
汉族人虽然没有当地苗人彝人那么心实,但大家有个坚定的认识,就是人的心都是肉长的所有人都可以慢慢转化。喜欢砍人的生番可以慢慢转化为不砍人只恨人的熟番,态度不好的熟番也可以通过利益转化为熟人,他们也一直这么做的。对这些永不放弃不断涌来的汉人当地人也没有办法,只有逐渐接受慢慢融合,但是当地人认死理还是有所坚持,他们坚持的东西就是汉人朝廷对他们的承诺,哪怕这个承诺是几百年前的。
比如说原来播州的土司杨应龙,本来也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土司,谁知道朝廷不断增加索取力度,其中还有地方官员借朝廷之名的勒索,当杨应龙的儿子被杀时他才奋起反抗杀官造反。后来杨应龙叛乱被平定了,找原因时就有一种说法就是汉人说话不算,以前的汉人朝廷曾经说过什么有什么承诺,别人拿得出文字上的东西来证明。官员们一看上面确实白纸黑字写着不干涉不欺压的承诺,只不过写这承诺的是好几百年前宋朝官员写的。
为了不被当地人认为是骗子,也为了立即获得当地人的信任,朝廷告诉当地人他们手中的东西已经一钱不值,并决定重新给予一些承诺。这一下当地人不干了他们也不傻,比说过去的不算数因为隔了很多时间,那你现在的承诺是不是过一阵也会遗忘呢?白纸黑字都不算数那还有什么算数?朝廷一想也对,想了半天现从古代一直遗留的现在不变或者说变化不大的只有地名了,于是撤销播州的叫法改称遵义,意思就是我们大家都要遵守道义。
杨应龙叛乱平定后刚刚过了二十年,奢崇明和安邦彦又开始叛乱了,这次是少数民族不遵守道义,毕竟谁都不傻都有在条件成熟时先下手为强的想法。现在奢崇明和安邦彦被杀死了,为了不再有人前赴后继参加到反叛队伍里来,朝廷需要一个新办法来促使大家都遵守道义。白纸黑字不算数改名字也不算数,那只有确立一个长久的制度,而且依天启的意思这个制度还要让大家都见得到长久利益,只有长久的可见利益才有长久的和平。
因为是快马得到的圣旨而且离得近,所以杨涟和刘侨到了贵州时西南军区的督军朱燮元刚刚送呈走他的建议。在给天启的奏报里朱燮元的意见是依古制,还是用当地土司管理当地人,说这办法最经济最简单只要找对人了可保持几百年平安。朱燮元听说这么快天启就派来了钦差略感诧异,也没有多想接旨后立即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